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羅奔尼撒戰爭(公元前460—公元前404)
在波斯人撤退后不久,雅典人的機會就來臨了。當時,一支希臘聯軍被派遣去徹底消滅在克里特島與達達尼爾海峽之間的波斯殘余勢力。斯巴達與雅典之間保持了良好的關系,當斯巴達人被迫召回自己顏面盡失的將軍時,他們將愛琴海上的巡邏職責讓給了雅典人。公元前478年,雅典人發起了旨在共同抵御波斯人入侵的提洛同盟,并在同盟中居于首要地位。雅典任命“希臘財政官”在提洛島(同盟的名稱便來源于此)接收貢品,貢品主要是白銀和船只。商業的興旺促使比雷埃夫斯成了愛琴海上的貿易中心,貿易帶來的巨大財富和那些貢品不僅供同盟滿足防御所需,而且還建造了帕特農神廟等奢侈的建筑,帕特農神廟成為雅典古典時代不朽的地標性建筑。該同盟由170座城市組成,雅典人鼓勵它們用白銀代替船只作為貢品,雅典人肩負著領導同盟作戰的重任,因此組建了一支能夠擊敗任何入侵者的海軍。最終,提洛同盟從一個由雅典人及其獨立盟友組成的自由聯合體,變成了一個高壓的雅典帝國。公元前465年,擁有豐富銀礦的薩索斯島想退出同盟,而遭到雅典人的鎮壓。15年后,當金庫從提洛島遷至雅典時,提洛同盟已經名存實亡了。
海洋城邦也把目光投向愛琴海以外的地方。在公元前460年的一塊紀念碑上刻有177名士兵的名字,反映了這一時期雅典海軍勢力所到達的范圍,“這些人是公元前460年在與塞浦路斯、埃及、腓尼基、哈利依斯、埃伊那島及麥加里德的戰爭中犧牲的勇士”。塞浦路斯是希臘人與波斯人長期爭奪的一個戰場,其主要的吸引力在于豐富的銅礦、谷物和木材,而埃及則擁有谷物貿易的美好前景,以及反抗波斯人統治的有利條件。公元前450年,希臘人在薩拉米斯的塞浦路斯人港口發生的一次戰役中擊敗了波斯人。波斯國王亞達薛西(Artaxerxes)決定議和,簽訂了《卡里阿斯和約》。對于雅典的海上霸權而言,這是一場極大的勝利,和約使波斯人無法從安納托利亞西南的利西亞西面或黑海南面調動船只,也無法在3天之內從伊奧尼亞沿岸調集軍隊,對此他們宣布放棄所有要求。
在公元前460年的一塊紀念碑上,也提到雅典人在長達15年之久的第一次伯羅奔尼撒戰爭之初對科林斯的敵意。當雅典后來干涉科林斯與其兩塊殖民地之間的沖突時,科林斯人請求他們的同盟斯巴達入侵阿提卡,打破雅典人獨大的局面。持續時間超過四分之一個世紀的伯羅奔尼撒戰爭被分為4個階段:阿基達馬斯戰爭(公元前431—公元前421)、《尼西亞斯和約》階段(公元前421—公元前415)、西西里遠征(公元前415—公元前413)和迪塞勒安戰爭(公元前413—公元前404)。戰爭爆發后,雅典的領袖是伯里克利。他出身貴族,盡管有貴族般的言行舉止,卻是一位平民主義者。他繼續宣揚海上強國的目標(這是地米斯托克利的政治遺產),這也就注定了伯羅奔尼撒戰爭將比之前的任何戰爭都更多地依靠艦隊。正如修昔底德所說,伯里克利明確地說明了一個海上強國的方方面面:
在我們眼中,整個世界可以被劃分為兩個部分——陸地與海洋,每一個部分對于人類而言都是有價值的。如果看得更遠一些,只要完全控制了其中的一部分,你們就不僅擁有了現有的地區,而且也終將掌控其他地區。今天你們的海軍,在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與之匹敵——波斯的國王,以及太陽底下其他任何一個民族都無法與之匹敵。他們都無法阻止你們航行到任何想要去的地方。
戰爭進行到第6年時,斯巴達人把雅典人限制在了雅典、比雷埃夫斯以及連接兩地的長城之間的走廊地帶中。然而,只要雅典人控制了海洋,能夠進口所需的物品,就不存在迫在眉睫的危險。他們主要的戰略目標是保證來自黑海的谷物能夠自由地進入,為此,他們爭取了色雷斯和馬其頓的統治者的支持,使得雅典城在一場奪去了四分之一人口(包括伯里克利在內)的瘟疫中得以幸存。公元前427年,戰爭進一步擴大。雅典派遣一支艦隊支援其西西里島盟國以反對敘拉古,并攔截從西西里島駛往伯羅奔尼撒半島的載有谷物的船只。3年后,第一次西西里遠征無果而終。更嚴重的后果則是,雅典失去了位于安菲波利斯的海軍基地,該軍事基地位于馬其頓和色雷斯的邊界附近,提供造船所需的木材,戰略意義十分重要。斯巴達人向北進軍,在雅典將軍(兼歷史學家)修昔底德到達前占領了那里。
這為之后的和平階段鋪平了道路。和平一直持續到西西里島西部的厄基斯塔的公民請求雅典人幫助他們抵抗敘拉古為止。西西里遠征的領導者十分不幸,機會主義者亞西比德(Alcibiades)在一片對神明不敬的質疑聲中出發,后來遭到放逐。尼西亞斯(Nicias)則十分優柔寡斷,直到繼任的將軍提出撤退總比失敗要好,當時尼西亞斯對此加以反駁。不久之后,敘拉古艦隊于公元前413年9月在海灣內襲擊了雅典人。在戰斗中大敗的40,000名雅典人及其同盟軍試圖徒步逃跑,但大多數人還是在附近的采石場中被殺死或者被囚禁。修昔底德對這次戰役總結道:“對于勝利者而言,這是最光榮的戰績;對于被征服者而言,這是最具災難性的失敗……正如他們所說,他們失去了一切——陸軍、海軍及一切都被毀掉,只有少數人得以逃回。”
修昔底德對戰爭的描述也于同一年結束,因此我們無法得知雅典人的決心。盡管斯巴達人的戰船只剩下100艘,他們仍襲擊了阿提卡,再次將其包圍在長城之內。公元前411年,他們在愛琴海重新發動了戰爭。雅典人試圖保護黑海上的谷物運輸船,以接收來自提洛同盟的進貢物品。他們與伯羅奔尼撒人的艦隊交戰。雅典人拉長了戰線,使斯巴達及其同盟處于防御狀態,但是希望依舊渺茫。到公元前405年,雅典艦隊的船員開始由“所有符合兵役年齡的人,無論是奴隸還是自由民”充任。一名斯巴達艦隊司令發誓,他將“阻止你們與大海亂倫,她屬于我”。
次年,雅典人和斯巴達人在達達尼爾海峽最后一次相遇,雙方交戰了幾個小時,雅典人失去了自己的海軍、海峽、谷物貿易以及自己的帝國。面對饑餓,雅典人被迫接受了斯巴達人提出的和平條件:將海軍戰艦減少到12艘,加入由斯巴達主導的伯羅奔尼撒同盟,并實行斯巴達式的寡頭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