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17章 養心篇——“心理平衡”是健康長壽的基石
- 第16章 養生篇——管理自己的身體,與健康同行
- 第15章 理財篇——合理使用錢財,但不貪戀錢財
- 第14章 治家篇——治家有方,名人輩出
- 第13章 領導論——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
- 第12章 識人論——洞察對方的品格
第1章 前言
曾國藩(1811年—1872年),初名子城,字伯函,號滌生,謚文正,湖南湘鄉人。提起曾國藩,人們通常會冠以清朝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的稱號,亦會稱他為晚清“第一名臣”,是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是晚清散文“湘鄉派”的創立人。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叱咤風云的人物,有著謎一樣的人生。他一介儒生,昂然崛起于湘楚之間,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被譽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
在無數成功人士眼里,曾國藩身上有著學不完的智慧。拋開曾國藩的門生不提,在過去一百多年里,向曾國藩學習和借鑒的功成名就者,就多得數不勝數。比如大學問家梁啟超,晚清名臣左宗棠、張之洞,備受爭議但權傾一時的李鴻章等,這些人的影響力甚至可以說超過了曾國藩,或者至少不輸于他。
可見,曾國藩用自己的經歷踐行了儒家幾千年來倡導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曾國藩身上的眾多優點都是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和借鑒的。
當一個普通人變成了一個“圣人”、“完人”,這顯然不是生命再造的奇跡,而是自我追求和磨礪的結果。
當然,我們不是歷史學家,不需要深刻鉆研,搞清曾國藩的來龍去脈;我們也不是批評家,不需要做出鑒定,給曾國藩一個準確的定位。我們只是我們自己,只需要擷取關于曾國藩的只言片語,從中窺知這個“中國最后一個大儒”的想法和作為,汲取他做人、為官、用人、修身、治家、養生等方面的營養,為我們今天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幫助。
我們可以從他身上學到一套識人用人的不傳之秘——
曾國藩的識人本領在他著的《冰鑒》一書里有著詳細的記錄。自28歲中了進士后,曾國藩在接下來的近10年里被朝廷加官晉爵7次,連升了10次,到37歲時已是一位二品高官。如此年輕就成為朝廷大員,這在整個清朝都是獨一無二的。
我們可以從他身上學到創業成功的黃金法則——
曾國藩一介文人出身,手無縛雞之力,卻創建和領導了湘軍。通過卓有成效的訓練和殘酷的戰爭考驗,湘軍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最終擊敗了如日中天的太平軍,終結了太平天國。在這個過程中,曾國藩打造出一支極具戰斗力的團隊的秘訣,非常值得所有創業者和管理者學習與借鑒。
我們可以從他身上學到為人處世的哲學——
曾國藩能在政治危機面前,躲過諸多劫難,并游刃有余,憑的全是他那剛柔并濟、方圓兼備的處世哲學。作為方圓性格最典型的代表,曾國藩總能因人、因勢、因時而變,極盡中庸性格之精髓!想要在為人處世上如魚得水者,可以從他身上學習剛柔相濟的中庸哲學。
……
不僅如此,每一個想要修煉內心、增進智慧的普通人,都可以從他身上學到明理之道。曾國藩能官場得志,事業大成,跟他的好學密不可分。他日夜苦讀,博覽群書,鉆研理學,才華橫溢,滿腹經綸。同時,他還以注重品行、為人圓融通達而聞名于世。這些修心增智的有效方法,都很值得后世人借鑒。
從曾國藩的身上,我們看到,一個有遠大目標和人生抱負的人,是要懂得不斷完善自己的。要懂得今天的每一點改變,都是為將來實現更大目標的一種積蓄和準備,等到時機成熟,就能一飛沖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