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共分五章和兩個附錄。主要內容包括:室內環境調查方案、19省市室內污染實測調查(2010-2015)、調查數據匯總與統計分析、室內污染控制、室內污染控制展望等。本書的出版,對了解我國目前室內環境污染狀況、找出了主要影響因素和解決辦法,為下一步國家標準《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GB50325的修訂和完善,以及編制房屋裝修行業標準提供技術支持都有很大的意義。
王喜元 陳松華 梅菁等 ·環境科學 ·17.7萬字
我國正處在城鎮化中期階段,環境污染、生態保護等問題迫在眉睫,生態規劃與生態可持續發展是城鎮化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開展生態規劃與生態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意義。本書從復雜動力學理論視角出發,以區域規劃、城市規劃、建筑設計、旅游規劃、生態規劃為基礎研究,進行跨界和包容性研究,以此對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機制,構建了生態系統動力學模型,結合實際案例,提出了生態規劃和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對策與建議,對生態修復、共建共享的進行了深度思考和探索,呼吁每一個子民保護我們美麗的家園,實現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
費明明等 ·環境科學 ·16萬字
本書總結了戰略環境評價、"三線一單”環境管控的理論與方法,回顧了我國戰略環境評價與"三線一單”工作實踐,以"連云港市戰略環境評價”及"三線一單”試點工作為基礎,講述了戰略環境評價中"三線一單”工作的主要內容,包括總體技術框架、生態環境現狀評價、生態環境影響預測、"三線一單”環境管控、發展調控策略、戰略環評與"三線一單”管理平臺等,提出了地市級戰略環境評價報告框架和主要圖件的建議。
李王鋒等 ·環境科學 ·8.6萬字
本書記錄了在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領域內,以民間的行動者和行動型研究者的角度,所看到的進展、努力、積攢的經驗以及面臨的瓶頸。全書分為總論、資源和能源、經濟和技術、環境污染和治理和社會公平五部分,探討了推動綠色經濟過程中所面臨的復雜性以及發展模式可能發生的轉變,分析了經濟發展過程中在氣候變化、能源、水資源、森林資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樣性保護、自然保護區建設、土地利用、可持續的生產和消費、工業綠色轉型、財政金融和環境友好技術轉移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面臨的問題,書中還介紹了當前面臨的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以及對社會公平、經濟上消除貧困、國家能力建設和國際合作等方面所提出的合理建議。
孫姍 ·環境科學 ·17.3萬字
本書以我國西北干旱地區的典型湖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博斯騰湖為研究對象,通過遙感解譯、模型計算、現場監測等方法,系統解析了博斯騰湖水資源時空分布規律及演化趨勢、博斯騰湖污染成因、博斯騰湖湖濱濕地演變過程,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博斯騰湖湖濱自然濕地生態修復綜合技術方案,以及博斯騰湖水污染防治與富營養化控制綜合治理中長期規劃技術方案。本書具有較強的技術應用性和參考價值,可供環境工程、市政工程、水利、地理等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科研人員和管理人員參考,也可供高等學校相關專業師生參閱。
湯祥明 許柯 賽·巴雅爾圖 ·環境科學 ·15.3萬字
本書從公眾態度與行為角度入手,分析中國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社會基礎。基于2003年中國CGSS調查數據,作者從各個方面分析了中國公眾環境關心與行為的測量、影響因素及其理論與應用價值。
洪大用 肖晨陽等 ·環境科學 ·15.2萬字
本書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發展年度報告的第一部,開創了生態文明建設動態評價學術研究新領域。作者首創中國生態文明發展指數(ECPI)、中國綠色生產水平指數(GPI)和中國綠色生產發展指數(GPPI),首創中國綠色生活水平指數(GLI)和中國綠色生活發展指數(GLPI),并且都首次真正實現了綜合性量化評價。分析意外地顯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發展整體速度小幅趨緩,綠色生產艱難前行,綠色生活疑路重重,仍處在新長征的起點。書中還對生態文明建設中社會關注的能源利用、主要污染物減排治理、生態農業、生態保護與建設、生態文明法治和生態文明理念學術等領域展開了專題研究。全書視角宏大,數據翔實,許多觀點發人深省。可供社會各界關心生態文明建設的人士閱讀和參考。
嚴耕 ·環境科學 ·16.8萬字
本書主要以國家低碳省市試點和氣候適應型城市試點為重點,系統梳理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的理論基礎,闡述地方積極開展相關實踐行動的背景、意義、目標、制度框架與政策支撐;全面、系統地評估地方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總體進展和成效,通過深圳、武漢、鎮江、南昌、常德、成都6個典型城市案例,詳細介紹不同類型、不同特點地區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實踐、措施和經驗,包括城市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研究制定的城市低碳發展規劃,本地區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目標、重點任務和具體措施,建立溫室氣體排放數據統計和管理體系、積極倡導低碳綠色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等,展示我國近年來地方應對氣候變化所取得的成就。
本書編寫委員會編著 ·環境科學 ·17.5萬字
本書主要的結構框架可分為以下五部分:第一部分為背景,從總體上回顧了我國海綿城市建設事業的發展歷程和重要的發展階段。第二部分為規劃,針對海綿城市的規劃編制總體概況以及相關規劃要點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第三部分為設計,也是本書的一個重要篇章,詳細討論了海綿城市的設計程序和設計中低影響開發設施的設計布局,并就公園、建筑與小區、城市道路、城市水系等五個方面的設計技術流程、設計要點進行介紹。第四部分為考核,基于國家海綿城市績效評價與考核辦法。第五部分為投融資與管理,專題分析投融資與管理方案,這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內推行海綿城市建設PPP具有較好的參考和借鑒價值。
衛超 ·環境科學 ·15.2萬字
《頤和園生態監測及保護成果論文集(2015—2017)》是頤和園在2015—2017年以來進行全園生態監測及保護治理、園林設施升級改造、濕地水體治理等重要科研、實踐工作的基礎上整理編寫而成的。本書共分為歷史溯源、實踐研究、成果轉化、可持續發展四個方向共計25篇論文,整體總結了頤和園在2015—2017年以來所做的科研、實踐工作,內容涵蓋頤和園在清漪園時期的植物景觀概貌的簡要介紹、皇家園林的建園規劃淵源;近幾百年來的建筑、景觀、植物配置的維護和改造方針、措施;古樹名木的保護和更新復壯;濕地動植物的動態監測及管理、改造;未來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和規劃等。理論結合實踐應用,圖文并茂。《頤和園生態監測及保護成果論文集(2015—2017)》可作為園林、園藝、林學、建筑、景觀、城市規劃、野生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歷史、文學等相關科研工作者、管理者的參考用書。
北京市頤和園管理處編著 ·環境科學 ·15.7萬字
本書圍繞信息產業革命第三次浪潮的物聯網及其在生態環境領域的應用展開,較全面地闡述了物聯網和生態環境物聯網的概念,梳理了物聯網和生態環境物聯網的技術及應用,分析了物聯網產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本書對物聯網的概念內涵和外延進行了綜述,并對全時域、多層次、全覆蓋的生態環境物聯網體系進行了分析,旨在厘清物聯網及生態環境物聯網的技術核心,同時還對國內外物聯網典型應用案例進行了梳理,對物聯網產業發展的現狀、模式進行了分析。本書結構完整,內容詳實,具有較好的知識性、系統性、實用性和指導性,可作為物聯網從業者和生態環境保護愛好者的技術參考書籍或培訓教材。
陳書義 徐建編著 ·環境科學 ·17.7萬字
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城市霧霾治理任重道遠,以“公共交通出行”為代表的系列居民日常PM2.5減排行為是城市霧霾治理的有效手段。本書依據計劃行為理論和價值一信念一規范理論等親環境行為理論,以京津冀、長三角和成渝三大霧霾嚴重區域的城市居民為調研對象展開實證研究。基于不同視角建立若干居民PM2.5減排行為模型,剖析心理類因素、行為控制類因素、外部政策因素和社會人口統計因素對我國居民PM2.5減排行為的深層影響機制。期望依此采取精準措施,有針對性地調整相應影響因素,促使居民積極參與PM2.5減排行為,助力打蠃藍天保衛戰。本書適合環境科學、資源、生態、管理學專業的高等院校師生閱讀,也可供環境保護部門的管理者和決策者參考。
史海霞 ·環境科學 ·16.9萬字
本書從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視野對北京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進行系統研究,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主要內容、關鍵技術模式和國內外典型區域發展經驗進行了總結,研究了北京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主要歷程、現狀成效、存在的問題、下一階段整治工作的實施路徑以及改善北京市農村人居環境的對策建議。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宏觀戰略分析基礎上,以北京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問題為案例進行全面深入分析與評價,對北京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工藝的選擇進行了研究,并就提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提出了具體的對策建議。
周中仁 ·環境科學 ·12.3萬字
本書介紹了一個前瞻性的、與當前國內外方法不同的工藝——“勢能增氧生態床”的研制、工程實例(鑒定以后至今的)以及科研思路和今后發展。采用本技術處理污水可以使直接運行費用比常規處理方法節省2/3~3/4。書中內容包括插圖中的開卷見績效、八面取經、八代研究、科研四路、當今狀況和今后方向以及生產應用。本書可供從事污水治理工作的科研院所和設計院的研究人員、環保企業和公司技術人員,高等院校環境專業師生參考閱讀。
陳鳴釗 馮騫 夏敏等 ·環境科學 ·15.4萬字
本書建立了對中國碳排放,特別是工業部門碳排放在核算、評價、預測、市場配額方面的模型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全國分區域/部門碳排放清單分析、中宏觀尺度LEAP預測模型、部門間碳轉移評價與預測模型、碳排放權及用能權市場配額設計模型,并結合模型分析結論,給出了對中國碳排放區域/部門分異、部門間轉移路徑和相應環境權益市場銜接的評價和建議。
楊順順 ·環境科學 ·9.6萬字
本書共分5章,分別介紹了生活垃圾處理處置現狀及惡臭污染評估指標體系、生活垃圾處理處置設施惡臭污染評價技術、餐廚垃圾生化處理設施的惡臭污染評價技術、污泥處理設施的惡臭污染特征及固體廢物處理設施源惡臭物質遷移模擬軟件系統,為惡臭污染的科學評估與衛生防護距離的劃定奠定了理論基礎。本書具有較強的技術性和針對性,可供從事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及惡臭污染控制、風險評估等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科研人員及管理人員參考,也可供高等學校環境工程、市政工程及相關專業師生查閱。
陸文靜 王洪濤 趙巖等編著 ·環境科學 ·10.9萬字
本書共10章,結構按大類食品劃分,主要包括食品工業固體廢物概述,固體廢物預處理及資源化技術,谷物加工固體廢物資源化技術及應用實例,淀粉加工固體廢物資源化技術及實例,酒類加工固體廢物資源化技術,大豆加工固體廢物資源化技術及工程實例,餐飲加工固體廢物資源化技術,畜產品加工固體廢物資源化技術及工程實例,水產品加工固體廢物資源化技術,農作物秸稈資源化技術及實例。書后還附有相關法律,供讀者參考。本書內容系統性、可讀性及應用性強,可供食品加工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工人,環境保護研究人員、管理人員參考,也可供高等學校環境工程、食品工程及相關專業師生參閱。
徐忠 趙丹編著 ·環境科學 ·15.3萬字
本書系統地介紹了我國水污染治理行業的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發展趨勢,分析了水污染防治“攻堅戰”相關的環保政策,精選了“十三五”以來我國水污染治理領域先進、實用的技術及裝備,涉及生活污水、工業廢水、農村污水、黑臭水體、流域治理、污染應急等多個方面,這些技術及裝備基本反映了目前我國水污染治理技術與裝備的發展水平。本書既面向治污企業,為治污企業推薦先進、實用的技術及裝備,同時也可供水污染治理領域技術及管理人員、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相關專業人員參考使用。
石巖 許丹宇 胡華清主編 ·環境科學 ·10.8萬字
南京師范大學地理數據安全團隊,數十年來勤奮耕耘地理數據數字水印理論、技術和應用,在地理數據數字水印領域處于國際領先地位。在深入研究和應用傳統的地理數據魯棒數字水印的基礎上,在數字水印的新方向不斷開拓進取,持續不斷地取得創新性成果。本書即是該團隊近幾年地理數據數字水印技術的新的成果結晶。該書內容均依托南京師范大學地理數據安全團隊多項高水平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標準,這些研究成果目前已得到廣泛應用,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該書是《地理空間數據數字水印理論與方法》的姊妹篇。全書內容新穎,體系完整,重點突出,應用性強。全書緊扣地理數據安全保護新需求,具有很好的理論和應用價值。
任娜 朱長青 陳瑋彤 ·環境科學 ·16.9萬字
生態環境是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前提條件,更是人類文明不斷繁衍的重要基礎。本書基于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發展的視角,對這一區域在生態環境協同發展方面的現狀、挑戰、未來導向進行闡釋,重點分析香港和深圳在生態環境協同發展進程中的實踐與探索,在認清深港合作的現實條件下,對深港兩地在生態環境協同發展的障礙、目標、內容、機制和措施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
烏蘭察夫 方浩文 張顯未 ·環境科學 ·17.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