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創意城市學刊》原名《杭州學刊》,是杭州市委、市政府及所屬部門的專題性工作調研的成果以及杭州市社會科學成果發布的平臺。改版后,學刊突出創意城市研究主題,致力于創意城市學學科建設,突破地域局限,集聚學術力量,為創意城市和創意文化建設做出積極努力。學刊主要設有特稿、創意經濟研究、創意文化研究、創意社會研究、創意人才研究、創意城市研究、創意小鎮研究、政務創新研究、治理創新研究、歷史文化研究等欄目。
杭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杭州市社會科學院 ·學術 ·19.9萬字
《新世界史》是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主辦的集刊,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力圖在新材料的解讀、新理論和新方法的運用和新視角的發掘上下功夫,每輯設置不同的研究主題,設有“專題研究”、“史料及論著選譯”、“學術動態”、“讀史札記”、“名家訪談”、“圓桌會議”等欄目,全面展示中國世界史研究的新成果,為建設有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征的世界史研究做出貢獻。本書是第四輯,以“新時代的南亞史研究”為主題,重點關注南亞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議題,展示了南亞研究的最新成果。
金永麗 宋麗萍執行主編 ·學術 ·19.1萬字
《道教學刊》為集刊,每年出版兩期,每期包括“學者訪談”“新史料”“專題論文”“動態與書評”4個欄目。其目標是探索國際共通的老學與道教學術話語體系,構建多樣性的道教學術新范式,引領國際老學與道教學術前沿。目前有關老子及道教的刊物較少,尤其能介紹國際前沿的相關研究成果的刊物更少,本集刊的出版可謂填補了空白。
何建明主編 ·學術 ·18.9萬字
《日本文論》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主辦、日本學刊雜志社承辦的學術集刊,以“長周期日本”為研究對象,通過長時段、廣視域、深層次、跨學科研究,深刻透析日本,廣泛涵蓋社會、文化、思想、政治、經濟、外交及歷史、教育、文學等領域。本書為2019年第1輯,也是創刊號,設有“理論探討”、“社會史·文化史”、“政治史·外交史”、“經濟史”和“海外日本研究”五個欄目,收入九篇文章。
楊伯江主編 ·學術 ·18.7萬字
本書是《醫療社會史研究》的第七輯,以“煤礦工人的身體與健康”為主題,探討英國、美國、德國和日本等國的采煤社區職業、環境與礦工健康的歷史,收錄的論文充分運用口述史研究的理論與方法,結合檔案文獻資料,致力于跨學科的采礦、健康和身體史研究的跨國對話。書中收錄的論文源自英國思克萊德大學醫療社會史研究中心、口述史研究中心與上海大學馬斯托禁毒政策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工作環境與身體:歷史學與比較視閾下的煤礦健康、疾病與傷殘”研討會。
張勇安主編 ·學術 ·18.5萬字
半個世紀以來,發端于海外的中國研究已從社會科學的邊緣走向這一知識體系的中心,由西方學人獨步的學術論域成為包括中國學者在內的全球學人共享的研究旨趣,同時也成了世界學術界了解中國社會發展與進步的窗口。《中國研究》是由南京大學社會學系主辦的學術集刊,意在推動中國研究領域的經驗積累和知識增進,更在使日益成為顯學的中國研究領域能夠聽到中國的聲音。
周曉虹 謝曙光 ·學術 ·18.4萬字
《北外法學》是一本由北京外國語大學法學院主辦,面向法學所有專業,突出國際法、國別法,特別是一帶一路國家法律研究特色的集刊,設有國際法與區域治理、知識產權、中東歐國家法律研究、東南亞南亞法律研究、西亞北非法律研究、獨聯體法律研究、中國法律前沿等欄目。本書為總第4期,分為公法和社會學、訴訟法、民商法、國際法、網絡數據法五部分。
米良主編 ·學術 ·18萬字
《太平洋島國研究》是由聊城大學主辦的學術集刊,旨在探討太平洋島國歷史與現實諸問題,重點研究太平洋島國的歷史文化、政情政制、對外關系、經貿旅游以及區域一體化。本書是第5輯,設政治、外交、文學與藝術、教育、人文交流、書評、資料等欄目,作者從不同的學科領域、多維的研究視角對太平洋島嶼地區和太平洋島國的政治、經濟、外交、文化教育和歷史進行了理論分析和學理探索,為深入太平洋島國研究做了有益探索。
陳德正主編 ·學術 ·17.4萬字
醫療社會史研究長期受到國際學術界的關注。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SARS、H7N9、埃博拉等疾病的全球傳播與蔓延引發嚴重的全球公共安全危機,醫療社會史研究愈發受到重視。為了加強與國際學術界的對話交流與合作,拓展歷史學研究的新領域、新史料與新方法,深化學科之間的交叉融通,上海大學歷史系創辦了《醫療社會史研究》(JournalofSocialHistoryofMedicine)輯刊。本書為第十輯。《醫療社會史研究》第十輯的主題為“疾病的政治學”,重在揭示疾病、醫療、衛生與健康的內在政治、社會與文化邏輯及意義。所收錄文章中,闡發醫療衛生與地方社會變遷的有之,揭示醫學機構的區域性與全球性演變軌跡的有之,探討戰時國際醫療援助的有之,關注監獄衛生及疫病防治、醫療衛生與種族關系/政策的有之,從日記中發掘醫患關系與醫患心態的有之,探察基層衛生制度改革、史上重要人物的疾病與健康的有之,反思學界衛生史研究現狀、微觀醫療社會文化史研究趨向的亦有之。
張勇安主編 ·學術 ·17.3萬字
《潮學研究》是由國際潮學研究會、韓山師范學院潮學研究院共同主辦的學術集刊,主要研究領域為潮汕歷史文化、海外華人社會等,旨在加強國內外同仁間的學術交流,促進潮學研究的不斷發展。本輯為2020年第1輯(總第23期),共設“專論”“區域歷史”“華僑華人”“潮汕方言”“鄉邦文獻”5個欄目,收錄海內外作者文章共計15篇。
陳春聲 林倫倫主編 ·學術 ·17.3萬字
《企業史評論》是中國政法大學企業史研究所主編的學術集刊,涵蓋企業史研究范式、企業發展和制度變革、管理理念和企業經營、創新和企業家精神,以及學術研究動態等內容,反映當前國內外企業史研究的最新成果,是企業史、經濟史研究相關領域的重要參考書。本書是第1期,包括企業史學·理論與方法;企業發展·制度變革;經營方略·管理理念;企業家·企業家精神;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史;學術研究動態等欄目。
巫云仙 李曉主編 ·學術 ·17.1萬字
《韓國研究論叢》為復旦大學韓國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集刊,創刊于1995年,一直秉承“前沿、首創、權威”的宗旨,致力于朝鮮半島問題研究,發表文章涉及朝鮮半島問題研究的各個領域。全書設有政治、外交與安全;歷史、哲學與文化;社會、經濟與管理三個專題。
復旦大學韓國研究中心 ·學術 ·16.9萬字
何建明主編 ·學術 ·16.1萬字
《日本文論》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主辦、日本學刊雜志社協辦,本書為2020年第2輯。本輯分析了日本自20世紀80年代后在科技領域的發展成就與科技政策,特別是日本學者頻獲諾貝爾獎的原因;從日本的寺院音樂與國風文化入手,探討了日本對中國古代文化的吸收與演變;從政黨與經濟理論兩個層面介紹了日本學界的馬克思主義研究。另外,從新興宗教角度審視了日本的近現代化發展,論述了日本與印度在安全領域的雙邊與多邊合作。
楊伯江主編 ·學術 ·15.8萬字
《建筑史學刊》是建筑歷史學術平臺、專家陣地、匯聚學科專業資源、每期附有稀見古建測繪檔案。本刊內容:以中國的建筑歷史及相關領域的研究為主,兼顧西方建筑歷史與中西建筑文化比較。主要欄目:中國建筑史專題、古代建筑法式與制度、建筑文化、建筑考古學、建筑史學史、近現代建筑史、外國建筑史、建筑理論史、中外建筑比較、園林·城市·鄉土、古建筑測繪和傳統建筑現代創新作品選登等。辦刊宗旨:立足中國建筑史研究,探索中國建筑發展規律,為當前建筑實踐提供借鑒,促進建筑史學術研究成果傳播,提高我國建筑領域的學術水平和國際影響力。
《建筑史學刊》編輯部 ·學術 ·15萬字
《四庫學》系連續性出版物,每年兩輯,已經出版六輯。該書系第七輯,主要包括四個部分:四庫學研究、《四庫全書》的編撰與整理、四庫提要研究、四庫學之文化傳承研究,具體內容涉及四庫學研究現狀分析、“簡端詩”解讀、紀昀纂修《四庫全書》研究、四庫抄本介紹、《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春秋三傳評述、四庫提要宋人易類辨正、《四庫全書》申遺問題、《四庫全書》特質與四庫學學科體系、四庫學與基礎教育的關系等方面,具有較高的學術參考價值。
陳曉華主編 ·學術 ·14.6萬字
本書收錄了《朱德熙<華語教材>的語法系統》《“的”的語法功能與偏正結構的符號表示》《詞匯類型學視角的同素單雙音節形容詞句法語義比較——以“溫”“暖”“溫暖”為例》《美國漢語學習者詞義猜測研究》《拉脫維亞漢語教學研究》等。
《漢語教學學刊》編委會編 ·學術 ·14.4萬字
《鼓浪嶼研究》是鼓浪嶼國際研究中心于2015年創辦的學術集刊,專注于鼓浪嶼地方區域文化研究,其中探討鼓浪嶼歷史上與英國、德國、日本關系的論文獲得國際相關學術領域關注;鼓浪嶼華僑研究、女子研究及體育歷史文化遺產挖掘皆為突破性的研究。鼓浪嶼面積雖然只有1.78平方公里,但文化底蘊積淀深厚,名人史跡眾多,與中國近代歷史有七橫八縱的關聯,更是近代中外關系史的一座研究富礦。
何瑞福 ·學術 ·14.2萬字
《中國—東盟研究》于2017年創刊,由中國—東盟區域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主辦、廣西大學中國—東盟研究院承辦,聘請國內外知名東盟問題專家組成編輯委員會。本刊圍繞中國—東盟研究領域,重點關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致力于中國—東盟理論研究與政策分析的有機融合,一年四輯(季刊),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本輯為“一帶一路”國內學者特輯,對相關領域的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觀察、研究與展望,并提出了有價值的政策建議。內容詳實,條分縷析,具有鮮明專業特色,兼具權威觀點,既適合高等院校在校生學習閱讀,也適合從事相關領域研究的學者及政府官員作為參考。
中國—東盟區域發展協同創新中心 ·學術 ·13.6萬字
《道教學刊》為集刊,每年出版兩期,每期包括“學者訪談”“新史料”“專題論文”“動態與書評”4個欄目,其目標是探索國際共通的老學與道教學術話語體系,構建多樣性的道教學術新范式,引領國際老學與道教學術前沿。本書是總第3期,主要為“首屆關公文化國際前沿論壇”論文選刊,包括《<龍門正宗四修同真教譜>文獻二則》《中國社會中的關圣帝君》《宋元道法文獻中的關羽形象》《印尼關公塑像風波與華人地位》等14篇文章,作者來自中國、法國、美國、日本等國家。
何建明主編 ·學術 ·13.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