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老員外求子觀音院,左金童投胎崔家莊

詞曰:

仙女樵夫相遇,天庭愛侶成婚。殺貪除惡濟鄉鄰,大鬧溫陽名震。恩赦仁宗封誥,難饒玉帝宣神。軟分硬破拆成親,全勝思凡一本。調寄《西江月》

話說北宋仁宗年間,河東石州府轄下,溫陽縣崔家莊村有位員外,姓崔名麟,字錦龍,人稱“崔百萬”。此人五十多歲,家中有些良田,也不缺少金銀,是祖傳的富貴。因他在閑暇時,十分愛聽說書藝人演唱一些忠君愛國的故事,特別是當他聽到宋軍大敗西夏國的最新戰況時,便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高興之余,他都會令管家取出銀子犒賞說書藝人。久而久之,崔錦龍被大宋河東路一帶的人傳頌為溫陽縣“護國員外”。

有詩贊曰:

員外心中有版圖,山河一統拒刁胡;

揮金如土酬軍捷,壯志豪情萬世殊。

這崔錦龍五尺開外身才,圓臉,大眼,長長的掃帚眉,頜下常留一捋三寸胡須。平時,總穿一件紫色萬字袍,戴一頂紫色方筒式員外帽。額上,帽沿正中鑲嵌小小一方白玉,帽后兩根紫色飄帶齊腰。他兩鬢間已有白發,不過他的身體倒很硬朗,心態年輕,走起路來步履輕快。他出門不愛騎馬坐轎,偏愛步行。跟隨的家丁們往往被他甩到后邊,面面相覷,自愧不如。崔錦龍沒有同胞的兄弟姊妹,是崔家莊老崔家的獨子。小時候,他不太愛讀書,識字不多,實在該算是粗人一個!但他持家勤儉,對佃戶和善,對家中的長工、傭人也很關照。因此,老崔家的家業在他手上還算是沒有衰落。

崔夫人李氏,也已四十歲。她卻是出身于書香門第,知書達禮,心細如絲,為人十分賢惠。多年來,她以一個女子的超常智慧和細心,盡全力協助崔員外操持崔家家業,廢寢忘食,鞠躬盡瘁,為崔家補了許多漏洞,挽回不少機會和損失,贏得崔家莊全村人的羨慕和贊嘆。崔員外對夫人心存感激,一直相敬如賓,恩愛有加不算,還發了毒誓:“今生今世不再娶二房,錦龍如動此念天打五雷轟。”當時,李氏聽得丈夫發誓狠毒,要阻止已是來不及了,只得抱怨一番作罷。誰知他夫婦二人,果真一誓擋路。自今,膝下還沒有一兒半女,這偌大家業還無人繼承。為此,崔員外這幾年也曾刻意修路補橋,塑佛齋僧;也曾四處求醫問藥,打卦算命。人常說“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嘛!可李氏夫人扁扁的小肚子,總是鼓不起來。盡管崔員外不敢有絲毫怨言,反而一次次好言安慰,但李氏總是覺得是自己對不起丈夫,對不起崔家,常常暗自落淚,以致身心憔悴。最近,她思來想去,只有自己早些尋個死路,好讓丈夫躲過魔咒似的毒誓,能夠早日續弦生子。這樣,才不至于斷了崔家香火,才不至于讓自己落下有違七出之條的名聲。打定主意,李氏反而又變得輕松開朗了起來。她決定今年中秋節過后,先讓丈夫陪自己回趟娘家,再看看自己年邁的父母。

有詩嘆曰:

不見黃連心苦愁,錦衣玉食懶回頭;

一朝選定犧牲志,喜把黃泉當故樓。

李氏的娘家就在溫陽城里,她父親單名一個良字,字孝賢,是開了一輩子學館的溫陽老教授。母親李武氏是個輕快人,待人熱情,開朗大方。幾十年如一日,她面對莘莘學子,很有師母風范。李家有個兒子,比崔夫人李氏大十多歲,名致,表字至文。年少時因不滿科場黑暗,不顧父親反對,與朋友一起外出經商。后來,李致在外邊有了妻兒店鋪。據說,這幾年他生意還很不錯,常托人給他的父母捎回些銀兩、人參之類,就是很少親自回家來。如今,李良夫婦都已年逾古稀,早已關閉學館,清閑在家。李家住在溫陽東城禁軍兵寨北面,寨后街大路往東百十步遠近。溫陽城內有名的丹鳳朝陽山西麓,一座面南的李家老宅,靠近東邊仙境似的清真觀,很是幽雅清靜。這幾年,不時有人登門,找李良老教授下象棋消遣時光。

中秋過后,八月里一個天高氣爽的晴朗日子,崔員外果然讓自己家年輕力壯的馬車夫張安套了一輛馬車,陪夫人李氏回了她的娘家。那天,正遇溫陽城普濟崇勝寺高僧詠公大師與一游方僧人在她家客廳,與她老父親下棋。見李家有閨女、女婿回來,詠公大師和那游方僧人便起身告辭。二人走后,李母高興地告訴女兒女婿道:“我還正要找人給你們捎個口信,讓你們過來……”李母還未說完,她女兒崔李氏便問道:“母親找我們有事嗎?”“唉!還不是為你們能早日有個孩子。”李母道。見母親還是為自己生孩子的事操心,崔李氏不由得眼眶里早已噙滿淚花。崔員外看在眼里,忙問道:“岳母是不是聽到有什么好辦法了?”坐在一邊的李老教授這時插話道:“女婿,是這么回事……”原來,近日普濟崇勝寺高僧詠公大師,常帶剛才那個游方僧人來下棋。三人閑談中,李老教授嘆了口氣,與二僧說起自己的女兒,從小聰慧過人,學成滿腹詩書,十八歲就嫁給本縣崔家莊老崔家為妻,今年已是四十歲的人了,可還沒有開懷生養之憾事。聽了李老教授的話,那位游方僧人說道:“小僧有一計,可保教授在一年之內抱上外甥!”李老教授見那僧人并不像是開玩笑,便細問究竟。那僧人道:“我看你們這溫陽縣城自古崇佛尊道,觀音院求子一定靈驗,只要你許愿得法,我看是應該有求必應的。”李老教授道:“何謂許愿得法?”那僧人又道:“我看你們這城內廟宇眾多,但卻缺少大的靈碑靈鐘,只要你肯許大碑大鐘,增加廟宇靈氣,何愁抱不上外甥?”那游方僧人的話,得到了詠公大師的贊許和李老教授的首肯。當晚,李老教授將游方僧人的話告訴夫人,李武氏老夫人高興的一夜沒有合眼,第二天就張羅著找去崔家莊的人,她要給女兒女婿捎話。可是,她一連幾天在街上打聽,也沒見崔家莊的人進城來。今天,她見女兒和女婿自己來了,自然是喜出望外!

崔員外是個痛快人,又是個急性子。他聽了泰山的話,立即眉飛色舞地邀請夫人,想立即上崇勝寺許愿。老教授道:“現在已近中午,等用過午飯,今下午你們準備準備,買些香表供品,明天一早你們再去許愿不遲。”見丈夫這樣性急失態,崔李氏在一邊,也不由得斜了他一眼。這時,李武氏老夫人也忙說道:“是的,老身這就去做飯,你們夫妻今天就安心住下來,辦好供品,等明天許了愿心,再回去不遲。”崔員外無法,只得點頭應允。

下午,崔員外令張安返回崔家莊找管家崔福取來幾百銀兩。李氏夫人已和她母親蒸好了十二朵白面蓮花,準備作為供品。崔員外只是上街買了些香表蠟燭之類。

次日一早,城中各寺廟的晨鐘剛剛響過,崔員外起床,草草洗面漱口過后,便令張安牽馬套車,并帶了香表供品,銀兩之類,與剛剛梳洗完畢的李氏夫人一起趕往崇勝寺觀音院來。崇勝寺離李家很近,他們順著寨后街下來,到了溫陽縣禁軍兵寨西大街,便看到了宏偉壯觀的溫陽縣普濟崇勝寺的山門。三人在寺外停下馬車,將馬栓好。張安提了香表供品,背了銀兩包袱,便陪員外和夫人走上臺階叩響寺門。寺中住持詠公大師得知是崔員外夫婦來許愿求子,便和幾位長老出來迎接。賓主在方丈內寒暄片刻,詠公大師便讓寺中一位負責觀音院的長老陪他們三人直奔寺東南觀音院去了。四人進了觀音大殿,崔員外和夫人親自點燃香燭,擺上供品,便在地上的蒲團上跪了下來。那位長老上前拿起小木杵,輕輕敲響放置在觀音佛像前長案上的銀罄,然后合掌閉目在一邊念起咒來。這大殿正中的觀音佛像,乃是一尊銀漆木雕的觀音送子站像,有五尺多高。面目慈祥,體態輕盈的送子觀音抱著一個嬰兒,好像剛剛騰云駕霧,趕遠路風塵仆仆而來。崔員外和夫人叩頭祈禱已畢,崔員外許了愿心,這才再次叩頭起來。他們回到方丈,崔員外親自打開包裹,取出二百兩銀子對詠公大師道:“區區銀兩,先請大師留下,權作寺內香火之資,若能生得一男半女,崔某再來還愿重謝。”詠公大師謝過,令人收起銀兩問道:“不知員外今日所許何物?”崔員外道:“請長老放心,崔某一共許了六件愿心,這六件即是鑄兩口大靈鐘,立一通大靈碑,修一條河,鑿一口井,掛一道門簾。”詠公大師道:“老衲恭喜員外,如此愿心必然應驗,員外必當喜得貴子矣!阿彌陀佛!”

崔員外他們離了寺院,回到李家吃過早飯,這才拜辭二老,乘坐馬車走出東城門來。

在車上,李氏問丈夫道:“官人究竟許的是什么大靈鐘?什么大靈碑?修一條什么河?鑿一口什么井?掛一道什么門簾?在大殿之上,官人只顧自己嘴里嘀嘀咕咕,為妻并沒聽清官人說了些什么。”崔員外道:“娘子放心,我不是那小氣之人!在大殿之上,靈罄聲響,我叩了頭,便許了六大驚天動地的誓愿,如能生得一個兒子,我崔某便是傾家蕩產,砸鍋賣鐵,也要還上這六大愿心,絕不食言。”李氏聽了,越發不解,便催問詳細。這時,張安駕著馬車已離了東城門,走到虎頭山下。這虎頭山向陽的官道南邊有兩處自然奇景,即“龜魚望”和“龍戲珠”。何謂“龜魚望”?原來,這里的官道南邊即是溫陽大河,河兩岸都是青石,而在虎頭山下河之陽,天生成一塊巨大的,樣子像烏龜一樣的石頭,直伸向河中,被游人名之曰“龜石”;河之陰,即龜石的對面,天生成一塊巨大的,樣子像鯉魚一樣的石頭,魚頭也直伸向河中,被游人名之曰“魚石”;龜魚二石形成龜魚隔河相望的景觀。何謂“龍戲珠”?原來,在魚石東邊山崖之下,有一巨大的青石水穴,人莫能測其深。水穴東邊,有一窄窄的青石山口,其余三面皆是青石高聳,險峻之極,這個水穴被游人稱為“黑龍潭”又名“老龍窟”;在黑龍潭南邊青石崖之上,又有一個巨大的洞穴,洞穴在懸崖峭壁之上,下邊又是深不見底的黑龍潭,所以,從來無人敢攀援進入,洞口布滿蜘蛛網,因此,被游人名之為“蜘蛛窟”;因黑龍潭在下,蜘蛛窟在上,故被游人稱之為“龍戲珠”。在龍戲珠西邊的魚石背上,還有一座建筑精美的唐代山神廟。這里,在以前曾是溫陽縣城東游人最多的地方。但后來,城內有人傳言,說這龍潭蛛窟里確實有龍精蛛怪,這一恐怖的消息傳開,游人們便往往望而卻步。

卻說崔員外見夫人催問許愿詳細,正欲詳告,忽然聽到轟隆隆一聲響亮,人喊馬嘶聲中,一股黃土煙塵直撲進轎簾來。崔員外和李氏夫人都吃了一驚,忙掀轎簾來看。這時,張安已是勒住馬頭,將馬車停了下來。原來是從虎頭山山崖上塌下一巨大的黃土塊,像一頭臥倒的大駱駝擋住了官道,崔員外他們的馬車過不去了。“哈哈哈!”崔員外笑道“這里原是我試臂力的地方,看來今天是還要下車了!”說著,他拍了拍夫人的肩膀,鉆出馬車轎子,跳下車來。這時,張安也早已從轅桿上跳下地來,他一邊按著馬頭倒車,一邊說道:“員外還有當年的臂力么?”“我看差不多,你不信?一會兒試試?”崔員外笑著說道。原來,在十多年前,十六七歲的張安跟隨崔員外步行來到這里,由于張安追不上崔員外,崔員外便坐在龜石上等他,他追來時,只見崔員外站起身來,從地上撿起小碗般一塊石頭,向對岸用力一丟,只聽一聲響亮,那石頭竟砸在對岸老龍潭邊的石壁之上。崔員外讓張安也拿一塊差不多大的石頭試試,張安用盡吃奶的力氣,也只丟到河心。這時,張安將馬車倒退了十幾步,將韁繩交給車上的夫人,囑咐了幾句,便走上前來,和崔員外一起用力推那橫在路上的黃土。由于是向陽山崖之上塌下來的土塊,它十分堅硬。崔員外和張安二人用盡全身力氣,才把它滾到路南的溫陽河中。二人頭上已都出了汗,汗水流到臉上,用手一摸,二人都成了泥花臉。他們氣喘噓噓,拍拍手,返回身來。崔員外走到龜石邊,說道:“張安,坐下歇歇,一會兒再試試臂力如何?”張安道:“員外沒聽說對面有精怪么?”“大白天的,哪有什么精怪?”崔員外說著,已自在那龜石尾上坐了下來。張安見崔員外童心不泯,一定要再丟塊石頭試試,便在官道邊檢了兩塊小石頭過來。這時,李氏夫人也早下車將馬栓在路邊小樹上,拿了塊布巾過來。崔員外接過布巾擦了擦臉說道:“夫人,讓你也看看我的臂力。”說著,他拿起一塊石頭,用力向對岸丟去。李氏還沒弄清是怎么回事,只見那塊石頭便已飛過對岸,竟砸進蜘蛛窟去了。窟中仿佛有什么聲音傳出,李氏心覺不詳,一邊埋怨丈夫,一邊催促張安還不快去駕車。崔員外見夫人不悅,也便不再說什么。這時,張安已趕車過來,他們便上車望大路向崔家莊去了。

有詩為證:

崔家員外頑童性,更有今天許愿回;

最恨妖精不閃處,平端無故石飛來。

卻說崔夫人在車上,問明了丈夫許愿詳細,吃了一驚。原來,崔員外竟許了丈余高的金鐘銀鐘;還有什么玉石無根碑;所謂修一條河,他竟許成修一條銅板鐵底河;所謂鑿一口井,他又說成什么八角琉璃井;還有什么珍珠門簾。李氏不由的抱怨道:“完了!你是昏了頭了!你以為這是在說書?看看你的家產,你怎不許座金鑾寶殿呢?”崔員外并不以之為然,他勸李氏道:“夫人放心,車到山前必有路,只要菩薩顯靈,真送我老崔家一個兒子的話,我一定設法把愿還上。”李氏搖搖頭,一臉凄苦。她心中暗想:等等看吧,如果菩薩不靈,自己還是早早尋條死路,留條遺言,讓夫君早早續弦為好。果真是“誠心宏愿動蒼天”!崔員外夫婦許愿歸來不久,李氏便鬧起小病來。每天早晨,她不吃飯也發嘔。崔員外看看夫人,他不信許愿能有這么靈,這么快!他讓張安套車請來大夫,大夫診了脈,連連向他賀喜!大夫道:“員外,大喜了!大喜了!左疾生男,右疾生女,夫人左脈疾而帶滑,定是懷了一位小少爺。崔員外聽了高興得看看大夫,忙笑著轉身對管家崔福道:“快!快賞先生銀子!”大夫領了賞銀,去了。那大夫診脈確是靈驗,李氏夫人幾十年扁扁的小肚子,果真一天比一天驕傲起來。崔員外變成了歡喜佛,他每日高興得參天拜地。當年冬天,崔府門外一連三月舍飯舍棉衣,直至臘月二十三。這樣,崔員外又有了一個新綽號,叫“崔善人”。不過,他很不喜歡這個綽號,像不喜歡有人叫他“崔百萬”一樣。他對李氏道:“還是‘護國員外’好!”。李氏十月懷胎,終于在大宋仁宗寶元二年,即己卯年六月十一日生得一子。此子出生時滿室異香,小家伙生得天庭飽滿,地閣方圓,胖手胖腳,十分喜人。

有詩賀曰:

葡萄美酒夜光杯,生個嬌兒也姓崔;

打鼓敲鑼燃爆竹,狀元榜眼奪高魁。

崔錦龍老來得子,高興得鐵樹開花,像一下子年輕了十歲。遠近親朋都先繼來賀喜,把個崔家大院熱鬧了半年有余。

崔員外請自己的泰山,兒子的外公李老教授給兒子取了個不錯的名字叫文瑞,想讓兒子長大考個狀元,達到瑞氣盈門,光宗耀祖的目的。高興過后,崔員外為許下的六大愿心發起愁來。

他后悔當初在觀音殿里,自己像一個說三弦書的瞎子,胡亂許愿,如今果真生了兒子,這可如何是好?一天夜里,崔員外和李氏夫人為還愿的事商量到半夜,夫婦二人最后終于決定狠下心來變賣家產,無論討吃要飯也要把愿心還上。誰知他夫婦二人剛剛拿定主意,可門外一陣大風,那送子觀音竟從門上進來。慌得崔員外和李氏夫人忙下床來叩頭道:“叩謝菩薩送子之恩。”送子觀音問道:“你們計劃如何謝我?”崔員外道:“當初,我在大殿求子,曾許六大愿心,我一定還上。“你們還記得是哪六大愿心么?”那送子觀音問道。“記得!記得!丈余高的金鐘、銀鐘,玉石無根碑,銅板鐵底河,八角琉璃井,珍珠門簾。”。崔員外如數家珍般將自己在普濟崇勝寺觀音院許得六大愿心說了出來。那觀音點點頭道:“難為你還記得!不過,還愿時員外大可不必如此浪費,金鐘銀鐘音色不好,算不得靈鐘,員外可以銅鐵鐘代替;玉石無根碑,貴重之極,豈不被后人盜作它用?員外可用玄武巖代替;銅板鐵底河,名稱好聽,但并不長久,員外可用青石河取代;八角琉璃井,光滑之極,員外可用青磚代之;珍珠門簾,好看不耐用,請員外以彩色琉璃豆代之。員外可記下了?”崔員外道:“記下了!”“記下就好,請員外就按我說的還愿吧!”那送子觀音說完,又化作一陣風去了。崔員外和夫人再三叩頭方才起身,崔員外長舒一口氣,對夫人說道:”菩薩真是大慈大悲,這下我們不用傾家蕩產了!”說著,他將李氏緊緊抱住,在她額上吻了一口。有詩為證:

菩薩如風夜入門,一番言語拔愁根;

鐵銅可代金銀用,虧有慈悲救世尊。

那送子觀音的旨意,使崔員外夫婦丟掉了頭上的愁帽,他們立即籌備銀兩,尋找工匠,忙碌起來。三年過后,崔家便還了愿。金鐘、銀鐘鑄成銅鐘、鐵鐘,銅幫鐵底河修成石板石底河,玉石無根碑修成玄武巖石碑。用青磚修了眼八角水井,用彩色琉璃豆門簾代替了珍珠門簾。盡管如此,崔家也花費了幾千金,一時名聲大震。

卻說那崔文瑞原是玉帝駕前的左金童鎮殿將軍,因與玉帝四女兒相愛已久,又不會討玉帝歡心,被玉帝貶到李天王麾下作了一員伏魔天將。后來,玉帝聽說他依然愛著自己的寶貝女兒,便又調他上殿,訓斥一番,又貶他到南天門作了一名門官。左金童作了門官不久,鎮殿將軍右金童因包庇左金童之罪,也被玉帝貶到南天門作了門官。玉帝沒想到,有他的兩個鎮殿將軍作門官,這樣反而更方便了四仙女,她常常帶眾姐妹偷出南天門玩耍。玉帝知道了這事,又遷怒于左金童,必欲將左金童除之而后快。終于,他聽送子觀音稟報“下界溫陽縣崔員外夫婦許六大宏愿求子,請玉帝恩準!”,心中立即有了主意,便又將左金童貶下凡間去,令其投胎崔家。算是拆散了四女兒這門情事,因為他和王母都實在有些不情愿看到他們的四女兒嫁給這樣一個不會討人喜歡的神將。

那是一日清晨,玉帝正在靈霄寶殿召集眾文武仙卿議事,忽然觀音菩薩匆匆上殿,她一改以前的慈悲寬仁風范,像個惡婆子似的狀告崔家以假物還愿之事如此如此,這般這般。她說“崔家如此膽大妄為,如此藐視上天,已是犯了欺天大罪,真是罪該萬死,決不可寬恕!”那觀音將崔家欺天之罪坐實,嚷著要玉帝替她作主。玉帝聽觀音說完,立即沉下臉來。他看看那觀音,心想“教訓人世間那些‘藐視上天,不敬佛,不敬神,以為天神、佛祖、菩薩一概都是泥捏的擺設’的凡人們的機會終于來了!真是多謝你這個‘觀音菩薩’了。”玉帝想到這里,立即顯出一副怒發沖冠的樣子,不顧眾文武仙卿反對,立刻傳風火惡神上殿,令他們馬上去把犯了欺天大罪的崔家燒掉。

實際上,觀音菩薩是絕對不會干出這種兩面三刀,陰險歹毒的事情的。你想,南無觀世音菩薩是何等樣的大慈大悲?觀音菩薩屢屢在人世間扶危濟困,救人水火,真可謂慈悲為懷之佛,有求必應之神,世人是有口皆碑的,她哪能使出這等卑鄙無恥,陽奉陰違的下三濫手段呢?

實際上,觀音菩薩只是見崔老員外許愿求子誠心可憐,便親自上了天庭求玉帝賜給老崔家一男半女。她見玉帝竟遣四仙女暗戀的南天門天將左金童下凡投胎,心中雖覺得十分對不起四姐,但也一時有口難言,且自知已是無法改變。眼看著左金童被貶下凡間,她心情郁悶難舒,便離開天庭往西天極樂世界聽如來佛講經釋懷去了。至于后來崔家究竟還愿與否?還的愿心是真是假?她壓根兒就沒關心過。

那么,究竟是誰假扮她的模樣,半夜三更進入崔家下了佛旨,誘使崔家以假充真去還愿心;又在清晨直上靈宵寶殿告狀,向崔家倒打一耙呢?

其實,這一切都是溫陽城東南蜘蛛窟的千年雌蜘蛛精在作怪。只因那天崔員外一塊石頭扔進蛛窟,不偏不移正砸在那蜘蛛精頭上,那蛛精氣惱之極,發誓要報這一石之仇。

玉帝是何等樣的聰明之神,他慧眼三千里,神通天地間,難道他真看不出那搖唇鼓舌,挑唆是非的“觀音”是個妖精嗎?其實,眾神看不出來,他卻早就看出來了。不過,這“妖精”今天所奏的事情正是這些年來天庭諸神往往視而不見,見而不怪,怪而不奏的事情之一。許多年來,諸神懶惰成性,往往對世人那些欺天的事習以為常,視而不見,知而不奏,早就引起玉帝心中的不滿。玉帝早就想借一件人間事,殺人間“一只雞”給人間那些“猴子”看看,好好警示一下人間那些狂妄自大,敢于欺天的人。

有詩為證:

蛛精為泄憤;玉帝整天綱

一石排空去,招來大火仙。

卻說玉帝準了蜘蛛精的請求,派風火惡神下界放火的那天,正是崔員外的六十大壽。崔家正在結彩張燈,大擺筵宴。

早晨,許多親朋來到崔員外門前,卻不敢進去。原來,崔府大門頂上墜下來一只很大的黑肚母蝎子,足有六尺多長、二尺多寬,真是嚇死人了。那蝎尾如長長的搟面杖一般,刺如蘸鋼大鐵鉤,嚇得院里的人出不去,院外的人進不來。崔員外生氣,喊叫外面的人用磚頭石塊去將那蝎子砸死,誰知越砸大蝎子越多,院墻四周到處爬滿了巨大的毒蝎,那長長的蝎尾像群蛇狂舞。崔員外無法,又叫人用柴草點火去燒,誰知火一點著,猛地起了狂風,只見:

黑煙漫漫,紅焰騰騰;黑煙漫漫罩崔府,紅焰騰騰炙九霄;風吹烈火聲如虎,烈火乘風焰似蛟;金銀珠玉化煙塵,糧食綢緞當柴燒。廣廈樓臺片刻毀,萬貫家財彈指銷。

霎時,崔家成了一片火海。丫環、長工燒死無數。轉眼之間,這河東溫陽縣崔家莊村一家有名的員外府第,被燒成一堆灰燼,可憐那崔錦龍員外和管家崔福,馬車夫張安也都被燒死火中。那些親戚朋友和村里人連救火的工具也來不及找,眼巴巴看著,崔家的豪富就這樣在頃刻之間,成為過眼煙云。

有詩嘆之曰:

員外善良心耿直,為求子嗣愿心昭;

誰知魔怪行奸計,家毀人亡烈火燒。

后人有古風道曰:

福祿壽躲開,丙丁奉旨來;

祈子何所罪,宏愿惹禍胎;

千載風雨過,當年景物排;

大鐘審銘文,巨碑問根埋。

銅板鐵底河,十里溫陽槐。

八角琉璃井,三廟一條街;

珠簾觀音院,香霧常藹藹;

游人訪故縣,先說崔員外。

卻說崔府起火時,李氏夫人正拉著兒子崔文瑞忽里忽外的忙碌。猛見大火來勢洶洶,她憑著女人的直覺,情知有異,急忙抱起兒子躲進供奉著觀音菩薩佛像的南房,口中一直念“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那觀音菩薩正在西天極樂世界聽如來講經,忽然心血來潮,正欲掐指來算,只聽如來道:“觀自在,你有異覺么?是左金童有難,十萬火急,你趕快去吧,你務必將他母子救出,那溫陽縣千年蛛精你也早該收了!”這時,觀音菩薩已自明白就里,她謝過如來,化一道金光去了。

眨眼之間,觀音菩薩早趕到崔府上空,在眾人不知不覺之中,她已從火海中救出了崔文瑞母子,并將她母子二人安置到村頭一孔舊窯洞內。在舊窯洞中,觀音菩薩還再三囑咐那驚魂未定的李氏,要她好好撫養兒子。她對那李氏說道:“大難不死,必有后福,此子長大后,定當大富大貴,且有九天仙女下嫁于他,夫人無論吃多大苦,受多大難,也一定要將此子撫養成人。”觀音菩薩還告訴李氏夫人是崔員外一塊石頭砸了蜘蛛窟的蜘蛛精,是那蛛精變化撥弄是非,陷害崔家,故有這場天火。她馬上就要去收了那蛛精,請李氏夫人放心撫養兒子。李氏是明白人,聽了觀音的話,已知事情因果,她含淚點頭,請觀音務必去收了那歹毒的蛛精。觀音道:“這就去!”說著,她早已化一道金光,不見蹤影了。

這才是:

壽誕闔家歡宴,豈料禍起蕭墻;

嬌嬌員外夫人,霎時成了遺孀。

品牌:廣東暢讀
上架時間:2024-01-18 09:28:53
本書數字版權由廣東暢讀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丘北县| 华亭县| 镇坪县| 金乡县| 类乌齐县| 迁西县| 绥棱县| 静乐县| 米泉市| 会泽县| 政和县| 山阴县| 海南省| 古田县| 柞水县| 高密市| 同仁县| 永康市| 印江| 武宣县| 唐河县| 健康| 额济纳旗| 通海县| 合水县| 广水市| 环江| 禹州市| 思茅市| 句容市| 湖州市| 雷州市| 龙山县| 南投县| 冀州市| 正蓝旗| 容城县| 左贡县| 阿克苏市| SHOW| 个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