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食——吃喝慎防“病從口入”(6)

26.水果營養好,盲目食用也致病

精彩導讀

1.如何吃水果才衛生

2.各類常見水果的食用禁忌

眾所周知,水果中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及水分,經常食用的好處想必大家都非常清楚了。然而,我們食用的水果真的對身體起到了健康作用嗎?盡管水果的營養價值很高,然而一些食用細節卻讓這些“好東西”沒有帶來好的效果。相反,不正確的食用方法卻往往損害了我們的健康。

那么生活中我們都忽略了哪些食用水果的細節呢?我們的食用習慣是否正確呢?看看下面您就會很清楚了。

首先,有一些人喜歡吃水果不削皮,他們認為,果皮中維生素含量比果肉高,因而食用水果時連皮一起吃。有時連洗都不洗,用手或手巾擦一下就吃。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殊不知,水果發生病蟲害時,往往用農藥噴殺,農藥會浸透并殘留在果皮蠟質中,這部分即便使用專門的水果洗滌劑也是很難清洗干凈的。因此,吃水果時要記得削皮后再吃。

還有一些人,認為用專門的水果清洗劑既然洗不干凈,那么用酒精清洗總可以了吧。酒精可是最好的溶解劑,果皮上的蠟質根本不在話下。其實這樣也是不對的。酒精作為消毒劑和溶解劑來說用處是非常大的,然而它卻不適合用于清洗蘋果。酒精雖能殺死水果表層的細菌,但會引起水果色、香、味的改變,酒精和水果中的酸作用,會降低水果的營養價值。因此,水果用酒精清洗也是不科學的。

不過也有這樣一些人,他們食用水果時削皮吃,然而卻也因此染上了一些疾病。為什么呢?因為這些人不是使用水果刀來削皮的,而是用日常做飯時使用的菜刀。可是他們卻忘了一點,家用的菜刀往往直接接觸肉、魚、蔬菜,會把寄生蟲或寄生蟲卵帶到水果上,使人感染寄生蟲病。尤其是菜刀上的銹和蘋果所含的鞣酸會起化學反應,使蘋果的色、香、味變差。因此,削水果要用專門的水果刀才行。

實際上,食用水果的學問很多,僅僅注意食用前的衛生是不夠的,還要懂得正確食用水果,也就是不要因為某些水果自己喜歡吃,就刻意多吃。這點家長們一定要注意,不要因為孩子喜歡吃某些水果,就讓他敞開了吃,這樣是很容易損害健康的。

那么哪些水果不宜多吃呢,或者應該謹慎食用呢?

首先是香糯可口的香蕉。香蕉含糖量高達20%,其中果糖和葡萄糖之比為1:1,是補充糖類、消除疲勞的理想食物,因而常被一些人充饑用。同時香蕉中礦物質含量極為豐富,尤其是含有大量的鉀元素,每天只要吃上一只香蕉,就足以使體內的鉀保持正常水平。

香蕉雖好,但不宜多食。多食后可造成體液中鉀含量的改變,特別是空腹時食用,會使血液中的鉀大幅度增加。若血液中鉀的含量高于正常濃度5.5毫摩爾/升時,會對人的心血管等系統產生抑制作用,引起明顯的感覺麻木、肌肉麻痹,出現嗜睡乏力的現象,嚴重者心臟傳導阻滯、心律不齊,故忌空腹吃香蕉。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認為吃香蕉能夠起到潤腸通便的作用,所以有些便秘的人會經常吃香蕉。然而,香蕉對于有的人不但不能解決便秘,反而卻造成了大便秘結。

大家都知道,香蕉未成熟時,外皮呈青綠色,剝去外皮,澀得不能下咽。熟透了的香蕉,澀味一掃而凈。香蕉是熱帶、亞熱帶的水果,為了便于保存和運輸,采摘香蕉的時候,不能等它熟透了,而是在香蕉皮青綠時就得摘下入庫。在北方吃到的香蕉都是經過催熟后才成熟的。生香蕉的澀味來自于香蕉中含有的大量的鞣酸。當香蕉成熟之后,雖然已嘗不出澀味了,但鞣酸的成分仍然存在。鞣酸具有非常強的收斂作用,會使糞便干結,從而造成便秘。因此患有便秘的人應該謹慎食用香蕉。

其次就是甘甜的橘子。橘子富含維生素C,是我們經常食用的水果之一。但一天之內吃橘子忌超過3個,因為每人每天所需的維生素C吃3個橘子就已足夠了。橘子吃多了,產生的熱能不能全部轉化為脂肪儲存,也不能及時地消耗掉,于是積聚而上火,出現口干舌燥、咽喉腫痛、大便干結等癥狀。另外,吃橘子前后1小時內不要喝牛奶,因為牛奶蛋白質遇到橘子即會凝固,影響消化吸收。同樣在飯前或空腹時也不應該吃橘子,因為橘子中的有機酸會刺激胃壁黏膜。

再次就是酸甜可口的菠蘿。菠蘿營養豐富,為嶺南佳果之一,很多人都喜歡吃,但是過敏體質的人吃了菠蘿會發生過敏反應。因為菠蘿汁中含有一種生物甙及菠蘿蛋白酶。生物甙會刺激口腔及食管黏膜,使口腔發癢。菠蘿蛋白酶是一種異性蛋白,進入機體后,使機體釋放過敏物質而引起過敏,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頭痛及口舌、皮膚麻癢等癥狀,嚴重的會呼吸困難,甚至昏迷死亡。此外,菠蘿汁中含有5-羥色胺,其有強烈收縮血管和升高血壓的作用,多吃后會引起頭痛、頭暈等癥狀,所以應當注意。

其實,水果盡管美味可口,在食用的過程中大都不可貪食。貪食水果,或一次吃得過多,會引發一系列的“水果病”。

(1)過敏:較多見的是芒果、菠蘿,有人吃了這兩種水果嘴皮立即發麻、紅腫,嚴重的全身出皮疹。

(2)結石:柿子吃多了會有結石,與其中含鞣酸多有關,而為防澀噴灑的石膏鈣化后也加重了結石產生的可能,尤其是老年人,吃多了容易造成腸道梗阻。

(3)便秘:中醫認為,蘋果、番石榴具有“收斂”作用,可用來對付腹瀉,因此便秘的人要少吃。蘋果中富含的鞣酸,與蛋白質結合會生成具有收斂性的鞣酸蛋白質,使腸蠕動減慢,從而延長糞便在腸道內的滯留時間,容易形成便秘。

(4)低血糖:荔枝吃得太多,容易出現低血糖。患有慢性扁桃體炎、咽喉炎、容易過敏和糖尿病的病人,都不宜多吃鮮荔枝。

(5)難消化:榴蓮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吃多了難消化。

當然除了量方面的限制之外,在食用實踐上也是有說法的,那就是在飯后不能立即食用水果。要知道,飯后立即吃水果,不但不會助消化,反而會造成脹氣和便秘。因此,食用水果的最佳時間是在飯后兩小時或飯前一小時。

水果本來是促進我們健康的食物,切不可因為忽略了食用方面的細節,而導致一系列的健康隱患發生。

27.吃荔枝不如吃桂圓

精彩導讀

1.貪吃荔枝,“妃子難笑”

2.吃桂圓強健體魄

每逢到了荔枝上市的季節,荔枝市場就異常的火爆。看來“一騎紅塵妃子笑”所帶來的誘惑真是不小。荔枝不僅味美,而且營養十分豐富,含有大量的果糖、維生素、蛋白質、檸檬酸等,對人體有補益作用。

然而,中醫分析認為,荔枝屬濕熱之品,民間有“一顆荔枝三把火”之說。所以盡管美味可口,也不能多吃,否則很可能會患上“荔枝病”。那么,什么是“荔枝病”呢?“荔枝病”實際上是一種“低血糖癥”。荔枝中含大量的果糖,果糖經胃腸道黏膜的毛細血管吸收入血液后,必須由肝臟內的轉化酶轉化為葡萄糖,才能直接為人體所利用。如果過量食入荔枝,那么就有過多的果糖進入人體血液,“改造”果糖的轉化酶就會供不應求。在這種情況下,大量的果糖充斥在血管內卻轉化不成能被人體利用的葡萄糖。與此同時,過量進食荔枝影響了食欲,使人體得不到必需的營養補充,致使人體血液內的葡萄糖不足,因此誘發“荔枝病”。

“荔枝病”通常臨床表現為:頭暈心悸、疲乏無力、面色蒼白、皮膚濕冷,有些患者還會出現口渴和饑餓感,或發生腹痛腹瀉癥狀,個別嚴重患者可能突然昏迷,陣發性抽搐,脈搏細弱而過快,瞳孔縮小,呼吸不規則,呈間歇性或嘆息樣,面色青灰,皮膚紫紺,心律失常,血壓下降等。

如果您吃荔枝過多,一旦出現類似的癥狀,首先應該停食荔枝,然后進行積極治療。若僅有頭暈、乏力、出虛汗等輕度癥狀,可以進行自療,您可以服用葡萄糖水或白糖水,以糾正低血糖,補充生命必需的葡萄糖。如果出現抽搐、虛脫或休克等“荔枝病”重癥,應及時送往醫院治療,靜脈推注或靜脈點滴高濃度的葡萄糖,可迅速緩解癥狀,治愈后不留后遺癥。

我們再說說與荔枝很相像的一種水果——桂圓。桂圓的保健作用遠大于荔枝,為什么這么說呢?

桂圓古稱龍眼,又名圓眼、福圓、益智等。桂圓的營養成分非常豐富,每100克鮮桂圓中含蛋白質1.2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16.2克,鈣13毫克,磷26毫克,鐵0.4毫克,硫胺素0.04毫克,核黃素0.03毫克,尼克酸1.0毫克,抗壞血酸60毫克。干品中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及礦物質含量明顯提高,但受加工影響,抗壞血酸含量則下降。碳水化物主要以葡萄糖、蔗糖形式存在,故味甜。此外,桂圓還含有腺嘌呤、膽堿、酒石酸等物質。

正是由于含有這些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桂圓早已成為一味良藥,其主要功能是安神,治失眠、健忘、驚悸等。

古人也很推崇桂圓的營養價值,許多醫書都介紹了桂圓的滋養保健作用。早在漢朝時期,桂圓就已作為藥用。例如在《名醫別錄》一書中,言其功能養心益智。桂圓有滋補強體、補心安神、養血壯陽、益脾開胃、潤膚美容的功效。桂圓的糖分含量很高,且含有能被人體直接吸收的葡萄糖,體弱貧血者、年老體衰者、久病體虛者,經常吃些桂圓很有補益;婦女產后,桂圓也是重要的調補食品。

由此不難看出,“一騎紅塵妃子笑”的荔枝在與桂圓的對比中還是略處下風的,因此多吃荔枝不如多吃桂圓更利健康。

28.健康吃油促健康

精彩導讀

1.如何選擇食用油

2.炒菜時忌放油過多

3.炒菜時忌油溫過高

4.食油忌反復高溫加熱

居家過日子,離不開炒菜、做飯,而炒菜做飯又離不開食用油。據專家稱,在人們每天攝入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水等七大營養元素中,脂肪占了總熱量的35%,而脂肪總量的76%以上又是來自于我們每天所吃的油。因此,每天都吃的食用油對于我們的健康來說很重要。

然而,在食用油的選擇方面可以說大部分人都是外行。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很多人到超市或者糧油供銷點選擇的食用油都是花生油、大豆油或者葵花子油,事實上這種選擇并不利于健康。

長期以來,人們都說要多吃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用油。而目前花生油、大豆油和葵花子油等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的植物油,已成為廣大居民主要的食用油,可是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依然逐年增高。這是為什么呢?

最新的科學研究發現,不飽和脂肪酸可分成ω-3脂肪酸和ω-6脂肪酸,只有ω-3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用油才能改善細胞攜氧能力,軟化血管,降低血液黏滯度。

而目前人們常吃的花生油、大豆油和葵花子油等植物油,其脂肪酸的組成是以ω-6脂肪酸為主,那么,什么油含ω-3脂肪酸比較多呢?亞麻油就是不錯的選擇。研究表明,亞麻油在對抗高膽固醇、高血壓、男性不育和癌癥等方面都有保健作用。另外,茶油、橄欖油也含有較高的ω-3脂肪酸,也是不錯的食用選擇。當然,一些調和油也是非常好的選擇,因此不要緊緊盯住純正花生油、大豆油或者葵花子油不放,那樣是不利于健康的。

當然,選擇到了健康的食用油,也未必能夠吃出健康來,在吃油的方面也有不少講究。

有的人喜歡炒菜時多放油,以為只有放油多了炒出的菜才會香,豈不知這種認識和做法都是錯誤的。這是因為:在烹調菜肴時,用油過多,就會把菜料里里外外包裹嚴實,使其他調味品的味道不易滲入到菜的內部,不僅影響菜的風味口感,而且會影響人的正常食欲,不利于人體健康。

不但如此,過多的油在且體內消耗不完,剩下的部分就會在人體內慢慢貯存起來。當這些油脂在肝臟沉積過多時,便會形成脂肪肝,使肝臟的正常功能受到影響。特別是老年人和脂肪代謝障礙者,血液中脂肪過多就容易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引起高血壓和冠心病。另外,常吃大量油脂,還會刺激膽汁、胰液大量分泌,從而容易誘發膽結石、膽囊炎和胰腺炎的發作。

除了炒菜不能放過多的油以外,不少人為了把菜炒得脆嫩可口,就把油溫燒得很高時才放菜。這種做法單純從烹調的角度講是不錯的,但從營養和保健的角度看,卻是有害的。這是因為,當食用油加熱到200℃以上(表現為冒煙)時,油中所含的脂溶性維生素被破壞殆盡,其他各種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C也遭到大量破壞,人體所需的各種脂肪酸被大量氧化,從而使油脂的營養價值大大降低。

同時,油溫過高,會產生大量過氧化脂質,這種物質對人體極為有害:它不但會在胃腸內對食物中的維生素有很大的破壞作用,而且會阻礙人體對蛋白質和氨基酸的吸收,人若長期攝入這種過氧化脂質,使其在體內積聚,還會使人體的一些代謝系統受到損害,從而促使人未老先衰。

此外,還有人認為食用油只有經過反復高溫加熱后,吃起來才香。其實這同樣是一種錯誤的食油觀念。食用油反復高溫加熱,不但無益反而有害。這是因為,食用油經過反復高溫加熱后,不但營養價值大大降低,而且還會對人體產生毒害作用。據專家研究,在經過長時間反復高溫加熱的食用油中,一些不飽和脂肪酸會產生各類聚合物,其中以二聚體、三聚體的毒性最強。人若食用這種油和油炸食物后,會引起惡心、嘔吐、腹瀉、肝功能受損等,對健康非常不利。

由此可見,只有適量用油、科學用油,才能提高菜肴的美味和營養價值,增加食欲。這樣做,既節約又有利于人體健康。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邢台县| 茶陵县| 上林县| 堆龙德庆县| 洪湖市| 海南省| 隆尧县| 渭南市| 泰安市| 新疆| 大名县| 安顺市| 远安县| 申扎县| 阜新| 陈巴尔虎旗| 临沂市| 武义县| 栖霞市| 宁远县| 射阳县| 日喀则市| 宁远县| 长兴县| 北票市| 安多县| 磴口县| 沅江市| 江达县| 镇平县| 三亚市| 承德县| 安丘市| 遂宁市| 金坛市| 新竹市| 潮安县| 安新县| 天水市| 黄浦区| 潜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