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只是自認為很努力
最新章節
- 第9章 不懂休息的【努力】只是透支
- 第8章 沉迷攀比的【努力】只是較勁
- 第7章 一意孤行的【努力】只是蠻干
- 第6章 不夠專注的【努力】只是兒戲
- 第5章 未經思考的【努力】只是逃避
- 第4章 脫離實際的【努力】只是幻想
第1章 前言
愛拼才會贏,七分靠打拼,天道會酬勤。這種觀念原本深入人心,但是如今出現的質疑聲越來越多。愛拼的人就一定能贏嗎?
天天做習題集到深夜,考試成績卻不如那些看起來沒怎么復習的人。拼命工作到血壓、血脂、血糖三高,業績卻沒有超過別人多少。這樣的故事,想必在大家身邊都不乏其例。說不定,你自己就是里面的主人公。努力付出卻得不到回報,大概是世界上最令人沮喪的事情,沒有之一。既然累死累活也勞而無功,何必那么努力呢?
很多人因為擔心自己的付出得不償失而放棄了奮斗,自暴自棄。當然,還有一些人繼續堅持信念,屢敗屢戰,一再重演上述兩類故事。最后他們將一生的失利歸結為自己命中缺富貴。言下之意,人力無法扭轉。真的是這樣嗎?
這類自我辯護的說辭,倒是很有西楚霸王項羽的風格。
項羽被圍垓下時說:“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自認為沒有失誤的他,被漢軍打敗了。后人總是拿項羽做成功學的反面教材,數出他的一二三四條錯誤。也就是說,大家還是認為他不是因為命中注定失敗,而是由于自身存在著問題。
所以,當你覺得自己那么努力卻總是得不到相應的回報時,先別忙著感慨“造化弄人”。更大的可能性是,你只是自認為很努力,其實不然。
“努力”一詞主要包含了以下幾個內涵:一是四體勤快,二是認真負責,三是目標明確,四是規劃清晰,五是用心專注,六是堅持不懈。通過這六個方面,我們可以簡明有效地判斷一個人是否真的夠努力。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稍微辛勞一點就叫苦叫累,犯懶不動,這樣的人顯然不夠努力。
做事粗枝大葉,敷衍了事,虎頭蛇尾,只能保持三分鐘熱度,這樣的人顯然不夠努力。
沒有終身奮斗目標,跑到哪是哪,放任自流,這樣的人其實并不努力。
有目標但是規劃很模糊,看起來每天像陀螺一樣不停地轉,這樣的人其實沒努力到點上。
看到做餐飲賺錢就去做餐飲,還沒盈利又改做“互聯網+”,“工業4.0”概念被熱炒時又想從事智能機械制造業,這樣的人只是看起來努力。
遇到挫折就退縮,遇到質疑就動搖,扛不住壓力就轉戰新領域,這樣的人不配唱《愛拼才會贏》。
經過上述六個角度的診斷,一個人到底是真正的拼命三郎,還是僅僅自認為很努力,就能分辨得一清二楚了。就事論事,只有付出了不帶水分的努力的人,才有資格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句話。絕大部分人的努力程度,遠沒達到這個地步。盡管他們流出的汗、死掉的腦細胞、身上掉的肉不比真正的拼命三郎少,但其自稱的“努力”經不起上述六個標準的檢測,最多只是“自以為很努力”。
在很多情況下,你的失敗不是因為不努力,而是你自以為的努力摻雜了太多水分,使得你缺乏足夠的含金量去贏得勝利。摻雜的水分越多,你的“努力”就越是白費力氣。
古代人祭祀天地神靈時的態度非常莊重而虔誠,用好東西做供品。如果有人擺很少的供品卻向天地神靈許很多愿望,就會被人嘲笑。因為這種行為是弄虛作假的欺詐行為。把有水分的努力說成是非常努力,好比是拿一碗剩飯冒充豬牛羊三牲,還以為自己用于祭祀的供品很豐厚,其實這只是自欺欺人的小聰明。
有水分的“努力”,可以給別人造成你很用功、很上進的錯覺,但終究騙不了自己,也扭轉不了自然與社會的客觀規律。付出的不夠,投入的不到位,得到的回報很少才是合理的。這樣要是能成功,反倒是咄咄怪事。
愛拼不一定會贏,但不拼肯定不會贏。“愛拼才會贏”這句話沒錯,錯的是不夠拼的人與不會拼的人。
“不夠拼的人”做事不賣力,不難被大家看出來。但“不會拼的人”與真正努力的人在行動上十分相似,很容易給大家造成“他真努力”的錯覺。因為“不會拼的人”并非毫無上進心,也不完全缺乏吃苦的覺悟。可是,他們常常被認識上的誤區所束縛。
比如前面說到的幾個方面,“不會拼的人”基本上都符合第一條標準。他們也很勤快,工作很積極,任務搶著做。有時比那些人們眼中的成功人士還要拼命。但如果用后幾條標準去衡量的話,你就會發現他們漏洞百出。
肯吃苦的做事馬虎草率,做事認真負責的沒有人生目標,有人生目標的缺乏可行性規劃,目標與規劃都具備的又不能專注于主要方向,樣樣都有的又缺乏百折不撓的堅持精神。如此一來,“不會拼的人”只有帶水分的“努力”,欠缺真正有含金量的積淀。倘若把“努力”看作是磚瓦,那么他們用來蓋房子的磚瓦都是質量不合格的劣質品。哪怕能僥幸建成高樓大廈,那也只能是豆腐渣工程,經不起環境和時間的考驗。
所以,在你覺得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之前,不妨先檢討一下,自己是否真的夠努力。因為更多時候,我們所謂的“努力”,還達不到足以成事的程度。
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以及自己的努力。天時和地利可遇不可求,人和則需要用心經營。說來說去,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你什么都無法完全掌控。這便是“七分靠打拼”的道理。
一個人是否想努力主要是態度問題,有決心就可以馬上做到,但下決心是需要點魄力的。資金、平臺、渠道都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需要支付很多成本去獲得。但積極進取的上進心是一種免費的可再生資源。只要你內心強大而堅定,隨時可以爆發心中的小宇宙。
然而,肯努力與會努力是兩碼事。就算是肯努力的人,同樣會存在某些有水分的努力。該怎樣鑒別和克服有水分的努力呢?本書將從八個方面提供友情提示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