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全面詳細地介紹了TMS320DM642的硬件原理、軟硬件開發與系統設計。內容包括TMS320DM642的基本特性、硬件結構、片內外設、視頻接口、軟件開發與代碼優化、高速數字信號處理系統設計方法,以及以DM642為核心的圖像處理系統開發實例。本書根據作者多年的研發經驗,給出了實際研發的原理圖和工程實例,重點解決應用設計中的問題,并解析了高速數字信號處理系統設計中遇到的難點和解決方法。
許永輝 楊京禮 林連雷編著 ·電子通信 ·16.4萬字
本書把電力電子裝置研發過程中涉及的信號隔離技術整合起來,涵蓋了傳感器輸出信號、通信模塊、I/O端口、觸發脈沖、狀態反饋信號在內的全部弱信號的安全隔離技術,并以一個剛剛從事這方面研發工作的硬件工程師視角出發,進行素材遴選、內容編排,避免晦澀難懂而影響學習效果。本書內容包括模擬信號的隔離處理技術、數字信號的隔離處理技術和通信信號的隔離處理技術以及它們在應用過程中的電磁兼容性技術等,闡釋典型信號隔離器的選型方法和分析步驟,尤其是隔離器件的外圍電路設計技巧、參數計算理論等,并結合工程實踐,根據入門基礎、經驗技巧、設計案例和心得體會等不同層面,進行歸類、凝練和拓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既有理論設計、分析與計算(含仿真驗證),又有實踐與實戰的拔高。
李維波編著 ·電子通信 ·17.5萬字
視頻技術的發展經歷了從黑白到彩色,從標清到高清,而今邁入了立體的時代。當前,立體視頻在影視動漫、醫療診斷、軍事仿真等眾多領域有著廣泛而深入的應用。典型的立體視頻系統包括立體內容的生成、壓縮、傳輸、重構和顯示。針對當前立體視頻內容匱乏和壓縮、傳輸數據量大的困境,本書著重闡述立體視頻的生成和通信問題。本書從立體拍攝、立體建模以及平面視頻立體轉換三個方面詳細介紹立體視頻產生的原理、方法,同時對于立體視覺產生的機制、主要的立體視頻格式、立體失真因素等直接影響立體視頻觀感的重要問題進行闡述。本書旨在從立體視頻產生的原理、立體視頻格式、立體視頻的壓縮和傳輸等多個方面全面闡釋立體視頻和通信的基礎理論和知識。本書適合作為高等院校電子通信、計算機、自動化等信息學科,尤其是圖像和視頻處理專業的研究生教材,也適合科研院所從事立體視頻方面的研究工作者參考。
戴瓊海 ·電子通信 ·10.3萬字
在移動通信的發展歷程中,eMBB等移動互聯網應用場景和mMTC、URLLC等物聯網應用場景成為主要驅動力,在設備連接數、頻譜效率、時延和可靠性等方面對未來無線通信網絡提出了巨大挑戰。NOMA技術能夠在相同的時頻資源內為更多設備提供連接,提升系統頻譜效率、降低傳輸時延,成為支撐無線通信系統未來演進的關鍵技術之一。本書從低時延通信場景特性和NOMA技術的基本概念、技術分類、發端圖樣以及先進接收機設計等方面展開描述。同時,本書分析了NOMA在低時延通信中的應用,并結合物聯網場景的特性,從功率分配、系統有效容量、傳輸時延和錯誤概率的角度出發,分別提出了相應的系統性能優化方案。本書探討了未來移動通信系統的發展趨勢以及低時延通信的新需求,并對NOMA研究的新機遇進行了展望。本書適合信息通信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閱讀,可作為高等院校通信、電子、計算機、自動化等專業碩士、博士研究生的參考書。
曾捷 肖馳洋 ·電子通信 ·9.3萬字
通信極大地延伸了人類的五官功能,使之成為“千里眼”和“順風耳”;通信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變天涯為咫尺,使地球成為一個村落;通信改變了戰爭的觀念和格局,觸目驚心的信息戰、網絡戰在不斷“上演”……這本書以故事的形式鋪陳有關通信發展的歷程,展現在一些重大的歷史關頭通信所發揮的巨大作用,寓豐富的科學技術內涵和創造探索精神于妙趣橫生、娓娓道來的故事之中。
陳芳烈編著 ·電子通信 ·10.3萬字
信息化時代的信息戰,雷達和雷達對抗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本書共分為9章,主要介紹了什么是雷達對抗,雷達和雷達對抗的產生和發展;新型戰斗機和電子戰飛機上的新型電子設備;對機載雷達的對抗;對合成孔徑雷達的對抗;導彈防御系統的攔截概率;新型戰機的電子設備對抗;對超視距雷達的干擾有效區;雙基地雷達的接收設備在哪里;新概念武器在信息戰中的應用。本書是一部科普性讀物,內容新穎、通俗易懂、由淺入深。書中列舉了一些大家熟知的戰例加以分析,增加對現代信息戰的理解。
張錫祥 白華 楊曼編著 ·電子通信 ·8.3萬字
本書主要涉及園區網絡的交換路由技術以及交換機與路由器的基本配置與應用。書中的內容以南信院實際校園網工程案例為基礎,根據教學情況以及教學條件對南信院校園網網絡工程進行處理,按逐章節細分遞進的項目任務,在思科模擬平臺PacketTrace上完成整個校園網網絡互連設備的配置與整個校園網功能的實現。書中的基本實驗環節和任務環節均按實際的操作步驟以及操作命令行編寫,并提供能在PT上運行的工程文件,本書還將提供配套的授課材料,包括課程標準、建議授課計劃、授課PPT、相關的網絡工程模擬軟件等。
李建林主編 ·電子通信 ·15.2萬字
本書共8章,主要介紹LED產業發展、LED入門基礎、LED芯片與燈具制造、LED驅動與控制技術、LED典型驅動電路、常用LED照明燈具的性能及應用、LED照明與裝飾燈具安裝、LED顯示屏應用技術等知識和技能,并對這些專業知識和技能進行歸類、整理和提煉,從實際工作出發,從基本理論知識到實用技術、技能均作了較全面、深入淺出的解答。
楊清德 楊蘭云主編 ·電子通信 ·18.4萬字
《5G+AI融合全景圖》在回顧5G和AI技術發展的基礎上,對未來5G與AI融合進行從理論到實際用例及需求,再到國際標準化及產業推進的講解與分析。本書給出“5G智能維”的概念,并對5G引入AI的理論基礎進行分析。其次,基于理論分析,本書對目前5G網絡中引入AI的場景、用例及5G網絡架構需要進行的標準化進行了說明。再次,本書在分析了5G中引入的AI算法之后,對5G網絡支持AI的算法及應用進行了的介紹。并結合基礎的理論和用例分析,本書對未來5G與AI融合賦能各垂直行業進行了展示,同時對未來6G與AI融合、如何構建6G智能維也進行了展望。本書適合移動通信及AI相關專業學生、從事移動通信及AI相關工作工程師及希望了解未來5G與AI發展的的相關人士閱讀。書中部分內容可用于5G及AI入門級培訓班或者高等院校5G及AI相關課程。
王志勤 劉曉峰 沈嘉 吳曉波 劉亮 彭木根 ·電子通信 ·14.8萬字
自5G概念提出至今,5G技術正在廣泛的被應用到我們的生活或工作的方方面面,逐漸形成5G+模式。那么,5G到底是什么,對人類現有的生活和未來有哪些方面的價值?本書在講述5G概念以及特點的基礎上,選取了與生活相關的多個領域,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包括智慧零售、智慧醫療、智慧城市、物流、智能制造、社交、文娛等。同時還介紹了目前5G的發展現狀,以便讀者跟上5G"潮流”。其中的案例更增添了本書的趣味性。本書架構清晰,邏輯明確,語言表述嚴謹,但不失活潑,讀者會有很愉快的閱讀體驗,適合對5G感興趣的社會各類人員以及各行各業的從業者。
許宏金 ·電子通信 ·11.5萬字
本書從中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的實際需要出發,采用圖文并茂的寫作方式進行講解,中老年朋友只需要按照書上的步驟進行操作,就可以快速掌握智能手機的使用方法與技巧。全書涵蓋了選購智能手機、智能手機基本操作設置、下載軟件APP、微信使用攻略、網上購物及支付等內容,力求全面解決中老年人在使用智能手機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本書淺顯易懂,適合剛剛接觸智能手機的中老年人閱讀。
齊琦 ·電子通信 ·8.5萬字
本書從初學者的角度出發,采用案例驅動式教學方法,對Android基礎知識進行講解。在案例設計上力求貼合實際需求,真正做到把書本上的知識應用到實際開發中,非常適合初學者學習。本書共10章,第1~2章主要講解Android的基礎知識,包括Android起源、Android體系結構、開發環境搭建、UI布局等。第3~8章主要講解Android中的數據存儲以及四大組件,包括文件存儲、SharedPreferences、SQLite數據庫、Activity、BroadcastReceiver、Service、ContentProvider等。第9章主要講解Android中的網絡編程,包括HTTP協議、消息機制、開源項目等。第10章主要講解Android開發中的知識,包括多媒體、動畫、Fragment等。上述內容都是Android中最核心的知識,掌握這些知識可以讓初學者在編寫Android程序時得心應手。
黑馬程序員編著 ·電子通信 ·9.2萬字
本書全面系統地論述了成像雷達并行仿真的基本理論、優化方法、軟件開發和實驗評測等關鍵技術。為了便于研究的開展和成果的驗證,本書以主流的并行體系結構——工作站機群為平臺,針對重要的仿真應用——SAR成像處理程序的并行仿真優化技術進行深入研究,重點研究了仿真程序的并發性、平臺與程序的適用性、并行模式選擇、并行優化方法、并行軟件實現與性能評測等關鍵技術。基于研究的并行仿真優化技術,開發了SAR并行成像軟件系統,并進行了詳細的實驗評測和性能分析。本書條理清晰、內容新穎、分析嚴謹、系統性強、理論聯系實際、強調優化技術的工程實現,具有較強的實際應用背景。
汪連棟 杜靜 ·電子通信 ·11.1萬字
內容提要本書系統地介紹了5G承載網絡的關鍵技術及規劃設計的思路與方法,主要內容包括5G承載的標準化與進展、5G承載需求分析、5G承載的關鍵技術、各大運營商的5G網絡架構及其演進思路、網絡部署的規劃與設計等多個方面。本書內容全面翔實,對系統地掌握5G承載理論技術具有較強的指導作用,對網絡規劃建設和運行維護等也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本書既可以作為通信類工程師了解和學習5G承載技術原理的參考書,又可以供電信網絡工程師規劃建設和維護網絡參考,還可以作為相關大專、中專院校師生的參考用書。
羅成 程思遠 江巧捷 謝維信 張欽宇 ·電子通信 ·8.7萬字
本書以香農信息論為基礎,系統地介紹了通信系統中兩大編碼理論。重點闡述了香農信息論的基本理論、信源壓縮編碼及信道編碼的原理與具體方法,力圖將信息理論及編碼理論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全書共分7章,其中包括:信息的概念與測度,離散信源、離散信道,信源壓縮編碼基礎,信道編碼基本理論,線性分組碼和常用糾錯碼及其應用。本書文字通俗,概念清晰,重點突出,在內容上既有必要的數學分析,又強調物理概念的理解及直觀圖示。
唐朝京 雷菁編著 ·電子通信 ·14萬字
本書對構建彈性智能承載網過程中的經驗、當下的創新試驗和未來的布局規劃進行了詳細闡述,具體內容包括:智能光承載網演進歷程、智能光承載網規劃之道、智能光承載網運維之道、5G光承載網架構演進及實踐、智能化光承載網的創新技術發展。
黃國斌 李學軍 周敏等 ·電子通信 ·14.9萬字
全書以ProtelDXP2004為平臺,介紹了電路設計的方法和技巧,主要包括ProtelDXP2004概述、原理圖設計、原理圖的設計、PCB設計基礎、PCB電路板布局設計、PCB電路板布線設計等。后通過U盤電路設計實例、電動車報警電路設計實例、大功率開關電源電路設計實例、漢字顯示屏電路設計實例以及綜合課程設計介紹,讓讀者在掌握電路繪圖技術的基礎上學會電路設計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林鳳濤 賈雪艷 ·電子通信 ·12.9萬字
《射頻識別(RFID)應用技術第2版》全面、系統地闡述了射頻識別(RFID)技術的基本原理、關鍵設備和技術應用。全書共7章,前3章主要為理論知識,介紹了物聯網及RFID技術、RFID標準體系、RFID技術的工作原理、RFID的編碼和調制原理、RFID的差錯控制與數據安全設計以及RFID系統關鍵設備(電子標簽、RFID讀寫器、RFID中間件)的原理和應用。后4章為RFID實用系統的設計,內容包括RFID人員進出和車輛進出門禁系統設計、RFID企業智能安全管理和校園安全管理系統設計、RFID智能交通管理系統的設計和基于ARM處理器的RFID嵌入式系統開發。《射頻識別(RFID)應用技術第2版》第1版出版后,編者收集了使用《射頻識別(RFID)應用技術第2版》的學生和教師的意見,在第2版中增加了實用的實訓內容,讓學生能學習到新的實用射頻識別技術。《射頻識別(RFID)應用技術第2版》理論和實踐并重,每章均包含習題和實訓項目,結合實訓項目有相應的知識點介紹,并有詳細的實訓步驟和考核要求。《射頻識別(RFID)應用技術第2版》適合作為高職高專院校通信及物聯網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相關專業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唐志凌 沈敏 ·電子通信 ·13.6萬字
沒有設備可以運行的話,人工智能將一無是處。既然移動設備已成為大多數人的主要計算設備,那么移動開發人員將AI添加到他們的工具箱中便至關重要。本書是你在iOS和Android等流行移動平臺上創建和運行機器學習模型的實用指南。作者首先介紹了機器學習技術和工具,然后引導你使用MLKit、TensorFlowLite和CoreML等工具編寫由常見ML模型(如計算機視覺和文本識別)驅動的Android和iOS應用程序。如果你是一名移動端應用開發者,本書將幫助你利用當今的ML技術。通過閱讀本書,你將:最探索在移動設備上實施ML和AI的選項。最為iOS和Android創建ML模型。最為iOS和Android編寫MLKit和TensorFlowLite應用程序,為iOS編寫CoreML/CreateML應用程序。最為你的用例選擇合適的技術和工具,例如,基于云的推理與移動端推理、高級API與低級API。最了解移動端機器學習的隱私和倫理實踐。
(美)勞倫斯·莫羅尼 ·電子通信 ·11.3萬字
電力通信廣泛應用于電網生產控制、管理、經營等各個環節,并已成為電力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深化,電網安全、優質運行的要求進一步提高。電力工業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發展,也推動著現代電網從人工/半自動控制逐步向全智能控制演進,這就要求電力通信工作人員具備較高的理論水平和實際技能。本書以問答的形式對電力系統通信所涉及的各類技術進行了較為全面的介紹,內容包括通信基礎、通信傳送網、通信業務網、通信支撐網、電網基礎、儀器儀表和通信管理。
李宏君主編 ·電子通信 ·16.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