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唐文吉 唐文奇譯注

作品粉絲 3

全部作品

溫疫論
會員

《溫疫論》,明代吳有性(字又可)撰于崇禎十五(1642)年,是中醫(yī)史上第一部系統研究急性傳染病的醫(yī)學著作,是中醫(yī)溫病學發(fā)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標志性著作。全書二卷,上卷主要論述溫疫之病因、病機、證候、治療、變證、宜忌,以及溫疫與傷寒的區(qū)別。下卷重點敘述溫疫的種類、傳變、治療原則,各種兼證、變證的治療和調理。吳又可在《溫疫論》中創(chuàng)立了“戾氣”病因學說,強調溫疫與傷寒完全不同,明確指出“夫溫疫之為病,非風、非寒、非暑、非濕,乃天地間別有一種異氣所感”,由此創(chuàng)立了表里九傳辨證論治思維模式,以“驅邪外出”為中心,創(chuàng)制了達原飲等治療溫疫的有效方劑。這些方劑和治療思路對后世溫病學的形成與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在這次新型冠狀肺炎疫情中,中醫(yī)仍然在使用這種思路和這些方劑。三全譯注者《溫疫論》以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并吸收先賢時彥的研究成果進行了題解、注釋和白話翻譯。題解部分凝聚著譯注者多年行醫(yī)的實踐經驗、體會和讀書心得,或幫助讀者深入理解原文,或指明思考的方向。《溫疫論》與《傷寒論》是中醫(yī)發(fā)展的兩條不同路徑的代表性著作,后出的《溫疫論》對《傷寒論》多有借鑒和發(fā)展,因此,譯注者在題解部分對二者間的聯系和區(qū)別進行了言簡意賅的提示。《溫疫論》涉及的眾多方劑和中醫(yī)術語是理解的最大障礙,因此注釋除了注釋疑難文字外,主要注釋中醫(yī)術語和方劑,并盡量用通俗的語言進行解釋,而非引經據典、追根溯源地延伸,甚至掉書袋。同時,為免于讀者翻檢之勞,同時便于讀者加深認識,一些相隔一定篇幅的中醫(yī)術語和方劑不妨重出,益于讀者在不同場景下深入理解這些術語和方劑。譯注者在譯文方面用力頗深,努力追求信、達、雅,并試圖用簡練的語言揭示出原文后的思維方式和深刻內涵。

唐文吉 唐文奇譯注 ·古籍整理 ·15.2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南县| 嘉黎县| 巴青县| 荥经县| 石棉县| 搜索| 蒲城县| 广丰县| 沾化县| 贡嘎县| 汶上县| 新巴尔虎右旗| 进贤县| 渝中区| 张北县| 黄梅县| 乐都县| 洪泽县| 荆州市| 周至县| 高尔夫| 米脂县| 蒙自县| 阿克苏市| 阜宁县| 尚义县| 萍乡市| 枣强县| 桂林市| 周至县| 江川县| 扎囊县| 淮滨县| 郎溪县| 凉城县| 靖远县| 小金县| 邹平县| 交口县| 峨山| 嘉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