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慕雅家有多遠,用家鄉話說就是“沒雷公那么遠”。至于雷公在哪里,有雷公的范圍是多大,都不重要。因為遠是一種性質,不是一種距離。竹門村像一塊巨大的隕石,突兀地立在沙鎮的西北角。即使通了電線,通了公路,村里的人卻如與世隔絕般地用不同的方式生活,區別于鎮上,也區別于城里。只有村委會前不是更新的黑板報,告訴別人這不是與世隔絕的地方。
村子是一片盆地,四面的山上長滿了竹子。把竹門村和別的地方隔開。山像高低起伏的城墻,竹子就像城上的城門,竹子上的竹葉好像是鮮明的旗幟,告訴別人這是什么地方。那座小山村遠得不但沒有雷公,沒有皇帝,甚至沒有小孩子的童話。慕雅看的書,都是表姐從城里帶來的。
慕雅和爺爺奶奶一直住在竹門村里。爸爸和媽媽在鎮上的筷子廠工作,每個星期都回村里來。從鎮上到村里大概要騎一個小時的自行車。每個周六中午,爸爸媽媽的自行車都會準時出現在慕雅家的院子里。和竹門村其他人家一樣,什么都是竹子做的。
竹門村以竹子聞名。山前山后都是一大片的竹子。山像高低起伏的城墻,把竹門村和隔壁的村子隔開。竹子就像城墻上的城門。竹子也是每戶人的家門。竹子被劈成對半做成竹片,緊緊地扎成一排,做成竹門。晴天的陽光穿過小小的縫隙,在地上留下一條條明亮的光線。
全村只有一間房子是木的,那便是祠堂。村里的房子像眾星拱月般圍著祠堂。祠堂在慕雅家的斜對方,祠堂是一幢清末民初的青磚瓦房。墻角長滿青苔,墻體依然堅*挺。門上不斷剝落又不斷刷上的油漆,布滿凹凸的花紋。平時總是半開著,像一本翻開的書。
十幾戶人家房子建在祠堂的周圍,因為窮,只有祠堂的大門是扇落了漆的木門,其他人家的院子都是稀稀拉拉的竹門,慕雅的童年就在這里度過。
慕雅喜歡靠在墻頭朝院里的竹門仰望,門外的水田,魚塘全部像夾在竹門的縫隙中,左看可以看到右邊的一角,頭向右看可以看到左邊的一角。然后用過人的想象力,去合成門外世界的全貌。其實沒有人鎖過那扇稀拉的竹門,但是慕雅喜歡在縫里往外瞧。慕雅可以自己打開或走出去,有太陽的時候,慕雅看夠了一切,把頭轉向屋子和院里。一切帶著綠色和淺黑色的影子。好像山上流著泉水的竹林。
爺爺奶奶下地干活的時候,慕雅就在竹門的縫隙里看對面和斜對面的竹門還有木門。
竹門村有一片不小的水田,就在四面山的腳下。那里有稻子、油菜、還有魚塘。慕雅常和村里的小孩就在山腳下和田里玩。有時折幾根長長的竹竿回家,有時摘幾株奇形怪狀的草,有時抓到魚蝦或者螃蟹,用一個撿來的瓶子裝著帶回家養。
夕陽西下,是整個村里最美的情景。慕雅常常和爺爺一起在田埂上走回家。夕陽像陳列的盤子嵌在山坳上,把天上的云和地下的天染得彤紅。家家的炊煙飄在田野的空氣里。在帶著火的暖氣中,慕雅好像能聞到奶奶煮的湯和菜味。
走過池塘,慕雅慢下腳步去看下面的水。淺水處幾只慵懶的螺趴在池底一動不動,旁邊延伸著曲折的痕跡——那是他們移動的軌跡。
慕雅經常盼著夏天的到來,就是暑假的時候。因為表姐常常會在那個時候來到竹門村住上幾天。慕雅知道每年春節表姐也來,還有夏天很熱的時候——她還不知道那是幼兒園在放暑假。
表姐總是帶來很多城里的新玩意兒。新款的文具、新出的畫報、還有鮮艷的頭花。表姐會講好多慕雅沒有聽過的故事,教慕雅折紙、畫畫、還有一兩句并不完整的英語。慕雅甚至忘記竹門村是自己的家,讓表姐帶她去村里好玩的地方。
爺爺奶奶從來舍不得她下田里,出太陽的時候怕她曬壞了,陰天又怕她到田里魚塘里摔倒了。村里的年輕人都到外打工,孩子兩三歲都抱回家里,農閑的時候,村里的老人都帶孫子孫女到祠堂邊的小店喝茶。
表姐叫做慕賢,這個名字和慕雅一樣,也是姑父起的。姑父在木城的竹器貿易公司工作,是當年竹門村里的第一個大學生。放榜那天,祠堂里擺了很豐盛的酒席,超過了以前所有的婚禮、喪禮還有喬遷之喜。姑媽和姑父的婚姻也被傳為“郎才女貌”“門當戶對”的佳話。
姑父從上大學那天起,就成為村里小孩的榜樣和大人的偶像。誰家有什么紅白喜事,逢年過節,都讓姑父寫對聯,擬帖子。
后來姑父又出來工作,在竹器貿易公司管勞資,給村里的竹子銷售提供了很多方便。還建議公司在沙鎮上建起筷子廠,給竹門村帶來不少經濟收入,還解決了鎮上好多人的就業問題。
姑父想把爺爺奶奶的戶口一起遷到城里去,但是被爺爺奶奶拒絕了。
還有好多村民找姑父擬名字。或是小孩出生,或是開店辦廠。姑父起的名字總是讓人眼前一亮。據說找他起名字的小孩都是快高長大,店鋪總是生意興隆。但是姑父心里也一直“留著一手”。就是慕賢和慕雅兩個名字。他一直希望自己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兒子叫做慕賢,女兒叫做慕雅。但是因為計劃生育,只生下了一個女兒。
慕雅出生的時候,爸爸問姑父叫什么名字好,姑父說“慕雅”,姑媽高興地說:“太好了,像一對親生的姐妹了”慕雅響亮的哭聲從產房傳出來,像是對名字的回答,又像是對姐妹的呼喚。
如果不是慕賢比慕雅大兩歲,慕雅和慕賢會被人們當做一對雙胞胎。慕雅小時候穿的大多是姐姐穿不著的衣服。雖然是兩年前的款式,但是城里流行過的東西在村里一樣很時髦。村里的人看到慕雅就會想起慕賢,看到慕賢又長得十分像她爸爸,他們把她叫做“小大學生”“假大學生”。
慕雅嘴上甜甜地答應著,心里暗暗地想,什么時候才能成為“真大學生”“大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