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語文高分學案:全國新課標Ⅰ、Ⅱ卷適用
- 謝明波
- 15696字
- 2019-02-18 15:24:44
真題精練
2015新課標1卷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孫傅,字伯野,海州人,登進士第,為禮部員外郎。時蔡翛為尚書,傅為言天下事,勸其亟有所更,不然必敗。翛不能用。遷至中書舍人。宣和末高麗入貢使者所過調夫治舟騷然煩費傅言索民力以妨農功而于中國無絲毫之益宰相謂其所論同蘇軾奏貶蘄州安置給事中許翰以為傅論議雖偶與軾合,意亦亡他,以職論事而責之過矣,翰亦罷去。靖康元年,召為給事中,進兵部尚書。上章乞復祖宗法度,欽宗問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豐法惠國,崇、觀法惠奸。”時謂名言。十一月,拜尚書右丞,俄改同知樞密院。金人圍都城,傅日夜親當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敗退,墮于護龍河,填尸皆滿,城門急閉。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欽宗詣金帥營,以傅輔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屢貽書請之。及廢立檄至,傅大慟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國爾,茍立異姓,吾當死之。”金人來索太上、帝后、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謀匿之民間,別求狀類宦者二人殺之,并斬十數死囚,持首送之,紿金人曰:“宦者欲竊太子出,都人爭斗殺之,誤傷太子。因帥兵討定,斬其為亂者以獻,茍不已,則以死繼之。”越五日,無肯承其事者。傅曰:“吾為太子傅,當同生死。金人雖不吾索,吾當與之俱行,求見二酋面責之,庶或萬一可濟。”遂從太子出。金守門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預?”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當死從。”是夕,宿門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紹興中,贈開府儀同三司,謚曰忠定。
(節選自《宋史?孫傅傳》)
考試試題
4.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宣和末/高麗入貢/使者所過/調夫治舟/騷然煩費/傅言/索民力以妨農功/
而于中國無絲毫之益/宰相謂其所論同蘇軾/奏貶蘄州安置/
B. 宣和末/高麗入貢/使者所過/調夫治舟/騷然煩費/傅言/索民力以妨農功/
而于中國無絲毫之益/宰相謂其所論/同蘇軾奏/貶蘄州安置/
C. 宣和末/高麗入貢使者/所過調夫治舟/騷然煩費/傅言/索民力以妨農功/
而于中國無絲毫之益/宰相謂其所論/同蘇軾奏/貶蘄州安置/
D. 宣和末/高麗入貢使者/所過調夫治舟/騷然煩費/傅言/索民力以妨農功/
而于中國無絲毫之益/宰相謂其所論同蘇軾/奏貶蘄州安置/
5.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登進士第,又可稱為進士及第,指科舉時代經考試合格后錄取成為進士
B. 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國武官選用和兵籍、軍械、軍令等事宜
C. 廟號是皇帝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如高祖、太宗、欽宗
D. 太子指封建時代君主兒子中被確定繼承君位的人,有時也可指其他兒子
6. 下列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孫傅入仕以后,積極向上建言,他擔任禮部員外郎,對上書蔡翛縱論天下大事,勸蔡迅速有所更變,否則必將失敗,可惜他的建議沒有被采納
B. 孫傅上奏,請求恢復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書后,從效用角度高度評價祖宗法度和熙、豐年間的法度,批評崇、觀年間的法度,受到時人贊許
C. 孫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擄走欽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謀藏匿太子,殺二宦者將首級送至金營,欺騙金人,這就是誤傷太子之人
D. 孫傅舍身取義,死后謚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營,孫傅前往,卻受到守門者勸阻,他表示身為太子傅,應誓死跟從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7.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國爾,茍立異姓,吾當死之。
(2)金人雖不吾索,吾當與之俱行,求見二酋面責之,庶或萬一可濟。
2015新課標2卷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來護兒,字崇善,未識而孤。養于世母吳氏。吳氏提攜鞠養,甚有慈訓。幼而卓犖,初讀《詩》,舍書嘆曰:“大丈夫在世,會為國滅賊以取功名!”群輩驚其言而壯其志。及長,雄略秀出,志氣英遠。會周師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數見軍旅護兒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開皇初宇文忻等鎮廣陵平陳之役護兒有功焉進位上開府,賞物一千段。仁壽初,遷瀛州刺史,以善政聞,頻見勞勉。煬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戀,累日不能出境,詣闕上書致請者,前后數百人。帝謂曰:“昔國步未康,卿為名將,今天下無事,又為良二千石,可謂兼美矣。”大業六年,車駕幸江都,謂護兒曰:“衣錦晝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賜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謁先人墓,宴鄉里父老。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飲盡日,朝野榮之。十二年,駕幸江都,護兒諫曰:“陛下興軍旅,百姓易咨怨,車駕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駐駕洛陽,與時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專為身謀。”帝聞之,厲色而起,數日不得見。后怒解,方被引入,謂曰:“公意乃爾,朕復何望!”護兒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構逆,深忌之。是日旦將朝,見執。護兒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執矣。”護兒嘆曰:“吾備位大臣,荷國重任,不能肅清兇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復何言!”乃遇害。護兒重然諾,敦交契,廉于財利,不事產業。至于行軍用兵,特多謀算,每覽兵法,曰:“此亦豈異人意也!”善撫士卒,部分嚴明,故咸得其死力。
(節選自《北史?來護兒傳》)
考試試題
4.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會周師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數見軍旅護兒/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開皇初/宇文忻等鎮廣陵/平陳之役/護兒有功焉/
B. 會周師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數見軍旅/護兒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開皇初/宇文忻等鎮廣陵/平陳之役/護兒有功焉/
C. 會周師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數見軍旅護兒/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開皇初/宇文忻等鎮廣陵/平陳之役/護兒有功焉
D. 會周師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數見軍旅/護兒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開皇初/宇文忻等鎮廣陵/平陳之役/護兒有功焉/
5.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親起的,字是二十歲舉行冠禮后才起的
B. 謚號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據其生平事跡評定的稱號,如武帝、哀帝、煬帝
C. 嗣位指繼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實行長子繼承制,君位由最年長的兒子繼承
D. 闕是宮門兩側的高臺,又可借指宮廷:“詣闕”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6.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來護兒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吳氏教誨,立下為國殺敵、求取功名的志向;長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氣英發
B. 來護兒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擁戴,在瀛州刺史任上,他聲名遠聞,屢受嘉獎;煬帝時,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職,上書請愿者達數百人
C. 來護兒直言勸諫,后被奸人殺害。他諫請煬帝停駕洛陽,不再遠游江都,引發煬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殺害他時,煬帝也沒有設法保護
D. 來護兒廉于財利,用兵極有謀略。他信守承諾,注重友情,輕視錢財,不置產業;善待士卒,處事嚴明,謀略多合兵法,部屬爭相盡力
7.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陛下興軍旅,百姓易咨怨。車駕游幸,深恐非宜。
(2)不能肅清兇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復何言!
2014新課標1卷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貞愨,機鑒敏悟。自幼好學,善屬文。舉進士,授秘書省正字。轉比部員外郎,郎中。楊國忠輔政,排不附己者,出為中部郡太守。值祿山構難,肅宗踐祚,休烈遷太常少卿,知禮儀事,兼修國史。肅宗自鳳翔還京,勵精聽受,嘗謂休烈曰:“君舉必書,良史也。朕有過失,卿書之否?”對曰:“禹、湯罪己,其興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規過,臣不勝大慶。”時中原蕩覆,典章殆盡,無史籍檢尋。休烈奏曰:“《國史》《實錄》,圣朝大典,修撰多時,今并無本。伏望下御史臺推勘史館所由,令府縣招訪。有人別收得《國史》《實錄》,如送官司,重加購賞。”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韋述陷賊,入東京,至是以其家藏《國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尋轉工部侍郎、修國史,獻《五代帝王論》,帝甚嘉之。宰相李揆矜能忌賢以休烈修國史與己齊列嫉之奏為國子祭酒權留史館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別名品,宰臣元載稱之,乃拜右散騎常侍,依前兼修國史,累封東海郡公,加金紫光祿大夫。在朝凡三十余年,歷掌清要,家無儋石之蓄。恭儉溫仁,未嘗以喜慍形于顏色。而親賢下士,推轂后進,雖位崇年高,曾無倦色。篤好墳籍,手不釋卷,以至于終。大歷七年卒,年八十一。是歲春,休烈妻韋氏卒。上特詔贈韋氏國夫人,葬日給鹵簿鼓吹。及聞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贈尚書左仆射,賻絹百匹、布五十端,遣謁者內常侍吳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榮,少有其比。
(節選自《舊唐書?于休烈傳》)
考試試題
4.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自幼好學,善屬文 屬文:撰寫文章
B. 值祿山構難,肅宗踐祚 踐祚:帝王即位
C. 肅宗自鳳翔還京,勵精聽受 勵精:專心致志
D. 時中原蕩覆,典章殆盡 蕩覆:動蕩傾覆
5. 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宰相李揆矜能忌賢/以休烈修國史與己齊列/嫉之/奏為國子祭酒/權留史館/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 宰相李揆矜能忌賢/以休烈修國史與己齊列/嫉之/奏為國子祭酒/權留史館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C. 宰相李揆矜能忌賢/以休烈修國史與己齊列/嫉之/奏為國子祭酒/權留史館/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D. 宰相李揆矜能忌賢/以休烈修國史與己齊列/嫉之/奏為國子祭酒/權留史館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6.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休烈忠誠機敏,謹遵職業操守。他自幼好學,入仕后受到楊國忠排擠,離京到地方任職;安祿山叛亂后,他直言不諱地回答了肅宗關于史官職責的問題
B. 休烈審察形勢,做好本職事務。當時歷經戰亂,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購求當朝大典以備查檢使用,最終得到前修史官韋述家藏《國史》一百余卷
C. 休烈淡泊名利,終生好學不倦。他雖遭貶職,卻恬然處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歷任要職,并無多少積蓄;喜好典籍,終日捧讀,直至去世
D. 休烈夫婦去世,盡享身后哀榮。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詔追贈她國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許久,追贈他尚書左仆射,并派專人到他家表示慰問
7.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禹、湯罪己,其興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規過,臣不勝大慶。
(2)而親賢下士,推轂后進,雖位崇年高,曾無倦色。
2014新課標2卷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韓文,字貫道,成化二年舉進士,除工科給事中,出為湖廣右參議。中貴督太和山,干沒公費。文力遏之,以其羨易粟萬石,備振貸。九溪土酋與鄰境爭地相攻,文往諭,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書。歲侵,米價翔踴。文請預發軍餉三月,戶部難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當之。”乃發廩十六萬石,米價為平。明年召拜戶部尚書。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臨大事,剛斷無所撓。武宗即位,賞賚及山陵、大婚諸費,需銀百八十萬兩有奇,部帑不給。文請先發承運庫,詔不許。文言:“帑藏虛,賞賚自京邊軍士外,請分別給銀鈔,稍益以內庫及內府錢,并暫借勛戚賜莊田稅,而敕承運庫內官核所積金銀,著之籍。且盡罷諸不急費。”舊制,監局、倉庫內官不過二三人,后漸添注,或一倉十余人,文力請裁汰。淳安公主賜田三百頃,復欲奪任丘民業,文力爭乃止。文司國計二年,力遏權幸,權幸深疾之。而是時青宮舊奄劉瑾等八人號“八虎”日導帝狗馬鷹兔歌舞角抵不親萬幾文每退朝對僚屬語及輒泣下郎中李夢陽進曰:“公誠及此時率大臣固爭,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須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縱事勿濟,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報國。”即偕諸大臣伏闕上疏,疏入,帝驚泣不食。瑾等大懼。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過。逾月,有以偽銀輸內庫者,遂以為文罪。詔降一級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遺失部籍,逮文下詔獄。數月始釋,罰米千石輸大同。尋復罰米者再,家業蕩然。瑾誅,復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節選自《明史?韓文傳》)
考試試題
4.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以其羨易粟萬石,備振貸 振:救濟
B. 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當之 當:承擔
C. 至臨大事,剛斷無所撓 臨:面對
D. 核所積金銀,著之籍 著:彰顯
5. 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而是時青宮舊奄劉瑾等八人/號“八虎”日導帝/狗馬/鷹兔/歌舞/角抵/不親萬幾/文每退朝/對僚屬語及/輒泣下/
B. 而是時青宮舊奄劉瑾等八人/號“八虎”日導帝/狗馬/鷹兔/歌舞/角抵/不親萬幾/文每退朝/對僚屬/語及輒泣下/
C. 而是時青宮舊奄劉瑾等八人號“八虎” /日導帝狗馬/鷹兔/歌舞/角抵/不親萬幾/文每退朝/對僚屬語及/輒泣下/
D. 而是時青宮舊奄劉瑾等八人號“八虎” /日導帝狗馬/鷹兔/歌舞/角抵/不親萬幾/文每退朝/對僚屬/語及輒泣下/
6.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韓文為官清正,關注民眾生活,他在湖廣,妥善處理九溪土酋與臨境爭第一世;擔任南京兵部尚書時,年成歉收,他開倉取糧十六萬石,平抑米價
B. 韓文剛正不屈,敢于奏議國事,武宗繼位,諸項費用供給不足,他不顧非議,一再提出自己看法;有關機構冗員漸增,他援引成例,著手壓縮編制
C. 韓文疾惡如仇,盡力遏制權幸,宦官劉瑾等每日引誘皇上沉溺于聲色狗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夢陽的建議,冒死諫諍,打擊了劉瑾等的囂張氣焰
D. 韓文剛者易折,飽受政敵陷害,劉瑾以遺失部籍作為罪名,逮捕韓文,釋放后又兩次罰米,使他傾家蕩產;直到劉瑾被誅后,韓文才復官而后退休
7.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淳安公主賜田三百頃,復欲奪任丘民業,文力爭乃止。
(2)即偕諸大臣伏闕上書,疏入,帝驚泣不食,瑾等大懼。
2013新課標1卷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馬文升,字負圖,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進士,授御史。歷按山西、湖廣,風裁甚著。成化初,召為南京大理卿,滿四之亂,錄功進左副都御史,振鞏昌、臨洮饑民,撫安流移,績甚著。是時敗寇黑水口,又敗之湯羊嶺,勒石紀之而還。進右都御史,總督漕運。淮、徐、和饑,移江南糧十萬石、鹽價銀五萬兩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議行。帝耕藉田,教坊以雜戲進。文升正色曰:“新天子當使知稼穡艱難,此何為者?”即斥去。明年,為兵部尚書,督團營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廢弛,西北部落時伺塞下。文升嚴核諸將校,黜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門,或作謗書射入東長安門內。為兵部十三年,盡心戎務,于屯田、馬政、邊備、守御,數條上便宜。國家事當言者,即非職守,亦言無不盡。嘗以太子年及四齡,當早諭教,請擇醇謹老成知書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語動止悉導之以正。山東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災,文升請命所司振恤,練士卒以備不虞。帝皆深納之。在班列中最為耆碩,帝亦推心任之,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書屠滽罷,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鳳陽大風雨壞屋拔木,文升請帝減膳撤樂,修德省愆,御經筵,絕游宴;停不急務,止額外織造;振饑民,捕盜賊。已,又上吏部職掌十事。帝悉褒納。正德時,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連疏求去,許之。家居,非事未嘗入州城。語及時事,輒顰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長于應變,朝端大議往往待之決。功在邊鎮,外國皆聞其名。尤重氣節,厲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盜至鈞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節選自《明史?馬文升傳》)
考試試題
4.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登景泰二年進士 登:升職
B. 錄功進左副都御史 錄:記載
C. 振鞏昌、臨洮饑民 振:救濟
D. 勒石紀之而還 勒:銘刻
5. 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馬文升勸諫皇上修身愛民內容的一組是( )。(3分)
①新天子當使知稼艱難 ②即非值守,亦言無不盡
③凡言語動止悉導之以正 ④文升請命所司振恤
⑤減膳撤樂,修德省愆 ⑥止額外織造,振饑民,捕盜賊
A. ①②③ B. ①⑤⑥ C. ②④⑥ D. ③④⑤
6.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馬文升仕途順利,政績卓著。他被委任御史以后,歷任多項職務。功業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處理受災民眾的善后問題;二是擊敗擾亂社會秩序的賊寇
B. 馬文升為人正直,處事嚴明。他敢于直言勸諫,奏事進言均得到采納;又能夠嚴格考察部屬,曾罷免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對他大肆威脅和污蔑
C. 馬文升盡心軍事,關注民生。他任兵部尚書十多年,對屯田、邊備等職責勇于進言。在代吏部尚書時,南京等地遭遇風雨災害,他又請求皇上救助災地百姓
D. 馬文升文武全才,聲名遠揚。朝廷大事往往等他決斷,又有顯赫邊功,外國皆聞其名。為人重氣節,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盜各處騷擾,也不去鈞州他的家鄉
7.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在班列中最為耆碩,帝亦推心任之,諸大臣莫敢望也。
(2)家居,非事未嘗入州城。語及時事,輒顰蹙不答。
2013新課標2卷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李揆,字端卿,隴西成紀人,而家于鄭州,代為冠族。少聰敏好學,善屬文。開元末,舉進士,獻書闕下,詔中書試文章,擢拜右拾遺。乾元初,兼禮部侍郎。揆嘗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實,徒峻其堤防,索其書策,深昧求賢之意也。其試進士文章,曰:“大國選士,但務得才,經籍在此,請恣尋檢。”由是數月之間,美聲上聞,自此頗承恩遇,遂蒙大用。時京師多盜賊,有通衢殺人置溝中者,李輔國方恣橫,上請選羽林騎士五百人以備巡檢。揆上疏曰:“昔西漢以南北軍相統攝,故周勃因南軍入北軍,遂安劉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區分,以相伺察。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變,將何以制之?”遂制罷羽林之請。揆在相位,決事獻替,雖甚博辨,性銳于名利,深為物議所非。又其兄自有時名,滯于冗官,竟不引進。同列呂諲,地望雖懸,政事在揆之右,罷相,自賓客為荊南節度,聲問甚美。懼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諲管內構求諲過失。諲密疏自陳,乃貶揆萊州長史同正員,揆既黜官,數日,其兄改授為司門員外郎。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初,揆秉政,侍中苗晉卿累薦元載為重官。揆自恃門望,以載地寒,意甚輕易,不納,而謂晉卿曰:“龍章鳳姿之士不見用,獐頭鼠目之子乃求官。”載銜恨頗深。及載登相位,因揆當徙職,遂奏為試秘書監,江淮養疾。既無祿俸,家復貧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給。萍寄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則又移居,故其遷徙者,蓋十余州焉。元載以罪誅,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國子祭酒、禮部尚書,為盧杞所惡。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會盟使,加左仆射。行至鳳州,以疾卒,興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
(節選自《舊唐書?李揆傳》)
考試試題
4.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而家于鄭州,代為冠族 代:世世
B. 少聰敏好學,善屬文 屬:撰寫
C. 深昧求賢之意也 昧:冒犯
D. 經籍在此,請恣尋檢 恣:任意
5. 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部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組是( )。(3分)
①獻書闕下,詔中書試文章 ②自此頗承恩遇,遂蒙天用
③遂制罷羽林之請 ④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⑤奏為試秘書監,江淮養疾 ⑥入拜國子祭酒、禮部尚書
A. 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6.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李揆自幼好學,入仕后美名上聞。他出身顯貴人家,聰明敏捷,好學上進,開元末年步入仕途。他主張考查進士務必選拔有真實才能的人,受到廣泛好評
B. 李揆有遠見卓識,上疏得到認可。當時京城治安混亂,盜賊殺人,李輔國請求選羽林軍以備巡視。李揆引西漢舊事說明,如羽林警夜則難以應付突然之變
C. 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們非議。他在相位時,論及大事頭頭是道,卻熱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呂諲地位超過自己,密令捏造呂的過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D. 李揆與元載交惡,仕途遭遇坎坷。他自恃門望高貴,鄙薄元載出身寒微,元懷恨在心。元登相位后,對他報復,致使他全家衣食無著,在各州漂泊十多年
7.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其兄自有時名,滯于冗官,竟不引進。
(2)其牧守稍薄,則又移居,故其遷徙者,蓋十余州焉。
2012新課標卷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蕭燧字照鄰,臨江軍人。燧生而穎異,幼能屬文。紹興十八年,擢進士高第。授平江府觀察推官。時秦檜當國,其親黨密告燧,秋試必主文①漕臺,燧詰其故,曰:“丞相有子就舉,欲以屬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檜懷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則員溢,就院易一員往漕闈,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諸王宮大小學教授。輪對,論“官當擇人,不當為人擇官”。上喜,制《用人論》賜大臣。淳熙二年,進起居郎。先是,察官闕,朝論多屬燧,以未歷縣,遂除左司諫。時宦官甘昪之客胡與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節于外,有所依憑,無善狀,燧皆奏罷之。時復議進取,上以問燧,對曰:“今賢否雜糅,風俗澆浮,兵未強,財未裕,宜臥薪嘗膽以圖內治。若恃小康,萌驕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因勸上正紀綱,容直言,親君子,遠小人;近習有勞可賞以祿,不可假以權。上皆嘉納。出知嚴州。嚴地狹財匱,始至,官鏹②不滿三千,燧儉以足用。二年之間,以其羨補積逋,諸邑皆寬。上方靳職名,非功不予,詔燧治郡有勞,除敷文閣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幾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數。婺與嚴鄰,人熟知條教,不勞而治。歲旱,浙西常平司請移粟于嚴,燧謂:“東西異路,不當與,然安忍于舊治坐視?”為請諸朝,發太倉米振之。八年,召還,言:“江、浙再歲水旱,愿下詔求言,仍令諸司通融郡縣財賦,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廣西諸郡民身丁錢之弊。事多施行。慶典霈澤,丁錢減半,亦自燧發之。紹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節選自《宋史?蕭燧傳》)
【注】①主文:主持考試。②鏹:成串的錢。
考試試題
4.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丞相有子就舉,欲以屬公 屬:托付
B. 檜懷之,既而被檄秀州 懷:銜恨
C. 就院易一員往漕闈 易:更換
D. 察官闕,朝論多屬燧 闕:失職
5. 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蕭燧恪盡職守的一組是( )。(3分)
①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 ②論“官當擇人,不當為人擇官”
③有所依憑,無善狀,燧皆奏罷之 ④若恃小康,萌驕心,非臣所知
⑤官鏹不滿三千,燧儉以足用 ⑥為請諸朝,發太倉米振之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④ D. ②⑤⑥
6.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蕭燧天分很高,為官不畏權貴。他自幼能文,進士及第后進入仕途;其時秦檜當權,與其親黨密告蕭,要他主持秋試錄用其子秦熺,遭到蕭的拒絕
B. 蕭燧剛直敢言,所奏切中時弊。皇上向他征詢意見,他乘便諷勸皇上親近君子疏遠小人,親信有功可賞賜財物卻不可賦予權力,得到皇上贊許采納
C. 蕭燧政績卓著,受到皇上嘉勉。嚴州面積狹小財物匱乏,他勤儉理政,以盈余填補拖欠,各地都感到寬松;皇上升遷蕭燧的職位,調他去治理婺州
D. 蕭燧回到朝廷,仍關注各地大事。淳熙年間,江浙兩年水澇干旱,他奏請下詔諸司協助解決,又奏言廣西百姓深受丁錢之害,建議大多得以施行
7.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今賢否雜糅,風俗澆浮,兵未強,財未裕,宜臥薪嘗膽以圖內治。
(2)燧謂:“東西異路,不當與,然安忍于舊治坐視?”
2011新課標卷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何灌,字仲源,開封祥符人。武選登第,為河東從事。經略使韓縝語之曰:“君奇士也,他日當據吾坐。”為府州、火山軍巡檢。遼人常越境而汲,灌親申畫界堠,遏其來,忿而舉兵犯我。灌迎高射之,發輒中,或著崖石皆沒鏃,敵驚以為神,逡巡斂去。后三十年,契丹蕭太師與灌會,道曩事,數何巡檢神射,灌曰:“即灌是也。”蕭矍然起拜。為河東將,與夏人遇,鐵騎來追,灌射皆徹甲,至洞胸出背,疊貫后騎,羌懼而引卻。張康國薦于徽宗,召對,問西北邊事,以笏畫御榻,指坐衣花紋為形勢。帝曰:“敵在吾目中矣。”提點河東刑獄,遷西上閣門使、領威州刺史、知滄州。以治城鄣功,轉引進使。詔運粟三十萬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淺不勝舟,陸當用車八千乘,沿邊方登麥,愿以運費增價就糴之。”奏上,報可。未幾,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間田千頃,湟人號廣利渠。徙河州,復守岷,提舉熙河蘭湟弓箭手。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則人樂應募,而射士之額足矣。”從之。甫半歲,得善田二萬六千頃,募士七千四百人,為他路最。陪遼使射玉津園,一發破的,再發則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禮讓客耳。”整弓復中之,觀者誦嘆,帝親賜酒勞之。遷步軍都虞侯。金師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陽。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風迎潰。黃河南岸無一人御敵,金師遂直叩京城。灌至,乞入見,不許,而令控守西隅。背城拒戰凡三日,被創,沒于陣,年六十二。
(節選自《宋史?何灌傳》)
考試試題
4.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遼人常越境而汲 汲:取水
B. 灌迎高射之,發輒中 迎:面對
C. 敵驚以為神,逡巡斂去 斂:躲藏
D. 鐵騎來追,灌射皆徹甲 徹:穿透
5. 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組是( )。(3分)
①灌親申畫界堠,遏其來 ②或著崖石皆沒鏃
③至洞胸出背,疊貫后騎 ④愿以運費增價就糴之
⑤得善田二萬六千頃 ⑥陪遼使射玉津園,一發破的
A.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④⑥ D. ③⑤⑥
6.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何灌有軍事才能,射技震驚契丹。經略使韓縝極為賞識他,認為終將取代他自己;在守邊時,何灌大顯神威,以致三十年后提及往事契丹太師都驚恐起拜
B. 何灌深諳西北邊事,受到徽宗贊許。他任河東將時奮勇擊退外敵,經舉薦得到徽宗召問,他用笏板指畫以助講解,形象生動,徽宗很快明白了邊戰形勢
C. 何灌善于治理政務,舉措得到皇上認可。為完成運糧任務,他建議將水運改為陸運;在招募射士時,又提出修渠引水,興造良田,使剩余勞力樂于應募
D. 何灌力守京城,拒不降敵,不幸陣亡。金兵南下,梁方平棄城逃遁,何灌阻止潰退未成;金兵長驅直下,逼近京城,何灌領命背城抗敵三日,受傷戰死
7.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整弓復中之,觀者誦嘆,帝親賜酒勞之。
(2)灌至,乞入見,不許,而令控守西隅。
2010新課標卷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花云,懷遠人。貌偉而黑,驍勇絕倫。至正十三年杖劍謁太祖于臨濠。奇其才,俾將兵略地,所至輒克。太祖將取滁州,率數騎前行,云從。猝遇賊數千,云翼太祖,拔劍躍馬沖陣而進。賊驚曰:“此黑將軍勇甚,不可當其鋒。”兵至,遂克滁州。太祖渡江,云先濟。既克太平,以忠勇宿衛左右。擢總管,徇鎮江、丹陽、丹徒、金壇,皆克之。過馬馱沙,劇盜數百遮道索戰。云且行且斗三日夜,皆擒殺之。太祖立行樞密院于太平,擢云院判。命趨寧國,兵陷山澤中八日,群盜相結梗道。云操矛鼓噪出入,斬首千百計,身不中一矢。還駐太平,陳友諒以舟師來寇。云與元帥朱文遜結陣迎戰,文遜戰死。賊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漲,緣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賊縛云,云奮身大呼,縛盡裂,起奪守者刀,殺五六人,罵曰:“賊非吾主敵,盍趣降!”賊怒,碎其首,縛諸檣叢射之,罵賊不少變,至死聲猶壯,年三十有九。太祖即吳王位,追封云東丘郡侯,立忠臣祠祀之。方戰急,云妻郜祭家廟,挈三歲兒,泣語家人曰:“城破,吾夫必死,吾義不獨存,然不可使花氏無后,若等善撫之。”云被執,郜赴水死。侍兒孫瘞畢,抱兒行,被掠至九江。孫夜投漁家,脫簪珥屬養之。及漢兵敗,孫復竊兒走渡江,遇僨軍【注】奪舟棄江中,浮斷木入葦洲,采蓮實哺兒,七日不死。逾年達太祖所。孫抱兒拜泣,太祖亦泣,置兒膝上,曰:“將種也。”賜兒名煒。其五世孫請于世宗,贈郜貞烈夫人,孫安人,立祠致祭。
(節選自《明史?花云傳》)
【注】僨軍:潰敗的軍隊。
考試試題
4.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杖劍謁太祖于臨濠 杖:拿著
B. 猝遇賊數千,云翼太祖 翼:保護
C. 徇鎮江、丹陽、丹徒、金壇 徇:掠取
D. 賊非吾主敵,盍趣降 趣:歸順
5. 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花云藝高人膽大的一組是( )。(3分)
①拔劍躍馬沖陣而進 ②黑將軍勇甚,不可當其鋒
③斬首千百計,身不中一矢 ④賊縛云,云奮身大呼
⑤起奪守者刀,殺五六人 ⑥罵賊不少變,至死聲猶壯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⑥ D. ④⑤⑥
6.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花云勇猛超群,他的才能深受太祖賞識。至正十三年他拜見太祖,曾在遇險時挺身而出使太祖免于難;此后又多次帶兵打仗,建立顯赫戰功,得到太祖提拔
B. 花云與賊寇奮力抗爭,至死不屈。花云駐守太平時,陳友諒率水師攻破城池,元帥朱文遜戰死,他被俘;花云臨危不懼,在被殺的當口,仍高聲痛罵賊寇
C. 花云的妻子決心為丈夫殉節。花云妻子看到戰況緊急,知道丈夫生命危險,表示自己決不獨活,將三歲的兒子托付給家中仆人;花云被俘后,妻子投水而死
D. 花云的兒子花煒歷盡艱辛后安全存活。花云妻子死后,侍兒抱起花煒逃命,被掠至九江,侍兒將他托養在漁家,后來又帶他渡江,一年后才來到太祖身邊
7.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賊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漲,緣舟尾攀堞而上。
(2)遇僨軍奪舟棄江中,浮斷木入葦洲,采蓮實哺兒,七日不死。
2009新課標卷(海寧卷)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朱昭字彥明,府谷人。以效用進,累官秉義郎,浮湛班行,不自表異。宣和末,為震威城兵馬監押,攝知城事。金兵內侵,夏人乘虛盡取河外諸城鎮。震威距府州三百里,最為孤絕。昭率老幼嬰城,敵攻之力,昭募驍銳兵卒千余人,與約曰:“賊知城中虛實,有輕我心,若出不意攻之,可一鼓而潰。”于是夜縋兵出,薄其營,果驚亂,城上鼓噪乘之,殺獲甚眾。夏人設木鵝梯沖以臨城,飛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晝夜進攻不止。其酋悟兒思齊介胄來,以氈盾自蔽,邀昭計事。昭常服登陴,披襟問曰:“彼何人,乃爾不武!欲見我,我在此,將有何事?”思齊卻盾而前,數宋朝失信,曰:“大金約我夾攻京師,為城下之盟,畫河為界;太原旦暮且下,麟府諸壘悉已歸我,公何恃而不降?”昭曰:“上皇知奸邪誤國,改過不吝,己行內禪,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獨未知邪?”乃取傳禪詔赦宣讀之,眾愕眙,服其勇辯。是時,諸城降者多,昭故人從旁語曰:“天下事已矣,忠安所施?”昭叱曰:“汝輩背義偷生,不異犬彘,尚敢以言誘我乎?我唯有死耳!”因大罵引弓射之,眾走。凡被圍四日,城多圮壞,昭以智補御,皆合法,然不可復支。昭退坐廳事,召諸校謂曰:“城且破,妻子不可為賊污,幸先戕我家而背城死戰,勝則東向圖大功,不勝則暴骨境內,大丈夫一生之事畢矣。”部落子有陰與賊通者,告之曰:“朱昭與其徒將出戰,人雖少,皆死士也。”賊大懼,以利啖守兵,得登城。昭勒眾于通衢接戰,自暮達旦,尸填街不可行。昭躍馬從缺城出,馬蹶墜塹,賊歡曰:“得朱將軍矣!”欲生致之。昭瞋目仗劍,無一敢前,旋中矢而死,年四十六。
(節選自《宋史?朱昭傳》)
考試試題
4.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為震威城兵馬監押,攝知城事 攝:代理
B. 昭率老幼嬰城,敵攻之力 嬰:環繞
C. 于是夜縋兵出,薄其營 薄:削弱
D. 城上鼓噪乘之,殺獲甚眾 乘:追逐
5.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朱昭堅決主張抗敵的一組是( )。(3分)
①今天子圣政一新矣 ②取傳禪詔赦宣讀之
③汝輩背義偷生,不異犬彘 ④妻子不可為賊污
⑤大丈夫一生之事畢矣 ⑥昭躍馬從缺城出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②⑤⑥ D. ③④⑤
6.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朱昭憑著功績官至秉義郎,他順從時俗,不刻意地表現自己。在震威期間,夏人乘虛入侵,他招募千余勇猛精銳士卒,夜縋出城,乘勢殺敵,獲得勝利
B. 夏人部隊晝夜進攻,其首領悟兒思齊邀請朱昭議事,數落宋朝失信,企圖招降宋軍。朱昭反駁說,宋朝國君內部禪讓,新君政令一新;堅決拒絕投降
C. 在眾多城池投降后,朱昭舊友也暗示他投降。朱昭歷聲斥罵,張弓要射他;不久又表示,只要背城死戰,獲勝可再圖功業,失敗陳尸境內也問心無愧
D. 朱昭方面有人暗中與敵人串通,透露了朱昭準備突圍的消息。敵人害死守兵,得到城池。朱昭不幸墜入溝塹,他怒目提劍,無人敢前,最后中箭而死
7.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凡被圍四日,城多圮壞,昭以智補御,皆合法,然不可復支。
(2)昭勒眾于通衢接戰,自暮達旦,尸填街不可行。
2008新課標卷(海寧卷)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嵇紹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歲而孤,事母孝謹。以父得罪,靖居私門。山濤領選,啟武帝曰:“《康誥》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紹賢侔卻缺,宜加旌命,請為秘書郎。”帝謂濤曰:“如卿所言,乃堪為丞,何但郎也。”乃發詔征之,起家為秘書丞。紹入洛,累遷汝陰太守。尚書左仆射裴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為吏部尚書,可使天下無復遺才矣。”沛國戴晞少有才智,時人許以遠致,紹以為必不成器。晞后為司州主簿,以無行被斥,州黨稱紹有知人之明。元康初,為給事黃門侍郎。時侍中賈謐以外戚之寵,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謐求交于紹,紹拒而不答。及謐誅,紹時在省,以不阿比兇族,封弋陽子,遷散騎常侍。太尉、廣陵公陳準薨,太常奏謚,紹駁曰:“謚號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自頃禮官協情,謚不依本。準謚為過。宜謚曰繆。”事下太常。時雖不從,朝廷憚焉。齊王冏既輔政,大興第舍,驕奢滋甚,紹以書諫曰:“夏禹以卑室稱美,唐虞以茅茨顯德,宜省起造之煩,深思謙損之理。”冏雖謙順以報之,而卒不能用。紹嘗詣冏諮事,遇冏宴會,召董艾等共論時政。艾言于冏曰:“嵇侍中善于絲竹,公可令操之。”左右進琴,紹推不受。冏曰:“今日為歡,卿何吝此邪?”紹對曰:“公匡復社稷,當軌物作則,垂之于后。紹雖虛鄙,忝備常伯,腰紱冠冕,鳴玉殿省,豈可操執絲竹,以為伶人之事!若釋公服從私宴,所不敢辭也。”冏大慚。艾等不自得而退。尋而朝廷復有北征之役,征紹。紹以天子蒙塵,承詔馳詣行在所【注】。值王師敗績于蕩陰,百官及侍衛莫不潰散,唯紹儼然端冕,以身捍衛,交兵御輦,飛箭雨集,紹遂被害于帝側,血濺御服,天子深哀嘆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節選自《晉書?嵇紹傳》)
【注】行在所:天子所在的地方。
考試試題
4.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山濤領選,啟武帝 啟:稟告
B. 如卿所言,乃堪為丞 堪:能夠
C. 尚書左仆射裴頒亦深器之 器:看重
D. 時人許以遠致 許:答應
5. 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部說明嵇紹敢于直言勸諫的一組是( )。(3分)
①時人許以致遠,紹以為必不成器 ②以不阿比兇族,封弋陽子
③自頃禮官協情,謚不依本 ④宜省起造之煩,深思謙損之理
⑤當軌物作則,垂之于后 ⑥若釋公服從私宴,所不敢辭也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②④⑥ D. ③④⑤
6.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嵇紹是中散大夫嵇康之子,十歲而孤,與母親居住在家。山濤選拔官員時問武帝說到嵇紹的才能,嵇紹被任為秘書丞,升遷至汝陰太守,并表現出他的知人之明
B. 侍中賈謐以外戚而受寵信,居于高位,眾人趨附。賈謐想與嵇紹交往,嵇紹拒而不答。廣陵公陳準死后,太常上奏謚號,嵇紹反駁說,謚號不合實情,應予改謚
C. 齊王冏輔政,大興土木,以廣宅第,嵇紹不以為然,冏雖心中不悅,但也只能停息其事。齊王冏宴會時又要嵇紹操琴為歡,嵇紹卻據理拒絕,使齊王冏大感羞慚
D. 朝廷北征時大敗于蕩陰,百官及侍衛全都潰散,只有嵇紹奮命捍衛,最終被害于皇帝之側。事件平定后,有人欲為皇帝洗衣,皇帝說,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7.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謚號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
(2)尋而朝廷復有北征之役,征紹。紹以天子蒙塵,承詔馳詣行在所。
2007新課標卷(海寧卷)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韋丹字文明,京兆萬年人,早孤,從外祖顏真卿學。順宗為太子,以殿中侍御史召為舍人。新羅國君死,詔拜司封郎中往吊。故事,使外國,賜州縣十官,賣以取貲。丹曰:“使外國,不足于資,宜上請,安有貿官受錢?”即具疏所宜費,帝命有司與之。還為容州刺史。教民耕織,止惰游,興學校,民貧自鬻者,贖歸之,禁吏不得掠為隸。始城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種茶、麥,仁化大行。以諫議大夫召,有直名。劉辟反,議者欲釋不誅。丹上疏,以為“孝文世,法廢人慢,當濟以威,今不誅辟,則可使者唯兩京耳”。憲宗褒美。拜晉慈隰州觀察使,封咸陽郡公。閱歲,自陳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張職,為國家費,不如屬之河東,帝從之。徙為江南西道觀察使。丹計口受俸,委馀于官,罷八州冗食者,收其財。始,民不知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則戛而焚。丹召工教為陶,聚材于場,度其費為估,不取贏利。人能為屋者,受材瓦于官,免半賦,徐取其償;逃未復者,官為為之;貧不能者,畀以財。身往勸督。有吏主倉十年,丹覆其糧,亡三千斛,丹曰:“吏豈自費邪?”籍其家,盡得文記,乃權吏所奪,召諸吏曰:“若恃權取于倉,罪也,與若期一月還之”。皆頓首謝,及期無敢違。有卒違令當死,釋不誅,去,上書告丹不法,詔丹解官待辨。會卒,年五十八。驗卒所告,皆不實,丹治狀愈明。大和中,裴誼觀察江西,上言為丹立祠堂。刻石紀功,不報。宣宗讀《元和實錄》,見丹政事卓然,它日與宰相語:“元和時治民孰第一?”周墀對:“臣嘗守江西,韋丹有大功,德被八州,歿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乃詔觀察使上丹功狀,命刻功于碑。
(節選自《新唐書?韋丹傳》)
考試試題
4.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早孤,從外祖顏真卿學 孤:幼年喪父
B. 始城州,周十三里 城:構筑城墻
C. 法廢人慢,當濟以威 濟:渡過難關
D. 與若期一月還之 期:約定時間
5. 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韋丹“助民安居”的一組是( )。(3分)
①民貧自鬻者,贖歸之 ②教種茶、麥,仁化大行
③罷八州冗食者,收其財 ④度其費為估,不取贏利
⑤免半賦,徐取其償 ⑥韋丹有大功,德被八州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6.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韋丹為人率直,敢于發表不同意見。舊例規定,凡出使外國,朝廷賜下州縣官員名額,賣出后充作資費;韋丹認為費用應由朝廷支付,不可賣官求錢
B. 韋丹認為法令廢弛就會導致人們對它的輕視,因而主張嚴懲謀反的劉辟;對所治三州,認為并非要害之地,不必多花費國家錢財,不若劃歸河東管轄
C. 韋丹對貪污現象仔細核查,責之甚嚴。倉庫主管十年間侵吞糧食三千斛,韋丹抄沒其家,查得實據,下令一月之內如數補還,保住國家財產不受損失
D. 韋丹去世之后,裴誼建議為他設立祠堂,刻石紀功,當朝宰相也認為他的功德使江西老幼思之不忘,皇上于是下令觀察使上報韋丹的功績并刻碑表彰
7.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逃未復者,官為為之;貧不能者,畀以財。
(2)驗卒所告,皆不實,丹治狀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