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現(xiàn)代司法精神醫(yī)學:兼論與倫理學相關問題
會員

本書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與本專業(yè)的其他專著有所不同:1.編者在30多年來學科發(fā)展史中首次闡明了司法精神醫(yī)學倫理學的基本構架、主要特征、與醫(yī)學及臨床精神醫(yī)學倫理學的異同,以及倫理學在司法精神鑒定中的重要性等問題,以期促使司法精神醫(yī)學能夠按照自身學科既定的目的和方向發(fā)展。2.編者擁有豐富的執(zhí)業(yè)經(jīng)驗,在此基礎上首次針對這些學科理論體系問題在本書中提出了修正意見,并闡述了修正的必要性、依據(jù)和方法。3.編者在30多年來學科發(fā)展史中首次編寫了各類司法精神鑒定所需要的客觀化、標準化的“司法心理測驗”,包括檢測偽裝精神障礙、各種法律能力、傷病前智力推斷、各類精神障礙影響社會功能、精神障礙者的暴力危險行為等領域的司法心理評估工具及其使用方法,以方便讀者在鑒定實踐中使用。4.編者在本書中對精神損傷與傷殘鑒定各個環(huán)節(jié)作了詳細闡述,包括精神損傷與傷殘鑒定中的“甄別偽裝”、“器質性精神病理綜合征的診斷”“損傷或傷殘標準使用及等級評估”“傷病關系及傷害因素參與的評定”“醫(yī)療護理依賴于三期評定”等五大關鍵任務的相關問題及其鑒定方法,不僅能使已經(jīng)從事司法精神醫(yī)學工作多年的老工作者有新的收獲,也會讓剛步入這支隊伍的新成員一目了然。5.編者在撰寫本書時,特別注重用實際案例來說明理論知識,幾乎在鑒定的各個門類、常見問題、疑難問題的解答中均附有實際案例加以說明,密切結合鑒定實踐,避免了空談理論,充分“接地氣”,讓使用者得心應手。6.司法精神醫(yī)學鑒定中比較犯難的問題在鑒定意見書的撰寫與復核上,如何妥當?shù)亟鉀Q這一問題,本書編者專門闡述了司法鑒定意見書的撰寫與復核技術方法,以供讀者參考。總之,本書編者結合平素全國范圍內(nèi)諸多鑒定人提出的鑒定相關問題,并積幾十年鑒定經(jīng)驗為一體精心編寫了這本書,以期能作為讀者日常工作的參考書。

高北陵 ·綜合學科 ·65.4萬字

刑法哲學(第五版)
會員

《刑法哲學》一書是當代著名刑法學家陳興良教授的成名之作。它初版于1992年,當時面對著其他部門法學的競爭與挑戰(zhàn),刑法學意欲何為、出路何在?這是每一個有志于刑法學研究的學者需要深刻反思的問題。對此,當時的作者得出的結論就是:從體系到內(nèi)容突破既存的刑法理論,完成從注釋刑法學到理論刑法學的轉變。本書是在我國20世紀80年代刑法理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寫就的。作者根據(jù)當時所有能夠看到的國內(nèi)、國外資料,建構了本書的刑法學體系的基本框架——“罪刑關系中心論”。作者認為,刑法哲學體系是有一定的獨創(chuàng)性的,反映了作者對于刑法哲學的獨到見解。刑法哲學作為一種理論,并非獨一無二的,每一種刑法哲學都可以有自己的體系,只有這樣,才能推動與深化刑法學的發(fā)展。本書作者所勾勒出的“罪刑關系中心論”的刑法哲學體系共包含15個范疇,如書稿導論中的圖示,其間的辯證關系涵括了刑法的基本問題,也即本書的邏輯體系。正如作者所言,《刑法哲學》對于他自身是一個刑法學術研究的起點,對于我國的刑法學,也是它在學術發(fā)展過程中不能繞過的節(jié)點。這就是本書所具有的學術史的意義,也是本書作為第5版的出版價值之所在。

陳興良 ·綜合學科 ·66.8萬字

法治與和諧的域外路徑研究
會員

《法治與和諧的域外路徑研究》就是筆者肖德芳從法治文明的視角,站在世界歷史的高度去看待、分析西方法治的,以期對中國當代的特色法治文明建設有所裨益。因此,所講的法治文明包括三層含義:一層是由于原始社會不屬于文明社會,故原始社會制度無所謂法治文明。因為文明是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沒有文字記載,就沒有歷史,也就沒有文明”。二層是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的法治文明是靜態(tài)的、不含價值判斷的文明。作為人類實踐的總體成果,法治文明是一定民族、一定社會有意識、有目的地改造制度現(xiàn)狀而取得的結果,是他們在應付其環(huán)境時在制度方面的發(fā)展進程或取得的成績。它是對一定時期、一定區(qū)域的社會制度的總體描述,既包括一些進步的、文明的制度,也包括落后的、野蠻的制度。三層是從資本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的法治文明是一個逐漸動態(tài)化的有價值判斷的文明。這時的法治文明可以稱為“文明的制度”,指一種合理的、進步的、科學的、合乎人民利益需求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有生命力的,為人們所向往和追求的制度。它排斥那些落后、野蠻和不文明的法律制度和其他社會制度,而接受那些通過橫向和縱向比較確認的先進、合理、合乎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的制度。

肖德芳 何利 ·綜合學科 ·50.6萬字

刑法問題探索
會員

本書收錄了王志祥教授自2006年11月加盟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以來公開發(fā)表的38篇論文。按其內(nèi)容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犯罪論,收錄了10篇論文,其中涉及關于我國刑法第13條但書、我國刑法典的輕罪化改造、形式解釋論與實質解釋論之爭、成立犯罪最低標準意義上的犯罪構成理論、從既遂標準的層次性理論看加重犯的既遂問題、海峽兩岸犯罪停止形態(tài)立法比較、數(shù)額犯基本問題、數(shù)額加重犯基本問題、結果加重犯的構造以及結果加重犯未遂問題的論述。第二部分為刑罰論,收錄了12篇論文,其中涉及關于后勞教時代法律制裁體系的完善、刑罰結構調(diào)整、死刑改革、死刑替代措施、終身自由刑制度的改革、犯罪人的財產(chǎn)狀況對罰金數(shù)額的影響、禁止令制度、減輕處罰制度、坦白從寬制度、行刑觀念、減刑假釋制度的改革路徑的論述。第三部分為刑法各論,收錄了16篇論文,其中涉及關于高利放貸行為的刑法命運、綁架罪中的“殺害被綁架人”、拐賣婦女兒童犯罪、遺棄罪、虛擬財產(chǎn)的刑事保護、搶劫罪加重犯的既遂、詐騙罪基本犯的未遂、“飛車行搶”案件的定性、黑社會性質組織的界定、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構成特征的界定、基本刑事政策視域下賄賂犯罪立法應然走向的論述。

王志祥 ·綜合學科 ·60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江市| 新龙县| 二手房| 安泽县| 紫阳县| 兴安盟| 抚州市| 吉木萨尔县| 弥渡县| 怀集县| 鹿泉市| 闽清县| 奉节县| 潼关县| 宁武县| 杭锦旗| 绥棱县| 贵溪市| 顺平县| 甘孜| 东乡| 巴青县| 陆良县| 赫章县| 阳东县| 江永县| 商河县| 台州市| 上蔡县| 黄浦区| 台北市| 双流县| 建湖县| 邵阳市| 芮城县| 天全县| 磐石市| 长治县| 长治市| 永嘉县| 岐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