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批評在文學現場
最新章節:
新時代文學批評的思想擔當與現場意識
本書是一本評論自選集,共分四輯:第一輯“理論的誘惑”主要收錄了作者反思與重建中國當代文學理論的幾篇論文。這種聚焦問題的反思與重構對中國當代文學理論話語體系的建構具有明顯的助推作用。第二輯“民國文學現場”主要收錄了作者研究民國文學的四篇論文,回到民國文學發生的歷史語境,在歷史現場中重新思考中國現代文學。第三輯“批評在文學現場”主要收錄了作者對中國當代文學前沿問題、熱點問題,以及重要作家作品的研究。這是對中國當代文學的問診與把脈,是一種批評對文學現場的積極介入。第四輯“文學的世界想象”主要收錄了作者研究石黑一雄的三篇論文。這是對新獲諾獎作家的一種學術回應,也是一種世界文學的中國想象。
目錄(34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西安外國語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建設叢書編委會
- 文學應該理性地表達“理想”(代序)[1]
- 一 理論的誘惑
- 反思與重構:馬克思主義文論的意義生成[1]
- 作為“學術共同體”的馬克思主義文論[20]
- “強制闡釋”的學理性思考[49]
- 多元視域下闡釋的邊界約束問題[87]
- 中國古代文論的理論自覺與闡釋學重構[115]
- 文學批評風格論[151]
- 二 民國文學現場
- “民國性”:民國文學研究的應有內涵[1]
- “民國文學”:一種新的研究范式在崛起[16]
- 從現代文學研究到民國文學研究:觀念轉變與范式變革[41]
- 問題意識的轉變與研究方法的更新[81]
- 三 批評在文學現場
- 新時代新語境下中國現實主義文學創作及其可能
- “空間隔離”:當代文學書寫的三重面影[29]
- “阿喀琉斯之踵”:“70后”作家的現代性書寫
- “70后”寫作的三重視域
- 敘事倫理:在沖突與融通中升華[116]
- “狂歡化”詩學與現代家族小說的同構[145]
- 四 文學的世界想象
- 記憶的責任與忘卻的沖動[1]
- 焦慮·轉換·認同:身份問題的三重視域[38]
- 被掩埋的巨人:民族信仰與個體道德的悖謬[66]
- 附錄
- 思想的批判性與批判的思想性
- 觀念與方法:文學現場的思想自覺
- 文學現場的思想自覺
- 新時代文學批評的思想擔當與現場意識 更新時間:2021-02-08 14:45:05
推薦閱讀
- 歷史與文明
- 中國詩詞曲史略
- 魯迅講古籍序跋
- 中國文學名著全知道(超值金版)
- 山丁作品集(偽滿時期文學資料整理與研究:作品卷)
- 中國文論的思想與智慧
- 文藝評論的實驗(重譯本)
- 鄭玄《詩經》學研究
- 可見性與不可見性:西方繪畫中的圖像敘事及其話語隱喻
- 廣西多民族文學的共同發展
- 文化間的理論旅行: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論集
- 印度古代文學
- 拉美后現代主義小說論(西方后現代主義小說總論)
- 文藝通識概論
- 尋根文學的發展與影響
- 歷代宋詩總集研究
- 民族靈魂的重鑄
- 大師講堂學術經典:嵇文甫講晚明思想史
- 世界兒童文學史
- 中國當代文學史料叢書·文學史與學科史料卷
- 赫西俄德:神話之藝
- 從魯迅到張愛玲:文學史內外
- 約翰·厄普代克小說敘事藝術研究
- 中國古代敘事文法理論研究
- 魏晉南北朝思想對話與文藝批評
- 新時期文學中的生態倫理精神
- 比較文學教程
- 古典學研究:近代歐洲的君主與戲劇
- 新世紀文學群落與詩性前沿
- 萊斯利·馬蒙·西爾科的生態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