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應天府咸魚,開局就講王朝衰落

洪武十六年,應天府郊外。

春意盎然,田野間一片生機勃勃。

李明站在自己那塊不大的田埂上,望著遠處忙碌的農人,負手而立,微微頷首。

四年前,他還是一個來自二十一世紀的普通青年,如今卻成了這片土地上的小地主。

雖然穿越到這個時代讓他一度感到迷茫和無助,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逐漸適應了這里的生活,甚至開始享受這種悠閑自在的日子。

穿越的第一天,李明就覺醒了“簽到系統”,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在心中默念簽到,便能獲得一些稀奇古怪的獎勵。

只是這些獎勵吧……多多少少有些寒酸。

人家簽到都是真金白銀基地車,到了李明這,鄉土氣息忽然就濃郁了起來。

有時是一小把辣椒,有時是幾顆番茄,甚至還有八角、茴香等香料,有時候是一些小種子,一些雞肋的東西....當然,還有青霉素,感冒藥之類的。

雖然這些東西的量都不多,但對李明來說,也算是調劑生活的樂趣之一了,憑借著這些東西,四年之間也在應天府安了小家,當了個小地主~

雖然算不上大富大貴,但日子過得也算滋潤。

不過,李明的生活并非完全無憂無慮。

看向田壟之中那個正在跟著其他幾個孩子辛勤耕地的半大身影,李明就忍不住嘆了口氣。

這孩子,一年了,還是沒有好轉的跡象啊……

一年前,他在一次外出時,偶然在路邊撿到了一個失憶的孩童。

那孩子當初看上去約莫七八歲的模樣,衣衫襤褸,滿臉塵灰,而且身體有疾,還是中毒。

李明這具身體的爺爺心生憐憫,便將他帶回了家,因為他自己身上穿了一件寫著雄字的肚兜,所以就取名“阿雄”。

爺爺去世之后,兩人便以兄弟相稱,相依為命了。

在李明的照顧下,他身體總算是好了,性格也變得開朗起來,可是一年過去,阿雄已經是個半大的孩子了,卻依舊記不起來絲毫的身世。

就連在官府的名冊上,也只能讓他先跟著李明姓李。

這些年,李明的日子也算是悠閑,送的香料積累多了,就去賣點香料,攢的銀子多了,就再去買上幾畝閑田,剩下的時間,就是給這些半大點的孩子教書了,算是給自己土地耕種的佃農的一點小福利,日子過得又咸魚又爽。

“阿雄,去把我的書帶上,要上課了。”

“好的!義兄!”

一開始李明也只是想著在自家的佃戶的孩子之中,培養幾個幫他算賬抄書的幫手,可是時間一長,周圍的農戶知道李明識文斷字還會算數之后,也把自家孩子送到了他這。

看著那些衣衫襤褸的農戶跪在自己面前,是個人都無法開口拒絕啊……

這孩子多了,李明也就索性直接辦個一個私塾,算是打發時間。

不過,他的私塾跟其他的私塾規矩不太一樣。

除了每日的早讀和晚自習之外,最大的特點,就是李家私塾,不交錢,也沒有束脩,只是需要幫李明干活。

當然了,阿雄也不例外。

“文明其體魄,強健其精神!”

李老師如是說道。

好在也這年頭沒人聽過這話,自家的佃戶大字不認識一個,更不會指出他的謬誤。

他們只是覺得,李明這個地主實在是好心,不僅僅教孩子讀書算數,還教孩子種地,真是太有良心了。

看著其他孩子已經干完了自己的活兒,而阿雄也快干到地頭了,李明拍了拍手:

“好啦,洗把臉洗把手,干干凈凈的,咱們上課去了,阿雄,你干完也快點來哦!”

阿雄抬起頭來,抹了抹臉上的泥巴:

“是,義兄。”

……

與此同時,應天府城內,朱元璋正與李善長一同微服私訪。

自從長孫朱雄英去世后,朱元璋的心情一直郁郁寡歡。

盡管已經過去了一整年,他依舊無法從失去愛孫的痛苦中走出來。

畢竟,這可是太子朱標的嫡子,開平王常遇春的外甥,更是他老朱最疼也最喜歡的嫡長孫,是未來要接過他手中這番天下的人啊!

就這么……走了……

為了散心,他決定出宮走走,順便看看民間的疾苦。

身為上位,自然不能只聽那些當官的馬屁,當過貧戶當過和尚的老朱太清楚那些讀書人的秉性了。

不是親眼看到,他是不會信那些所謂“太平盛世”之類的溢美之詞的。

兩人一路走來,所見所聞讓朱元璋的心情稍微好轉了一些。

百姓們雖然生活清苦,并不像是那些官僚口中說的多么富足,但跟他當年過的苦日子比起來,還是強了不少的。

最起碼,他們有地種,有飯吃,不至于餓得去當和尚了。

唯獨就是這精神頭,讓老朱不太滿意。

一個個雖不是面黃肌瘦,但也瘦不拉幾,干起活來雖然有力氣,可是那眼神之中卻沒有多少希望。

這啥意思嘛?不想當俺老朱的百姓么?

朱元璋有點窩火,可也知道百姓生活艱難,只能一言不發,背著手繼續朝前走。

可是當他們路過一片農田時,卻遇到了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伯。

這老伯雖然看上去已經到了古稀之年,但干起活來卻絲毫不輸年輕人,整個人的狀態跟之前的那些農戶,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那大鋤頭掄得,跟徐達年輕時候的馬鞭子一樣快。

站在路邊上看了好一會,朱元璋忍不住贊嘆道:

“老哥哥,您這身子骨可真硬朗啊!”

聽到有人搭話,老頭直起腰來,看到來人衣衫整潔,頓時明白這是富貴人家的老先生,連連作揖道:

“這老哥哥不敢當……不敢當,大官人真是說笑了,小老兒只不過是有幾把力氣而已。”

朱元璋笑笑:

“咱不是啥大官人,只是祖上有德添了幾分產業而已,老哥哥,你祖上種地的,咱祖上也是種地的,沒啥大官人不大官人額。”

說著,他直接從路邊下了田,也顧不上腳底的皂靴被泥巴沾染,就蹲在田埂上對著老頭說道:

“老哥哥,今年你多大歲數了?家里孩子不給你幫幫忙么?”

說起孩子,老頭臉色閃過一絲難以壓制的悲傷,他輕輕的嘆了口氣:

“小老二今年七十又五了,家里……不是孩子不幫忙啊,小老兒兩個兒子,都跟著當初的魏國公打仗,死在嶺北了,家里現在只有兩個兒媳和三個孫子。”

一聽到嶺北兒子,朱元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他臉色也稍微有點不好看,但還是耐著性子問道:

“可按照時間算算,你那仨孫子也應該十好幾歲了,咋不幫你干活呢?”

老頭呵呵一笑:

“他們仨啊,他們正給他們先生干活呢!干完活還得跟著先生上課,咋能給自家干活啊?”

朱元璋眼神不由得一冷:

“豈有此理!先生?哪來的先生?咱可從來沒聽說過,念書還要給先生干活的!這什么狗屁的先生!”

聽到這,李善長不由得暗嘆一口氣。

得,這位先生腦袋要搬家咯。

“誒誒誒,大官人您可千萬別誤會,俺家的這位先生可是好意!”

一聽朱元璋誤會了,老頭連連擺手:

“俺家這位先生可是個好先生!他就是咱本地的地主,那私塾也只是人家給自家佃戶的孩子弄的,只不過人家好心,俺們這周圍的孩子也能去,而且還不用交錢,只是上午幫人家干點活就成了。”

“原來如此……”

聽到這,朱元璋怒火才逐漸平息:

“那老哥哥說的倒是也不錯,為國育才,不收金銀,倒也的確算是一個好先生。”

“可不止呢!俺之所以送孩子去,不光是為了這個啊……”

老頭扶著鋤頭嘿嘿一笑:

“俺們這位小地主啊,是個頂好的大善人!孩子去他那讀書,他不收錢不說,還管兩頓飯,給家里省了不少錢!種他家的地,交的是一百稅一,大部分糧食都落到自家了,前幾年日子不好過的時候,人家還把自家存的糧食都分了出來,您要不信啊,就在俺這打聽打聽,哪戶沒吃過人家的飯啊?”

說到這,老頭甚至還搖了搖頭:

“可惜啊,這位小地主就是不喜人夸耀,俺們這邊想給他立生祠,都被他攔住了呢!”

聽了這老頭的話廳,朱元璋不由得微微頷首:

“接濟百姓,養育良才,不吝錢糧,不圖虛名,端的是個人才,可見這先生,圣人書是讀到了骨子里的。”

說著,他看向李善長。

李善長頓時明白,這是陛下起了愛才之心了。

得,回頭賞他個一官半職,讓陛下高興高興吧。

“那倒不是。”

可偏偏這個時候,老農又搖頭了,他拄著鋤頭扶著腰,似乎也有些疑惑:

“俺這位先生啊,他還真不教四書五經,而且聽孩子們說,他平日最不喜歡四書五經了,說什么……什么,哦對了!叫禁錮思想的狗鏈子!”

“豈有此理!”

這次輪到李善長怒了!

他媽的,這哪來的反賊,竟敢假冒教書先生!

還狗鏈子,那他老李豈不是……

“老李,別急別急!”

相比李善長,朱元璋要更加的有耐性。

咱老朱不讀圣人書,不也是拿了這天下么?可見圣人書沒什么大不了的。

他看向老頭:

“那老哥哥,他那不教圣人書,教啥啊?”

老頭微微皺眉:

“這……俺孫子說過的,俺記不太清了,俺就記得有算數,還有什么歷史政治幾何……記不清了,反正都不是圣人書,好像還都是他自己寫的。”

李善長冷哼一聲,嘟囔道:

“自大狂妄,目無圣人……”

朱元璋倒是心中不禁生出一絲好奇。

算數他知道,歷史也算明白是啥,政治是啥課?教當官么?那幾何又是個什么?

他轉頭對李善長說道:

“行了老李,沒親眼見過,還不能說準,走,咱們先去看看這位小地主。”

兩人順著老伯指的方向,一路走到了李明的田莊。

剛走近書房,便聽到里面傳來一陣清朗的講課聲。

“這一節課,咱們講王朝的衰落。”李明的聲音透過窗戶傳了出來,“一個王朝,尤其是一個偉大王朝的衰落,往往是從內部開始的……這些都是導致王朝滅亡的重要原因……”

版權:起點中文網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铜川市| 田林县| 新巴尔虎左旗| 施秉县| 嘉定区| 天柱县| 扎囊县| 鸡泽县| 湘潭县| 巴南区| 镇坪县| 竹北市| 鄂托克前旗| 南乐县| 谷城县| 武城县| 商水县| 章丘市| 安溪县| 青田县| 四平市| 沙湾县| 孝昌县| 岱山县| 垦利县| 开原市| 永修县| 林甸县| 大姚县| 闸北区| 凌云县| 勃利县| 会东县| 昌平区| 墨玉县| 郯城县| 恭城| 宜昌市| 承德县| 砚山县| 繁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