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阿雄:哥哥說,這叫君主離線制!
- 收養(yǎng)朱雄英:我真不想當鎮(zhèn)國王!
- 諸羊黃昏
- 2035字
- 2025-03-24 22:43:45
太子……要死了?
聽到這話的朱元璋和馬皇后如遭雷劈,他們二人齊齊轉頭看向朱標,這個他們的嫡長子,大明的太子,也是唯一繼承人!
此刻的朱標也是一臉的意外。
我這個太子要死了?
我不過是有點受風,咳嗽幾聲罷了,這怎么就要死了?
這消息來得太過突然,以至于他們三人一時之間無法接受。
尤其是朱標,作為當事人,聽著自己的兒子,如此嚴肅的告訴他,他這個太子要死了,更是讓朱標的心中五味雜陳!
他看著眼前這個天真無邪的孩子,一時之間悲從中來。
他不是為自己要死而悲傷,事實上,他也根本不相信自己會死,只是……
雖然他知道阿雄就是自己的兒子朱雄英,雖然他知道阿雄看上去過的還不錯,可是……
可是此刻他卻只能裝作一個陌生的叔叔,無法相認,這種痛苦和悲傷,誰能知曉?
想到這,朱標俯下身子,用顫抖的手拍了拍阿雄的腦袋,用盡可能溫柔的語氣問道:
“那你為什么說,咱……咱大明的太子要死了?”
阿雄抬起頭,眼神清澈而堅定,仿佛在說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
“因為當太子太累了,尤其是當今陛下的太子,陛下年歲已高,更有意培養(yǎng)他,他身上的擔子會越來越重,又沒有丞相幫他分攤,所有的責任都壓在他的身上,他肯定會被累死的!”
這……
朱元璋和馬皇后對視一眼,心中都是不由得一沉。
朱標則是苦笑了一下,搖了搖頭。
勞累么?疲憊么?
沒錯,他確實感到疲憊。
尤其是自從胡惟庸案后,丞相的位置被廢除,陛下一手接管六部。
可是六部之人,何其多哉?陛下一人接見不過來,只能讓他幫著來,就連那些奏折,也都是讓他幫著看,甚至很多小事,都已經全權交給了朱標處理。
每天批閱奏折、處理朝政,朱標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
這幾年來,他只覺得自己精神越來越不好,尤其是雄英走……雄英差點走了之后,朱標更是疲乏不堪。
只是,累死?
這有點說不過去了……
然而,此刻的阿雄卻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脈,滔滔不絕了起來:
“大哥說過,人體是有極限的,累到一定的程度,再強壯的人也受不了,所以必須要勞逸結合,而眼下,太子是根本得不到休息的空擋,戰(zhàn)亂,饑荒,災患……我大明天下萬事萬物,都在陛下和太子的肩上,太子就算是仙人也扛不住?!?
朱元璋沉默了。
他當然知道朱標的辛苦,但他從未想過,這種辛苦會危及到朱標的生命。作為父親,他心疼兒子;作為皇帝,他又不得不慢慢將重任交給太子。
畢竟,太子是未來的皇帝,他必須承擔起這份責任!
然而阿雄還沒說完:
“有丞相的時候,丞相以及其屬官,才是六部的上司,由他們協(xié)理六部,雖然會分走陛下手中的皇權,但也讓陛下得以把精力集中起來,不用擔心小事,可是丞相一被取消,無論大事小事,陛下和太子,都需要親力親為,陛下身子壯,能夠抗得久一點,可是太子身子本來就弱,自然扛不住。”
朱標也沉默了。
原來沒有丞相對他的影響竟然有這么大嗎?
雄英說他不如陛下強壯,這話他是認的,只是他沒想到,自己竟然會被累死……
想到這,朱標幽幽一嘆。
如果不是這份沉甸甸的責任壓在他的肩上,他寧可不當這個太子,不做這個皇帝!
太累了……
“那又有什么辦法呢?”
朱元璋嘆了口氣,語氣中帶著無奈:
“阿雄,剛才你大哥開始也說了,這削弱相權是對的,相權太大,可是要威脅皇權的……”
阿雄眨了眨眼睛,似乎早就料到朱元璋會這么說。
他微微一笑,語氣中帶著一絲自信,胸脯也挺得高高的:
“其實,有一個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什么辦法?”朱元璋和馬皇后幾乎是異口同聲地問道。朱標也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期待。
“內閣制。”
阿雄緩緩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老成:“我大哥說了,有了內閣制,君主二十五年不上朝都可以!”
“內閣制?”朱元璋皺了皺眉,對這個陌生的詞匯感到疑惑。
“二十五年?”
朱標則更是好奇,為什么這個數(shù)字這么精準?。?
阿雄點了點頭,繼續(xù)說道:
“內閣制是丞相制度的一個變種,是一種新的政治制度,丞相的相權之所以威脅皇權,就是因為相權和皇權一樣,集于一身,尤其是最為關鍵的決策權,審議權和行政權?!?
“內閣之所以不同于丞相制度,是因為內閣本質上不參與國家管理,他們只有審議權,內閣成員由皇帝指定,他們負責對六部的奏折進行預處理,在奏折之上總結內容,草擬回復,皇帝只需要看他們的總結和回復,給出批示,最終交給六部執(zhí)行!”
說到這,阿雄拿起三個水杯:
“如此一來,決策權,審議權和行政權分別交給了皇帝內閣和六部,皇權得到了保證,而皇帝本人的壓力也驟減,不用再跟那些文官勞心費神了!”
朱元璋聽到最后這句話,不由得眼前一亮!
對??!
咱老朱就賊煩跟那些臭文人扯皮,一句話翻過來復過去根本抓不住重點!
有了內閣,的確是好處理多了!
但……
朱元璋就是朱元璋,一眼就看出來了問題所在:
“可這樣一來,內閣的人聯(lián)合起來,不也會威脅皇權么?”
阿雄似乎早就料到他有這么一問,自信滿滿的說道:
“這就要提到另外一個設置了,內閣雖然處理軍國大事,但是他們品階不能太高!最好是五品左右,權責很重,但位置不夠,這樣即便是內外勾連,也出不了大事,即便是有功勞,也得等到他們退出內閣的時候,皇帝再賞給他們高官厚祿,只要在內閣一天,他們就只是給皇帝提建議的小官,他們的話,不會有太大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