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災難性損害補償制度研究
最新章節:
后記
本文擬研究的主要問題是應如何對災難性損害進行補償,進而構建相應的法律制度。在本文看來,對災難性損害進行補償,不同于一般的民法上的損害賠償。對于普通的民事損害賠償,可以通過侵權法或合同法進行救濟,對此有著比較成熟的法律體系,但是,該制度設計是以行為人和受害人的人數都比較少為假設前提的,其表現為當事人之間的法律關系比較簡單,加害行為與受損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比較清晰,損害賠償的金額比較確定,而災難性損害的特點卻與普通民事損害具有明顯的不同,其受害人數眾多,有可能成千上萬,并且,損害的金額亦難以確定,對損害賠償的分配也異常復雜,更為棘手的是,在自然災難性事件中,并不存在加害人,而在人為災難性事件中,雖然存在加害人,但是,加害人往往無力賠償規模如此巨大的損害,并且,有時候,受害人所受損害與加害人行為之間的因果關系往往并不明確,因而,受害人很難通過侵權訴訟獲得足夠的救濟。災難性損害補償,雖可以采用保險的機制,但是,其異于普通的財產保險。因為,在保險學上,對于損失風險的可保性一直有著嚴格的要求,其通常要求具有大量的同質的相互獨立的損失風險存在,只有這樣,保險人才可運用大數法規則準確地計算出損失發生的概率,進而確定保險費率,并能夠有效率地實現風險的轉移與分散,否則,保險機制就容易在運行中出現偏差。而災難性事件的發生次數非常少,一旦發生,則容易在很大的區域內造成大規模的損害,因此,無論是對于損害的發生概率,還是對損害數額的估計,保險人都有可能缺乏足夠的數據,在這種條件下,保險公司無法采用常規的精算方式來對巨災風險進行評估,因此,對于災難性損害承保,保險公司必須嚴格遵循巨災保險而非普通保險的規則,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其償付能力不受災害的危及,才能保障保險機制的持續運行,也才能保證被保險人或受益人在災難發生后真正地得到賠付。正是由于對災難性損害補償無法沿用常規的侵權損害賠償或保險賠付的規則,因而,其具有獨特的研究價值。本文寫作的一個主要目的在于,為構建中國的災難性損害補償制度提供研究基礎和針對性建議。
目錄(28章)
倒序
- 封面
- 書名頁
- 版權頁
- 前言
- 第一章 自然災害與巨災保險制度研究
- 第一節 中國巨災保險制度的現狀
- 第二節 綜合型巨災保險制度
- 第三節 洪水保險制度
- 第四節 地震保險制度
- 第五節 颶風保險制度
- 第六節 巨災保險制度比較研究的啟示
- 第二章 恐怖襲擊損害補償制度研究
- 第一節 特別補償基金機制
- 第二節 恐怖風險保險制度
- 第三節 侵權救濟機制
- 第三章 核事故損害補償制度研究
- 第一節 核損害補償責任的基礎理論
- 第二節 核損害補償制度的比較分析
- 第三節 日本福島核事故損害賠償案例研究
- 第四節 我國核事故損害補償制度的現狀
- 結束語
- 一、災難性損害補償的制度模式
- 二、我國災難性損害補償體制存在的問題與出路
- 三、關于建立自然災害巨災保險制度的建議
- 四、關于建立恐怖風險保險制度的建議
- 五、關于建立核事故損害補償制度的建議
- 六、關于風險分散與融資機制的建議
- 后記 更新時間:2019-11-22 16:48:13
推薦閱讀
- 私募基金業立法研究
- 檢察權運行司法化研究
- 個人信息保護:原理與實踐
- 中國反腐敗立法研究
- 國家賠償相關概念辨析與制度實踐
- 和諧視域下的判例主義司法文化
- 憲法學講義(第三版)
- 律師的意義
- 犯罪學論壇:第四卷(下)
- 中國反壟斷法:理論、實踐與國際比較(第二版)
- 鏈之以法:區塊鏈值得信任嗎?
- 中國文化軟實力戰略轉向研究
- 信息公開的世界經驗
- 艾倫教授論證據法(上)
- 中國憲法史
- 新中國監獄學研究20年綜述
- 尸檢報告:一個殯葬師的手記
- 人道主義行動中兒童保護的最低標準
- 農村金融法律制度研究
- 反就業歧視法國際前沿讀本
- 網絡法的域外經驗與中國路徑
-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全覆蓋理論與實踐
- 新編車輛及駕駛人管理教程
- 社區矯正評論(第八卷)
- 擔保法理論與實踐(第三輯)
- 公安交通管理學學科體系建設研究
- 薊門法學(第三輯)
- 物權法之經濟分析:所有權
- 論當代民法精神與中國民法典:第三屆“全國民法基礎理論與民法哲學論壇”論文合集
- 環境權理論的新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