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孫子兵法》新研究:以銀雀山竹簡本為中心
最新章節(jié):
后記
本書依據銀雀山出土文獻并結合傳世文獻,對《孫子》進行綜合研究,對其人其書、流傳著錄、版本校勘、思想價值和歷史地位等論題都有較為深入的探討。結合《孫子》成書年代問題,對宋代以來歷代學者針對《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所提出的疑問重新進行考量,并評估銀雀山竹簡的史料價值。從銀雀山竹簡出發(fā),考察《孫子》的早期注釋情況,探討孫子學派的基本情況和孫子兵學在戰(zhàn)國時期的發(fā)展流變。本書還對《孫子》的流傳和著錄情況,及簡本、傳本異文情況進行爬梳分析,并結合出土篇題木牘,考察了《孫子》篇題、篇次情況。另外,還對《孫子》兵學思想體系進行解讀,對若干有爭議論題進行辨析,分析探討其歷史影響和現(xiàn)代啟示意義。
目錄(57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作者簡介
- 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出版說明
- 序一
- 序二
- 第一章 緒論
- 一、簡本《孫子》的發(fā)現(xiàn)
- 二、簡本《孫子》的研究概況
- 三、選題依據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孫子》成書再考察
- 第一節(jié) 竹簡為司馬遷舉證
- 第二節(jié) 《見吳王》與《孫子吳起列傳》的比較研究
- 第三節(jié) 竹簡所見《孫子》成書線索再探
- 第三章 孫子學派和《孫子》早期注解
- 第一節(jié) 《孫子》早期注解
- 第二節(jié) 從《孫臏兵法》看孫子兵學之流變
- 第三節(jié) 孫子學派的創(chuàng)立和滅亡
- 第四章 《孫子》在漢代的流傳和著錄
- 第一節(jié) 《孫子》在漢代的流傳
- 第二節(jié) 《孫子》在《漢書》的著錄
- 第五章 簡本傳本異文比較
- 第一節(jié) 傳本優(yōu)于簡本舉證
- 第二節(jié) 簡本優(yōu)于傳本舉證
- 第三節(jié) 簡本傳本兩可舉證
- 第四節(jié) 異文現(xiàn)象分析
- 第六章 篇章結構考察
- 第一節(jié) 《孫子》篇題考察
- 第二節(jié) 《孫子》篇次考察
- 第三節(jié) 《九變篇》再考察
- 第七章 思想體系解讀
- 第一節(jié) “先知后戰(zhàn)”:兵學體系的邏輯展開
- 第二節(jié) “為客之道”的中心論題
- 第三節(jié) “以利為本”的核心思想
- 第八章 兵學論題辨析(上)
- 第一節(jié) 論力謀統(tǒng)一
- 第二節(jié) 論軍政關系
- 第三節(jié) 論備戰(zhàn)之法
- 第四節(jié) 論仁義思想
- 第五節(jié) 論攻守之道
- 第六節(jié) 論奇正相生
- 第七節(jié) 論虛實之術
- 第九章 兵學論題辨析(下)
- 第一節(jié) 論爭奪地利
- 第二節(jié) 論將帥職守
- 第三節(jié) 論愚兵之術
- 第四節(jié) 論情報分析
- 第五節(jié) 論用間之策
- 第六節(jié) 論反情報
- 第十章 評價與影響
- 第一節(jié) “包四種”駁議
- 第二節(jié) 孫子兵學傳承的基本路向
- 第三節(jié) “知論”的接受與商兌
- 第四節(jié) 走向世界的兵典
- 結論
- 主要參考文獻
- 后記 更新時間:2023-10-17 11:21:16
推薦閱讀
- 楊瀛文集(下卷)
- 殷墟甲骨歲祭研究(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
- 德禮·道法·斯文重建:中國古代政治文化變遷之研究
- 中國行政文化的特質與優(yōu)勢
- 個體生命視角下的莫言小說研究
- “微時代”的文化與藝術
- 北歐神話
- 為新詩賦形:聞一多詩歌語言研究
- 親美與反美
- 歐里庇得斯悲劇五種(羅念生全集·第四卷)
- 社會化媒體中公共危機事件的傳播機制研究
- 世變、士風與清代京籍士人學術
- 民俗非遺保護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理論與方法叢書)
- 韶樂研究
- 晚年梁啟超與五四“文化保守派”
-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與藝術設計實踐研究
- 載欣載奔:過一過中國人的好日子
- 三教九流全知道(超值金版)
- 錢幣里的中國
- 超文本文學研究
- 北宋京東文人集團研究
- 禪宗七祖青原行思研究
- 漳州官陂和梅林客家話原因實驗研究
- 中國文化發(fā)展戰(zhàn)略的時代抉擇
- 非文學翻譯理論與實踐(第二版)
- 區(qū)域文化與文學研究集刊(第11輯)
- 猶太女性生存困境的文化闡釋
- 文化經濟研究(第四輯)
- 龍:恐懼與權力
- 千面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