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王孫滿對楚子
道德當身,故不以物惑。
——管仲
《左傳》
公元前606年,楚莊王討伐陸渾之戎,確立霸權地位。陳兵周朝邊境,詢問周鼎輕重,意在伺機奪取周王室權力。周大夫王孫滿通過楚莊王的詢問,窺見其野心,說明周鼎的來歷,指出統治天下“在德不在鼎”,摧挫了其篡逆的野心。
楚子伐陸渾之戎【a】,遂至于雒【b】,觀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c】。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對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d】。螭魅罔兩【e】,莫能逢之。用能協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遷于商,載祀六百【f】。商紂暴虐,鼎遷于周。德之休明【g】,雖小,重也。其奸回昏亂【h】,雖大,輕也。天祚明德【i】,有所厎止。成王定鼎于郟鄏【j】,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
譯文
楚莊王討伐陸渾之戎,于是來到洛河,在周朝邊境檢閱軍隊。周定王派遣王孫滿前去慰勞楚莊王。楚莊王問到周王室九鼎的大小輕重。王孫滿回答說:“大小、輕重取決于君主的德行,而非鼎本身。以前夏朝實行德政,四海各地把各種奇異的東西畫成圖像,以九州進獻的銅鑄成九鼎,再將這些圖像鑄在鼎上,各種事物因此而都被記載,百姓得以認識哪些是神,哪些是怪。因此,百姓們進入山林湖泊,便不會碰上有危害的事物。山川精怪,都不會遇到。因而上上下下和諧相處,受到老天的保佑。夏桀德行敗壞,昏庸無道,九鼎遷移到商朝,經歷了六百年。商紂殘暴無良,九鼎又遷到周朝。如果君主德行美善而光明,九鼎即便再小,也是重的。如果德行邪惡昏亂,九鼎再大,分量也是輕的。上天賜福給德行光明的人,也有時間限度。成王將九鼎安放在郟鄏時,占卜的結果是傳世三十代,享國七百載,這便是天意。周朝的德行如今雖然衰退,可天命仍未改變。九鼎的輕重,因此也就不可詢問了。”
注釋:
【a】陸渾之戎:中國古代西北游牧民族。
【b】雒:洛河,古水名。
【c】王孫滿:春秋時周大夫。
【d】不若:不迎合,不順從。
【e】螭(chī)魅:通“魑魅”,神話傳說中的山澤神怪,也指害人的鬼怪。罔兩:通“魍魎”,神話傳說中的山川精怪。
【f】載祀:年,或稱歲。
【g】休明:美善而光明。
【h】奸回:邪惡,不軌。
【i】祚(zuò):賜福。
【j】郟(jiá)鄏(rǔ):周朝東都,今河南洛陽市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