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言二拍(第1卷):喻世明言
會員

《喻世明言》,白話短篇小說集,初刻用名《古今小說》,又稱《全像古今小說》。明末馮夢龍纂輯。部分為宋元話本舊作,也有明人擬作。文字可能經過纂修者的加工。題材多來自民間,也有根據歷史小說和前人小說改編改寫的。《喻世明言》,同作者稍后刊行的《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一起,合稱《三言》,是最重要的中國古代白話短篇小說集之一。通常亦與凌濛初的“二拍”,即《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并稱,稱為“三言二拍”。《喻世明言》是明末馮夢龍纂輯的白話短篇小說集。《喻世明言》最初版本名為《古今小說》,全稱《全像古今小說》。后重印改名為《喻世明言》,以與“三言”其他作品書名相配。全書40卷,每卷1篇,共計40篇。它和《通言》、《恒言》一樣,為宋元明話本小說。《喻世明言》中故事產生的時代,包括宋、元、明三代,其中多數為宋元舊作話本,例如“史弘肇龍虎君臣會”、“宋四公大鬧禁魂張”,少數為明朝擬話本,例如“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沈小霞相會出師表”。另外有些是明人對宋元舊作的改編加工,例如“新橋市韓五賣春情”、“鬧陰司司馬貌斷獄”等。由于產生年代不同,因此在內容、手法、語言、風格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但又因為屬于同一個小說發展系統,其題材也都和城市生活聯系密切,所以各篇之間還有很多共通之處。其中“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譴責了負心男子對愛情的不忠;“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描寫了對失身妻子舊情難忘而破鏡重圓;“羊角哀舍命全交”、“吳保安棄家贖友”、“范巨卿雞黍死生交”等則歌頌了不計生死利害而忠于友情的精神;而“楊思溫燕山逢故人”、“木綿庵鄭虎臣報冤”、“楊八老越國奇逢”則觸及了異族入侵、權臣誤國等現實政治題材。《喻世明言》還收錄和改編了一些歷史傳奇故事,例如“晏平仲二桃殺三士”。此外,《喻世明言》各篇小說多取材于現實生活,主題涵蓋愛情、婚姻、朋友情義等,展現了當其時的社會百態。

(明)馮夢龍 ·集部 ·35.7萬字

經史百家雜鈔·第四冊(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
會員

中國歷代典籍素稱浩如煙海,汗牛充棟,一個人以其畢生精力也不可能窮盡,何況我們身處“智能互聯”的時代,有那么多的現代知識與技能需要去掌握,能優游于古籍之中的時間畢竟有限。況且古文形成的年代畢竟距離我們已很遙遠,文章中的遣詞造句、思想內涵及所涉典章制度、人物地理已非我們所熟悉,對于一個不曾受過較多專業文史訓練的現代人來說,往往不免望書興嘆,面對寶藏卻無從入手。為此,一部優秀的選本乃成為愛好文史的人士修習古代文獻的階梯,清人曾國藩編纂的歷代文章選集《經史百家雜鈔》正是這樣一部符合我們今人讀古書需要的選本之一。在清代,《經史百家雜鈔》是繼《古文觀止》《古文辭類纂》之后,又一部流傳很廣、影響甚遠的古文選讀本。《經史百家雜鈔》的編纂始于咸豐元年(1851)初,成書于咸豐十年(1860)。該書所選文章上起先秦兩漢,下迄明清時期,按體裁分類編排為二十六卷,選錄了包括政論、詞賦、詔令、奏議、官箴、書牘、頌辭、祭文、碑銘、序跋、傳記、敘記、游記、典志等歷代文章精品七百余篇。是一部體式全備、取材廣泛,熔經、史、子、集于一爐,集思想性、藝術性、致用性于一體。三者比較起來,《古文觀止》是私塾讀本,選文偏重文辭與文采,《經史百家雜鈔》網羅選文的廣博和深度則超過了《古文觀止》。同《古文辭類纂》相比,《經史百家雜鈔》增加了敘記、典志,在重視選文的文辭之外,除《古文辭類纂》偏重義理、詞章、考據三條選文標準之外,更強調其選文的“經世濟民”之用,認為“四者闕一不可”(?求闕齋日記類鈔?),突出“文”與“道”的結合,其實用價值遠在《古文辭類纂》之上。《經史百家雜鈔》,名曰“雜鈔”,其實不雜,毛澤東認為它“孕群籍而抱萬有”,道旨與文采兼備,可為國學之入門書。

余興安等譯注 ·集部 ·46.5萬字

三言二拍(第3卷):醒世恒言
會員

《醒世恒言》是中國明末清初作家馮夢龍的白話小說集,初版于明天啟七年(1627年)。其題材或來自民間傳說,或來自史傳和唐、宋小說。除少數宋元舊作外,絕大多數是明人作品,部分是馮氏擬作。編撰者創作成分較多。內容修飾潤色較精,形象鮮明,結構充實完整,描寫細膩,不同程度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和市民思想感情。但有些作品帶有封建說教、因果報應宣傳和色情渲染。《醒世恒言》與《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并稱“三言”,是最重要的中國古代白話短篇小說集之一。后來明代凌濛初在“三言”的直接影響下寫下兩部短篇小說集:《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稱為“二拍”。“三言兩拍”是中國古代成就最大的兩個白話短篇小說集。《醒世恒言》是明末馮夢龍纂輯的白話短篇小說集。該書收錄了宋、元以來話本、擬話本40篇,風格各異,這些故事,有來源于史傳的,也有出于歷代筆記、小說的,而最多最根本的源頭,則直接來自民間傳說的故事,來自社會的實際生活。通過這些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人民的愿望。其內容豐富,有反映愛情婚姻的;有抑揚封建官吏,暴露吏治黑暗的;有謳歌行俠仗義,譴責忘恩負義的。故事情節離奇曲折,人物個性鮮明,充滿情趣。該書40篇故事中,宋、元舊作比前“二言”少,約占六分之一左右,確認為宋元舊作的有《小水灣天狐貽書》、《勘皮靴單證二郎神》、《鬧樊樓多情周勝仙》、《金海陵縱欲亡身》、《鄭節使立功神臂弓》、《十五貫戲言成巧禍》等篇。其中《鬧樊樓多情周勝仙》、《十五貫戲言成巧禍》這兩篇作品在整個宋元話本中都是上乘之作。其余絕大部分是明人話本和擬話本。

(明)馮夢龍 ·集部 ·51.5萬字

西京雜記(外五種)
會員

本書收錄《西京雜記》、《漢武帝別國洞冥記》、《漢武帝內傳》、《漢武故事》、《裴子語林》、《殷蕓小說》共六種。《西京雜記》,漢劉歆撰,晉葛洪集,王根林校點。本書是一部介紹西漢一代帝王后妃、公侯將相、方士文人等的志人小說。內容涉及宮廷制度、禮節習俗、奇聞軼事等,情節精彩,文筆雅馴。其中不少故事,都成為后代傳奇、戲曲的素材。以《漢魏叢書》本為底本,以《四部叢刊》影印的明嘉靖本、《古今逸史》本加以校勘標點。《漢武帝別國洞冥記》,漢郭憲撰,王根林校點。本書以漢武帝求仙和異域貢物為主要內容,涉及西域以及中亞西亞一帶國家的傳聞,極富想象力,可了解這些地區的民俗與傳說。以《顧氏文房小說》四卷本為底本,參校以《古今逸史》、《漢魏叢書》本。《漢武帝內傳》,佚名撰,王根林校點。本書從漢武帝出生時寫起,直到他死后殯葬,詳于求仙問道,特別是西王母會武帝之事,情節繁復,極盡鋪陳,運用漢賦排偶的手段,文學性很強。以《守山閣本》為底本,以《道藏》本、《太平廣記》等本參校。《漢武故事》,佚名撰,王根林校點。又名《漢武帝故事》,記載漢武帝從出生到葬于茂陵的傳聞軼事,屬于漢武帝傳說系統中的一部傳記小說。主要記述武帝追求長生不老的過程,也有"金屋藏嬌"等雜事,文字簡雅拙樸。以《古小說鉤沉》本為底本,以《古今說海》等書參校標點。《裴子語林》,晉裴啟撰,王根林校點。又名《裴啟語林》,輯錄漢魏至晉代知名士人傳聞軼事及人物間精彩對話,是魏晉時期清談風氣的體現,不少內容被《世說新語》襲取。此書誕生時就影響很大,風行一時,因得罪謝安,被禁廢不傳,由后人輯錄才得流傳。以《古小說鉤沉》為底本,參校他本標點出版。《殷蕓小說》,梁殷蕓撰,王根林校點。本書記載自先秦到東晉的軼事傳聞,帶有野史性質。除帝王將相、歷代名人,還涉及民間傳說、街談巷議,是后代野史筆記的濫觴。其中一些內容,他史不見,頗為珍貴。此書久已散佚,匯集《古小說鉤沉》本、余家錫《殷蕓小說輯證》、周楞伽《殷蕓小說》三家的輯集成果,以其他類書或者正史加以校勘標點。

(漢)劉歆等撰 王根林校點 ·集部 ·7.8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潍坊市| 武乡县| 台东县| 中方县| 玉环县| 罗平县| 涿鹿县| 云阳县| 抚顺县| 翁牛特旗| 剑河县| 乳源| 永嘉县| 巧家县| 辛集市| 乌拉特中旗| 美姑县| 长白| 滦平县| 页游| 鸡东县| 古田县| 昆山市| 绥滨县| 盐源县| 色达县| 荔浦县| 元谋县| 上思县| 汕尾市| 浦城县| 乌兰察布市| 无极县| 江川县| 利辛县| 房产| 成都市| 达拉特旗| 仁怀市| 榆林市| 临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