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刑法問題探索
會員

本書收錄了王志祥教授自2006年11月加盟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以來公開發表的38篇論文。按其內容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犯罪論,收錄了10篇論文,其中涉及關于我國刑法第13條但書、我國刑法典的輕罪化改造、形式解釋論與實質解釋論之爭、成立犯罪最低標準意義上的犯罪構成理論、從既遂標準的層次性理論看加重犯的既遂問題、海峽兩岸犯罪停止形態立法比較、數額犯基本問題、數額加重犯基本問題、結果加重犯的構造以及結果加重犯未遂問題的論述。第二部分為刑罰論,收錄了12篇論文,其中涉及關于后勞教時代法律制裁體系的完善、刑罰結構調整、死刑改革、死刑替代措施、終身自由刑制度的改革、犯罪人的財產狀況對罰金數額的影響、禁止令制度、減輕處罰制度、坦白從寬制度、行刑觀念、減刑假釋制度的改革路徑的論述。第三部分為刑法各論,收錄了16篇論文,其中涉及關于高利放貸行為的刑法命運、綁架罪中的“殺害被綁架人”、拐賣婦女兒童犯罪、遺棄罪、虛擬財產的刑事保護、搶劫罪加重犯的既遂、詐騙罪基本犯的未遂、“飛車行搶”案件的定性、黑社會性質組織的界定、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構成特征的界定、基本刑事政策視域下賄賂犯罪立法應然走向的論述。

王志祥 ·綜合學科 ·60萬字

災難性損害補償制度研究
會員

本文擬研究的主要問題是應如何對災難性損害進行補償,進而構建相應的法律制度。在本文看來,對災難性損害進行補償,不同于一般的民法上的損害賠償。對于普通的民事損害賠償,可以通過侵權法或合同法進行救濟,對此有著比較成熟的法律體系,但是,該制度設計是以行為人和受害人的人數都比較少為假設前提的,其表現為當事人之間的法律關系比較簡單,加害行為與受損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比較清晰,損害賠償的金額比較確定,而災難性損害的特點卻與普通民事損害具有明顯的不同,其受害人數眾多,有可能成千上萬,并且,損害的金額亦難以確定,對損害賠償的分配也異常復雜,更為棘手的是,在自然災難性事件中,并不存在加害人,而在人為災難性事件中,雖然存在加害人,但是,加害人往往無力賠償規模如此巨大的損害,并且,有時候,受害人所受損害與加害人行為之間的因果關系往往并不明確,因而,受害人很難通過侵權訴訟獲得足夠的救濟。災難性損害補償,雖可以采用保險的機制,但是,其異于普通的財產保險。因為,在保險學上,對于損失風險的可保性一直有著嚴格的要求,其通常要求具有大量的同質的相互獨立的損失風險存在,只有這樣,保險人才可運用大數法規則準確地計算出損失發生的概率,進而確定保險費率,并能夠有效率地實現風險的轉移與分散,否則,保險機制就容易在運行中出現偏差。而災難性事件的發生次數非常少,一旦發生,則容易在很大的區域內造成大規模的損害,因此,無論是對于損害的發生概率,還是對損害數額的估計,保險人都有可能缺乏足夠的數據,在這種條件下,保險公司無法采用常規的精算方式來對巨災風險進行評估,因此,對于災難性損害承保,保險公司必須嚴格遵循巨災保險而非普通保險的規則,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其償付能力不受災害的危及,才能保障保險機制的持續運行,也才能保證被保險人或受益人在災難發生后真正地得到賠付。正是由于對災難性損害補償無法沿用常規的侵權損害賠償或保險賠付的規則,因而,其具有獨特的研究價值。本文寫作的一個主要目的在于,為構建中國的災難性損害補償制度提供研究基礎和針對性建議。

周學峰 ·綜合學科 ·15萬字

法律修辭研究:法律修辭與法治話語(第四卷)
會員

當下,法律修辭研究已出現微觀向宏觀的轉向。過往法律修辭研究集中在法律語言,側重法律語言語詞、表達、結構研究,現如今,法治話語成為法律修辭研究的重點。法治中國建設要求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三位一體同時推進,這其中建構法治話語及塑造法治意識形態是重中之重。建構法治話語及塑造法治意識形態以遵守規則為前提,以依法裁判為表征,而遵守規則與依法裁判內涵需要在現實語境中重新定位。遵守規則不是死守規則、機械解釋法律規范含義,依法裁判不是僵化適用法律規范,不只是追求司法裁判的合法性,合理性也是法治中國建設必不可少的價值追求。如何實現裁判的合理性是當下需要反思的問題。實現裁判的合法合理性離不開具體的法律方法,法律解釋、法律推理、法律論證及其法律修辭方法的適用在司法裁判中已成為常態,其具體思維引導功能更加凸顯。需要指出的是,裁判的合理性承載了諸多價值選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為司法裁判提供了價值導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些傳統美德,或者稱為道德規范要想發揮規范性作用,必然要融入到法治建設當中,因為道德規范的規勸性不足以抵擋當下道德渙散社會語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融入法治建設不是口號,融入需要具體方法,融入立法是最直接的方式,但是法律需要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需要融入執法與司法。其實,當下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倡導也離不開我們的傳統文化所承載的各種價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蘊含的具體價值具有歷史維度。不同的社會語境孕育了不同的法治形態,法治的形成與發展需要立足于具體的語境。當下所講的法治價值多來自于西方,但沒有普世的法治,更沒有普世的價值,價值結合語境就會出現差異。法治中國建設需要立足中國語境,需要繼承與發揚傳統道德美德。

陳金釗 ·綜合學科 ·25.5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公主岭市| 沅江市| 西盟| 大埔县| 武强县| 本溪市| 乌拉特后旗| 措勤县| 凉山| 山阳县| 普格县| 苍山县| 定兴县| 清原| 海阳市| 休宁县| 雅江县| 南平市| 耿马| 河南省| 阿图什市| 湖北省| 富川| 龙山县| 阜平县| 孟州市| 红桥区| 博爱县| 定日县| 凉城县| 福鼎市| 鹤岗市| 深圳市| 桂平市| 永宁县| 公主岭市| 长垣县| 临沭县| 余干县| 栾川县| 新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