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國家圖書館藏黃小松友朋書札(全三冊)
會員

黃易(清乾隆九年—嘉慶七年),字大易,號小松、秋盦,又號秋影庵主、散花灘人,浙江錢塘人,清代中期著名的書法家、篆刻家、金石學家,在書法、繪畫、篆刻、碑拓、考古、金石文字等領域建樹頗多,與錢大昕、王昶、翁方綱、孫星衍并稱清代“金石五家”,與丁敬、蔣仁、奚岡等并稱“西泠八家”。有《小蓬萊閣金石文字》(嘉慶、道光、光緒三種刻本)、《小蓬萊閣金石目》(稿本)、《秋盦詞草》、《小蓬萊閣詩》、《秋盦剩稿》(清末叢書本)等傳世。金石學是清代學術的顯學,同時也是清中期以后的學術根基之一,眾多學者投身與此,名家輩出。而在當時,眾多金石學者之間的交往是一件重要且復雜的學術文化活動,涉及面廣、人員關系復雜、交往內容豐富,已經在事實上形成了所謂的“金石文化圈”。而在乾嘉時期,黃易正是這個文化圈的核心和代表人物。錢大昕在所作《小蓬萊閣金石文字序》中就說:“海內研精金石文字與予先后定交者盞廿余家,而嗜之篤而鑒之精則首推錢唐黃君秋庵”,而翁方綱在《黃秋庵傳》中也說:“四方嗜古之士所得奇文石刻,無不就正于君,以是所蓄金石甲于一時”。可見黃易在當時金石學文化圈中的地位和影響力。本書以國家圖書館藏清稿本《黃小松友朋書札》為底本。該書13冊,稿本,毛裝,收錄了趙魏、武億、余集等150余位友人致黃易的信札,共計310余通。信札內容以問學、訪碑、治印等學術交流為主,間有日常問候之札,內容豐富,書法灑脫,箋紙亮麗,對于研究清代金石學、金石學家文化圈以及書法篆刻藝術等,均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為便于學者使用,本書在彩色影印底本的同時,還附有每一通尺牘的釋文,加全式標點,并將制作尺牘所涉人名索引。尺牘釋文擬邀請北京大學文學院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在讀博士生潘妍艷整理。詳細情況,請參見選題方案附件。

國家圖書館編 王玥琳整理 ·古籍整理 ·9.1萬字

曾子·子思子·孔叢子: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
會員

在孔門七十子中,曾參被稱為曾子,是對中國后代思想文化影響最大的學者,也是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他的《孝經》被稱為“百行之宗,五教之要”;《大學》提出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從倫理到政治的人生發展思路,被中國封建時代文人奉為人生圭臬。曾子在先秦說理散文發展史上也有重要地位,中國典型的專題說理散文,是在曾子時代出現的。孔伋,字子思,是孔子之孫,孔鯉之子,是戰國前期儒家一大重鎮,也是孔子后人中一大思想家,宋儒甚至編制了孔子—曾子—子思—孟子一脈相承的道統體系,學者們將子思與孟子合稱“思孟”。戰國時期,學術界重視的是子思論述仁、義、禮、智、圣五種德行的作品。到了宋代,以道德心性學說為核心內容的新儒學興起,子思的另一篇代表作《中庸》因此受到特殊重視,被朱熹列為“四書”之一。《中庸》是儒家論述心性道德培養的重要作品,被宋儒說成是“孔門傳授心法”之作。《孔叢子》是一部相當于“孔家雜記”的書,其記述自孔子始,下歷子思、子上、子高、子順、子魚,迄東漢中期的孔子二十三世孫季彥,共記錄了十幾位孔子后代子孫的言語行事。時間跨度近六百年,涉及的內容廣泛而豐富,對于了解孔子世家的發展、演變以及一些著名人物的嘉言懿行、家學傳授等等,有著重要的文獻價值。

陳桐生 孫雪霞譯注 ·古籍整理 ·46.5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汶川县| 石首市| 汉阴县| 竹溪县| 苏州市| 长子县| 阿坝| 永济市| 伽师县| 桂平市| 惠来县| 金乡县| 金湖县| 镇江市| 山阳县| 二连浩特市| 霍林郭勒市| 富民县| 华宁县| 明光市| 治多县| 武汉市| 绥阳县| 同德县| 邵武市| 弥勒县| 平凉市| 绥化市| 霍邱县| 长寿区| 西安市| 邯郸县| 林甸县| 铁岭县| 乌审旗| 多伦县| 泾源县| 玉树县| 广安市| 金阳县| 泸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