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修行七日
- 一樽還酹江月
- jeongeun
- 1760字
- 2011-10-08 19:42:54
前幾日寺里收到王府的通知,特地為今天駕到的修遠郡主準備了禮佛的專處,誰知負責迎待的知客僧,卻遲遲沒接到人。低調出行的慎修遠,哪里知道王府的人早為她安排妥當寺中的一切,當她在角落誦經念佛的時候,寺里的一干人等急得都跟熱鍋上的螞蟻。
等到法會結束,百姓散去,知客僧才敢將此事稟明監寺,監寺遂命其繼續在山門外守候,其他弟子則在寺中巡察。這個時候,負責大殿功德捐贈的老和尚提點了憂心的監寺,監寺一雙雪亮的眼睛方才注意到大殿角落處長跪不起的一對男女。事后監寺對修遠郡主又是誠摯道歉又是奉為上賓,深怕款待不周惹惱了高貴的小主。慎修遠最見不得勞師動眾的場面,一一免去,只要求為她的護衛也備一間廂房,其他的譬如每日的作息、修課、用膳都按寺里的規矩辦,聽得監寺一愣一愣的,敢想郡主還真是來受戒修行的。
山里不比喧嘩的京城,一入夜就寂寥得很,風吹禪門,伴著漫天的孤星,更覺清冷;一本《佛說阿彌陀經》在手,時而默念時而誦讀,靜思反省,點起淡雅的檀香,等待天明。
次日,慎修遠在清脆的打板聲中醒來,西顥比她起得早些,靜候在門外。沒多久鐘鼓敲響,寺里的小和尚現身,知會他們去上早課。天還沒亮,感官和思維都有些混沌不清。早課的內容是眾僧齊齊盤坐誦經,待念完出大殿忽覺晨曦明光,天色涂藍。這時,不知是誰走在身旁,青澀地與自己打招呼。慎修遠正過身,恍惚間發現這個貌不驚人的小沙彌正是上一次來普覺寺時為自己引路的那個。慎修遠喜笑顏開問候他,小沙彌的臉頓時起紅。小沙彌說話停停頓頓極不流利,他受監寺的吩咐,特地請他們去齋堂用齋飯。小沙彌一路提醒他們:佛門一日吃兩頓,比尋常人少用一餐,用齋前后都要念咒,而過了用膳的時間或者沒用完膳就離席,都是不能再接著用膳的。慎修遠感激他的好意,邊走邊談中忽然想起一直都不曉得他的法號,小沙彌訕訕地告訴郡主,他叫悟慧。慎修遠禁不住暗笑,又強壓著不笑出聲。此悟慧非彼誤會,聽著這個名字再看叫這個名字的人,真讓人啼笑皆非。
這一頓齋飯著實讓慎修遠體會了一把粗茶淡飯的含義,既來之則安之的道理就是她此番來此所持的態度。用完齋后,僧人們要在念佛堂繼續打坐念經,而此時已不適合僧人以外的人加入,于是在監寺的安排下,為她提供了一處曲徑僻靜,可供抄經念佛,虔心修行的禪室。慎修遠閉門抄經前,特地把西顥叫到身邊,建議他去寺廟周圍逛逛,撿個不會打擾到僧人的地兒舞舞劍練練筋骨,每時每刻守著她總是件乏味枯燥的差事,祈福修行來的是她,怎能讓他為其受著忍著。西顥考慮再三,從了郡主的意思。
時間到底流逝了多久?禪室中本該存有的濃濃檀香忽然之間沒了氣味。慎修遠擱下筆,朝擺放青瓷熏爐的地方看了看,然后起身走過去仔細往里瞧,果然燃盡了。不過這種香能燒多少時間啊,應該早就點完了,只是方才抄經的時候太專注,到現在才察覺而已。她悠悠地開啟禪門,外頭卻空無一人,西顥還沒回來。
普覺寺的前山,沿寺門外的青石路往右是上山的路,從山上流淌下來的溪水,灌溉著平坡地里僧人種植的茶葉樹。只是如今氣候依舊寒冷,除了高大挺拔的常綠喬木,其他都是光禿禿的慘景。
慎修遠山中閑庭信步,偶爾歇腳向兩旁張望,西顥會不會就在附近,只可惜始終沒見著半個人影。山路越走越窄,腳下的青石和沿邊的石崖上長滿了冬日的枯草。四下非常安謐,只聽得見她自己腳踩枯草發出的嗖吱嗖吱,有一種過分臆造出來的壓迫感,充斥著慎修遠柔弱的心。果然就在這時,不知從哪個方向的草叢中竄出比箭還要快的東西,一飛沖天,在靜而無聲的半空,打破天地的平衡,發出嘎嘎嘎的不和之音,嚇得慎修遠尖聲大叫,退后了幾步。一驚一乍的同時,慶幸那只是一只烏鴉而已,鳥的身影瞬間隱沒無處可尋,不曉得再往里走,會不會遇上野獸。她打算原路折回,倒不全是因為害怕,而是萬一自己發生意外,反而會連累西顥。父王常說做事前多思多慮,顧及他人,不妄言不妄行。
可是慎修遠剛想轉角下山,高處卻傳來呵呵哈哈的笑聲,渾厚的粗獷之音為何似曾聽過,那般熟悉。為了證明自己心里的猜想,她越過枯草,跑到山間的石道,蹬上十幾步臺階來到一處可以眺望四面風光的觀景臺。
只見在一塊光滑的大石上盤腿而坐的是慈祥閉目的念持大師,大師身旁幾尺開外的一棵青松下,兩個男子正在比試拳腳功夫。果然不出所料,那個笑聲是當初和念持大師下棋的蠻和尚郎力。但是為什么與郎力比武的另外一個男人,竟然是保乘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