第10章 胡亥為帝(2)
- 資治通鑒(最愛讀國學系列)
- 司馬光
- 4515字
- 2018-03-13 10:21:04
復作阿(ē)房(páng)宮③。盡征材士④五萬人為屯衛咸陽,令教射。狗馬禽獸當食者多,度不足,下調郡縣,轉輸菽粟、芻稿。皆令自赍糧食;咸陽三百里內不得食其谷。
注釋
①將閭昆弟:人名,秦始皇的兒子;昆弟指兄長和弟弟。②驪山:指秦始皇的陵墓,位于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驪山腳下。③阿房宮:秦朝的宮殿,后被項羽放火燒掉,遺址位于今陜西省西安市西郊。④材士:勇武的兵士。
譯文
公子將閭兄弟三人被囚禁在內宮,單單擱置到最后才議定罪過。二世派使臣去斥令將閭說:“你不盡臣子的職責,罪該處死!由行刑官執法吧!”將閭說:“在宮廷的禮儀中,我未曾敢不聽從司儀人員的指揮;在朝廷的位次上,我未曾敢超越本分違背禮節;受皇上的命令應對質詢,我未曾敢言辭失當說過什么錯話,這怎么叫作沒盡臣子的職責啊?希望聽你們說說我犯的什么罪過再死!”使臣說:“我沒什么可跟你說的,只奉詔書行事!”將閭于是便仰天大呼三聲"天",說:“我沒有罪!”兄弟三人都痛哭流涕,隨即拔劍自殺。整個皇室均為此震驚恐懼。公子高打算逃亡,但又害怕株連族人,因此上書說:“先帝未患病時,我入宮便賜給我飲食,外出便賜給我乘車,先帝內府的衣服,我得到賞賜,宮中馬廄里的寶馬,我也得到賞賜。我本應跟隨先帝去死,卻沒能這樣做。作為兒子是不孝,作為臣子是不忠。不孝不忠的人是沒有資格生存在世上的。因此我請求隨同先帝去死,愿被葬在驪山腳下。希望陛下垂憐。”書上給了二世,二世高興異常,召見趙高,給他看公子高的上書,說:“這可以算是急迫無奈了吧?”趙高道:“作為臣子擔心死亡還來不及呢,哪里能有空閑圖謀什么造反的事呀!”二世隨即允準了公子高的上書,并賜給他十萬錢作為安葬費。
二世下令重新營修阿房宮,又盡行征調五萬名身強力壯的人去咸陽駐防守衛,讓他們教習射御。這批人和用于射御的狗馬禽獸要消耗大量糧食,估計供給有困難,二世便下令到郡縣中調撥,轉運輸送糧草到都城,規定押運民夫都自帶口糧,同時還下令咸陽城三百里之內不準食用這批谷物。
原文
……
(二世皇帝二年,十一月)二世數誚①讓李斯:“居三公位,如何令盜如此!”李斯恐懼,重爵祿,不知所出,乃阿二世意,以書對曰:“夫賢主者,必能行督責之術者也。故申子②曰"有天下而不恣睢,命之曰以天下為桎梏"者,無他焉,不能督責,而顧以其身勞于天下之民,若堯、禹然,故謂之桎梏也。夫不能修申、韓③之明術,行督責之道,專以天下自適也;而徒務苦形勞神,以身徇百姓,則是黔首之役,非畜天下者也,何足貴哉!故明主能行督責之術以獨斷于上,則權不在臣下,然后能滅仁義之涂,絕諫說之辯,犖然行恣睢之心而莫之敢逆。如此,群臣、百姓救過不給,何變之敢圖!”二世說,于是行督責益嚴,稅民深者為明吏,殺人眾者為忠臣,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積于市,秦民益駭懼思亂。
注釋
①誚:責備,譴責。②申子:申不害,戰國時期法家(戰國時期重視用法律治理國家的重要學派)的代表人物。③韓:韓非子,戰國時期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在秦國效力,因李斯嫉妒其賢能,被李斯害死。
譯文
(二世皇帝二年,公元前208年,十一月)二世多次譴責李斯:“身居三公高位,如何使盜賊猖狂到這種地步!”李斯頗為恐懼,但他又貪戀官爵利祿,不知怎么辦才好,便迎合二世的心意,上書應答說:“賢明的君主,必定是能施行察罪責罰之術的人。所以申不害說:“擁有天下卻不肆情放縱,稱之為"把天下當作自己的桎梏"的原因,并不是別的,就在于不能對臣下明察罪過施行懲處,反而以自身之力為天下平民百姓操勞,即如唐堯、大禹那樣,故此稱之為"桎梏"。不去研習申不害、韓非的高明法術,實行察罪責罰的手段,一心將天下作為使自己快樂的資本,反而偏要勞身苦心地去為百姓效命,似此就成為平民百姓的奴仆,不能算是統治天下的君王了。這有什么值得崇尚的啊!所以賢明的君主能施行察罪責罰之術,在上獨斷專行,這樣權力就不會旁落至下屬臣僚手中,然后才能阻斷實施仁義的道路,杜絕規勸者的論辯,獨自稱心如意地為所欲為,誰也不敢抵觸反抗。如此,群臣、百姓想補救自己的過失還來不及呢,哪里還敢去圖謀什么變故!”二世十分高興,便更加嚴厲地實行察罪懲處,以向百姓征收重稅的人為有才干的官吏,以殺人多的官員為忠臣,結果路上的行人有一半是受過刑罰的罪犯,死人的尸體天天成堆地積陳在街市中,秦朝的百姓因此愈加驚駭恐懼,圖謀著發生動亂。
原文
……
(二世皇帝二年,八月)郎中令①趙高恃恩專恣,以私怨誅殺人眾多,恐大臣入朝奏事言之,乃說二世曰:“天子之所以貴者,但以聞聲,群臣莫得見其面故也。且陛下富于春秋,未必盡通諸事;今坐朝廷,譴舉有不當者,則見短于大臣,非所以示神明于天下也。陛下不如深拱禁中,與臣及侍中習法者待事,事來有以揆之。如此,則大臣不敢奏疑事,天下稱圣主矣。”二世用其計,乃不坐朝廷見大臣,常居禁中;趙高侍中用事,事皆決于趙高。
注釋
①郎中令:官名,掌管宮殿門戶的守衛。
譯文
……
(二世皇帝二年,公元前208年,八月)郎中令趙高仰仗皇帝恩寵專權橫行,因個人私怨而殺人無數,害怕大臣們在朝堂上揭發他,就勸二世說:“天子之所以尊貴,不過是因為群臣只能聽到他的聲音,而不能見到他的容顏罷了。況且陛下還很年輕,未必對件件事情都熟悉,現在坐在朝廷上聽群臣奏報政務,若有賞罰不當之處,就會把自己的短處暴露給大臣們,這就不能向天下人顯示圣明了。所以陛下不如拱手深居宮禁之中,與我和熟習法令規章的侍中們在一起等待事務奏報,報上來后再研究處理。這樣,大臣們就不敢奏報是非難辨的事情,天下便都稱道您為圣明的君主了。”二世采納了趙高的這一建議,不再坐朝接見大臣,常年待在深宮之中,趙高侍奉左右,獨掌大權,一切事情都由他來決定。
原文
……
(二世皇帝三年,秋七月)初,中丞相①趙高欲專秦權,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于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者。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莫敢言其過。
高前數言"關東②盜無能為也",及項羽虜王離等,而章邯等軍數敗,上書請益助。自關以東,大抵盡畔③秦吏,應諸侯;諸侯咸率其眾西鄉。八月,沛(pèi)公將數萬人攻武關④,屠之。高恐二世怒,誅及其身,乃謝病,不朝見。
注釋
①中丞相:趙高害死李斯后擔任丞相,因為他又是宦官,可以出入宮禁,所以成為中丞相。②關東:關指函谷關,今河南省靈寶市境內。③畔:通"叛",背叛。④武關,在今陜西省丹鳳縣東南,是秦首都咸陽的門戶之地。
譯文
……
(二世皇帝三年,公元前207年,秋七月)當初,中丞相趙高想獨攬朝中大權,但又擔心群臣不服,于是便先進行試驗,牽來一只鹿獻給二世說:“這是馬啊。”二世笑道:“你錯了吧?怎么把鹿叫做馬?”即詢問侍立左右的大臣們,群臣有的沉默不語,有的說是馬以迎合趙高,有的則說是鹿。于是,趙高暗中借秦法陷害了那些明說是鹿的人。此后群臣都畏懼趙高,沒有人敢談他的過錯。
趙高曾多次說"關東的盜賊成不了大事",待到項羽俘獲王離等人,而章邯等人的軍隊也多次被打敗后,趙高才上書請求增兵援助。這時函谷關以東地區,大都驅逐秦吏,響應諸侯;諸侯也都各自統率部眾向西進攻。八月,劉邦率幾萬人攻打武關,殺人無數。趙高恐怕二世為此發怒,招致殺身之禍,就托病不出,不上朝。
原文
二世夢白虎嚙(niè)其左驂馬,殺之,心不樂,怪問占夢。卜曰:“涇水①為祟。”二世乃齋于望夷宮②,欲祠涇水,沈四白馬。使使責讓高以盜賊事。高懼,乃陰與其婿咸陽令閻樂及弟趙成謀曰:“上不聽諫。今事急,欲歸禍于吾。吾欲易置上,更立子嬰。子嬰仁儉,百姓皆載其言。”乃使郎中令為內應,詐為有大賊,令樂召吏發卒追,劫樂母置高舍。遣樂將吏卒千余人至望夷宮殿門,縛衛令仆射,曰:“賊入此,何不止?”衛令曰:“周廬設卒甚謹,安得賊敢入宮!”樂遂斬衛令,直將吏入,行射郎、宦者。郎、宦者大驚,或走,或格。格者輒死,死者數十人。
注釋
①涇水:今陜西省境內涇河。②望夷宮:秦時宮名,故址在今陜西涇陽縣蔣劉鄉五福村、二楊莊之間。
譯文
二世夢見一只白虎咬死了他的左驂馬,心中悶悶不樂,頗覺奇怪,便詢問占夢的人。占夢人卜測說:“是涇水神在作祟。”二世于是就在望夷宮實行齋戒,想祭祀涇水神,將四匹白馬沉入河中。并為盜賊的事派人去責問趙高。趙高愈加害怕,即暗中與他的女婿咸陽縣令閻樂、他的弟弟趙成商議:“皇上不聽規勸,而今情勢緊急,便想嫁禍于我。我打算更換天子,改立二世哥哥的兒子子嬰為皇帝。子嬰為人仁愛儉樸,百姓都尊重他。”隨即命郎中令作為內應,詐稱有大盜,令閻樂調兵遣將去追捕,同時把閻樂的母親劫持安置到趙高府中。又派閻樂率領官兵一千多人來到望夷宮殿門前,將衛令仆射捆綁起來,說:“大盜進里面去了,為什么不進行阻攔?”衛令道:“宮墻周圍設置衛后,防守非常嚴密,怎么會有盜賊敢溜入宮中啊!”閻樂斬殺衛令,帶兵徑直闖進宮去,邊走邊射殺郎官和宦官。郎官、宦官驚恐萬狀,有的逃跑,有的抵抗,而反抗者即被殺死,這樣死了幾十人。
原文
郎中令與樂俱入,射上幄(wò)坐幃(wéi) ①。二世怒,召左右,左右皆惶擾不斗。旁有宦者一人侍,不敢去。二世入內,謂曰:“公何不早告我,乃至于此!”宦者曰:“臣不敢言,故得全。使臣早言,皆已誅,安得至今!”閻樂前即二世,數曰:“足下驕恣,誅殺無道,天下共畔足下。足下其自為計!”二世曰:“丞相可得見否?”樂曰:“不可!”二世曰:“吾愿得一郡為王。”弗許。又曰:“愿為萬戶侯。”弗許。曰:“愿與妻子為黔首,比諸公子。”閻樂曰:“臣受命于丞相,為天下誅足下。足下雖多言,臣不敢報!”麾其兵進。二世自殺。閻樂歸報趙高。趙高乃悉召諸大臣、公子,告以誅二世之狀,曰:“秦故王國,始皇君天下,故稱帝。今六國復自立,秦地益小,乃以空名為帝,不可。宜為王如故,便。”乃立子嬰為秦王。以黔首葬二世杜南宜春苑中。
注釋
①幄坐幃:帳子,幔幕。
譯文
郎中令和閻樂于是一同入內,箭射二世的篷帳、帷帳。二世怒不可遏,召喚侍候左右的衛士,但近侍衛士都驚慌不定,不愿拼殺。二世身旁只有一名宦官服侍著,不敢離去。二世入內對這個宦官說:“你為什么不早告訴我天下的形勢,竟到了這個地步!”宦官道:“我不敢說,所以才能保全性命;倘若我早說了,已經被殺掉了,哪里還能活到今日!”閻樂這時走到二世面前,數落他說:“你驕橫放縱,濫殺無辜,天下人都背叛了你,現在你自己看著辦吧!”二世說:“我可以見下丞相嗎?”閻樂道:“不行!”二世說:“我只想當一個郡的王。”閻樂也不準許。二世又道:“我只想當一個萬戶侯。”閻樂仍不答應。二世于是說:“那么我甘愿與妻子兒女去作平民百姓,像各位公子的結局那樣。”閻樂道:“我奉丞相的命令,為天下百姓誅殺你,你再多說,我也不敢答復!”隨即指揮他的兵士上前,二世無奈自殺。閻樂回報趙高,趙高召集全體大臣、公子,告訴他們誅殺二世的經過情形,并說道:“秦從前本是個王國,始皇帝統一了天下,因此稱帝。現在六國重又各自獨立,秦朝的地盤越來越小,仍然以一個空名稱帝,不可如此。應還像過去那樣稱王才合適。”便立子嬰為秦王,并用平民百姓的禮儀把二世葬在了杜陵縣南面的宜春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