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溫疫論
會員

《溫疫論》,明代吳有性(字又可)撰于崇禎十五(1642)年,是中醫史上第一部系統研究急性傳染病的醫學著作,是中醫溫病學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標志性著作。全書二卷,上卷主要論述溫疫之病因、病機、證候、治療、變證、宜忌,以及溫疫與傷寒的區別。下卷重點敘述溫疫的種類、傳變、治療原則,各種兼證、變證的治療和調理。吳又可在《溫疫論》中創立了“戾氣”病因學說,強調溫疫與傷寒完全不同,明確指出“夫溫疫之為病,非風、非寒、非暑、非濕,乃天地間別有一種異氣所感”,由此創立了表里九傳辨證論治思維模式,以“驅邪外出”為中心,創制了達原飲等治療溫疫的有效方劑。這些方劑和治療思路對后世溫病學的形成與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在這次新型冠狀肺炎疫情中,中醫仍然在使用這種思路和這些方劑。三全譯注者《溫疫論》以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并吸收先賢時彥的研究成果進行了題解、注釋和白話翻譯。題解部分凝聚著譯注者多年行醫的實踐經驗、體會和讀書心得,或幫助讀者深入理解原文,或指明思考的方向。《溫疫論》與《傷寒論》是中醫發展的兩條不同路徑的代表性著作,后出的《溫疫論》對《傷寒論》多有借鑒和發展,因此,譯注者在題解部分對二者間的聯系和區別進行了言簡意賅的提示。《溫疫論》涉及的眾多方劑和中醫術語是理解的最大障礙,因此注釋除了注釋疑難文字外,主要注釋中醫術語和方劑,并盡量用通俗的語言進行解釋,而非引經據典、追根溯源地延伸,甚至掉書袋。同時,為免于讀者翻檢之勞,同時便于讀者加深認識,一些相隔一定篇幅的中醫術語和方劑不妨重出,益于讀者在不同場景下深入理解這些術語和方劑。譯注者在譯文方面用力頗深,努力追求信、達、雅,并試圖用簡練的語言揭示出原文后的思維方式和深刻內涵。

唐文吉 唐文奇譯注 ·古籍整理 ·15.2萬字

唐才子傳
會員

《唐才子傳》十卷,元辛文房撰,是一部主要記述唐代詩人事跡的傳記。全書記載的人物上起隋唐之際的王績,下至宋初的陳摶,包括正傳二百七十八篇,附見一百二十人,共記述了三百九十八位詩人的事跡。每篇傳記大體包括傳主的名字、籍貫、生平仕履、逸聞趣事、詩歌創作、文集存佚及有關評論等內容,隱士、閨閣、僧人、道士等特殊詩人群體傳后有“論曰”開頭的總論,其他各篇中辛文房隨感而發的評論則標“〇”以與正文區別。《唐才子傳》保留了不少唐代詩人生平事跡的史料,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書中辛文房的大量評論,對于研究元代的詩學觀念也有重要意義。當然,由于事屬草創,史事繁雜,《唐才子傳》中史實訛誤之處也不少,不可盡信。但其書注重搜羅記述唐代詩人的逸聞趣事,具有較強的可讀性,是我們了解唐代詩人事跡、領略唐代才子風采的一部經典之作。三全本《唐才子傳》是目前市場上唯一一部在售的全文注釋翻譯本《唐才子傳》。原文以傅璇琮主編的《唐才子傳校箋》為底本,參校孫映逵《唐才子傳校注》等版本,精心校正,對較長的篇目做了分段處理。分卷撰有題解,介紹本卷記述的詩人,提示本卷中的重要內容。注釋對書中的疑難字詞做了注音釋義,對書中的史實訛誤擇要做了訂正,對書中涉及的詩篇做了譯解。譯文清晰流暢,年號紀年后均括注了公元年份。書末附錄《音序人名索引》以便檢索。我們致力于為讀者提供一部好看好玩、好懂好查的《唐才子傳》普及讀物。

關鵬飛譯注 ·古籍整理 ·44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林右旗| 十堰市| 岳普湖县| 文安县| 石泉县| 十堰市| 裕民县| 嘉定区| 重庆市| 江阴市| 永川市| 大足县| 西和县| 黄浦区| 孝昌县| 岗巴县| 崇礼县| 辽阳市| 长葛市| 武义县| 友谊县| 灌南县| 铜陵市| 宝应县| 平阳县| 石台县| 盘山县| 清苑县| 和平区| 辛集市| 德令哈市| 镇沅| 华池县| 杂多县| 交口县| 高清| 博湖县| 博白县| 龙海市| 内丘县| 黑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