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巴經濟走廊的政治經濟學分析
- 高柏 甄志宏
- 7275字
- 2019-01-04 19:31:24
四 中巴經濟走廊
巴基斯坦復雜的政治環境和堪憂的安全局勢對經濟發展和外國投資產生了負面影響。中巴經濟走廊是巴基斯坦獲得的最大的外國投資項目,它在資源分配不均和恐怖活動層出不窮的巴基斯坦何去何從,關系著兩國利益問題。同時,中巴經濟走廊也給巴基斯坦解決國內矛盾提供了一個新選擇。為了更詳細地闡述以上兩個問題,本部分將從中巴兩國的角度和安全威脅的視角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建設“一帶一路”的倡議。“一帶一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它致力于建造一個由公路、鐵路、油氣管道和其他基礎設施組成的網絡,將中國與中亞、俄羅斯、歐洲等國家或地區聯通起來,打造新亞歐大陸橋,并以重要國家港口為節點,建設一條從中國沿海港口到南海、印度洋和地中海的海上運輸大通道。除了基礎設施建設外,“一帶一路”還提出了宏大的經濟愿景,通過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和絲路基金的支持,努力提升區域經濟整合能力和自由貿易水平,擴大信息交流與合作。
中巴經濟走廊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李克強總理在2013年5月訪問巴基斯坦時提出。兩年后,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巴基斯坦進行國事訪問,雙方確定了以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為中心,以瓜達爾港、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合作為四大重點的“1+4”合作布局。雙方共簽署了51個合作協議,中國將向巴基斯坦注入460億美元的投資。拉合爾工商業聯合會前主席伊賈茲·蒙塔茲(Ijaz Mumtaz)認為:“中巴經濟走廊是巴基斯坦打破發展困境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最后機遇。”
作為南亞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最落后的國家之一,巴基斯坦將中巴經濟走廊視為刺激經濟發展和改善基礎設施建設的救生索。
對中國而言,考慮到巴基斯坦重要的地緣戰略價值,投資中巴經濟走廊是符合中國利益的,但是這樣巨額的投資也伴隨著風險和責任。巴基斯坦以其惡劣的安全環境而聞名,并且已經發生過數起針對中國投資項目和工程人員的恐怖襲擊,對中巴經濟走廊來說,安全問題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從本文對巴基斯坦國內政治及資源分配方式的分析看,大部分的中國投資可能會被分配給東部大省而無法到達最需要資源的地方。若中國投資按其內部政治邏輯來分配,那么,地區之間的貧富差距將會進一步拉大,這也將導致巴基斯坦社會更加不穩定,給中國投資增加安全風險。因此,作為巴基斯坦最大的投資者,中國必須在巨額經濟投資上做出明確合理的規劃,從而幫助巴基斯坦消除貧困,實現均衡的經濟發展,使中巴經濟走廊成為一個負責任的游戲規則改變者(Game Changer)。
(一)中國:發展的驅動力
巴基斯坦臨近波斯灣,與伊朗、阿富汗和印度接壤,也是中國西部的出海口,其對中國來說有著重要的地緣戰略價值。因此,中國作為崛起大國,十分重視與巴基斯坦的傳統友好關系。通過建造一個連接中國西部和巴基斯坦南部的通道,中國可以直接到達印度洋,這就意味著縮短了中國到中東、非洲和歐洲的距離。
隨著美國重返亞太,中國采取向西戰略,加強與西側國家的合作。美國為了遏制中國在亞洲地區的影響力,支持印度主導南亞地區事務,而中國方面則選擇歷來與印度不和的巴基斯坦,為其提供經濟支持。因此,投資中巴經濟走廊是中國應對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對沖手段。
由于巴基斯坦的安全形勢嚴峻,中巴經濟走廊相比其他投資更具風險和挑戰。中國計劃打造一條連接中亞和歐洲的絲綢之路通道,以及一條連接中國東部與伊朗的運輸線路。據新華社報道,第一條線路已于2016年1月15日開通,第一列貨運列車從烏克蘭西南部港口城市伊利伊喬夫斯克(Illichivst)出發,經過里海國際運輸通道,跨越格魯吉亞和阿塞拜疆,最終在15天內抵達哈薩克斯坦。2017年1月18日,滿載貨物的X8024/X8065次中歐班列(義烏—倫敦)運行12451公里后順利抵達倫敦東部巴金火車站,至此,中國開往歐洲的中歐班列又新增一境外到達城市。
另一條線路也于2016年1月28日開通并試運營,首趟貨運列車“義烏—德黑蘭”專列滿載著出口商品,從浙江省義烏出發,日行700公里,途經哈薩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先后兩次換軌,在14天后最終到達伊朗首都德黑蘭。
上述兩條線路的成功并不能降低建設中巴經濟走廊的必要性。若中國可以在南亞成功打造一條經濟通道,將有助于減少中國對中亞的依賴,而且,在亞洲有多個備選的合作伙伴符合中國的戰略利益。
另外,巴基斯坦的恐怖主義和分離主義直接關系到中國國內穩定。美國學者路易斯·瑞辛格(Louis Ritzinger)在其文章中談道:“中國疆獨勢力與巴基斯坦的極端組織存在密切聯系,疆獨分子視巴基斯坦西部地區為大本營,并在當地接受訓練。”中巴經濟走廊將瓜達爾港和新疆喀什相連,意在拉動走廊沿線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同時,它也促使新疆利用區位優勢改變其社會經濟結構,提高人們生活水平。因此,中國政府希望通過巨額投資實現中國西部地區和巴基斯坦的繁榮穩定。
最后,中巴經濟走廊還可以幫助中國實現能源進口渠道多元化。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油氣消費國和進口國,能源關系到國家發展命脈。中國每天從海灣國家進口約400萬桶原油和液化天然氣,高度依賴經過阿拉伯海、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和南中國海的貿易航線,而此航線并不安全且耗時長、成本高。因此中國需要找到可代替該航線的運輸通道,而中巴經濟走廊就是一個理想選擇。中巴經濟走廊將有效縮短中國能源供應路線的距離和時間,油氣到達瓜達爾港后,將通過陸上管道直接到達中國西部。中巴經濟走廊使中國在能源進口上更加靈活并更利于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二)巴基斯坦:紅利的分享者
巴基斯坦面臨社會發展難題,其發展程度落后于其他南亞國家。近年來,巴基斯坦的平均GDP增速只達到4%, 據世界銀行估算,2016年印度的經濟增長將接近7.7%,不丹達到7.2%,孟加拉國達到6.8%,斯里蘭卡也將實現5.6%的增長目標,但巴基斯坦的經濟增長預期只有5.5%。
電力短缺和交通不便等基礎設施問題阻礙了其社會和經濟發展步伐。2015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中巴經濟走廊460億美元投資計劃后,巴基斯坦各界普遍認為這是一次改變國家命運的絕佳機遇。
巴基斯坦中央政府部門、軍隊機構和相關智庫都對中國的巨額投資寄予很高期望。“中巴經濟走廊是最大的外國投資項目之一,它能給我們的國家帶來發展和繁榮。”巴基斯坦計劃發展和改革部部長阿赫桑·伊克巴爾(Ahsan Iqbal)表示,巴基斯坦希望在中巴經濟走廊的作用下,到2025年成為一個中等偏上收入國家,人均GDP達到4200美元。
巴基斯坦軍方國際服務公共關系部主任阿西姆·薩利姆·巴吉瓦(Asim Saleem Bajwa)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像他的寶貝一樣,軍方會盡最大努力保護走廊順利建設。
走廊的建設主要集中在以下兩部分,一是交通設施項目,包括公路和鐵路建設;二是在走廊沿線建立產業園區,重點發展能源項目。根據巴基斯坦計劃發展和改革部官方網站資料,走廊第一階段的建設資金是460億美元,其中340.4億美元投入能源領域,98億美元投放到交通基礎設施上,7.93億美元用于瓜達爾港,4400萬用于發展光纖項目。可見,大約70%的投資用于能源項目建設。
改善能源供應
由于電力短缺嚴重制約了巴基斯坦的經濟發展,中國將通過建設火電、光伏、風力發電、垃圾焚燒發電以及水力發電等項目來幫助巴基斯坦克服能源短缺困難。目前,兩國已合作建設了多個能源項目。例如,位于旁遮普省焦利斯坦沙漠(Cholistan Desert)中的Quaid-e-Azam光伏工業園,第一期工程由特變電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承包,雇用了超過2000名員工負責重型機械操作、輸電線路和水管鋪設以及高壓線鐵塔的安裝工作;第二期則由中興能源承建,屆時該光伏工業園的裝機容量將達到1000兆瓦,輸送的電力足夠32萬戶家庭使用。
另一個能源優先實施項目是裝機容量720兆瓦的卡洛特(Karot)水電站。該項目距離伊斯蘭堡約30英里,它是絲路基金的首個項目,注資16.5億美元。完工后,該水電站將每年為巴基斯坦提供約31億千瓦時的清潔能源,可有效緩解巴基斯坦電力供應的困境。中國長江三峽集團負責建設卡洛特水電站項目,除此之外,該集團從私營電力及基礎設施委員會(PPIB)獲得若干水電項目的開發權,其中包括科哈拉(Kohala)水電站項目等。
長江三峽集團還受巴基斯坦政府邀請參與一些風能項目的建設。第一個風能項目裝機容量為50兆瓦,它位于信德省首府卡拉奇附近的特達區(Thatta District),該項目自2014年11月開始投入運營。按照長江三峽集團的計劃,在未來幾年建設的風能電站將會為巴基斯坦提供2000兆瓦的電力。
完善路網交通
除能源項目外,中巴經濟走廊還致力于打造一個完整的交通基礎設施網絡以促進巴基斯坦的貿易往來。據中國國資委網站消息,中巴經濟走廊最大的交通建設項目——卡拉奇至拉合爾高速公路(蘇庫爾至木爾坦段,長392公里)分別由中建股份和中國交建承建。該項目將有效改善這一經濟最發達、人口最密集地區的公共交通體系,有利于巴基斯坦的社會經濟發展。
另外,2015年4月在兩國領導人的見證下,中巴雙方共同簽署了拉合爾軌道交通橙線項目。該項目由中國進出口銀行提供貸款資金,全長27公里,預計在27個月內完工。2015年9月起,在中方技術人員的配合下,巴基斯坦當地承包商開始地基工程建設。
中巴經濟在交通和能源基礎設施上的投資將會為走廊沿線的巴基斯坦人民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并促進當地的商貿發展。因此,各省都積極爭取中巴經濟走廊項目落戶本省。雖然東部兩省都拿到了走廊的多個能源項目,但是信德省議員胡爾希德·沙阿(Khursheed Shah)仍堅持認為,在中巴經濟走廊項目分配上,聯邦中央更偏袒旁遮普省而不重視信德省。
另外,幾個政黨還質疑了中巴經濟走廊交通網絡的規劃,他們聲稱:“執政黨故意改變了中巴經濟走廊的走向,以照顧自己選區利益。”
而西部兩省也強烈反對將中巴經濟走廊設在東部。開伯爾-普什圖省發出警告,如果中央政府不優先考慮建在西線的話,他們將采取極端手段進行應對。
俾路支省不僅抗議中央政府對旁遮普省的偏袒,而且表達了他們的擔憂:走廊項目會吸引大量外省工人涌入俾路支省,不僅與俾路支人競爭工作機會,還會使人口本來就少的俾路支民族被邊緣化,自身利益受損。政黨間的斗爭不可避免地將對中巴經濟走廊大型項目產生負面影響,雖然各黨派在2015年表面上達成了一致,但是隱憂仍在。
共識與發展
世界銀行2016年春季期《南亞經濟聚焦》報告稱,如果中巴經濟走廊能順利完工,將會給巴基斯坦帶來重大改變,但是,目前巴基斯坦國內正經歷著政治和經濟糾紛的風險,要確保工程順利推進,則需要各利益攸關方進一步達成共識。這表明巴基斯坦內部政治和經濟運作機制在一定程度上成為推進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的阻力。
對于中巴經濟走廊路線之爭,中方十分關切,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館發表聲明,敦促巴基斯坦國內盡快達成共識,為中巴經濟走廊創造一個更為有利的環境。為解決各方分歧,2016年1月15日巴基斯坦召開了全政黨會議,會議決定:一,走廊沿線工業園區的選址,由聯邦中央政府和各省協商后確定;二,考慮到開伯爾-普什圖省和俾路支省的實際需求,將按照“一個走廊,多個通道”的原則,優先建設西部通道,并且在必要時聯邦政府會給予西線更多的財政支持;三,西線將建設四車道高速公路,在后期擴建為六車道;四,聯邦政府將組建中巴經濟走廊建設指導委員會,由11名成員構成,總理謝里夫擔任主席,其他成員包括中巴經濟走廊國會委員會主席、聯邦計劃發展和改革部長、水利部長、鐵道部長、交通部長、信息技術部長和各省的首席部長,此外,吉爾吉特-巴爾蒂斯坦的代表將會定期與委員會就走廊相關問題進行磋商。
在經過系列磋商后,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取得了實質性進展。截至2016年6月底,瓜達爾港已具備基本作業能力,這將帶動巴基斯坦西部地區尤其是俾路支省的地方經濟發展,削弱和孤立地方分離主義勢力。2016年11月12日,中巴經濟走廊首次實現陸路聯通,中巴經濟走廊聯合貿易車隊從中國喀什出發,穿越巴基斯坦西部地區,跨越3115公里,最終抵達瓜達爾港,標志著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由理想變為了現實。
(三)安全威脅與轉變
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面臨著各式挑戰,而恐怖主義則是最大威脅。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中巴經濟走廊實地調研報告》指出,走廊目前主要面臨著三個方面的安全威脅:一是俾路支革命軍和巴基斯坦塔利班,前者是民族分裂勢力,后者是極端宗教組織,都以恐怖活動為其外在表現特征;二是各省地方勢力、部落勢力和有組織犯罪集團,他們組織聚眾鬧事、綁架搶劫和爆炸恐嚇等活動;三是巴基斯坦的自然風險,如水災、山體滑坡等。在巴基斯坦,中方投資了多個項目,并有大量中國籍員工長期在此工作和生活,恐怖主義威脅無處不在。據新聞報道,2004年5月,三名中國工程師在瓜達爾汽車爆炸事件中遇襲身亡;2006年2月,在卡拉奇附近的一個城鎮,三名中國工程師和巴基斯坦籍司機在沒有保安陪同的情況下離開當地一家水泥工廠,遭遇巴基斯坦分離主義軍事組織——“俾路支解放軍”的襲擊。
中國投資的工程項目也成為恐怖分子襲擊的目標。2013年7月,四輛中資企業油罐車在離俾路支省首府奎達不遠的恰吉區被激進分子炸毀;2015年3月,數輛油罐車在同一區域遭到人為縱火,巴基斯坦籍司機被綁架。
2016年11月26日,在瓜達爾市Lalazar地區北部,8名俾路支解放軍(BLA)武裝人員襲擊某中資企業勘探隊,兩名巴方安保人員被當場射殺,該事件疑似意圖綁架中方人員未遂。
巴基斯坦動蕩不安的局勢嚴重威脅到了中方投資者的財產和生命安全。
雖然巴基斯坦軍方組建了一支約1.3萬人的特殊部隊用以保護走廊沿線的中國投資項目和人員的安全,但是,完全依賴巴方提供安全保護是不現實的奢望,況且巴基斯坦提供的安保還存在著機制性的隱患。究其原因,一是常規部隊集中在中巴邊境對峙,近年又調撥大量兵力控制阿富汗—巴基斯坦邊境部落區和分離主義活躍的俾路支省,以致該支保護走廊的軍力是巴方可提供保障的最大能力;二是走廊項目散布全國,兵力有限難以全覆蓋;三是該支軍力由地方警察、武裝民兵和巴基斯坦三軍力量組成,他們之間嚴重缺乏協同能力。
因此,中國在應對安全挑戰的問題上仍要付出更多努力。回顧巴基斯坦動蕩的原因,以旁遮普省為主導的政治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資源分配的平衡,導致了其他省份不滿。若中國依靠巴基斯坦內部政治運作來分配中巴經濟走廊的資源,則極有可能大部分利潤會流向人口最多的旁遮普省。信德省議員兼國民議會反對黨領袖胡爾希德·沙阿(Khursheed Shah)指出,只把利益分配給一個省份會出現很多負面結果,弱勢省份對旁遮普省的敵意會與日俱增。
假如中巴經濟走廊只拉動個別省份的發展,將會加大各省之間的社會和經濟差異,為恐怖主義奠定更牢固的社會基礎,也就意味著給中國投資帶來更多危險。因此,中國必須在走廊資源分配上更多地考慮巴基斯坦弱勢省份的利益,為巴基斯坦每個地區提供公平的發展機遇。
除了讓巴基斯坦實現全面發展,中國必須警惕“巴基斯坦治理結構中的腐敗、職能失調和官員不稱職的問題,以及主導巴基斯坦政治的委任文化”。以航空業為例,巴基斯坦國際航空公司虧損多年,但資料顯示,該公司冗員過度,平均每架飛機雇用776名工作人員。原因在于,政客們將該行業視為“香餑餑”,不斷以安排崗位的方式回報親屬或追隨者的支持。
可以說,巴基斯坦的發展困境是由委任體系造成的,為了避免官員侵吞資源,真正造福于巴基斯坦各階層人民,中國必須加強對中巴經濟走廊項目的監督和管理。
在中方助力之下,巴基斯坦能源狀況和交通網絡明顯改善,緩解了經濟發展的燃眉之急。但是要應對恐怖主義對中巴經濟走廊的威脅,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國在投資過程中應承擔更多社會責任。前文已分析過,雖然省份在新的分配方案下獲得了更多財政資源,但他們并未解決自身的社會發展問題。中巴經濟走廊則可在這方面做出自己的貢獻。中國和巴基斯坦政府在瓜達爾已經開展合作,建造小學、醫院和技術職業學院以改善當地教育和醫療水平。這是一個好的開端,但還遠遠不夠。巴基斯坦各地的年輕人們急需教育機會和醫療保障,如果中巴經濟走廊能為沿線居民提供更多社會公共物品的供給,將有助于改善地區安全狀況。
中國需要建立自身安全防范的基本配置和協調機制,加強與巴方安全合作。在投資項目上,中資項目應該配備內部安保措施,同時與巴方警察、軍隊的外部保護相配合,并在情報監控方面盡量獲取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的支持。此外,提倡中國企業自主解決安保服務問題,不應只依賴巴方力量,應該支持國內安全服務企業走出國門。
中國還需要在提供就業機會上更加謹慎。在俾路支省,人們因聯邦長期未支付自然資源使用費,并缺乏教育機會和醫療保障,積聚了對聯邦政府的不滿;由于過去大型項目忽略了當地人對于就業的需求,以及其他民族務工人員的大規模涌入擠占了當地居民的生存空間,俾路支人與聯邦之間的矛盾被激化。他們對中巴經濟走廊項目產生了疑慮和擔憂。俾路支省參議員米爾·卡比爾·艾哈邁德·穆罕默德·夏希(Mir Kabeer Ahmad Mohammad Shahi)在接受巴基斯坦《國家報》采訪時表示:“我們并不反對瓜達爾深水港、中巴經濟走廊或者其他發展項目,但如果當地居民像美洲印第安人那樣被邊緣化,我們是絕對不允許這種事情發生的。”顯然,要消除俾路支省或其他地區的人們對中巴經濟走廊的疑慮,中方投資者必須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讓當地居民和少數族裔共同分享經濟發展成果。若以公平為原則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中巴經濟走廊能夠讓當地民眾通過自身努力創造更美好的生活,促進社會穩定,實現國家發展。
中國還需要加強對投資國實地研究的能力,建設一支專業化的市場研究和法律服務隊伍。2016年5月,中國機械設備工程股份有限公司(CMEC)撤出塔爾煤田II區塊的電站項目,正是因為前期調研工作欠缺,對巴方提供的數據和報告未進行核實,導致該地區的煤品質量無法達到實際發電需求,最終只能被迫停止協議。但是因商業協議已經生效,中方企業就面臨著法律訴訟的問題。該案例僅從一個側面就可表明中國企業需要進行對象國研究,在市場和法律團隊上加大投入。
中巴經濟走廊不僅符合中國戰略利益,也是巴基斯坦實現社會經濟發展的歷史機遇。在理解巴基斯坦政治體制、資源分配方式和安全問題起因的基礎上,中國的對外投資在戰略上要高瞻遠矚,在細節上要做好全盤規劃,以利于項目的落實和建設進程的推進。盡管官方高度肯定了中巴經濟走廊的作用,但是,要獲得巴基斯坦全民共識,在明確中巴經濟走廊是惠及全巴基斯坦人民而不是個別省份的目標上,依然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