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側人頭頸之圖

側人頭頸二十穴

在曲角顳上廉。灸三壯。主風眩,目無所見,偏頭痛,引目外急,耳鳴,好嚏,頸痛。

側人頭頸二十穴

在曲角顳中。灸三壯。主熱病,偏頭痛,引目內囗,身熱煩滿,汗不出,齒痛,面皮赤痛。

側人頭頸二十穴

在曲角顳下廉。灸三壯。主面皮赤痛,癲疾,互引善驚,羊鳴,熱病,偏頭痛,引目外赤痛,煩滿汗不出,熱病。

側人頭頸二十穴

在耳上如前三分,(原注:乃天沖)。灸三壯。主頭痛,癲疾、風痙、牙齦腫,善驚恐。

側人頭頸二十穴

在耳上入發際一寸半。灸三壯。主煩滿嘔吐,醉傷酒,風熱發,兩目眩痛,膈胃寒痰,腦角強痛,不能飲食。

側人頭頸二十穴

在耳上發際,曲隅陷中,鼓頷有空。灸七壯。主暴啞不能言,齒齲,頰頷腫,引牙車不得開,急痛,口噤。

側人頭頸二十穴

在耳郭中間上,開口有空。灸三壯。主頸腫項痛,不可顧,頸頷頰柱滿,牙齒不能嚼,齲痛腫,目生膚翳。

側人頭頸二十穴

在耳前兌發下橫動脈。灸三壯。主風頭重痛,牙車引急。耳中嘈嘈,頷頰腫。

側人頭頸二十穴

在耳前起肉,當耳缺。灸三壯。主耳痛鳴聾,耳有膿汁出,生瘡,囗囗耳,囗耳,鳴如蟬,齒齲痛。

側人頭頸二十穴

在耳前陷中,張口得之。上關下一寸,動脈應手。灸五壯。主耳聾嘈嘈,若蟬鳴,齒痛惡寒,癲疾嘔吐,骨酸,眩狂,螈囗口噤,喉鳴,牙車急痛,牙車脫臼。

側人頭頸二十穴

在耳中珠子大如赤小豆。灸三壯。主耳嘈嘈若蟬鳴,骨痿,眩狂,螈囗口噤,喉鳴,耳聾如物填塞,心腹痛滿,臂痛,失聲。

側人頭頸二十穴

在耳上曲頰后(原注:又名大容)。灸三壯。主頸項癰,不能言,頸腫項痛,不可顧,耳嘈嘈若蟬鳴,咳逆嘔沫。主氣喘息,齒禁,喉痹寒熱,咽如鯁。

側人頭頸二十穴

在頸筋缺盆上,天容后,天柱前,完骨下,發際上一寸。不灸。

側人頭頸二十穴

在肩上橫骨陷中(原注:又名天蓋)。灸三壯。主缺盆中痛,汗出喉痹,咳,寒熱瘰囗,缺盆中腫,外潰則生,胸中熱。及滿腹大,水氣,哽噫,胸熱,息賁,脅下氣上沖。

側人頭頸二十穴

在氣舍后一寸半。灸三壯。主舌本出,咳逆上氣,咽中鳴喘,多唾,喘飲,喉中如水雞鳴。

側人頭頸二十穴

在頸大筋前曲頰下,扶突后動脈應手陷中。灸三壯(原注:又名窗簧)。主耳鳴、聾無所聞,頰腫,喉中痛,暴喑不能言。主肩痛引項,不得回顧,耳痛及痛,漏頸痛。

側人頭頸二十穴

在頸缺盆直扶突,曲頰下一寸,人迎后。灸三壯。主暴喑,氣哽,咽喉痹腫,不得息,飲食不下,喉中鳴。

側人頭頸二十穴

在頸大脈應手,俠結喉旁,以候五臟氣(原注:又名天五會)。灸之不幸傷人。

側人頭頸二十穴

在頸大筋前,直人迎下,氣舍上(原注:又名水門)。灸三壯。主咳逆上氣,咽喉癰腫,呼吸短氣,喘息不得臥。

側人頭頸二十穴

在頸直人迎,俠天突陷中。灸三壯。主咳逆上氣,瘤癭,喉痹、咽腫,頸項強,不得回顧,肩腫,哽咽,食不下。

側脅之圖

側脅十穴

在大橫外,直臍,季肋端,側臥,屈上足,伸下足,舉臂取之(原注:又名長平、脅囗)。灸百壯。主腸鳴,盈盈然,食不下,脅痛不得臥,煩熱口干,不嗜食,胸脅支滿,喘息心痛,不得轉側,傷飽身黃,羸瘦賁豚,腹腫脊強,四肢懈惰,善恐少氣,厥逆,肩臂不舉,咳逆吐食,噦噫,食入還出,熱中,苦吞而聞食臭,寒中,洞泄不化,胸滿,嘔無所出,身潤,石水,身腫,諸漏。

側脅十穴

在監骨腰中,季脅本,俠脊。(原注:又名氣俞、氣府)。(灸三壯。)主腰痛不得俯仰,寒熱囗脹,引背不得息,水道不利,溺黃,小腹急痛腫,腸鳴洞泄,髀樞引痛,肩背寒痙,肩甲內廉痛,脊痙反折,體痛。

側脅十穴

在季肋下一寸八分。灸五壯。主婦人小腹堅痛,月脈不調,帶下赤白,里急,螈囗。

側脅十穴

在帶脈下三寸。一云水道下一寸半。灸五壯。主男子寒疝,陰卵上入小腹痛,婦人赤白

側脅十穴

在章門下五寸三分。灸三壯。主嘔逆不止,三焦不調,水腫,不嗜食,咳逆不止。

側脅十穴

在長平下八寸三分,監骨上陷中。灸三壯。主腰引小腹痛,肩引胸臂攣急,手臂不得舉而至肩。

側脅十穴

在腋下三寸宛宛中。舉臂得之(原注:又名淵腋)。不灸。

側脅十穴

在泉腋下三寸。脾之大絡,布胸脅中,出九肋間。灸三壯。主腹有大氣,氣不得息,胸脅中痛,內實則身盡痛,虛則百筋皆縱。

側脅十穴

在腋下三寸,復前一寸,著脅。灸三壯。主胸中暴滿,不得臥,喘息。

側脅十穴

在乳后一寸,腋下著脅(原注:又名天會)。灸三壯。主寒熱,胸膈煩滿,頭痛,四肢不舉,腋下腫,上氣,胸中有聲,喉中鳴。

側人手陽明大腸經圖

手陽明大腸經二十穴

在手大指次指內側,去爪甲如韭葉(原注:又名絕陽)。主胸中氣滿,喘咳支腫,熱汗不出,耳鳴耳聾,寒熱囗瘧,口干,頤頷腫、齒痛惡寒,肩背急相引,缺盆痛,目青盲,可灸三壯。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頃立已。胸脅柱滿。

手陽明大腸經二十穴

在手大指次指本節前內側陷中(原注:又名聞谷)。灸三柱。主喉痹頷腫,肩背痛,振寒,鼻鼽衄血,多驚口囗,目傷,寒熱。

手陽明大腸經二十穴

在手大指次指本節之后內側陷中。灸三壯。又名少谷。主喉痹,咽中如鯁,齒齲痛,嗜胸滿,腸鳴洞泄,寒疝,唇焦口干,氣喘,目急痛,目上插,頭熱,鼻鼽衄血,吐舌,戾頸,喜驚,氣熱身熱,喘,瘧疾。

手陽明大腸經二十穴

在大指次指歧骨陷中。又名虎口。灸三壯。主寒熱瘧,鼻衄,熱病汗不出,目視不明,頭痛齒齲,喉痹,痿臂,面腫,唇吻不收,喑不能言,口噤不開。婦人妊娠不可刺,損胎氣。主風頭熱,鼻清涕出。

手陽明大腸經二十穴

在腕中上側兩筋間陷中。又名中魁。灸三壯。主狂言喜笑見鬼,熱病煩心,目風赤爛,有翳,厥逆頭痛,胸滿不得息,寒熱瘧疾,喉痹耳鳴,齒痛,驚掣,肘臂不舉,痂疥,目痛耳痛鳴聾,咽如刺,吐舌戾頸,妄言。心悶而汗不出,掌中熱,心痛,身熱浸淫,煩滿,舌本痛。

手陽明大腸經二十穴

在腕后三寸。灸三壯。主寒熱瘧,風汗不出,目視囗囗囗囗囗囗癲疾多言,耳鳴,口囗,齒齲、喉痹,咽干,鼻鼽衄血。

手陽明大腸經二十穴

在腕后,小士五寸,大士六寸(原注:又名溫溜、蛇頭,又名逆注、蛇頭)。灸三壯。主口,腸鳴腹痛,傷寒身熱,頭痛噦逆,肩不得舉,癲疾吐涎,狂言見鬼,喉痹,面虛腫。主狂仆。主瘧,面赤腫。

手陽明大腸經二十穴

在輔骨下,去上廉一寸,輔兌肉其分外斜。灸三壯。主頭風,臂時痛,溺黃,腸鳴相迫逐。

手陽明大腸經二十穴

在三里下一寸。灸五壯。主腦風頭痛,小便難,黃赤,腸鳴,氣走注痛。

手陽明大腸經二十穴

在曲池下二寸。按之肉起,兌肉之端,灸三壯。主手臂不仁,肘攣不伸,齒痛,頰頷腫

手陽明大腸經二十穴

在肘外輔骨,屈肘曲骨之中。以手拱胸取之。灸大良,灸三壯。主肘中痛時寒,偏風,半身不遂,刺風癮疹,喉痹不能言,胸中煩滿,筋緩,捉物不得,挽弓不開,屈伸難,風臂,肘細而無力;傷寒余熱不盡,皮膚干燥,頭痛;手不可舉重,腕急,肘節痹、痿重,腋急痛,腕外側痛脫如拔,肩重痛不舉,身濕搖時時寒,螈囗,癲疾,寒熱,渴。

手陽明大腸經二十穴

在肘大骨外廉陷中。灸三壯。主肘節風痹,臂痛不可舉、屈伸、攣急。

手陽明大腸經二十穴

在肘上三寸,行向里,大脈中央。可灸十壯。主風勞驚恐,吐血,肘臂痛,嗜臥,四肢不能動搖,寒熱,瘰囗,咳嗽,目視囗囗囗囗囗囗瘧,心下脹滿而痛,上氣。

手陽明大腸經二十穴

在肘上七寸肉端。灸三壯。主寒熱,頸項拘急,瘰囗,肩背痛不得舉。

手陽明大腸經二十穴

在肩端上,斜舉臂取之。灸三壯。主臂重不可舉,臂痛。

手陽明大腸經二十穴

俠天外,肩上后,舉臂有空。灸三壯。主肩痛不能舉。

手陽明大腸經二十穴

在肩上陷解中,缺盆上、大骨前一寸半,以三指按取之,當中指下陷中。又名膊井。灸三壯、七壯。主五勞七傷,頸項不得回顧,背膊悶,兩手不得向頭;或因撲傷腰髖疼,香港腳上攻,婦人墮胎后,手足厥逆,咳逆,寒熱凄索,氣不得臥。

手陽明大腸經二十穴

在肩缺盆中上毖骨之際陷者中。灸三壯。主肩肘痛引頸項急,寒熱,缺盆中痛,汗不出,胸中煩滿,臂痛不舉。

手陽明大腸經二十穴

在肩端兩骨間陷者宛宛中,舉臂取之。可灸七壯至二七壯,以差為度。若灸偏風不遂,可七七壯。不宜多灸,恐臂細。若風病,筋骨無力,不差。當灸。不畏細。主療偏風不遂,熱風癮疹,手臂攣急,捉物不得,臂細無力。筋骨酸疼,肩中熱,頭不可以顧。

手陽明大腸經二十穴

在肩端上行兩骨間,陷中。(灸五壯)。主背膊痛,胸中瘀血,肩臂不能屈伸而痛,臂不得舉,肩中痛,不能動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峨边| 尉犁县| 改则县| 张北县| 资兴市| 五家渠市| 元谋县| 黑龙江省| 淮北市| 万荣县| 永顺县| 武定县| 元阳县| 泽库县| 密云县| 温州市| 日照市| 邻水| 昌邑市| 永福县| 道孚县| 阜宁县| 新昌县| 肥东县| 高唐县| 辉县市| 辽源市| 调兵山市| 伊春市| 时尚| 肥西县| 西平县| 佳木斯市| 青冈县| 靖远县| 武定县| 巴青县| 桓台县| 奉化市| 华池县| 池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