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進入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當商品、消費者從線下的空間,被連接到一個無形、無邊的網絡空間時,品牌所要面臨的不再是線下的有限競爭,而是海量的品牌和商品跨地區競爭的新商業時代。品牌如何快速觸達消費者,甚至挖掘消費者的潛在需求?消費者怎樣表達個性化需求?品牌與消費者應該建立一種怎樣的交流方式?在本期,我們將從名創優品的實踐開始,以消費者數據、營銷關系鏈路、消費者觸點媒體,以及線上、線下渠道等不同方面,為大家闡述相關營銷理論。
《商業評論》編輯部 ·財經 ·3萬字
我們希望能夠以全球視野觀察能源領域的最新變化與動態,嘗試發現世界能源板塊的結構再平衡路徑,找到石油輸出國與消費國身份轉換的變革力量,挖掘核電行業衰落與復蘇的背后邏輯,帶您認識那些想法大膽、行動謹慎的能源奇才。
商業周刊·中文版 ·財經 ·9.3萬字
在提供、促進幫扶資源向貧困地區流動的同時,許多企業在思考,如何以自身能力優勢開展扶貧項目,促進共同繁榮?尤其是,許多地區產業支撐帶動能力有限,自身造血功能比較弱,貧困不只是物質層面的,更有思維意識上的關卡,單一的、救濟式的送錢送物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本期我們選擇了六家行業頭部公司,它們不只提供人力、財力等資源,更是巧妙地結合自身“能力圈”,將扶貧嵌入到業務鏈條,嵌入到商業模式,形成更為廣闊的利益共同體,既提升扶貧項目的穩健性,也為可持續商業模式創新找到方向和路徑。
21世紀商業評論 ·財經 ·7.7萬字
放在更高維度來看,作為中國新型城鎮化戰略實踐的主戰場之一,特色小鎮承擔著促進城鄉一體化、加快經濟結構轉型的重任,被寄予厚望。從商業潛力的層面而言,作為一個長期建設方向,特色小鎮所釋放出紅利,將有效拉動投資、產業、消費等方面的持續增長。對企業和社會資本來說,充滿著巨大的機遇。誰都不想錯過這一場時代盛宴,但身處浪潮之中,比熱情更重要的是路徑與方法。
《商界》雜志社 ·財經 ·9.3萬字
收入和財富不平等是客觀事實,無法回避,但也不太容易得出非黑即白的結論。采取什么辦法進行控制和調整,理性而長期地為緩解世界不平等提供政策工具,已經是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無法回避的世界性難題。
北大金融評論 ·財經 ·14.7萬字
春節以來,一些地方重大項目陸續開工,旨在及早抓投資、上項目、穩增長。從市場表現來看,在去年大熱的賽道股熄火背景下,金融、地產等“低估值、穩增長”概念板塊異軍突起。中信證券在最新研報中指出,政策底、市場底與情緒底已依次得到確認。投資者可堅守穩增長主線,重點圍繞“兩個低位”積極布局優質藍籌。本期雪球專刊精選8篇穩增長基金分析好文,主題涵蓋了銀行、證券、保險、地產相關行業,希望能對你選擇基金有所幫助。
雪球用戶 ·財經 ·2.2萬字
我們特別編輯了這期《焊槍、代碼與年輕人》,探求歐洲汽車制造業、航空業所面臨挑戰的背后原因,發現科技創新公司的歐洲足跡與新機會,從年輕人的移民浪潮角度解析歐洲經濟發展的風向與機會。
商業周刊·中文版 ·財經 ·3.9萬字
毫無疑問,現代社會中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化和社會觀念的革新,女性在職場中的價值和作用越來越大了。不過,女性需要在職場中得到更加公平的對待。然而要實現這一點,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哈佛商業評論》編輯部 ·財經 ·1.3萬字
2016年激蕩而起的各種思潮,終將匯入歷史的河流,隨記憶的綿長而消散。但是,十年后、二十年后,當商業世界已讓今人難以辨別的時候,我們終將會發現,一切源于此刻,一切起始于我們今天的思索與行動。
《商界》雜志社 ·財經 ·10.5萬字
在中國改革開放的40年里,深圳讓世界知曉了“中國速度”。現在,那個圈,究竟圈的是深圳市還是深圳特區已經無關緊要,但圓圈里的城市讓中國一次又一次在世界的舞臺上大放異彩。中華人民共和國迎來70周年華誕,深圳也將翻開新的歷史篇章,迎來新的光輝時刻……
《商界》雜志社 ·財經 ·7.8萬字
套裝包含5冊。《在不確定中前行》:關注成熟公司的轉型與掙扎,尋找最具創業精神的初創企業,以及在大時代面前企業家群體的成長與困惑。《數字經濟加速度》:實體經濟的數字化升級是一場馬拉松,道阻且長。而所有有價值的數字化探索,都在探尋一種更加美好的工作、生活及治理狀態的可能性。《大廠們的進退》:大廠們正變得低調收斂,有的開始聚焦于核心業務上,也有的追求更有效率的增長。《上海“保供戰”》:上海是全國產業的重鎮,牽一發而動全身,保供更是全國一盤棋。《實體店生死局》:從傳統大型賣場的競爭到互聯網企業的同城零售業務,再到自營類生鮮電商平臺的燒錢大戰,在對決與拉鋸中,大家使出渾身解數。
21世紀商業評論 ·財經 ·39.8萬字
進入2021年以來,中資房企債券違約事件頻發,越來越多千億房企爆雷,甚至蔓延至頭部房企,引發了監管與市場的高度關注。在中國房地產高歌猛進的20年里,中資房企出現如此大的信用危機尚屬首次。這與行業發展、經濟發展的周期有關,也與監管對風險的預判和提前干預有關。回顧2021年部分房企債券違約事件,后者必定成為重要的注腳。也許,不必對房企及房地產業過于悲觀,提前將房地產泡沫擠出,提前將房企債務風險釋放,對于行業長期平穩健康的發展利大于弊。
大數據并非新鮮事物,它正從單一的技術服務層面逐漸轉化到商業化應用層面。——它可以幫助你洞察與觸達消費者,可以優化你的生產流程,可以升級你的產品和商業模式,甚至可以告訴你如何獲得最大的投資回報……具象在企業需求與應用層面,大數據所激發的勢能甚至超乎想象。從某種意義而言,與其說是大數據推動了商業化進程,不如說是一個在商業上激進的時代要求大數據商業化。大數據正在重塑一切,但它提供的并非正確答案,而是參考答案;大數據也將改變世界,但前提是你需要找到正確的打開方式,重置想象力與競爭力。
《商界》雜志社 ·財經 ·9.7萬字
本期專題:中國債市,全球之錨作為國家財政政策與大型企業的融資平臺,債券市場不僅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更是為全球經濟航程提供穩定力量的堅實核心。隨著全球經濟發展的浪潮澎湃向前,中國債券市場以其龐大的規模和包容的姿態,成為全球經濟中越來越有吸引力的穩健投資選擇。它不僅為世界各國的中央銀行提供了新的儲備資產,也為全球廣大投資者提供了值得信賴的避風港。中國債券市場的改革、完善與開放,更是中國建設金融大國與金融強國的重要基石。本期邀請到了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張明等經濟學家就國債發行、人民幣國際化之路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魏尚進主編 ·財經 ·10.7萬字
改革是決心,是勇氣,更是方向、坐標和路徑。這條鋪滿鮮花的荊棘之路,充滿著成功與挫折,睿智與困惑,堅定與徘徊。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偉大成就,商業環境也發生了巨大變化。作為中國本土發行量最大的商業財經雜志之一,《商界》自1994年創刊以來,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的關鍵進程,忠實記錄了中國企業昂揚向上的激蕩歲月。草蛇灰線,伏脈千里。本期特別策劃,我們梳理與重溫《商界》雜志創刊以來部分封面人物故事,以饗讀者——致敬那些改革年代中的奮斗面孔,呈現中國商業的進化與中國企業家們的砥礪前行。
《商界》雜志社 ·財經 ·10.1萬字
放到更高的維度來看,中國經濟正在經歷重大變革,供給側改革乃是重中之重。在國家經濟結構調整和大力扶持“三農”的政策背景下,資本、技術、人才大量擁入,促使農業現代化轉型駛入快車道。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土地“三權分置”、農業物聯網、互聯網+農業、鄉村再造……這些關鍵詞背后帶來的改造和顛覆是全局性的,大有重塑產業、再造河山之勢。在中國,世界級投資大師吉姆·羅杰斯高呼:未來二十年,最賺錢的不是做房地產,而是做農民。沃野千里,滿目生機。農業這個超級市場正在迎來一場革命性的爆發和巨變。本期策劃,我們從六個維度去觀察和解讀中國農業發展的新變化、新特點和新機會。
《商界》雜志社 ·財經 ·10.6萬字
企業對數字化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正逐漸成為主流。背后的原因很多:人口紅利的消失,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云計算與大數據的普遍運用,以及去年以來疫情的影響,等等。那么,企業服務是下一個風口嗎?從資本的角度來看,是的。從企業增長的角度來看,是的。對于toB企業來說,要獲得確定性增長,需要把握一些正在發生的行業變化和趨勢。我們從企業服務各個垂直領域選擇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企業,剖析其商業模式的演變和創新,從中窺見這個賽道的變化和前景。誰能抓住本土特色需求,就能發展得更快。
21世紀商業評論 ·財經 ·7.6萬字
城市崛起永不停息。前有洛杉磯、舊金山崛起于芝加哥、波士頓、紐約之后,后有東京、首爾、臺北興起于美國大城市之后,接著北上廣深上升為新的中心城市,如今武漢、成都、重慶等又緊跟其后,重度參與這場城市經濟地理板塊運動,重構著中國經濟的未來。
《商界》雜志社 ·財經 ·9.4萬字
這是最壞的時代,這也是最好的時代。這是中國經濟和社會轉型至為關鍵的時代。作為經濟社會最重要的資源配置場所,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改革,關乎中國經濟轉型成敗。成敗與否,不取決于或者說不僅僅取決于,指數漲了多少點、股票市值占GDP的多少,而是能否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孕育出一批又一批偉大的企業。風云際會,大破大立,我們正站在這樣一個黃金時代。極端糟糕的開場之后,不集體反思就沒有希望。2016,中國資本市場的故事該怎么往下講?
《商界》雜志社 ·財經 ·10.2萬字
我們特別編輯了《云中有夢》專刊,探索云服務與數據蘊藏的價值,或許這將是支撐著世界級的科技誕生。從亞馬遜語音助手系統Alexa擁有的近萬項技能,到微軟公司人工智能Tay的“妙語連珠”。但由于其重資本模式的影響,需要企業以開放的策略吸引、共享更多數據,支撐對未來科技發展的豪賭。其安全將由更高的加密技術與嚴格的數據保護法律確保。未來的“云”只有將計算、存儲、網絡、安全等方面做到極致,在世界范圍內獲取更多企業用戶的企業,方可成為未來市場真正的領先者。
商業周刊·中文版 ·財經 ·4.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