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2019年以來,A股牛味漸濃,備受關注。各類炒股群次第復蘇,證券開戶數持續增長,券商服務器頻繁宕機,配資亦是卷土重來。當前,不少老股民已經賺得盆滿缽滿。而此時眾多新股民還在跑步進場。作為股市老司機,你對跑步進場的新股民有什么建議呢?這兩周,雪球發起了#給新股民的建議#的征文活動,本期我們選取了10篇優秀文章,看看他們對新股民們有那些好的建議和經驗分享。
雪球用戶 ·財經 ·4.3萬字
現在年老絕對是一種劣勢:剛剛年過三十,就被稱為“油膩大叔”“老阿姨”。在職場上亦是如此:招聘要求明確多少年齡以下,40歲以上絕對是裁員的優選目標,晉升機會可以不顧能力,年輕者先得……人們對此已經熟視無睹,甚至認為是理所應當。但事實果真如此嗎?本期文章給出了否定的答案。
Fiberead 馬克·加德納 ·財經 ·11.9萬字
中美貿易戰的形勢愈加嚴峻復雜,越來越多走向全球的中國企業在其中受到波及,比如中興遭遇制裁、華為在“孟晚舟”事件后緊接著又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出口管制的“實體名單”等等。有人不禁會發出疑問:全球化要走到盡頭了嗎?波士頓咨詢的調查認為,全球化并未走到盡頭,而是以新模式出現,它進入一個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的重新平衡期。它將會帶來復雜性更高、波動性更大的新規則;其中包括地方性與區域性的規則,以期在國家政治利益和全球經濟邏輯體系之間重塑平衡。
哈佛商業評論 ·財經 ·1.5萬字
公司財報分為三大表,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他們分別反映了公司的資產負債,盈利和現金流的情況。看懂公司的這三張表或許不一定能幫你找到大牛股,但是財報解讀是做好股票投資的必備基本功,讀懂財務數據也可以幫你進行投資排雷,避免踩坑。作為一個投資者,我們在選擇投資標的時,除了看行業,看市場,看產品,看管理層,更要看懂財報,財報是一種無聲的述說。本期的雪球專刊就是以讀懂公司財報為主題,從三張財務報表的介紹,到分析三張報表的關系,到教你看利潤表和財務核心數據,最后還有分析達人帶你看美股、港股財報案列。由淺入深,讓你真真懂得“如何看懂公司財報”。
雪球用戶 ·財經 ·3.8萬字
麥肯錫公司和《哈佛商業評論》在1959年共同設立麥肯錫年度獎,獎勵那些極具開創性和實用性的管理思想。評審團由商界和學術權威組成,評選出每年發表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的最佳文章。2018年獲得麥肯錫獎的文章是《CEO如何管理時間》(2018年7月刊),另外兩篇入圍文章分別是:《初創公司戰略法則》(2018年5月刊)、《提問的神奇力量》(2018年6月刊)。
哈佛商業評論 ·財經 ·2.7萬字
自20世紀50年代新女權運動興起以來,女性職業發展逐漸成為企業管理的一個熱點話題。眾所周知,女性要比男性面臨更加復雜的職場環境,在職業發展上也要迎接更加多元、更加艱辛的挑戰。比如說,職場女性不僅僅需要扮演“賢妻良母”的角色,更要扮演好員工、好下屬、好上司的角色,這種多方面的重擔和壓力如何處理?又如,很多女性面臨著玻璃天花板(GlassCeiling)的問題:升遷機會落空、晉升至高層的障礙。那么在面對進入高層管理時,女性究竟需要應對哪些挑戰?再如,現實中人們總是把將領導力等同于一些常見于男性的行為,暗示女性天生不適合做領導。當成為領導的機會出現時,有權勢的男性也傾向于支持其他男性。那么女性領導者該如何提高自身的領導力?
哈佛商業評論 ·財經 ·2.2萬字
最近,“996”的工作機制在社會上掀起了廣泛討論,反對者眾多。相比之下,更加靈活自由的工作方式則頗受職場人士的歡迎,比如在家辦公的方式。在家辦公似乎有很多好處。顯而易見的是靈活性、自主性和在自己地盤上工作帶來的舒適性。不用上下班來回跑,不用開車趕著去開會,也沒有任何著裝要求——在家辦公簡直就像一個美夢。而對企業雇主來說,員工在家辦公同時也意味著更低的管理成本。
哈佛商業評論 ·財經 ·2萬字
2019年以來,A股漲勢喜人,滬指漲近24%,中小板和創業板均漲35%,相信不少投資者的收益也非常豐厚。在A股逐漸走牛的形勢下,投資者是如何進行投資布局的,投資成果如何?有哪些需要總結和提高的地方?雪球發起#2019Q1總結#有獎征文活動,廣大球友積極參加,我們整理出了10篇精華文章。本期雪球專刊推出《牛市投資筆記》,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啟示。
雪球用戶 ·財經 ·2.8萬字
今年以來,化工板塊成為A股中的一匹黑馬,多只個股創出歷史新高,吸引了投資者的注意。伴隨中國經濟發展,化工行業在近幾十年取得了巨大進步;但化工行業相比其他行業涉及到許多專業知識,對于普通投資者有一定的門檻。那么普通投資者該如何投資化工股?本期雪球專刊推出《化工股投資攻略》,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啟示。
雪球用戶 ·財經 ·4.1萬字
套裝包含:《工作讓人心累?》、《為何要提升員工的幸福感》、《復原力:教你如何面對困境》、《負面情緒,重挫,工作生活平衡——如何解決壓在職場人士身上的“三座大山”》、《職場老手的情緒管理法》、《工作生活雙全法則》。
哈佛商業評論 ·財經 ·13.5萬字
在歐洲上空飄蕩著英國退歐陰云,德國建立了“大選防火墻”應對網絡攻擊,法國迎來了又一個國慶日。當馬賽曲再次奏響,法國經濟和法國企業將走向何方?我們特別編輯了這期法國商業專刊《當馬賽曲再次奏響》,重新審視馬克龍驚心動魄的總統之路,發現法國企業的成功探索與商業新局,嘗試講述中國企業走向歐洲過程中的法國故事。
商業周刊 ·財經 ·3.5萬字
蓬勃發展的航空業為飛機制造商帶來機會,前提是他們別犯太多錯誤。波音的夢想客機787一再推遲,受經濟景氣影響市場需求已經放緩。空客A380的未交付訂單不足,無法收回高達250億歐元的研發費用。我們特別編輯了這期《航空公司凌云之志》特輯,以彭博視角觀察全球航空業的創新與挑戰,梳理航空公司經營與拓展業務的理想與實踐,發現潛藏在龐大市場中的新機遇。
商業周刊 ·財經 ·3.8萬字
在互聯網投資領域,美國與中國市場的格局具有明顯差異。美國互聯網經濟圈里,Facebook、Google和Amazon三大巨頭,只占據了60%的市值。但在中國,BAT以及BAT控股的公司,占據了互聯網公司市值的90%以上,所以創業公司不和BAT合作是沒戲的,而要和BAT合作必須要有自己的價值,需要線下力量的O2O企業正符合屬于BAT能力范圍之外的屬性。我們特別編輯了《金融家總是對的么》系列專刊,嘗試找到金融家們叱咤風云的獨門絕技,解析巴菲特們的投資策略與邏輯,了解金融家的項目選擇原則與標準,展望未來的金融科技所帶來的投資革新。
商業周刊 ·財經 ·5.2萬字
金融家總是對的么?索羅斯和比爾格羅斯是與巴菲特截然不同的金融家,他們的風險偏好與犀利眼光讓他們受益良多。格羅斯被認為是力挽狂瀾的天才,能讓駿利再現輝煌嗎?作為在中國擁有唯一全牌照證券公司的外資行,瑞銀堅信人才戰略是整個業務戰略的重要有機部分,是在中國業務過去成功、現在穩健、未來發展良好前景的基石所在。那么瑞銀是通過怎樣的方式找到人才?我們特別編輯了《金融家總是對的么》系列專刊,嘗試找到金融家們叱咤風云的獨門絕技,解析巴菲特們的投資策略與邏輯,并展望未來的金融科技所帶來的投資革新。
商業周刊 ·財經 ·2.6萬字
美國企業比他們的總統看上去對印度更友好,Facebook正在嘗試提供免費基礎流量服務。網絡接入在印度都是一個格外重要的東西,這里有1.3億Facebook用戶,3.75億網民,還有8億多沒有上網的人。我們特別編輯了《金磚光彩重生——中國、印度與南非》特刊,帶您走入中國、印度與南非的商業世界,全球貿易與新技術為他們帶來的推動力量并加速變革,在刺激經濟、環境保護、商業投資和移動互聯網等領域,中國、印度與南非都在積極進行探索,解碼金磚國家光彩重生的驅動力量,體悟沖破經濟迷霧的探索之路。
商業周刊 ·財經 ·2.8萬字
當廉價航空不斷沖擊全球航空業版圖,在東南亞已經占有30%的市場份額,捷星航空正在計劃搶灘香港,與國泰等傳統航空展開爭奪。在中國市場上的春秋航空也在努力,他們在獲得航線、起飛時點等方面遇到困難,同時面臨與高鐵爭奪商旅人士的競爭。我們特別編輯了這期《熱愛藍天準備起飛》,發現全球各地熱愛藍天的人們,以及他們的駕駛和乘坐飛機的有趣故事,超級飛客、航空公司高管、飛行員乃至銀行追債專家都成為主角,講述他們充滿激情而傳奇的飛行故事。
商業周刊 ·財經 ·3.7萬字
我們特別編輯了《智能無形》專刊,從金融服務、智能駕駛,到醫療保健、芯片硬件,再到生產制造、藝術創意等,進行回顧思考與展望。各個行業的現有公司依舊會認為人工智能將重塑他們的行業。但是在未來科技之于人類,到底是提供幫助與效率,還是智商與信心的碾壓,最后導致“聰明的電腦對人類構成威脅的擔憂”?科技巨頭誰也說不好。
商業周刊 ·數碼 ·2.8萬字
MSCIInc.于6月21日凌晨宣布,將中國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和MSCIACWI全球指數,因A股市場準入狀況在過去幾年里的顯著改善。在匯豐看來,這一決定將推動大量資金流入中國市場,也勢將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我們特別編輯了這期《中國企業的資本游戲:MSCI、A股與中概股》,以獨家視角回顧過往幾年中A股的運行軌跡,探討開放市場的波折與成就,分析A股納入MSCI指數后的機遇與風險,傾聽國際投資人士對于中國A股的洞察與預測。
北京市“四大班子”作為城市的管理者都要搬遷到通州副中心,北京市外來人口的疏解更是勢在必行。從非京籍入學條件的收緊,到大型批發市場搬遷等低端產業的疏解,到整治“穿墻打洞”的規范市容行動,不同就業情況的北漂似乎都是潛在疏解對象。北京的畢業大學生落戶指標越來越少,北京的房價越來越高、北京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非京籍兒童入學越來越難,北京已經在如此堅決地疏解外來人口,北漂們為什么還在前赴后繼地要留在北京呢?也許,在詳細了解北京與外來人口流入地的巨大的發展差距后,才能更加深切地理解,北京的吸引力為何如此之大。
英國《金融時報》 ·財經 ·2478字
德國正在迎來更加嚴格的商業監管,汽車作為德國經濟的支柱,正在承受著比以往更多的公眾和法律方面的壓力。我們特別編輯了《通往歐洲未來之路》專刊,梳理德國大選背后的政治與商業脈絡,呈現默克爾作為德國總理的雄心與行動,重新解讀德國經濟、移民、商業監管等方面的成就與隱憂,勾勒出通往歐洲未來的德國路線圖。
商業周刊 ·財經 ·4.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