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食——吃喝慎防“病從口入”(7)
- 細節決定健康:影響健康的118個家庭生活細節
- 李浩然
- 6054字
- 2018-09-25 16:51:15
29.糖雖甜,貪吃不可取
精彩導讀
1.多吃糖的危害
2.什么時候可以補充糖原
3.幾種被人們推崇的“糖”
糖或者說甜食的誘惑,相信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都是無法抗拒的。世界衛生組織(WHO)曾調查了23個國家人口的死亡原因,得出結論:嗜糖之害,甚于吸煙。長期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會使人的壽命明顯縮短,因此世衛組織提出了“戒糖”的口號。但是近年來,中國人對糖的消耗量居高不下,吃糖的危害還沒有被更多的人認識到。
那么攝入過多的糖,會導致哪些疾病的發生呢?
首先,吃糖過多容易導致骨折的發生。精制后的白糖純度非常高,能達到99%以上,這就意味著其中幾乎不含其他營養物質,只有大量能量。吃甜食多了,人就會因攝入能量太多而產生飽腹感,影響對其他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食品的攝入。長此以往,會導致營養缺乏、發育障礙、肥胖等疾病。
另一方面,白糖在體內的代謝需要消耗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因此,經常吃糖會造成維生素缺乏、缺鈣、缺鉀等營養問題。日本營養學家認為,兒童吃甜食過多是造成骨折率上升的重要原因。
其次,營養調查還發現,盡管吃糖可能并不直接導致糖尿病,但長期大量食用甜食會使胰島素分泌過多、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謝紊亂,引起人體內環境失調,進而引發多種慢性疾病。例如,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癥、老年性白內障、齲齒、近視、佝僂病的發生都與吃糖過多有直接關系。另外,多吃甜食還會使人體血液趨向酸性,不利于血液循環,并減弱免疫系統的防御功能。
再次,嗜甜容易對糖類物質產生依賴性。醫學實驗證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含有大量白糖的甜食對大腦的作用和毒品有異曲同工之效。如果讓動物習慣性地攝入甜食,就會刺激它們大腦中類阿片類物質的產生,令它們感到快樂。一旦停止甜食供應,它們就會感到痛苦,煩躁不安,大腦中的化學物質失去平衡。這種現象與毒品上癮的反應非常類似。
如此看來,糖還是不能隨便吃的,吃糖也要講究科學。不過,在一些特殊情況下,人體是需要補糖的。那么,哪些情況下應該吃些或補充些糖分呢?
首先,在人體的血糖濃度降低的時候,少量吃糖可以緊急補充。低血糖患者饑餓時會感到眼前發黑、四肢發軟,最好的辦法就是馬上喝一杯糖水。
其次,不好好吃早飯的人,臨近中午時常會感到昏昏沉沉、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維能力下降。這時如果吃點甜食,就能快速恢復大腦功能。
再次,洗澡前或者需要提高注意力時少量吃糖,也有好處。
其實糖中也有不少種類是保健佳品,而且您如果希望在甜食和健康之間找到平衡,最好吃以下幾種糖。
(1)紅糖。它也叫“黑糖”、“褐糖”,含有較多的鐵、鈣、鉀、鎂等礦物質,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而且有利于人體內酸堿平衡。中醫認為,紅糖有活血化淤、溫中散寒等作用。但是紅糖性溫,經常上火、口干舌燥的人應當少吃。
(2)低聚糖。包括低聚果糖、低聚乳糖、低聚異麥芽糖等,它們的熱量很低,具有“調整生態平衡”的作用,有的被稱為“雙歧因子”,能促進體內有益菌的生長,抑制腸道致病菌和腐敗菌增殖。
(3)糖醇類甜味劑。包括木糖醇、山梨糖醇、甘露糖醇、麥芽糖醇等,甜度略低于白糖。它們能量低、不會引起齲齒、不升高血糖,屬于健康甜味劑。但每天的食用量最好別超過20克,因為它們會促進腸道蠕動,過量食用能引起輕度腹瀉。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無論哪種糖或者甜食,都要控制一個度。千萬不要敞開了肚子、不顧一切地盡情吃,否則健康也會被您“吃掉”的。
30.調味大蒜不可少,健康食用才美味
精彩導讀
1.常吃大蒜保健康
2.吃大蒜也要注意衛生
3.食用大蒜也有禁忌
大蒜作為家庭調味品來說是不可或缺的,當然也有不少人因為大蒜的特殊氣味,而拒大蒜于千里之外。
不過,科學分析認為,大蒜所含的大蒜素,有殺菌作用,大蒜味道雖辛辣,但其性溫和,有較高的醫療價值——大蒜對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霍亂弧菌、炭疽桿菌和其他致病菌都有抑制和殺滅作用,因而被稱為“天然的廣譜抗生素”。近些年來,科學家研究發現,大蒜還有良好的防癌作用。經常吃些大蒜,對于身體健康大有裨益,因此還是建議大家要多和大蒜親近一下,大不了吃完后,刷刷牙罷了。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因為大蒜有很強的殺菌作用,所以有很多人就認為吃大蒜可以不講衛生了,常有放在桌上邊剝邊吃或者干脆不洗就吃的做法。
其實,這樣對人體是很有害的。要知道,大蒜是埋在地下長成的,這樣它就與化肥、糞肥有直接的接觸,其鱗莖包皮的裂縫中會粘有大量的寄生蟲卵病菌及致病微生物。假如我們吃下大蒜達不到一定量的時候,是不能一下子就把這些微生物,尤其是寄生蟲卵有效殺死的。即使能夠殺死,從飲食衛生的角度上來講,也不應該讓身體一方面攝入殺菌素而一方面攝入病菌及其他有害物。
所以,吃大蒜時也要講究衛生。先把大蒜剝凈老皮,去掉每瓣蒜頂部的硬蒂,用水洗干凈,同時也要把手洗干凈。在吃蒜泥時不可直接用刀帶皮拍蒜,這會給寄生蟲進入人體造成機會。
大蒜對人體的健康作用固然很大,不過,在服食它的時候也有一些講究。
首先,食用大蒜應適量。倘若一味夸大它利于身體健康方面的作用而不加節制、過量食用,自然是不宜的。實踐證明,過量食用大蒜,會使心臟病、高血壓病、糖尿病、肥胖癥等疾病加??;長期大量吃大蒜,會使輕度胃炎或胃潰瘍患者發生腹痛,還有損于人的肝臟和眼睛。同時,過量食用大蒜,會殺死寄生于腸內的有益細菌,破壞體內制造維生素B2和B6的“原料”,妨礙人體對B族維生素的吸收。同時大蒜含有阿利斯物質,能損傷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長期過量食用大蒜會導致貧血。
其次,值得注意的就是,腹瀉之時切不可服食大蒜。否則,不但達不到治療效果,還會加重病情。這是因為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的腹瀉,大多是因為患者受涼或吃了帶有致病菌的食品后,引起腸內局部黏膜組織炎癥,腸壁血管的通透性發生改變,以致釀成蛋白質、水鹽代謝紊亂,使大量體液滲入腸腔而發生腹瀉?;疾∑陂g,整個腸腔均處于緊張應激狀態之中。如果再大量進食大蒜,當其在產生抗菌消炎作用的同時,大蒜辣素亦會加重對腸壁的刺激,會使血管充血、水腫加重,導致更多的組織液流入腸內,從而使患者的腹瀉癥狀加劇。
可以肯定的是,營養價值高的大蒜對人的身體健康來說,是有一定積極效果的。不應因它的氣味兒等原因而禁食,同時也不能因為喜歡它而多食。
31.四季吃生姜,一年都健康
精彩導讀
1.生姜食品種類繁多
2.生姜的功效
3.吃生姜的小禁忌
最近,超市里賣的和生姜有關的食品越來越多。例如,姜糖、姜茶、姜片等,大部分都包裝精美,可作為零食食用。當然,除了姜糖、姜茶、姜片以外,在我們的生活中,含姜食品還有很多,比如姜酒、姜汁、醬姜、糖醋姜、姜蒜等,它們大都是用生姜和其他原料搭配制成的。其中,最有名的產品就是姜糖了。
姜糖發源于南方,是用生姜和紅糖混合制成的。目前超市里出售的姜糖,大多為固體糖塊,在南方,還有加上糯米做成姜糖團的。超市中出售的姜片主要是用鮮嫩的姜芽做成的,姜茶則是將干姜片磨成粉,添加白砂糖制成的,這些食品的原料都是純天然的。
那么,為什么生姜食品一下子增加了這么多呢?相信,這與人們越來越覺察到生姜的保健功效有著很直接的關系。
(1)經研究發現,生姜里含有一種特殊物質,其化學結構與阿司匹林里的水楊酸接近。提取這種物質,經稀釋制成血液稀釋劑,可防止血液凝固,對降低血脂和血壓、防止血栓及抗心肌梗塞有特殊的療效。
(2)生姜中的姜酚,可以調節前列腺素的水平。
(3)生姜中的姜酚還有較強的利膽作用,常食生姜,可預防和治療膽囊炎、膽結石。
(4)生姜溶液可以有效地抑制癌細胞的生長繁殖,并且能減輕抗腫瘤藥物的副作用,有助人體抗癌保健。據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含姜的食品中具有的姜醇可抑制結腸癌細胞的生長。
(5)生姜具有消炎、殺菌的作用,尤其是對沙門氏茵所引起的炎癥,有明顯的消炎作用。
(6)高濃度的生姜還能起到止痛的作用。據英國最近一項研究發現,含較高濃度姜的食物可以起到止痛片的作用,使2/3的關節炎患者減輕病痛。
(7)生姜能促進唾液腺和胃腸消化腺的分泌,促進胃腸蠕動,起到增進食欲、幫助消化、調整胃腸功能的作用。因此,平時消化不好、胃腸容易脹氣的人,身邊也可以常備些姜糖。
由此可見,平時多吃些生姜還是對身體很有好處的。不過,對于吃生姜來說,還有一些小禁忌的,那就是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例如孩子和胃潰瘍患者就不適合食用。為什么呢?姜糖等零食常常會吸引兒童食用,但由于它的刺激性較大,容易損傷孩子的口腔、食道和胃黏膜,因此,家長在為孩子購買零食時,一定注意最好不要選擇含姜的食品。此外,含姜的食物大多屬于熱性,陰虛火旺體質及患有肺炎、肺膿腫、肺結核、胃潰瘍、膽囊炎、腎炎、糖尿病、痔瘡的人,也不宜長期食用。
32.炒菜時的調味品絕不能隨意投放
1.炒菜忌放鹽過早、過晚
2.炒菜忌放醬油過早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重視食物的營養搭配,因此對于菜肴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然而,除了對于菜品的選擇之外,人們往往忽略了菜肴在制作(主要是炒制)過程中的一些細節,導致了好的原料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和吸收。
那么,人們在炒菜的過程中常常會忽略哪些方面呢?確切地說,這些問題算不上什么大問題,然而卻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其一,炒菜時放鹽過早、過晚都容易造成營養的流失。
食鹽是膳食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是五味之主、味中之王,想要使做的菜有味道又不失去營養,放鹽更是關鍵。
根據烹調師傅們的經驗,炒菜放鹽一般可區分為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炒制脆嫩的蔬菜(如炒黃瓜、炒荷蘭豆、炒白菜絲等)時,一般宜于早些放鹽,不可放鹽過晚。這是因為:新鮮脆嫩的蔬菜,其細胞里含有很多水分,烹調加熱時,水的體積容易發生膨脹而把細胞壁脹破,從而使菜容易爛熟。對這類蔬菜如果早些放鹽,使生菜細胞里的水分較早滲透出來,加熱時其細胞壁就不易破裂。這樣,炒的時間可以短些,炒出來的菜也會脆嫩好吃。
第二種是燜炒軟爛的蔬菜(如燜扁豆、燜炒蒜苗、燜炒茄子等)時,一般應晚些放鹽,不易放鹽過早。這類蔬菜如果放鹽過早,會使其較早滲出大量水分,也不利于較快將其燜炒熟爛,所以宜于在九分熟時再放鹽。
其二,炒菜放醬油過早,會使菜肴失去鮮味,營養也會流失。
醬油是烹制菜肴時不可缺少的著色調味品,優質醬油不但會產生甜、香、鮮味,而且含有豐富的營養。經化學分析表明,醬油不但含有人體所需的8種必需氨基酸,而且還含有糖分、維生素B1、維生素B2及鋅、鈣、鐵、錳等多種微量元素。而炒菜時,如果過早地將醬油放入菜鍋內,高溫久煮會破壞其中的氨基酸的成分,使它失去鮮味,而且也會使醬油中的糖分因高溫加熱而焦化,使菜肴口感變苦。
那么,炒菜何時放醬油最好呢?炒菜放醬油的最佳時機是在菜接近炒好、將出鍋之前。這時放醬油,既能起到調味、調色的作用,又能保持醬油的營養價值及鮮美滋味。需要放味精或雞精時,不妨也按此辦理,只要讓它們充分溶化就可以了。
33.要健康,多吃醋
精彩導讀
1.醋的多種有益作用
2.食醋誤區莫要入
3.健康吃醋,健康生活
“吃醋有益健康”這一說法已經流傳了一段時間,在美國,早在五六年前就已經十分流行喝蘋果醋,還有幾本相關的書問世,教人怎么喝醋健身。鐘愛醋的日本人更把醋視為預防百病的萬靈丹,各種醋療法比如醋蛋、醋豆在日本也曾掀起過一陣飲食風潮,還有不少人在日常生活里力行喝醋。那么醋為何受如此重視呢?
醋中含有的堿性礦物質元素如鉀、鈣、鎂等含量明顯多于氯、磷、硫等酸性元素,故醋屬堿性食品。堿性食品使人心情暢快、精力充沛,同時有促進免疫、延緩細胞衰老的作用。因此,常吃醋對健康有益。
那么,食醋對于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健康還有哪些積極作用呢?
首先,從醋作為調味劑來看,它的用途可不小。例如,在烹調有腥、膻味的食物時放點醋,能減輕或消除異味;在燒肉的時候加點醋,不僅使肉爛得快,而且可以增加肉香;在燉排骨的時候加點醋,會使骨頭中的鈣成倍地釋放到湯中來;在炒蔬菜的時候放點醋,不僅可以使蔬菜脆嫩爽口,還能減少菜中維生素C的破壞,使鐵鍋中的鐵更多地溶解到蔬菜中;在吃皮蛋的時候放點醋,可以減輕皮蛋中的堿(澀)味;在做饅頭用堿過量時,也可加醋中和……
其次,從開胃角度來說,醋是最好的開胃劑。夏天的悶熱讓人胃口盡失,吃一些涼爽、帶酸味的涼菜可以激起食欲。用醋調味是簡單的方法之一,如用醋、蒜末、辣椒末等涼拌海鮮,或是用醋腌漬小黃瓜、蓮藕、苦瓜,作為夏日餐前的開胃小菜。
尤其是胃口不好的慢性病病人和味覺退化的老年人適量吃些醋,可以調節食欲,改善進食情況。
第三,醋有預防高血壓的功效?!吧冫}多醋”是中國人傳統的健康飲食之道。但是外食頻率高、大量吃加工食品的現代人,攝鹽量早就超過每天6克的建議量。如果能善用醋來增加菜肴風味,以減少用鹽,確實能降低患高血壓、動脈硬化、冠狀動脈心臟病、中風等疾病的風險。另外,水果醋里含有礦物質鉀,可以幫助身體排出過剩的鈉,達到預防高血壓的目的。當然,您吃新鮮的蔬菜、水果一樣可以達到效果。中醫也有以醋腌漬花生作為調節血壓的食療法——將花生仁浸泡在醋里7天以上,然后每天吃10~15顆,連吃一星期以上。
第四,醋能刺激胃酸分泌、幫助消化。適量吃醋對一些原本胃酸分泌較少的人有一點幫助。不過,消化道功能正常的人就不必刻意喝醋來增進消化。況且,胃酸分泌正常的人再喝醋,未必會增加胃酸分泌量。
醋的保健效果雖好,然而一些人在食用醋的問題上卻走入了一些誤區,導致吃了不少醋,卻達不到自己預期的目的。
首先就是醋能減肥的誤區。喝醋減肥法曾經風行一時,日本、我國臺灣就流行過將黃豆泡在醋里腌漬成醋豆,聲稱每天早晚吃10~20顆,就能達到減肥效果。所持論調是醋能提高身體的新陳代謝作用,防止脂肪堆積,因此使得一些人為了減肥成了“吃醋一族”。然而,關于這一論斷,營養專家們表示,目前根本沒有確切的研究支持這種說法。不過有些營養師認為,如果真要說喝醋能減肥,可能是大量喝醋喝飽了,吃不下其他東西,或是以吃醋豆取代了平常的高熱量零食,相比之下,熱量攝取減少了。
不過,這種減肥法無法持久,長期下來會造成營養缺乏、不均衡,大大耗損健康。相反的,有些醋商品,如水果醋飲料里會加入大量的糖來提升口感,熱量并不低,所以購買時要注意成分表中是否含有糖,或是營養標示的熱量及碳水化合物含量。所以喝醋能否減肥,令人懷疑。
其次,就是吃醋能調節血液酸堿值的問題。不少人每天喝醋養生,是因為相信醋在口感上雖是酸性,進入人體卻為堿性,所以能調節血液的酸堿值,讓人不容易生病。
營養師指出,國外曾有少數研究發現,血液偏堿的人,身體比較健康,而偏酸的人,患疾病的風險比較高。民間也有所謂吃肉會讓體質變酸,吃蔬菜、水果、喝醋等可以調整體質,恢復到偏堿性狀態的說法。實際上,改變血液的酸堿值,靠吃某些食物是不能辦到的。
由此看來,過量吃醋對健康并沒有多少好處。醋對健康的幫助,其實只要飲食均衡就能達到,并不是非喝醋不可。因此,不必對醋抱持過高的期待,更不要誤信偏方,以為它能治病。
天天喝醋與否,純粹是個人飲食、養生偏好。沒有喝醋習慣的人偶爾調一杯醋飲料,換一換口味,當做增添生活樂趣,倒也無妨。提醒大家的是,要注意吃醋的時機和分量,吃得不恰當,反而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