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大案例搞懂新零售(虎嗅·深案例)
- 虎嗅精選
- 1611字
- 2019-06-17 11:24:43
第六章 盒馬團隊的戲劇故事
盒馬鮮生是阿里的項目,但其核心團隊并不是阿里人,而是京東前高管侯毅(首席物流規劃師、京東O2O總經理)為主組建的創始團隊,后獲得阿里投資。
為什么阿里的項目會請京東的高管操盤,根據所獲得的信息和筆者推測,猜測如下。
先是劉強東發現純電商平臺難以經營快消商品(含大眾生鮮),而且超市快消品才是最有影響力,市場容量最大的重要品類,所以力推京東到家,希望與實體超市合作的方式把快消商品搬到線上,近距離配送。侯毅去京東之前,有多年連鎖超市工作經驗(零售和物流經驗),所以任命侯毅負責京東到家(當時名字還不叫京東到家)項目。
侯毅在操盤京東到家項目時,主導和唐久便利合作。后來,侯毅發現輕模式難以解決庫存和體驗問題,于是向京東提出類似盒馬鮮生這樣重模式的解決方案,此方案被京東否決。雖然方案被否決,但侯毅并沒有放棄,堅信重模式方向,仍然在找落地項目的機會。
同時,阿里CEO張勇也在思考如何用互聯網改造快消零售渠道,思考10年后零售業態會變成什么樣,張勇認為需要深度重構才可能取得突破。
侯毅與張勇的方向一致,思路一致所以最終合作,如果盒馬鮮生取得巨大成功,這會變成一段戲劇化的商業故事。京東想搞定快消商品,結果啟發了侯毅的思路,最終成就了阿里。
京東的邏輯:京東投入巨資建立物流系統,通過自營配送為消費者帶來優質體驗,消費者習慣在京東購物后,京東推出開放平臺滿足他們更多需求。目前京東開放平臺GMV千億級別,純利達到百億,如果京東沒有開放平臺,可能已經被虧損拖垮,所以京東的邏輯是自營吸引顧客,開放平臺盈利。同理,盒馬鮮生的門店和快送可以看成類似京東的自營業務。如果盒馬鮮生覆蓋大量城市,且復制金橋店的線上業績,在盒馬基礎之上推出半日達和開放平臺業務,對消費者更有粘性,可能動搖京東的根基。
目前(2017年1月)盒馬鮮生已經在北京選定8個地點開店,攻入京東的老家。按盒馬的節奏,兩年時間就能覆蓋全北京,快消商品不僅是份額最大的商品品類,還因為有高頻特性,很容易形成流量入口,最終可能搶占B2C和C2C的市場。
阿里CEO張勇推動盒馬鮮生和他經歷有關,張勇其實是線下實體商業出身,是阿里核心成員中少有的對線下商業有深透理解的洞察者。筆者有一個朋友03年就入職淘寶,他透露,阿里B2B、淘寶和天貓文化風格完全不同,B2B有狼性文化,淘寶是江湖文化,天貓是經理人文化,阿里老人一直不愿意做重模式,不愿意碰貨,是張勇堅持搞天貓,堅持推天貓超市,堅持進攻快消領域,也是張勇在推動阿里移動互聯網戰略。
雖然在之前的PK中,阿里決策層否定了張勇的一些主張,但事實證明,張勇的戰略更正確,所以馬云才讓張勇做阿里CEO,規劃和領導阿里方向。
張勇為了做好盒馬鮮生,安排自己的核心干將優曇去負責盒馬鮮生的系統方面工作,優曇在阿里是副總裁級別,曾經負責整個淘寶的技術團隊,淘寶技術團隊負責盒馬系統,為盒馬與淘寶APP結合打下基礎,從這個安排,可以看出張勇對盒馬鮮生的重視。筆者猜測,阿里在16年大力推動“新零售”,重要原因是盒馬鮮生金橋店的業績數據給了張勇信心,之后阿里投入三江購物,也是和此相關。
張勇認為依靠純阿里人很難做好盒馬鮮生,阿里的基因是輕模式和開放平臺,而超市快送一定是重模式。一定要既具備快消零售經驗,又具備電商B2C經驗的資深從業者,才能來操盤,侯毅無疑是最佳人選。侯毅是60后資深零售人,去京東之前在可的便利做了十幾年線下零售,09年就進入京東,負責京東物流(首席物流規劃師)和O2O(總經理)方面工作,在推動京東崛起方面發揮巨大價值,不管是資歷、經驗還是驅動力都很合適,盒馬鮮生取得目前的成績,和張勇選擇侯毅有直接關系。
有傳言說阿里投資盒馬鮮生1.5億美金,其實盒馬鮮生就是阿里的子公司,盒馬鮮生臨時辦公地點就在阿里云上海辦公室,逍遙子親自督戰盒馬鮮生,盒馬鮮生的主公司是上海翌恒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法人鄭俊芳是阿里首席治理官,前副CFO。
盒馬鮮生的創始團隊與阿里高層的重視,是盒馬走到今天的關鍵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