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政治發展比較研究:亞洲調研
最新章節:
本書作者簡介
本書匯集了“亞洲工業化時代政治發展比較研究”課題組成員十余年來的相關研究成果。該項目自2008年啟動,主要是在對象國家和地區開展較大規模的田野調查,以現場觀察、訪談為主要手段開展專門化、系統化的比較研究。由十余位國別區域研究和比較政治研究領域的中青年學術精英組成的調研團隊,足跡遍及亞洲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一些歐美發達國家,對重點國家和地區進行了多次專題調研,考察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歷史、文化、經濟和社會狀況,剖析多國工業化時代政治進程的演進機制。這一研究項目開啟了中國比較政治學研究的新范式,把中國的比較政治學研究從案頭帶到了現場,推進到了實證性研究的新階段。
目錄(41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上海國別區域全球知識文庫”編委會名單
- “上海國別區域全球知識文庫”出版說明
- 序 比較政治研究助力中國現代化
- 一 國別與地區調研
- 日本的政治進程:從明治維新到“55年體制”
- 發展壓力與韓國政治的演進邏輯
- 中國臺灣政治轉型的條件與路徑
- 泰國政治:從“劇院”到“街頭”
- 精英分裂之下印度尼西亞的多黨政治
- 新加坡政治中的逆向參與機制
- 越南式政治變革
- 教義與民意:伊朗政體的雙重結構
- 菲律賓:一座政治博物館
- 二 國別政治現象分析
- 韓國民主運動的“主題性”與“主體性”
- 韓國的治理難題:新經濟自由主義下的社會妥協
- 樸正熙時期韓國的國家認同塑造
- 了不起的“巖倉考察團”
- “無責任政治”拖累日本
- 泰國的“政治家政治”與“企業家政治”
- “泰式民主”的轉型困境
- 馬來西亞政治轉型困境的動因及其前景
- 越南政治權力的結構特征及影響因素探析
- 莫迪執政以來印度人民黨的組織資源與動員策略
- 東亞新興工業化中的混合型統合主義
- 亞洲民主化中的“拉莫斯現象”
- 三 理論探討
- 亞洲政治發展比較研究的理論性發現
- 東亞政治發展研究形成的基本概念
- 東亞民主轉型的理論解釋
- 權利與權力的對沖:發現東亞模式
- 新社會集團:政治發展的社會基礎
- 新興社會集團是政治發展的主要動力
- 東亞國家政治民主化挫折的經驗分析
- 多黨制下的政治性腐敗
- 東南亞政治領袖“個人權威”現象研究
- 本書作者簡介 更新時間:2025-04-29 20:14:03
推薦閱讀
- 社會分層的理論邏輯(國外社會建設理論比較研究叢書;“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
- 政府論(下篇)(世界大師原典文庫(中文導讀插圖版))
- 政治人類學:主要議題與探索
- 中國傳統政治思想中的公共觀念研究
- 追思政治:現代性視域中的馬克思政治哲學及其中國話語
- 以案說法·保險法篇
- 制度的邏輯
- 政治學評論(2023年第2輯)
- 論權力
- 學習札記
- 民主社會主義評析
- 湖北省人大常委會理論研究課題集2017年卷
- 歐洲智庫的中國觀研究
- 文化基因與精神血脈的現代作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中國道路
- 塑造共識:美國立國時期的革命話語與大眾傳播
- 施米特文集:大地的法
- 國際資本主義研究
- 都市圈地方政府協作治理
- 政府績效合同評估體系構建與制度安排研究
- 美國的反智主義(歷史學堂)
- 構建中國大戰略的框架:國家實力、戰略觀念與國際制度(第二版)
- 人口結構變遷的政治效應
- 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
- 自由主義、社會契約與政治辯論
- 國家治理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研究
- 先秦政治思想史
- 涉外債權的法律適用
- 政制論衡
- 共產主義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