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第1章 檔案是怎樣建成的
一群魚在海中苦苦地尋覓,眼里閃耀著焦急而又憤怒之光。這是一群真正的讀者,在茫茫書海里已經(jīng)游過吃一只烤鴨的時間了,他們在尋找一位他們熟悉并且熱愛,甚至可以說是有些崇拜的作家,他們滿心希望在這位作家的書中看到他最近的作品,最早的作品,最棒的作品,被人捧上天去的作品和被人罵得一塌糊涂的作品,同時還要看到他全部作品的目錄和出處,以及愛屋及烏地想看看他長得到底是什么模樣。他們滿世界地找著,這里找到了一本,那里找到了一本,還有一本是他和許多人的作品被編在了一起,可惜這一本里沒有他們要看的那一篇,那一本里沒有他們要看的這一篇,第三本里他們要看的東西一篇也沒有。于是他們繼續(xù)滿世界地找著,這次可算是找對了,展現(xiàn)在他們眼前的是這位作家的一套文集,總共是十四本,他們要看的東西分別印在那十四本里,然而他們卻絕望了——姑且不說這套碼起來足有一尺多高的書的屁股上寫著三百塊錢,就是自己那個小房間的小書架上,又容得下幾位作家的書呢?
假若一本書中濃縮了一位作家的精華,這群魚兒想必真會有得水之歡?!爸袊骷覚n案書系”試圖來做這件事情。這是一本本酷似檔案的書,檔案里裝的自然是純粹的文學,以作家的重要作品和文學活動為支撐,里程碑式的各個歷史階段的名作是它的基本構成。為滿足好奇讀者的愿望,書中還附以作家自誕生以來的多頁珍照,以便驗明作家的正身。
不僅是為了讀者,同時也是為了文學,必須給中國作家建立一套檔案,而且必須從活躍在當代文壇的中國作家建起,不必等著百年之后蓋棺論定。事實上作家的棺材隨時都會被人打開,根據(jù)彼時的需要為死者的作品重作詮釋,因此不必將這項有意義的工程留給后人。與當代作家同步行進的好處實在頗多,它至少可以避免圖書界的欺世造偽而保證版本的絕對真實。
一位作家一個檔案袋,十位作家一個檔案組,一百位作家一個檔案館。它們是經(jīng)濟的,精致的,流動的,以傳統(tǒng)而又新潮的姿勢可握于讀者之手。
1999年12月出版的《中國作家大辭典》共收錄中國當代作家6949人,除去亡故者、停筆者以及主要從事文學評論、編輯、組織工作者,迄今仍在文壇舞筆拼殺者約居半數(shù)。但是有減有加,跨入21世紀后,年輕作家如過江之鯽,其中不乏有跳龍門者。如何千里挑一?入選者要達到什么軟硬指標?誰具擔綱評委的權威?誰又能站在裁判的看臺?建檔大幕未拉,必先明確游戲規(guī)則。
入選作家不僅要寫得好,佳作多,名氣大,而且要在新的世紀有優(yōu)秀的表現(xiàn),向熱愛他們的讀者捧出相當數(shù)量的新作。舊的作品在他們過去的版本中出現(xiàn)得太多了,人越著名版本越多。
處女作是必須要的。它們是作家走向文壇的始發(fā)站,就像是乘坐一輛公共汽車,沒有第一站就沒有第二站,就不能到達最終要去的那座光輝的圣殿。中國作家檔案是一個溯根求源、有頭有尾的信息工程,它一定要讓讀者一睹作家當年起跑的英姿。
中國當代文學自20世紀50年代中期斷裂,直到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荒蕪的文壇仿佛一夜之間突然出現(xiàn)了大批的作家。這其中有一些是死去活來的作家,即當年的右派從各個不起眼的角落手舞紙筆又卷土重來,一些是完全新生的作家。后者多半是60年代末上山下鄉(xiāng)的城市知青和正在社會底層苦苦尋路的回鄉(xiāng)知青,他們迅速地占領了文壇并成為后來文壇的中流砥柱。
與其相比,誕生于60年代的作家是幸運的,他們登上第一輛公共汽車時,眼前已經(jīng)是車水馬龍了,他們想乘哪輛就乘哪輛,只有精彩世界的無限誘惑,沒有禁忌。
然而,對于今日的文壇名宿,童年的留影已成珍照,惟其嫩稚才顯得那么的寶貴,那么的美麗。
這是因為當今的作家們在文學的技巧上實在是太純熟,太老練,太爐火純青,簡直有點石成金之術,能夠變糞為寶了。
我們知道,在這套中國作家檔案書系的讀者中,有一部分是未來了不起的作家,十年之后他們將在報刊的名家專欄對人談起這套檔案。較之普通讀者,他們更多了一份讀書的指望,他們很想了解這些作家何時成名,怎樣成名,以一篇何等偉大的作品而石破天驚,轟動文壇的。
這樣的讀者真是太聰明了,他們將來不當作家誰又能當作家呢?成名作是作家的第二站,這是一個大的站臺,至少比處女作的那一站要大。他站在那里,不僅引起了編輯的注意,而且引起了幾乎全國人民的注意,這些人是激情澎湃的普通讀者,目光深沉的職業(yè)批評家,一言九鼎的文壇泰斗,這些人一起念叨著一篇作品的名字,紛紛說起它的好處,投它以票,授它以獎。那么好了,這位走運的作家就在不知不覺之中成名于天下了。
也曾有過這樣的現(xiàn)象,即作家的處女作同時就是其成名作甚至代表作。但是在這套檔案中,編者和作家本人都以各自的欄目安排了它們,因為新時期中國文學的特性是在世界文學的影響下與作家一道成長,而作家們的確是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艱難地跋涉著。
也恰好符合了讀者的心愿,他們想看的就是一條龍,就是這個艱難而又漫長的奮斗歷程。
由于不是蓋棺論定,由于作家們?nèi)季穸稊\地活著,檔案中的代表作只能代表作家的過去。他們還在努力地寫作,我們希望他們繼續(xù)產(chǎn)生驚天動地的代表作,為未來的檔案增補本提供可能。
代表作的篇幅無所謂大小,字數(shù)無所謂多少,只要能代表就行,正如列夫?托爾斯泰的代表作是《戰(zhàn)爭與和平》,而歐?亨利的代表作是《麥琪的禮物》一樣。在這本大約四百頁的檔案中,我們收不下《戰(zhàn)爭與和平》,這里的代表作的全稱應該是中短篇小說代表作。
如果出現(xiàn)了與成名作一樣的情況,作家的代表作也并非一篇,那么編者就以四面八方的考慮,從中遴取一二。
宣布代表作的做法似乎也讓作家們警醒與反思。他們不僅站在文壇橫向地尋找自身的位置,而且站在今天縱向地回顧自身的發(fā)展:從第一篇作品走到今天,這之間走過了一段怎樣的道路,自己的進步究竟如何,能夠代表自己的到底是什么。
從這個意義來說,這本檔案的珍藏者更應該是作家自己,它有別于由單位秘密封鎖的人事檔案。
作文亦如做人,想不挨罵的辦法本也不少,首選者是對誰都討好,好比見人就搖尾巴才落得人見人愛的寵物。如果此法不能兼得,便寧可選擇主人和強者,這樣方可保得太平。
然而太平文學都不好看,卿卿我我的愛,哼哼嘰嘰的痛,它所滋養(yǎng)的只會是同樣哼嘰著的讀者一顆缺愛的心,而使真正有品味有見地的讀者望之生膩。真正的讀者無不希望深切感受到作品的鋒芒,希望看到作品的思想以及藝術的獨到之處。
獨到的作品注定會引起爭議,因為獨到的本身詮釋了它的單槍匹馬,離群索居,它的大膽尖銳的思想伸進了他人不可觸及的私密與短處并給予藝術的揭發(fā),因而它引起了社會的一陣瘙癢疼痛,有人贊美之,有人咒罵之。這是百花園中猝然綻開的一朵野花,它在贊聲中散發(fā)奇香,在罵聲中怒放異彩。
這樣的作品往往蘊含著曠世的真理,時而閃現(xiàn)如劃破天空的流星,它的出世之夜乃是萬眾仰目之時。它舍身一躍,勇敢無畏,為了一展光輝不惜將生命燃燒得淋漓盡致。
因此,在作家的檔案中,應該收入這樣的作品以供民間毀譽。
讓作家自己說,可以聽到他創(chuàng)作背后的理論,讓作家的朋友說,可以看到他創(chuàng)作以外的故事,因為讀者愿意知道這些,這里面有很多的秘密,不是從作品中可以得到的。錢鐘書對國際友人說,雞蛋好吃就吃雞蛋得了,為什么還要看到那只下蛋的母雞呢?他的幽默無法勸退內(nèi)心執(zhí)著的讀者,他們偏要聽母雞下蛋的叫聲以及偏要看它掙得面紅耳赤的樣子。
思想是行為的導演,文字是念頭的走卒,知其這樣寫,不知其所以這樣寫,更不知其不這樣寫就絕對不行。幕后的東西總比前臺的東西來得神秘而有力量,要不,幕后操縱者的罪責何以會大于案犯呢?
有品味的讀者喜歡讀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對話錄。先哲的對話總是那么精妙絕倫,不造作,不遮飾,不修辭,赤身相見,一種大俗大雅大拙大美的語言藝術,一般的作家窮其一生也難以達到這種自然之境。
這里的印象是指作家的生活與創(chuàng)作,形象與心靈。少則一人一篇,多則一人兩篇,作家寫作家,一個作家的印象記往往又是另一個作家的美文,機智幽默,痛快恣肆,為一切其他文體所不及。
此外,還想掌握作家一些文學旅途中發(fā)生的事情,那可是作家通往成功的一串足跡??!
于是在這套區(qū)別于一般選集的檔案中,編者刻意安排了這么幾個有趣的節(jié)目。
對于真正的飲者,好酒的確是不怕巷子深的,大牌作家的名字本身就是一面酒旗。但是我們?nèi)匀灰屵@一面面鮮艷的旗幟插入鬧市,迎風招展。中國作家檔案始發(fā)前夕,編者以“二十一世紀文學開山工程”為題從媒體發(fā)出消息,立刻引起四面來風,京城文學、文藝、文化、新聞和知識各界所有的報紙都派要員參加了書系的首發(fā)式,連外埠電視臺的采編人員也聞訊飛來,采訪這一工程的策劃、主編、作家,并在一周之內(nèi)用衛(wèi)星向全世界進行了傳播。
在王府井新華書店人頭攢涌的門外,記者的鏡頭對準了這套檔案的出版者,而在門內(nèi),在新華書店的新書臺前,則有眾多的讀者手握新書包圍了簽名留念的作家。
——原載《中國書刊報博覽》2002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