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正人頭面圖

正人頭面三十六穴

頭部中行四穴

在顱上直鼻中央,入發際一寸,陷容豆。日灸三壯至百五壯止。多灸拔氣,令人眼暗。

主頭風

頭部中行四穴

在上星后一寸,陷者中。日灸二七壯,七日停。初灸之即痛,五十壯不痛。主療鼻塞不聞香臭,頭風、痛,白屑起,多睡,驚癇、戴目上,不識人,目眩,面腫。

頭部中行四穴

在囟會后一寸半,骨陷中。(灸五壯)。主頭風、熱痛,頭腫,風癇,小兒驚癇,面赤腫,鼻多清涕,項痛,目眩。

頭部中行四穴

在前頂后一寸半,頂中心。灸百五壯即停,三五日訖,繞四畔以三棱針刺,令出血,以井華多笑,言語不擇,發時即死、吐沫,心中熱悶,頭風多睡,心煩驚悸,無心力,忘前失后,吃食無味,頭重,飲酒面赤,鼻塞,目泣出,耳鳴、聾。

頭第二行三穴

在頭上,去上星旁一寸。灸五壯止。主目不明,頭風目眩,脊強反折,螈囗,癲疾,頭痛。

頭第二行三穴

在五處后一寸;《明堂》云二寸。不灸。

頭第二行三穴

在承光后一寸半。灸三壯。主項痛、重,暫起仆僵,喘息不利,口囗僻,多涕、鼽衄有

頭第三行三穴

在目上囗,直入發際五分,陷中。灸五壯。主風不識人,風眩,鼻塞,腋下腫,喜嚙頰,胸痹心痛,不得反側,瘧日西發,脅下痛,胸痹,目翳多淚。

頭第三行三穴

在臨泣后一寸。灸五壯。主諸陽之熱。厥頭痛,寒熱,汗出不惡寒,目眩瞑,唇吻強,上齒齲痛,目外赤,囗囗囗囗囗囗遠視不明。

頭第三行三穴

在目窗后一寸。灸五壯。主諸陽之熱。

正面部中行七穴

在發際,直鼻上。督脈上一夫發際。灸二七壯至百壯。主腫氣,風癇,癲風不識人,羊鳴,角弓反張,披發而上歌下哭,多學人言語,驚悸不得安寢,頭痛,喘喝,目不可視,目泣出,鼻清涕出。

正面部中行七穴

在鼻柱端,不宜灸。

正面部中行七穴

在鼻柱下人中。灸三壯。主消渴、飲水無多少,水氣遍身腫,失笑無時節,癲癇,語不識尊卑,乍喜乍哭,牙關不開,面腫唇動,葉葉肺風,狀如蟲行,寒熱頭痛,喘喝,目不可視,鼻不聞香臭,口囗僻不能開,水漿不禁,喑不能言,寒熱,卒中惡,風水面腫。

正面部中行七穴

在唇上端。灸三壯。主唇吻強,上齒齲痛。主癲疾吐沫,小便黃,舌干、消渴,衄血不止。

正面部中行七穴

在唇內,齒上齦縫。灸三壯。主鼻窒,喘息不利,鼻囗僻,多涕,鼽衄有瘡,鼻息肉,鼻、頭、額、囗中痛,鼻中蝕瘡,口不能禁水漿,囗僻,口噤不開,項如拔、不可左右顧,面赤,頰中痛,心煩痛,頸項急,小兒面瘡久不除。

正面部中行七穴

在頤前,下唇之下,宛宛中。灸四十九壯,停四五日。灸多則恐傷,陽明脈斷,令風不差。

此灸炷止一分半大。主療偏風口囗,面腫消渴,面風口不開,口中生瘡,目眩瞑,小便黃或不禁,消渴嗜飲及暴啞不能言。

正面部中行七穴

在頷下,結喉上,舌本間。灸三壯。主舌下腫難言,舌涎多,咳嗽、少氣喘息,嘔沫,口噤,舌根急縮,下食難。

面部第二行六穴

俠神庭旁一寸半,在發際。灸七壯。主心中煩滿,汗不出,頭項痛,身熱,目視不明。

面部第二行六穴

在肩頭陷中。不灸。

面部第二行六穴

在目內外頭畔,陷者宛宛中。不灸。

面部第二行六穴

俠鼻旁八分,直瞳子。蹺脈。灸七壯。主療風寒,鼻準上腫,癰痛,動搖視占,螈囗,口涎,目淚出,多赤,痛癢,生白翳,覆瞳子。

面部第二行六穴

在禾上一寸,鼻孔旁五分。不灸。

面部第二行六穴

直鼻孔下,俠水溝旁五分。主鼻窒,口囗,鼻多清涕,出不可止,鼽衄有瘡,口噤不開。

面部第三行五穴

在眉上一寸,直瞳子。主目瞳子痛癢,遠視囗囗囗囗囗囗昏夜無所見,目系急,目上插,頭目痛,目眵,背腠寒栗。

面部第三行五穴

在目下七分,直瞳子。不灸。

面部第三行五穴

在目下一寸。灸七壯。主頭痛目眩,目淚出,多囗,內赤、痛癢,生白膚翳,目動不息。

面部第三行五穴

俠口旁四分外,如近下,有脈微動者是。日灸二七壯,重者七七壯。艾炷如二分,若大,令食漏落,眼動。

面部第三行五穴

在曲頷前一寸二分骨陷中,動脈。灸三壯。主口噤不開,引鼻中,口緩不放,不能言,口失欠,下牙齒痛,惡寒,寒熱頭痛,瘰囗,口囗,數欠氣,風痙口噤,牙疼,頰頷腫,惡寒,風壅面浮腫,目不閉,唇動。

面部第四行三穴

在曲差旁一寸半,發際;一云:直耳上,入發際四分。主痛癲疾,嘔吐涎沫,小兒驚癇

面部第四行三穴

在眉后,陷中。不灸。

面部第四行三穴

在目外去五分(原注:又名太陽,又名前關)。《銅人》云:可灸二壯。西方子曰:不可灸。

面部第五行五穴

在額角發際,本神旁一寸半。不灸。

面部第五行五穴

在面鼽骨下,下廉陷中。主目赤黃,口囗僻不能言,及口僻痛,惡風寒,不可以嚼,齒痛惡寒,面赤,眼動不止,囗腫。

面部第五行五穴

在耳前上廉起骨,開口取(原注:又名客主人)。灸三壯。主青盲無所見,耳痛鳴聾,口僻不能言,唇吻強,螈囗,口沫出,目眩,牙車不開,口噤。

面部第五行五穴

在客主人下,耳前動脈下空下廉。合口有空,張口則閉。灸三壯。主耳痛鳴聾,下牙齒痛,齒齲痛,耳有膿汁,口囗。

面部第五行五穴

在耳下曲頰端,陷者中。灸三壯。主口癖痛,惡風寒,不可以嚼,失喑,牙車疼,頷頰腫,頸強不得回顧。

正人胸膺圖

胸博中央直下七穴

在頸結喉下五寸,宛宛中。陰維、任脈之會。主咳嗽上氣,噎胸中氣,喉內狀如水雞聲,肺癰吐膿血,氣壅不通,喉中熱瘡不得下食,俠舌縫脈青,暴怖氣哽,喉痹咽干急,咳逆喘暴,及胸背痛,及漏頸痛。

胸博中央直下七穴

在天突下一寸,陷者中。仰頭取之。任脈氣之所發。灸五壯。主胸皮滿痛,喉痹咽腫,水漿不下。

胸博中央直下七穴

在璇璣下一寸,陷中。仰而取之。任脈氣之所發。灸五壯。主胸脅支滿,痛引胸中,咳逆上氣,喘不能言。

胸博中央直下七穴

在華蓋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任脈氣之所發。灸五壯。主胸脅支滿,胸膺骨疼,飲食不下,嘔逆上氣,煩心。

胸博中央直下七穴

在紫宮下一寸六分,陷中(原注:又名玉英)。任脈氣之所發。灸五壯。主胸滿不得喘息,膺痛骨疼,嘔逆上氣,煩心。主吐寒痰。

胸博中央直下七穴

在玉堂下一寸六分陷中(原注:又名元兒)。橫直兩乳間。任脈氣之所發。灸七壯至七七壯止。主肺癰,咳嗽上氣,唾膿,不得下食,胸中氣滿如塞。

胸博中央直下七穴

在膻中下一寸六分,陷中。任脈氣之所發。灸五壯。主胸脅支滿,食飲不下,嘔逆吐食還出。

胸博第二行六穴

在巨骨下,去璇璣旁各二寸,陷中。仰而取之。灸五壯。主咳逆上氣,嘔吐,胸滿不得食。

胸博第二行六穴

在府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臥取之。灸五壯。主胸脅支滿,咳逆、喘不能食飲,上氣,涎出多唾,呼吸喘悸,坐不安席。

胸博第二行六穴

在或中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灸五壯。主胸脅支滿,咳嗽不得息,嘔吐,胸滿不得食。

胸博第二行六穴

在神藏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灸五壯。主胸脅支滿,引胸不得息,嘔吐,胸滿不得食。

胸博第二行六穴

在靈墟下一寸六分。灸五壯。主胸滿不得息,咳逆,乳癰,灑淅惡寒。

胸博第二行六穴

在神封下一寸六分。仰而取之。灸五壯。主胸脅支滿,鼻不通呼吸,少氣喘息,不得舉臂。

胸博第三行六穴

在巨骨下,俠府兩旁各二寸,陷中。仰而取之,灸五壯。主胸脅柱滿,喘逆上氣,呼吸肩息,不知食味。

胸博第三行六穴

在氣戶下一寸六分。仰而取之。灸五壯。主胸脅支滿,咳逆上氣,呼吸不至息;及肺寒咳喘,唾膿血。

胸博第三行六穴

在庫房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灸五壯。主身腫皮痛不可近衣,淫濼,螈囗,不仁。主咳逆上氣,呼吸多唾濁沫、膿血。

胸博第三行六穴

在屋翳下一寸六分,陷中。灸五壯。主胸脅癰腫,及腸鳴泄注;及乳癰,寒熱短氣,臥睡不安。

胸博第三行六穴

禁不灸。

胸博第三行六穴

在乳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灸五壯。主胸中滿痛,及膺腫乳癰,凄索寒熱,痛不可按抑。

胸博第四行六穴

在巨骨下,俠氣戶兩旁各二寸,陷中。灸五壯。主嘔逆上氣,胸脅徹背痛。主喉痹,胸中煩滿,咳喘不得息,不得舉臂,胸脅短氣,氣上沖心。

胸博第四行六穴

在云門下一寸六分,乳上三肋間,動脈應手陷中。灸五壯。又名膺中囗。主喉痹,胸滿寒熱,胸中滿痛,面腹腫;及膈寒食不下,嘔吐還出;及肺系急,咳輒胸痛。主上氣,咳唾濁涕,肩背痛,風汗出,腹脹,食飲不下,囗,膽熱。

胸博第四行六穴

在中府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灸五壯。主胸脅支滿,不得俯仰,咳唾膿,咳逆上氣,呼吸多唾澤沫膿血,飲食不下。

胸博第四行六穴

在周滎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灸五壯。主胸脅支滿,引胸背痛,臥不得轉側。

胸博第四行六穴

在胸鄉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灸五壯。主乳腫癰潰。主胸中滿痛,咳逆上氣,喉中作聲。主乳腫賁膺。

胸博第四行六穴

在天溪下一寸六分。舉臂取之。灸五壯。主胸脅支滿,膈間雷鳴陸,常有小聲。

正人腹肚之圖

腹中第一行十五穴

在臆前蔽骨下五分。禁不灸。

腹中第一行十五穴

在鳩尾下一寸。日灸七壯至七七壯。主心中煩悶,熱病,胸中痰飲,息賁唾血,風癲浪言,或作鳥鳴聲,不能食,無心力;凡心痛有數種,冷痛,蛔蟲心痛;蠱毒,霍亂,不識人,及腹中滿、暴痛,汗出,及手清、臂不舉。

腹中第一行十五穴

在巨闕下一寸,去鳩骨三寸。日灸二七壯至一百壯止。不差,更倍之。主心中熱煩,賁豚氣,脹滿不能食,霍亂,心痛不可眠臥,嘔利,心風驚悸,心中悶,發噦,伏梁氣狀如覆杯,及風癇熱痛,宜可瀉之。主身熱、汗不出。主三蟲多涎。

腹中第一行十五穴

在上管下一寸(原注:又名太倉、上紀)。胃之募。日灸二七壯,至四百壯止。主心不能食,反胃,霍亂,心痛,熱溫瘧,天行傷寒;因讀書得奔豚氣,心下伏梁如覆杯,冷氣,腹中熱;喜渴涎出,是蛔,以手聚而按之堅將。及腹脹不通,疰,大便堅,憂思損傷,氣積聚腹中甚痛,作膿腫往來上下,及脅下堅痛。及鼻間焦臭,頭熱,鼻鼽衄。及主寒中、傷飽,食飲不化。及目黃、振寒。及沖疝,冒死不知人。治背與心相控而痛,飲水過多,喘脹。

腹中第一行十五穴

在中管下一寸二分。不通灸。

腹中第一行十五穴

在建里下一寸。日灸二七壯至二百壯止。主腹胃不調,腹內痛不能食,腸堅腹痛,胃脹癖塊,脈厥厥動,日漸瘦羸,六腑氣寒,谷食不轉。

腹中第一行十五穴

在下管下一寸,臍上一寸。若是水病,灸之大良。日灸七壯至四百壯。主腹腫不能食,腸堅腹痛,胃脹不調,堅硬。主水腫。主痛繞臍中沖胸不得息。

腹中第一行十五穴

在臍下二寸。女子不灸(原注:又名利機、精露、丹田、命門、端田)。灸二七壯至一百壯。

主腹痛堅硬,婦人因產惡露不止,遂成結塊;崩中、斷緒,灸亦良。大便難,并大便閉塞,氣結,心堅滿。及小腹堅痛引陰中,不得小便,并小腹中拘急。及腹中滿,暴痛汗出,并水脹、水氣行皮中,小腹皮敦敦然,小便黃,氣滿不欲食,谷入不化。及嘔吐,并賁豚上氣,小腹疝氣游行五臟,疝繞臍沖胸不得息,疝積。及二丸騫。

腹中第一行十五穴

(原注:又名神闕)。主泄利不止,小兒奶利不絕。灸百壯,小兒五壯至七壯。主腹大繞臍痛,水腫鼓脹,腸中鳴狀如水聲,久冷傷憊。

腹中第一行十五穴

在臍下一寸。日灸三七壯至七百壯止(原注:又名橫戶)。主臍下熱,小便赤,氣痛狀如刀攪,作塊狀如覆杯,婦人斷緒,月事不調,帶下崩中,因產后惡露不止,繞臍冷痛,五臟游氣。主臍下囗囗痛,寒疝。

腹中第一行十五穴

在臍下一寸半(原注:又名脖映)。(灸五壯)。主臟氣虛憊,一切氣疾。主少腹疝氣游行五臟,腹中切痛,及驚不得臥。主冷氣沖心,女婦惡露不止,繞臍痛,氣結成塊狀如覆杯,小便赤澀。

腹中第一行十五穴

在臍下三寸。灸三十壯,十日灸三百壯止(原注:又名次關、下紀)。主臍下囗囗痛,小便赤淋不覺遺瀝,小便處痛,狀如散火,尿如血色;臍下積血,狀如覆杯,婦人帶下,因產惡露不止,斷緒,產道及脅下脹。及小腹熱而偏痛,寒氣入腹。及石淋,臍下三十六疾,不得小便。及傷中尿血,胞轉氣淋。又主小便數,及泄痢不止,小便滿,石水。及賁豚氣入小腹,暴疝痛,身熱頭痛,進退往來。

腹中第一行十五穴

在臍下四寸(原注:又名玉泉、氣源)。日灸三七壯,至三百壯止。主淋,小便赤,尿道痛,臍下結塊如覆杯,婦人因產得惡露不止,遂成疝瘕;或因月事不調,血結成塊,拘攣腹疝,月水不下,乳余疾,絕子,陰癢,子門不端,小腹苦寒,賁豚搶心,饑不能食,腹脹,經閉不通,小便不利,及失精。及主恍惚尸厥,煩痛。及主小腹積聚,堅之如石,及饑不能食。

腹中第一行十五穴

在橫骨之上,中極下一寸,毛際陷中(原注:又名屈骨)。(灸三壯)。主小腹脹,血癃,小便難。

主疝,小腹痛,婦人赤白帶下。

腹中第一行十五穴

在大便前、小便后,兩陰間(原注:又名屏翳)。(灸三壯)。主陰頭寒。主痔,與陰相通者死;陰中諸病,前后相引痛,不得大小便,女子經不通,男子陰端寒,沖心囗。

腹第二行十一穴

在巨闕旁半寸陷中。《黃帝明堂》云:在巨門各一寸半。灸五壯。主善吐,飲食不下,兼唾多,吐涎,干噦,嘔沫,及泄有膿血。主胸中引痛,煩悶健忘,少腹脹,脹滿,女子心痛,逆氣。

腹第二行十一穴

在幽門下一寸。灸五壯。主頭痛寒熱,汗出不惡寒。主項如拔,不可左右顧,目囗囗囗囗囗囗不明,風寒。及鼻鼽、清涕出。及結積留飲,癖囊,胸滿飲。主喜嘔,及心中憒憒,數欠,癲,心下悸,咽中澹澹恐。主失欠,口囗,食飲善嘔,暴啞不能言。

腹第二行十一穴

在通谷下一寸(原注:又名食宮)。灸三壯。主多唾、嘔沫,大便難。及婦人無子,臟有惡血,腹厥痛、絞刺不可忍。及身熱,瘧病。主心滿、氣逆、腸鳴。

腹第二行十一穴

在陰都下二寸(原注:又名石闕)。灸五壯。主多嘔。主脊強口不開。主大便閉塞,氣結,心堅滿。主脊痙反折。主婦人子臟有惡血,內逆滿痛。

腹第二行十一穴

在石關下二寸。灸五壯。主腹中積聚,時切痛,不嗜食。

腹第二行十一穴

在商曲下一寸,直臍旁。灸五壯。主大便干,腹中切痛。及大腹寒疝,小腹有熱。

腹第二行十一穴

在肓下五分。灸五壯。《銅人經》云:在肓下一寸。主小腹熱。大便堅燥不利。

腹第二行十一穴

在中注下一寸。(灸五壯)。主婦人臟中或胞中有惡血,內逆滿痛,疝(原注:又名髓府)。主大腹石水,腹中切痛。主奔豚上下。及臍下疝積。

腹第三行十二穴

去肓一寸半。直臍旁二寸(原注:又名長溪、長谷、循際、谷門)。灸百壯。主久積冷繞臍切痛,時上沖心,女子漏下赤白。及腹大堅,食大化,面色蒼蒼。主冬月重感于寒則泄,當臍痛,腸胃間游氣切痛。主腹脹腸鳴,氣上沖胸,腹中盡痛。主面浮腫,唾血,吐血。

主瘧振寒,熱盛狂言語,嘔吐、霍亂泄利,食不化。

腹第三行十二穴

在天樞下半寸。灸五壯。主腹中盡痛,心如懸,下引臍腹痛。

腹第三行十二穴

在臍下一寸,兩旁各二寸,長溪下二寸。灸五壯。主小腹滿,小便難,陰下縱。主喜驚。及癲疝,偏枯,煩渴,四肢不舉。

腹第三行十二穴

在大巨下三寸。灸五壯。主三焦結熱,大小便不利。主肩背痛,小腹滿,引陰中痛,腰背強急,膀胱寒。

腹第三行十二穴

在水道下二寸。灸五壯。主賁豚。卵上入,引莖痛,婦人血臟積冷。

腹第三行十二穴

在歸來下一寸。鼠鼷上一寸(原注:《素問·刺熱論》注云在腹臍下,橫骨兩端鼠鼷上一寸動脈應手)。灸五壯。又名氣街。主陰腫痛,陰痿,莖中痛,兩丸騫痛,不可仰臥。

及大氣石水。及腹中滿,熱淋閉,不得尿。主腹中大熱不安,腹有逆氣,正攻心,暴腹脹滿,癃,淫濼,臍下堅,囗疝,婦人月水不通,無子,或暴閉塞,腹脹滿,癃,淫濼,乳難,子上搶心,若胞不出,眾氣盡亂,絞痛不得反息。

腹第四行七穴

在第二肋端,不容旁一寸半,上直兩乳。灸五壯。主目青而嘔。主胸中熱。主脅下脹,心痛,氣短。喜障酸。主腹大堅,不得息,脹痹滿,少腹尤大。及小腹滿,小便難,陰下縱。主飲食不下,賁豚上下,傷食腹滿。及霍亂泄注,大喘不得安臥。及婦人產余疾。

腹第四行七穴

在期門下五分。灸五壯。主少腹熱,欲走,太息,喜怒不樂,多唾,言語不正,四肢不收。

腹第四行七穴

在日月下一寸半。不灸。

腹第四行七穴

在腹哀下二寸。直臍旁。《甲乙經》云三寸五分。灸五壯。主腹熱欲走,太息,四肢不可動,多汗,洞利,大風逆氣,多寒,善愁。

腹第四行七穴

在大橫下一寸三分。又名臨窟。灸五壯。主繞臍痛,搶心,腹寒泄利,咳逆。

腹第四行七穴

在腹結下三寸。灸五壯。主疝痛,髀中急痛,循脅上下搶心,腹滿積聚,厥氣霍亂。

腹第四行七穴

上去大橫五寸。在府舍下橫骨兩端約中。灸五壯。主寒氣滿腹積痛疼,淫濼,陰疝,難乳,子上沖心,不得息。

品牌:匯聚文源
上架時間:2015-12-27 06:25:47
出版社:北京匯聚文源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本書數字版權由匯聚文源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间市| 武川县| 夏邑县| 青铜峡市| 涿鹿县| 沙坪坝区| 响水县| 龙州县| 突泉县| 安仁县| 柏乡县| 十堰市| 疏附县| 茌平县| 岫岩| 崇仁县| 天气| 商河县| 临高县| 汾阳市| 婺源县| 咸丰县| 仁布县| 平阴县| 微山县| 阿拉尔市| 建宁县| 南部县| 华亭县| 喀什市| 永济市| 常熟市| 隆回县| 祁东县| 镇宁| 武威市| 宣汉县| 迁西县| 亳州市| 宣城市| 辽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