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

第1章 古代時間簡介

古代時間略解:

子時:BJ時間23時至01時。

丑時:BJ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BJ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BJ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BJ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BJ時間09 時至11時。

午時:BJ時間11時至13時。

未時:BJ時間13時至15時。

申時:BJ時間15時至17時。

酉時:BJ時間17時至19時。

戌時:BJ時間19時至21時。

亥時:BJ時間21時至23時。

(詳解見下方?。?

!??!晝夜的劃分方法:

中國傳統(tǒng)以十二個時辰來計算晝夜,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來表示,每時辰分為八刻,又區(qū)分為上四刻以及下四刻。

每個時辰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的兩個小時,如巳時就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的9時到11時。

那時候,白天靠測量太陽的影子,夜晚用漏壺(計時工具)滴水測時。

但這并不是最早的測時法。

在這以前,如下表的俗稱所反映的情況。表內(nèi)的俗稱,是指十二時辰在古代的一種通俗叫法。

這種俗稱,就是中國古人借助一些自然特征和生物特征來計時的。

“雞鳴”“人定”,借助于半夜雞叫和人入夜睡覺的特征。

“食時”“晡時”,借助吃飯時刻表示時間。

古人一日兩餐,早飯在日出以后,隅中以前,所以稱這段時間為“食時”;晚飯在“日昳(太陽偏西)以后,日入以前,所以稱這段時間為“晡時”。其余八個時間以太陽位置為主要特征來命名的。

由于季節(jié)的不同,具體的時間差竟達(dá)兩小時,因此后來被十二地支計時所替代。

?。?!打更:

中國古代還有報更(又叫打更)的計時法。

把夜間分為五更:

1.現(xiàn)代的晚上7點到9點為一更

2.而9點到11點為二更

3.午夜11點到1點為三更

4.凌晨1點到3點為四更

5.凌晨3點到5點為五更。

常見口號:天干物燥,小心火燭——

!!古人確定時間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十二時辰制。

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

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2、二十四時辰制。

宋以后把二十時辰中每個時辰平分為初、正兩部分,這樣,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為二十四時辰,同現(xiàn)在一天二十四小時時間一致。

3、十時辰制。

出現(xiàn)于先秦。晝夜各五分。據(jù)《隋書.天文志》,晝?yōu)槌⒇⒅?、晡、夕,夜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來表示)?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古代計時

作者有話說:以上素材都是在網(wǎng)絡(luò)上搜索而得,如有不準(zhǔn)確或者錯誤的地方,請讀者在評論區(qū)言明,我會對其進(jìn)行修改!以免誤導(dǎo)各位作者大大們,謝謝配合!

版權(quán):云起書院

QQ閱讀手機(jī)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清| 兴隆县| 汉沽区| 浦县| 田东县| 武鸣县| 方山县| 红桥区| 沾化县| 磐石市| 隆化县| 临沭县| 西吉县| 保康县| 页游| 即墨市| 崇信县| 枣强县| 奉节县| 兖州市| 襄垣县| 柘荣县| 镇远县| 新营市| 宿州市| 治县。| 安多县| 西藏| 阜南县| 福建省| 馆陶县| 营口市| 香港| 浏阳市| 芒康县| 宿松县| 抚州市| 淮安市| 修武县| 古丈县| 遂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