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都說北方比南方冷,其實南方的冷有時是在北方居住的人所不知的。
南方的冷是那種濕冷,侵入膚體,透骨的冷。
都說去北方看雪,其實南方有時也會下幾場罕見的雪,如扯破的棉絮,又如鵝毛一般,紛紛揚揚地落到江南的煙雨小巷中。
南方的雪來得讓人驚訝,但是也不乏驚喜,瑞雪兆豐年,梅香村或許將迎來這一罕見的豐年。
梅香村是坐落在南方的一座村莊,因為有一大片梅林,所以叫梅香村,這里的村民都姓梅。
梅香村的村民們每到春寒料峭的早春時節就要開始忙活起來,采摘綻放的梅花進行加工成各種產品,有做成梅花糕的,有賣給外地用去制造香水的,有插在花瓶里做擺飾,給春節增添喜慶的…
梅若茗在梅香村一戶殷實的人家中長大,雖說不是大富大貴,可是日子也過得十分舒坦。梅若茗家在村里是屬于大房的,村里共有三房,大房,二房和三房。村里的村長由這三房族人輪流當,今年剛好又輪到了大房的族人當村長,又恰逢瑞雪兆豐年,所以大房的族人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笑容,其他族人肯定也是笑容滿面,只是大房的人最感到欣慰了,上次大房的人管理梅園不善落下了不少口柄,被其他兩房人明里暗里數落了個好幾遍。
梅若茗的父親梅荀因為品行作風在大房族人中都備受稱贊,所以當選了新一任的村長。
宣布這個好消息的是族人中很有威望的長老級人物梅級,梅若茗親切地稱之為梅叔公。
梅叔公年輕的時候做過學堂的教書先生,為人也很正直,受到了全村村民的尊重。梅叔公這輩子育人無數,桃李遍布附近幾個村莊,但是他唯一的遺憾是沒有教好自己的孩子,梅志。梅叔公的妻子生下梅志這個難產兒后就難產而去。真是人如其名,梅志就是沒志,這是村里人的戲謔說法,梅志學無所成又不思進取,整天混跡賭場,想著自己終有一天能走大運發橫財。梅志的妻子生下一個男孩后就負氣出走再也沒回來過。
現在梅叔公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自己的孫子身上,給他取名梅三省,希望他像曾子一樣吾日三省吾身,只是沒到孫子懂得其中的深意就抱憾而終了。
梅若茗很喜歡梅叔公到自己的家里來,因為每次梅叔公來父親會很正式地泡功夫茶來招待這位長老,而梅若茗則被家里人戲稱為茶蟲,要是他在家,你只要喊喝茶,他就會立馬出現在眼前,小時候跟父母拌嘴賭氣悶在房里,什么都可以拒絕就是拒絕不了茶,被迫坐下來一邊喝茶一邊好好靜下心來跟父母說和。
梅若茗不是什么懂茶人,也不懂得品茶,都說一杯為品,二杯為解渴的蠢物,三杯則為飲牛飲馬,可是梅若茗就這樣一杯杯地喝,茶色淡了猶覺有味。
也許茶中寄托的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有親情,大家勞作一天后圍坐一起喝茶,很是愜意;有友情,鄉里情,有人來訪,父親就會用茶招待,梅若茗就在這樣的熏陶下對茶情有獨鐘。
只是茶的作用也就止于此了,梅香村的人除了經營那片梅林之外就是耕種土地了,過著日落而息,日出而作的生活。
那天梅叔公滿臉堆笑地進來賀喜,梅荀并沒有覺得很受用,反倒覺得壓力重重,因為三年前的梅園損失慘重至今還能聽到有些氣量小的村名的詬病之語。
坐定之后梅荀說到:"梅叔啊,這村長可真不是好當的,沒想到時間過得這么快,又輪到我們大房的人當村長了。"
梅叔公會意,"你還在想三年前的事嗎?梅林充其量也就是村民收入的來源之一,大部分人還是得下田耕作,靠田地的收成來過活。那些嘰嘰喳喳的人就只會拿那片梅林說事,怎么不說那年的田地收成呢,除去繳納皇糧哪一家不是谷倉都塞得滿滿當當。有時就是有些人小肚雞腸,管窺蠡測,喧賓奪主……"
梅叔公說起話來一套套的,恨不得把滿腹經綸都吐露出來,但是到底不是為了炫耀自己的學識,關鍵是要說服別人,說服像梅荀這樣猶豫不決的人。
"你說背后還有人在嚼這件事的舌根,讓他們不要背地里說,讓他們來找我。"
梅若茗笑說:"梅叔公,你說話這么厲害,誰敢跟你說,肯定被你博得體無完膚。"
梅荀在一邊怒斥到:“這些話是你一個書生應該說的嗎?都十九了,去年的鄉試沒過,整天嘻嘻哈哈的,又快到鄉試了,也不捉緊用功,還這么沒大沒小的。”
梅叔公擺擺手笑到:"若茗這哪是沒大沒小,在夸我呢。我看若茗是村里這些讀書人最懂得靈活運用的,而不是一味的死讀書"
梅若茗對功名利祿根本就不感興趣,對鄉試中死板的八股取士的題目更是嗤之以鼻,可能這次鄉試還是沒戲。要不是父親硬逼著他去,他才不去呢,在家幫忙耕田采摘梅花更來得舒坦。
要不說梅若茗十分尊敬梅叔公呢,因為梅叔公早就猜透了梅若茗的心思,他自己又何嘗不是這樣呢,用功讀書最重要也沒考取功名,而是當了一名教書先生。
梅叔公說完話還朝梅若茗擠擠眼,梅若茗也笑著點點頭。
“梅叔,這孩子不能夸,一夸就飄飄然不知所云了。”
"父親,考取不了功名又怎樣,我的志向也是像梅叔公一樣當一名教書先生,我不能完成的任務就讓我的學生去完成,你看梅叔公教出多少國家的棟梁。"
聽了梅若茗這番話,梅荀羞紅了臉不言語,梅叔公大笑,“若茗,不錯,有志向,如果以后教書有什么不懂的盡管來找叔公。”
梅荀最后還是接受了自己成為村長的事實,把梅叔公送出來后朝自己的兒子瞪了幾眼后,背著手踱回了屋里。
梅叔公把梅若茗招過來,笑說:“你這孩子,父親也是希望你有個好前程,樹要皮人要臉,有些事做到問心無愧就行了,不要讓人下不了臺,特別是自己的長輩,知道了嗎?”
“知道了,梅叔公,我知道你是疼我的。”梅若茗對梅叔公的愛戴只會與日俱增,不會有所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