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不是迷茫,而是自制力不強
- 菲爾圖
- 1500字
- 2019-01-05 03:02:22
培養(yǎng)緊迫感的方法
我相信,如果可能,你一定衷心希望自己能夠成為最高效能的管理者、水準進步最快的歌唱家、成績飛快提高的運動員、體重掉得最快的減肥者等,你的期望都很積極,并愿意為自己的期望努力改變。
遺憾的是,你就是提不起精神來。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你心中缺乏一種緊迫感,在潛意識中缺乏一種不停催促自己的力量。
帕金森定律足以證明這一點,人們總是在規(guī)定時間的最后才能完成任務,例如你的計劃定制的時間是5天,那么你就可能在第5天晚上完成任務。如果同樣的任務你給自己規(guī)定的時間是3天,那么你也會在第3天宣告完成。也就是說,你給自己限定的時間長度決定了你的效率。但大部分人并不愿意給自己規(guī)定時間,或是愿意給自己更充足的時間。
是啊,我也承認,只要時間容許,你就算沒有任何基礎,不慌不忙地學習任何知識,你都能成功。做個極端的假設,如果你愿意花上百年的時間研究IT技術,你也可能成為比爾·蓋茨、喬布斯那樣的成功者。
但現(xiàn)實是,你沒有那么多的時間。
“如果我早點學完函授課程就好了!”
“如果我早點看完那套教材就好了!”
“如果我早點完成那份任務就好了!”
“如果我早點精通那個軟件就好了!”
“如果我早點學會那門技術就好了!”
甚至,“如果我早點向那個姑娘表白就好了!”
……
每一天,每一分鐘,世界上都會有人說出類似的話,人們抱怨自己在做某件事上浪費了太多時間。現(xiàn)在,也請你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來“造句”:如果我早點——就好了!
如果你不希望自己在未來還能“造”出很多這樣的句子,那么從今天開始,培養(yǎng)一下你的緊迫感吧。
緊迫感是一種心理感知能力,要想培養(yǎng)這種能力,你需要不斷刺激自己。這種感覺有點像古羅馬時期訓練角斗士的教練,他們拿著皮鞭不斷抽打著角斗士,讓他們時刻不能松懈。現(xiàn)在你要做的是,找到這條不斷“抽打”自己的“皮鞭”!
上一節(jié)講到的“你拒絕接受的結果”,就是一條可以督促你的“皮鞭”,你需要不斷在頭腦中去冥想你不希望在將來發(fā)生的情況,這樣會讓你感到壓力。
另外,你甚至可以用更形象的表達方式來督促自己。我聽說有一位董事長就在自己的辦公室里掛著一幅競爭對手的照片,并在這張照片的上面寫道:“在你休息的時候,他正在想方設法地戰(zhàn)勝你!”我相信他每次抬頭看到這幅照片和那句話時,會很自然地就在頭腦中產(chǎn)生緊迫感。
還有一位名叫貝克的會計師,他保持緊迫感的方式也很值得借鑒。貝克很愛自己的小女兒,并把小女兒燦爛微笑的照片放在桌子上,激勵自己為孩子努力工作。忽然有一天,他在網(wǎng)上隨便瀏覽的時候,看到了一張獲獎照片,這讓他觸動很大。這是一張攝影師在不發(fā)達地區(qū)拍攝的照片,照片里的孩子們因為貧困而衣衫襤褸、骨瘦如柴,他們看上去和自己的女兒年齡相仿。貝克沉思了一會兒,然后打印了那張讓人心酸的照片,并把它放在自己女兒照片的旁邊。他對自己說:“貝克,如果你不努力工作的話,或許有一天,安妮(他的小女兒名字)也會陷入貧困。”
每當他對工作厭倦的時候,他就看看那兩張照片,然后接著努力工作了。雖然他的想法有些夸張和消極,但確實能激發(fā)他的緊迫感,提高他的做事效率。
生物學家的研究早已證明了這一點,人們做事時的緊迫感會幫助大腦分泌出一種物質,可以讓人的注意力更集中,自制力更強大,身體的機能也更出色。大腦中的能量和智慧會在這個時間段內集中釋放,完成平日無法完成的事甚至創(chuàng)造出奇跡。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始終能夠保持這種緊迫感,我們就可以讓大腦持續(xù)釋放出能量,可以讓自己更快速地走向目標,這難道不是你所期待的嗎?
你可以想想,生活中有哪些事、哪些人可以對你產(chǎn)生刺激的效果,能夠激發(fā)你做事的決心,把這些人和事放在最顯著的位置不斷提醒自己,你就能幫助自己遠離惰性,提高自制力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