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音樂愛好者》1979年創刊至今,既堅持自己優雅精致的辦刊傳統,又和廣大愛樂人一起,不斷向更加遼闊的領域伸展新的視野和觸角。內容上的一絲不茍讓每期買到的讀者都不會后悔,再加上雜志里還會有中國音樂的內容以及中國舞臺演出的資訊和專業樂迷的及時反饋,使這本較為含蓄的古典音樂雜志獨具魅力并擁有了越來越多的忠實讀者。特為想要提高音頻后期處理能力的人而設,為你了解掌握當今最專業的縮混技術提供幫助。
《音樂愛好者》編輯部 ·學術 ·7.1萬字
本集刊主要發表從中國實際出發來研究中國社區中人的心理與行為的論文,聯合各華人社區的心理學家、社會學家、教育家、精神病學家、心理輔導家、法學家以及其他學科科學家,共同推進中國社區中人的心理與行為研究;構建適合中國實際的社區心理學概念和理論;設計適合中國實際的社區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策略。
黃希庭主編 ·學術 ·10.1萬字
《音樂愛好者》1979年創刊至今,既堅持自己優雅精致的辦刊傳統,又和廣大愛樂人一起,不斷向更加遼闊的領域伸展新的視野和觸角。內容上的一絲不茍讓每期買到的讀者都不會后悔,再加上雜志里還會有中國音樂的內容以及中國舞臺演出的資訊和專業樂迷的及時反饋,使這本較為含蓄的古典音樂雜志獨具魅力并擁有了越來越多的忠實讀者。特為想要提高音頻后期處理能力的人而設,為你了解掌握當今最專業的縮混技術提供幫助。對愛好者來說,音樂既是一份心心念念的精神向往,也是生活中扎扎實實的一個組成部分。《音樂愛好者》以音樂欣賞為中心,在經典音樂長廊里勾沉索隱,反映當代重大的音樂事件,將欣賞音樂與了解音樂、享受音樂結合起來。
《音樂愛好者》編輯部 ·學術 ·6.5萬字
《音樂愛好者》編輯部 ·學術 ·6.8萬字
【雜志特色】《音樂愛好者》雜志每期刊登兼顧深度與廣度、交融知識與趣味的愛樂文章:“當月之星”為封面人物,介紹當紅的音樂大師或“小荷才露尖尖角”的音樂新星;“采訪”是編輯部派出的記者對音樂家的第一手獨家報道;在“聽樂記”,作者分享自己去現場聆聽音樂會后的內心感受;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音樂壇外譚”提供一個讓大家暢所欲言的平臺;讀者可以跟隨“音樂腳步”,去世界各大音樂旅游勝地體驗一番“神游”;“流影留聲”評點國際市場的熱門唱片,為讀者在一片唱片的海洋中“指點迷津”;“音樂書屋”為讀者挑選出一份最值得閱讀的音樂圖書清單;“信息瀏覽器”讓讀者更了解國際樂壇的最新動態……
《音樂愛好者》編輯部 ·學術 ·5.3萬字
《音樂愛好者》編輯部 ·學術 ·5.2萬字
《音樂愛好者》編輯部 ·學術 ·6.4萬字
《音樂愛好者》編輯部 ·學術 ·6.1萬字
《音樂愛好者》編輯部 ·學術 ·5萬字
《音樂愛好者》編輯部 ·學術 ·7萬字
《音樂愛好者》編輯部 ·學術 ·6.6萬字
《企業史評論》是中國政法大學企業史研究所主編的學術集刊,涵蓋企業史研究范式、企業發展和制度變革、管理理念和企業經營、創新和企業家精神,以及學術研究動態等內容,反映當前國內外企業史研究的最新成果,是企業史、經濟史研究相關領域的重要參考書。本書是第1期,包括企業史學·理論與方法;企業發展·制度變革;經營方略·管理理念;企業家·企業家精神;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史;學術研究動態等欄目。
巫云仙 李曉主編 ·學術 ·17.1萬字
《信睿周報第138期》特輯邀請參與這一項目的策展人、海洋考古學者、紀錄片導演、作家、藝術家展開寫作和思考。《信睿周報第137期》,本期“起點”邀請了來自城市史、媒介研究和技術哲學領域的學者,一起重讀芒福德(LewisMumford)的思想遺產,反思現代工業社會和后工業社會中城市與人、機器與社會、技術與文明的關系,紀念這位被嚴重低估的思想家。《信睿周報第136期》將呈現22位學者和策展人對2024年中國思想界、藝術界的參與和觀察。《信睿周報第135期》本期“起點”分享了幾位深耕中國歷史和藝術領域多年的學者的最新思考,從他們新近的專著和研究出發,探討當下中國研究的跨學科視角和其他新的可能性。《信睿周報第134期》本期游戲研究特輯嘗試揭示電子游戲如何從文化表達的媒介,過渡到社會角色和權力關系的場所,展現游戲研究的更多可能性。《信睿周報第133期》本期“起點”邀請來自人類學、民俗學、媒介傳播和藝術領域的學者,重思兒童的“成人化”和成人的“兒童化”等諸多現象背后,包括鄉土玩具、商業玩具在內的玩具及玩樂行為在人類成長、文化傳承和情感陪伴方面的重要意義。
北京信睿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學術 ·18.3萬字
《光年》詩歌翻譯雜志第五期以“我們這代人的賭注”為主題,內容涵蓋了當代國際詩壇的最新創作動態、詩歌理論以及詩壇人物、事件的深度呈現。《光年》創刊于2017年,首期主題為“詩歌共和國”,往期主題還包括“世界中的世界”、“出生之城與記憶之城”與“災難之詩:像目睹日常事務一樣目睹死亡”。《光年》雜志主編為青年詩人、學者戴濰娜。《光年》第五期所關注的重點問題是詩歌如何與時事發生聯系,它們之間的關系并不僅僅是詩歌如何受到現實影響,或詩歌如何影響到現實,而是一種更加復雜、多維度的對話。在一個局勢不安、爭端四起的世界政治環境中,詩歌所起到的作用畢竟微小,但它發出的聲音卻有可能久久回蕩,并成為下一個世代審視我們的證據。
戴濰娜主編 ·學術 ·11萬字
《四庫學》系連續性出版物,每年兩輯,已經出版六輯。該書系第七輯,主要包括四個部分:四庫學研究、《四庫全書》的編撰與整理、四庫提要研究、四庫學之文化傳承研究,具體內容涉及四庫學研究現狀分析、“簡端詩”解讀、紀昀纂修《四庫全書》研究、四庫抄本介紹、《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春秋三傳評述、四庫提要宋人易類辨正、《四庫全書》申遺問題、《四庫全書》特質與四庫學學科體系、四庫學與基礎教育的關系等方面,具有較高的學術參考價值。
陳曉華主編 ·學術 ·14.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