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正人頭面圖

正人頭面三十六穴

頭部中行四穴

在顱上直鼻中央,入發(fā)際一寸,陷容豆。日灸三壯至百五壯止。多灸拔氣,令人眼暗。

主頭風(fēng)

頭部中行四穴

在上星后一寸,陷者中。日灸二七壯,七日停。初灸之即痛,五十壯不痛。主療鼻塞不聞香臭,頭風(fēng)、痛,白屑起,多睡,驚癇、戴目上,不識人,目眩,面腫。

頭部中行四穴

在囟會后一寸半,骨陷中。(灸五壯)。主頭風(fēng)、熱痛,頭腫,風(fēng)癇,小兒驚癇,面赤腫,鼻多清涕,項(xiàng)痛,目眩。

頭部中行四穴

在前頂后一寸半,頂中心。灸百五壯即停,三五日訖,繞四畔以三棱針刺,令出血,以井華多笑,言語不擇,發(fā)時(shí)即死、吐沫,心中熱悶,頭風(fēng)多睡,心煩驚悸,無心力,忘前失后,吃食無味,頭重,飲酒面赤,鼻塞,目泣出,耳鳴、聾。

頭第二行三穴

在頭上,去上星旁一寸。灸五壯止。主目不明,頭風(fēng)目眩,脊強(qiáng)反折,螈囗,癲疾,頭痛。

頭第二行三穴

在五處后一寸;《明堂》云二寸。不灸。

頭第二行三穴

在承光后一寸半。灸三壯。主項(xiàng)痛、重,暫起仆僵,喘息不利,口囗僻,多涕、鼽衄有

頭第三行三穴

在目上囗,直入發(fā)際五分,陷中。灸五壯。主風(fēng)不識人,風(fēng)眩,鼻塞,腋下腫,喜嚙頰,胸痹心痛,不得反側(cè),瘧日西發(fā),脅下痛,胸痹,目翳多淚。

頭第三行三穴

在臨泣后一寸。灸五壯。主諸陽之熱。厥頭痛,寒熱,汗出不惡寒,目眩瞑,唇吻強(qiáng),上齒齲痛,目外赤,囗囗囗囗囗囗遠(yuǎn)視不明。

頭第三行三穴

在目窗后一寸。灸五壯。主諸陽之熱。

正面部中行七穴

在發(fā)際,直鼻上。督脈上一夫發(fā)際。灸二七壯至百壯。主腫氣,風(fēng)癇,癲風(fēng)不識人,羊鳴,角弓反張,披發(fā)而上歌下哭,多學(xué)人言語,驚悸不得安寢,頭痛,喘喝,目不可視,目泣出,鼻清涕出。

正面部中行七穴

在鼻柱端,不宜灸。

正面部中行七穴

在鼻柱下人中。灸三壯。主消渴、飲水無多少,水氣遍身腫,失笑無時(shí)節(jié),癲癇,語不識尊卑,乍喜乍哭,牙關(guān)不開,面腫唇動(dòng),葉葉肺風(fēng),狀如蟲行,寒熱頭痛,喘喝,目不可視,鼻不聞香臭,口囗僻不能開,水漿不禁,喑不能言,寒熱,卒中惡,風(fēng)水面腫。

正面部中行七穴

在唇上端。灸三壯。主唇吻強(qiáng),上齒齲痛。主癲疾吐沫,小便黃,舌干、消渴,衄血不止。

正面部中行七穴

在唇內(nèi),齒上齦縫。灸三壯。主鼻窒,喘息不利,鼻囗僻,多涕,鼽衄有瘡,鼻息肉,鼻、頭、額、囗中痛,鼻中蝕瘡,口不能禁水漿,囗僻,口噤不開,項(xiàng)如拔、不可左右顧,面赤,頰中痛,心煩痛,頸項(xiàng)急,小兒面瘡久不除。

正面部中行七穴

在頤前,下唇之下,宛宛中。灸四十九壯,停四五日。灸多則恐傷,陽明脈斷,令風(fēng)不差。

此灸炷止一分半大。主療偏風(fēng)口囗,面腫消渴,面風(fēng)口不開,口中生瘡,目眩瞑,小便黃或不禁,消渴嗜飲及暴啞不能言。

正面部中行七穴

在頷下,結(jié)喉上,舌本間。灸三壯。主舌下腫難言,舌涎多,咳嗽、少氣喘息,嘔沫,口噤,舌根急縮,下食難。

面部第二行六穴

俠神庭旁一寸半,在發(fā)際。灸七壯。主心中煩滿,汗不出,頭項(xiàng)痛,身熱,目視不明。

面部第二行六穴

在肩頭陷中。不灸。

面部第二行六穴

在目內(nèi)外頭畔,陷者宛宛中。不灸。

面部第二行六穴

俠鼻旁八分,直瞳子。蹺脈。灸七壯。主療風(fēng)寒,鼻準(zhǔn)上腫,癰痛,動(dòng)搖視占,螈囗,口涎,目淚出,多赤,痛癢,生白翳,覆瞳子。

面部第二行六穴

在禾上一寸,鼻孔旁五分。不灸。

面部第二行六穴

直鼻孔下,俠水溝旁五分。主鼻窒,口囗,鼻多清涕,出不可止,鼽衄有瘡,口噤不開。

面部第三行五穴

在眉上一寸,直瞳子。主目瞳子痛癢,遠(yuǎn)視囗囗囗囗囗囗昏夜無所見,目系急,目上插,頭目痛,目眵,背腠寒栗。

面部第三行五穴

在目下七分,直瞳子。不灸。

面部第三行五穴

在目下一寸。灸七壯。主頭痛目眩,目淚出,多囗,內(nèi)赤、痛癢,生白膚翳,目動(dòng)不息。

面部第三行五穴

俠口旁四分外,如近下,有脈微動(dòng)者是。日灸二七壯,重者七七壯。艾炷如二分,若大,令食漏落,眼動(dòng)。

面部第三行五穴

在曲頷前一寸二分骨陷中,動(dòng)脈。灸三壯。主口噤不開,引鼻中,口緩不放,不能言,口失欠,下牙齒痛,惡寒,寒熱頭痛,瘰囗,口囗,數(shù)欠氣,風(fēng)痙口噤,牙疼,頰頷腫,惡寒,風(fēng)壅面浮腫,目不閉,唇動(dòng)。

面部第四行三穴

在曲差旁一寸半,發(fā)際;一云:直耳上,入發(fā)際四分。主痛癲疾,嘔吐涎沫,小兒驚癇

面部第四行三穴

在眉后,陷中。不灸。

面部第四行三穴

在目外去五分(原注:又名太陽,又名前關(guān))?!躲~人》云:可灸二壯。西方子曰:不可灸。

面部第五行五穴

在額角發(fā)際,本神旁一寸半。不灸。

面部第五行五穴

在面鼽骨下,下廉陷中。主目赤黃,口囗僻不能言,及口僻痛,惡風(fēng)寒,不可以嚼,齒痛惡寒,面赤,眼動(dòng)不止,囗腫。

面部第五行五穴

在耳前上廉起骨,開口取(原注:又名客主人)。灸三壯。主青盲無所見,耳痛鳴聾,口僻不能言,唇吻強(qiáng),螈囗,口沫出,目眩,牙車不開,口噤。

面部第五行五穴

在客主人下,耳前動(dòng)脈下空下廉。合口有空,張口則閉。灸三壯。主耳痛鳴聾,下牙齒痛,齒齲痛,耳有膿汁,口囗。

面部第五行五穴

在耳下曲頰端,陷者中。灸三壯。主口癖痛,惡風(fēng)寒,不可以嚼,失喑,牙車疼,頷頰腫,頸強(qiáng)不得回顧。

正人胸膺圖

胸博中央直下七穴

在頸結(jié)喉下五寸,宛宛中。陰維、任脈之會。主咳嗽上氣,噎胸中氣,喉內(nèi)狀如水雞聲,肺癰吐膿血,氣壅不通,喉中熱瘡不得下食,俠舌縫脈青,暴怖氣哽,喉痹咽干急,咳逆喘暴,及胸背痛,及漏頸痛。

胸博中央直下七穴

在天突下一寸,陷者中。仰頭取之。任脈氣之所發(fā)。灸五壯。主胸皮滿痛,喉痹咽腫,水漿不下。

胸博中央直下七穴

在璇璣下一寸,陷中。仰而取之。任脈氣之所發(fā)。灸五壯。主胸脅支滿,痛引胸中,咳逆上氣,喘不能言。

胸博中央直下七穴

在華蓋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任脈氣之所發(fā)。灸五壯。主胸脅支滿,胸膺骨疼,飲食不下,嘔逆上氣,煩心。

胸博中央直下七穴

在紫宮下一寸六分,陷中(原注:又名玉英)。任脈氣之所發(fā)。灸五壯。主胸滿不得喘息,膺痛骨疼,嘔逆上氣,煩心。主吐寒痰。

胸博中央直下七穴

在玉堂下一寸六分陷中(原注:又名元兒)。橫直兩乳間。任脈氣之所發(fā)。灸七壯至七七壯止。主肺癰,咳嗽上氣,唾膿,不得下食,胸中氣滿如塞。

胸博中央直下七穴

在膻中下一寸六分,陷中。任脈氣之所發(fā)。灸五壯。主胸脅支滿,食飲不下,嘔逆吐食還出。

胸博第二行六穴

在巨骨下,去璇璣旁各二寸,陷中。仰而取之。灸五壯。主咳逆上氣,嘔吐,胸滿不得食。

胸博第二行六穴

在府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臥取之。灸五壯。主胸脅支滿,咳逆、喘不能食飲,上氣,涎出多唾,呼吸喘悸,坐不安席。

胸博第二行六穴

在或中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灸五壯。主胸脅支滿,咳嗽不得息,嘔吐,胸滿不得食。

胸博第二行六穴

在神藏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灸五壯。主胸脅支滿,引胸不得息,嘔吐,胸滿不得食。

胸博第二行六穴

在靈墟下一寸六分。灸五壯。主胸滿不得息,咳逆,乳癰,灑淅惡寒。

胸博第二行六穴

在神封下一寸六分。仰而取之。灸五壯。主胸脅支滿,鼻不通呼吸,少氣喘息,不得舉臂。

胸博第三行六穴

在巨骨下,俠府兩旁各二寸,陷中。仰而取之,灸五壯。主胸脅柱滿,喘逆上氣,呼吸肩息,不知食味。

胸博第三行六穴

在氣戶下一寸六分。仰而取之。灸五壯。主胸脅支滿,咳逆上氣,呼吸不至息;及肺寒咳喘,唾膿血。

胸博第三行六穴

在庫房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灸五壯。主身腫皮痛不可近衣,淫濼,螈囗,不仁。主咳逆上氣,呼吸多唾濁沫、膿血。

胸博第三行六穴

在屋翳下一寸六分,陷中。灸五壯。主胸脅癰腫,及腸鳴泄注;及乳癰,寒熱短氣,臥睡不安。

胸博第三行六穴

禁不灸。

胸博第三行六穴

在乳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灸五壯。主胸中滿痛,及膺腫乳癰,凄索寒熱,痛不可按抑。

胸博第四行六穴

在巨骨下,俠氣戶兩旁各二寸,陷中。灸五壯。主嘔逆上氣,胸脅徹背痛。主喉痹,胸中煩滿,咳喘不得息,不得舉臂,胸脅短氣,氣上沖心。

胸博第四行六穴

在云門下一寸六分,乳上三肋間,動(dòng)脈應(yīng)手陷中。灸五壯。又名膺中囗。主喉痹,胸滿寒熱,胸中滿痛,面腹腫;及膈寒食不下,嘔吐還出;及肺系急,咳輒胸痛。主上氣,咳唾濁涕,肩背痛,風(fēng)汗出,腹脹,食飲不下,囗,膽熱。

胸博第四行六穴

在中府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灸五壯。主胸脅支滿,不得俯仰,咳唾膿,咳逆上氣,呼吸多唾澤沫膿血,飲食不下。

胸博第四行六穴

在周滎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灸五壯。主胸脅支滿,引胸背痛,臥不得轉(zhuǎn)側(cè)。

胸博第四行六穴

在胸鄉(xiāng)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灸五壯。主乳腫癰潰。主胸中滿痛,咳逆上氣,喉中作聲。主乳腫賁膺。

胸博第四行六穴

在天溪下一寸六分。舉臂取之。灸五壯。主胸脅支滿,膈間雷鳴陸,常有小聲。

正人腹肚之圖

腹中第一行十五穴

在臆前蔽骨下五分。禁不灸。

腹中第一行十五穴

在鳩尾下一寸。日灸七壯至七七壯。主心中煩悶,熱病,胸中痰飲,息賁唾血,風(fēng)癲浪言,或作鳥鳴聲,不能食,無心力;凡心痛有數(shù)種,冷痛,蛔蟲心痛;蠱毒,霍亂,不識人,及腹中滿、暴痛,汗出,及手清、臂不舉。

腹中第一行十五穴

在巨闕下一寸,去鳩骨三寸。日灸二七壯至一百壯止。不差,更倍之。主心中熱煩,賁豚氣,脹滿不能食,霍亂,心痛不可眠臥,嘔利,心風(fēng)驚悸,心中悶,發(fā)噦,伏梁氣狀如覆杯,及風(fēng)癇熱痛,宜可瀉之。主身熱、汗不出。主三蟲多涎。

腹中第一行十五穴

在上管下一寸(原注:又名太倉、上紀(jì))。胃之募。日灸二七壯,至四百壯止。主心不能食,反胃,霍亂,心痛,熱溫瘧,天行傷寒;因讀書得奔豚氣,心下伏梁如覆杯,冷氣,腹中熱;喜渴涎出,是蛔,以手聚而按之堅(jiān)將。及腹脹不通,疰,大便堅(jiān),憂思損傷,氣積聚腹中甚痛,作膿腫往來上下,及脅下堅(jiān)痛。及鼻間焦臭,頭熱,鼻鼽衄。及主寒中、傷飽,食飲不化。及目黃、振寒。及沖疝,冒死不知人。治背與心相控而痛,飲水過多,喘脹。

腹中第一行十五穴

在中管下一寸二分。不通灸。

腹中第一行十五穴

在建里下一寸。日灸二七壯至二百壯止。主腹胃不調(diào),腹內(nèi)痛不能食,腸堅(jiān)腹痛,胃脹癖塊,脈厥厥動(dòng),日漸瘦羸,六腑氣寒,谷食不轉(zhuǎn)。

腹中第一行十五穴

在下管下一寸,臍上一寸。若是水病,灸之大良。日灸七壯至四百壯。主腹腫不能食,腸堅(jiān)腹痛,胃脹不調(diào),堅(jiān)硬。主水腫。主痛繞臍中沖胸不得息。

腹中第一行十五穴

在臍下二寸。女子不灸(原注:又名利機(jī)、精露、丹田、命門、端田)。灸二七壯至一百壯。

主腹痛堅(jiān)硬,婦人因產(chǎn)惡露不止,遂成結(jié)塊;崩中、斷緒,灸亦良。大便難,并大便閉塞,氣結(jié),心堅(jiān)滿。及小腹堅(jiān)痛引陰中,不得小便,并小腹中拘急。及腹中滿,暴痛汗出,并水脹、水氣行皮中,小腹皮敦敦然,小便黃,氣滿不欲食,谷入不化。及嘔吐,并賁豚上氣,小腹疝氣游行五臟,疝繞臍沖胸不得息,疝積。及二丸騫。

腹中第一行十五穴

(原注:又名神闕)。主泄利不止,小兒奶利不絕。灸百壯,小兒五壯至七壯。主腹大繞臍痛,水腫鼓脹,腸中鳴狀如水聲,久冷傷憊。

腹中第一行十五穴

在臍下一寸。日灸三七壯至七百壯止(原注:又名橫戶)。主臍下熱,小便赤,氣痛狀如刀攪,作塊狀如覆杯,婦人斷緒,月事不調(diào),帶下崩中,因產(chǎn)后惡露不止,繞臍冷痛,五臟游氣。主臍下囗囗痛,寒疝。

腹中第一行十五穴

在臍下一寸半(原注:又名脖映)。(灸五壯)。主臟氣虛憊,一切氣疾。主少腹疝氣游行五臟,腹中切痛,及驚不得臥。主冷氣沖心,女婦惡露不止,繞臍痛,氣結(jié)成塊狀如覆杯,小便赤澀。

腹中第一行十五穴

在臍下三寸。灸三十壯,十日灸三百壯止(原注:又名次關(guān)、下紀(jì))。主臍下囗囗痛,小便赤淋不覺遺瀝,小便處痛,狀如散火,尿如血色;臍下積血,狀如覆杯,婦人帶下,因產(chǎn)惡露不止,斷緒,產(chǎn)道及脅下脹。及小腹熱而偏痛,寒氣入腹。及石淋,臍下三十六疾,不得小便。及傷中尿血,胞轉(zhuǎn)氣淋。又主小便數(shù),及泄痢不止,小便滿,石水。及賁豚氣入小腹,暴疝痛,身熱頭痛,進(jìn)退往來。

腹中第一行十五穴

在臍下四寸(原注:又名玉泉、氣源)。日灸三七壯,至三百壯止。主淋,小便赤,尿道痛,臍下結(jié)塊如覆杯,婦人因產(chǎn)得惡露不止,遂成疝瘕;或因月事不調(diào),血結(jié)成塊,拘攣腹疝,月水不下,乳余疾,絕子,陰癢,子門不端,小腹苦寒,賁豚搶心,饑不能食,腹脹,經(jīng)閉不通,小便不利,及失精。及主恍惚尸厥,煩痛。及主小腹積聚,堅(jiān)之如石,及饑不能食。

腹中第一行十五穴

在橫骨之上,中極下一寸,毛際陷中(原注:又名屈骨)。(灸三壯)。主小腹脹,血癃,小便難。

主疝,小腹痛,婦人赤白帶下。

腹中第一行十五穴

在大便前、小便后,兩陰間(原注:又名屏翳)。(灸三壯)。主陰頭寒。主痔,與陰相通者死;陰中諸病,前后相引痛,不得大小便,女子經(jīng)不通,男子陰端寒,沖心囗。

腹第二行十一穴

在巨闕旁半寸陷中?!饵S帝明堂》云:在巨門各一寸半。灸五壯。主善吐,飲食不下,兼唾多,吐涎,干噦,嘔沫,及泄有膿血。主胸中引痛,煩悶健忘,少腹脹,脹滿,女子心痛,逆氣。

腹第二行十一穴

在幽門下一寸。灸五壯。主頭痛寒熱,汗出不惡寒。主項(xiàng)如拔,不可左右顧,目囗囗囗囗囗囗不明,風(fēng)寒。及鼻鼽、清涕出。及結(jié)積留飲,癖囊,胸滿飲。主喜嘔,及心中憒憒,數(shù)欠,癲,心下悸,咽中澹???。主失欠,口囗,食飲善嘔,暴啞不能言。

腹第二行十一穴

在通谷下一寸(原注:又名食宮)。灸三壯。主多唾、嘔沫,大便難。及婦人無子,臟有惡血,腹厥痛、絞刺不可忍。及身熱,瘧病。主心滿、氣逆、腸鳴。

腹第二行十一穴

在陰都下二寸(原注:又名石闕)。灸五壯。主多嘔。主脊強(qiáng)口不開。主大便閉塞,氣結(jié),心堅(jiān)滿。主脊痙反折。主婦人子臟有惡血,內(nèi)逆滿痛。

腹第二行十一穴

在石關(guān)下二寸。灸五壯。主腹中積聚,時(shí)切痛,不嗜食。

腹第二行十一穴

在商曲下一寸,直臍旁。灸五壯。主大便干,腹中切痛。及大腹寒疝,小腹有熱。

腹第二行十一穴

在肓下五分。灸五壯?!躲~人經(jīng)》云:在肓下一寸。主小腹熱。大便堅(jiān)燥不利。

腹第二行十一穴

在中注下一寸。(灸五壯)。主婦人臟中或胞中有惡血,內(nèi)逆滿痛,疝(原注:又名髓府)。主大腹石水,腹中切痛。主奔豚上下。及臍下疝積。

腹第三行十二穴

去肓一寸半。直臍旁二寸(原注:又名長溪、長谷、循際、谷門)。灸百壯。主久積冷繞臍切痛,時(shí)上沖心,女子漏下赤白。及腹大堅(jiān),食大化,面色蒼蒼。主冬月重感于寒則泄,當(dāng)臍痛,腸胃間游氣切痛。主腹脹腸鳴,氣上沖胸,腹中盡痛。主面浮腫,唾血,吐血。

主瘧振寒,熱盛狂言語,嘔吐、霍亂泄利,食不化。

腹第三行十二穴

在天樞下半寸。灸五壯。主腹中盡痛,心如懸,下引臍腹痛。

腹第三行十二穴

在臍下一寸,兩旁各二寸,長溪下二寸。灸五壯。主小腹?jié)M,小便難,陰下縱。主喜驚。及癲疝,偏枯,煩渴,四肢不舉。

腹第三行十二穴

在大巨下三寸。灸五壯。主三焦結(jié)熱,大小便不利。主肩背痛,小腹?jié)M,引陰中痛,腰背強(qiáng)急,膀胱寒。

腹第三行十二穴

在水道下二寸。灸五壯。主賁豚。卵上入,引莖痛,婦人血臟積冷。

腹第三行十二穴

在歸來下一寸。鼠鼷上一寸(原注:《素問·刺熱論》注云在腹臍下,橫骨兩端鼠鼷上一寸動(dòng)脈應(yīng)手)。灸五壯。又名氣街。主陰腫痛,陰痿,莖中痛,兩丸騫痛,不可仰臥。

及大氣石水。及腹中滿,熱淋閉,不得尿。主腹中大熱不安,腹有逆氣,正攻心,暴腹脹滿,癃,淫濼,臍下堅(jiān),囗疝,婦人月水不通,無子,或暴閉塞,腹脹滿,癃,淫濼,乳難,子上搶心,若胞不出,眾氣盡亂,絞痛不得反息。

腹第四行七穴

在第二肋端,不容旁一寸半,上直兩乳。灸五壯。主目青而嘔。主胸中熱。主脅下脹,心痛,氣短。喜障酸。主腹大堅(jiān),不得息,脹痹滿,少腹尤大。及小腹?jié)M,小便難,陰下縱。主飲食不下,賁豚上下,傷食腹?jié)M。及霍亂泄注,大喘不得安臥。及婦人產(chǎn)余疾。

腹第四行七穴

在期門下五分。灸五壯。主少腹熱,欲走,太息,喜怒不樂,多唾,言語不正,四肢不收。

腹第四行七穴

在日月下一寸半。不灸。

腹第四行七穴

在腹哀下二寸。直臍旁。《甲乙經(jīng)》云三寸五分。灸五壯。主腹熱欲走,太息,四肢不可動(dòng),多汗,洞利,大風(fēng)逆氣,多寒,善愁。

腹第四行七穴

在大橫下一寸三分。又名臨窟。灸五壯。主繞臍痛,搶心,腹寒泄利,咳逆。

腹第四行七穴

在腹結(jié)下三寸。灸五壯。主疝痛,髀中急痛,循脅上下?lián)屝?,腹?jié)M積聚,厥氣霍亂。

腹第四行七穴

上去大橫五寸。在府舍下橫骨兩端約中。灸五壯。主寒氣滿腹積痛疼,淫濼,陰疝,難乳,子上沖心,不得息。

為你推薦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會員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guān)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chǔ),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fēng)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quán)貴和小人物的命運(yùn)進(jìn)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zhàn)爭、帝王心術(shù)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dāng)時(shí)政治經(jīng)濟(jì)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wǎng)絡(luò)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gè)個(gè)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當(dāng)年明月 275萬讀過
天之下
會員

昆侖紀(jì)元,分治天下的九大門派為新一屆盟主之位明爭暗斗,關(guān)外,薩教蠻族卷土重來……亂世中,蕓蕓眾生百態(tài)沉浮,九大家英杰輩出,最終匯成一首大江湖時(shí)代的磅礴史詩,并推動(dòng)天下大勢由分治走向大一統(tǒng)。

三弦 29.5萬讀過
棺香美人
會員

我出生的時(shí)候,江水上漲,沖了一口棺材進(jìn)了我家。十五年后,棺材打開,里面有個(gè)她……風(fēng)水,命理……寫不盡的民間傳說,訴不完的光怪陸離。

鉚釘 6.5萬讀過
我叫趙甲第(原名:老子是癩蛤蟆)
會員

【扮豬吃虎+逆襲燃爽+掉馬打臉】豪門棄子打工記!烽火戲諸侯都市勵(lì)志作品、元祖級男頻爽文!影視劇《我叫趙甲第》原著!我叫趙甲第,綽號趙八兩,偽宅男,武力值不詳,智力值比較變態(tài),理科無敵。聰明絕頂卻錦衣夜行,家財(cái)萬貫卻素袖藏金。別人笑我癩蛤蟆,我笑別人看不穿。看似屌絲一枚,實(shí)際卻是豪門繼承人、超一線富二代。但作為最“窮”富二代,我的底氣不是姓趙,是敢拿命賭明天。翻開本書,看“土強(qiáng)慘”如何一路逆襲、攪弄風(fēng)云!

烽火戲諸侯 13.5萬讀過
奪嫡
會員

【古風(fēng)群像+輕松搞笑+高甜寵妻】【有仇必報(bào)小驕女X腹黑病嬌九皇子】《與君歡》作者古言甜寵新作!又名《山河美人謀》。磕CP的皇帝、吃瓜的朝臣、大事小事都要彈劾一下的言官……古風(fēng)爆笑群像,笑到停不下來!翻開本書,看悍婦和病嬌如何聯(lián)手撬動(dòng)整個(gè)天下!未婚夫又渣又壞,還打算殺人滅口。葉嬌準(zhǔn)備先下手為強(qiáng),順便找個(gè)背鍋俠。本以為這個(gè)背鍋俠是個(gè)透明病弱的“活死人”,沒想到傳言害人,他明明是一個(gè)表里不一、心機(jī)深沉的九皇子。在葉嬌借九皇子之名懲治渣男后。李·真九皇子·策:“請小姐給個(gè)封口費(fèi)吧?!比~嬌心虛:“你要多少?”李策:“一百兩?!比~嬌震驚,你怎么不去搶!?。?/p>

月落 2.5萬讀過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定县| 志丹县| 屯门区| 太仓市| 望城县| 福鼎市| 高州市| 东乡| 新绛县| 仙游县| 山丹县| 海阳市| 泸定县| 三河市| 康平县| 兴隆县| 玛纳斯县| 曲阳县| 永济市| 上犹县| 炉霍县| 乐业县| 中卫市| 介休市| 嘉峪关市| 晋宁县| 内黄县| 通州区| 思南县| 扶绥县| 上杭县| 囊谦县| 兴山县| 中西区| 财经| 邳州市| 克东县| 河东区| 保康县| 奇台县| 平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