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宋詞選》堪稱宋詞選本中的經典之作。選本打破了《宋詞三百首》等注重音律詞藻的選詞傳統,更重視詞作的思想內涵,故選本中稼軒詞選得最多,其次是東坡等,對歐陽修、晏殊、柳永、晏幾道這些詞人,也更注重擇明快者而錄之。同時,注釋詳盡,評述精辟、清晰,不僅能幫助讀者更好地領略宋詞的迷人風采,使讀者得到更多的人生體驗和美的陶冶,而且有益于養成對歷代詞作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故非常適合普通讀者閱讀。
胡云翼選注 ·古籍整理 ·20.4萬字
《素書》,包羅萬象的大智慧書,一句一條道理。黃石公對張良說:“學成此書就可以當帝王師。”可見它就是帝王術,即教導皇帝王天下的學問和智慧。素,就是本來就是這樣的。《素書》之所以叫“素”,跟老子有關——《道德經》:“視素抱樸”,意思是比照著原色的素,木材解散為木器之前稱為樸,抱著這種樸,體現的是道家去掉智巧、返濮歸真。“返于太素”,這也是道家的詞,即回到根本,把握天人之道的真理。這樣才能保身,又能進取。回到根本,才能預判、權變,制人全勝。
張守春 ·國學普及讀物 ·8.4萬字
東漢劉熙的《釋名》,從天文地理、人體、人倫、語言、衣食起居、文書、器具、病喪共八個大類中取材選詞,收錄了一千四百多個條目,訓釋詞語一千七百多個,以事類為經,義類為緯,分為釋天、釋地、釋山、釋水、釋丘等二十七篇,大類之下又有小類,層次分明,次序井然,廣泛采用“聲訓”手段,追溯人、物、事之名源,是中國第一部語源學研究著作。它與《爾雅》《方言》《說文解字》一起,堪稱漢語言文字學的“四大名著”。本版以專研《釋名》三十多年的任繼昉先生《釋名匯校》為基礎,以明嘉靖三年儲良材、程鴻刊翻宋本《釋名》為底本,并參照其他版本進行校勘,依三全本體例進行簡要題解、簡明注釋和全文翻譯,是一部易讀易用的適合廣大讀者的普及讀本。
任繼昉 劉江濤譯注 ·古籍整理 ·22.1萬字
《包公案》實際上是一部有關包公故事的短篇小說集,每篇寫一則包公斷案的故事。其內容雖不連貫,但包公形象卻貫穿全書。《包公案》的題材,部分來自民間流傳的包公故事,也有部分采錄自史書、雜記和筆記小說中的有關材料而加以編排敷演成篇的。小說的基本內容是歌頌包公的,寫他秉公執法,清正廉明。通過他審理的一系列有關“人命”、“奸情”、“盜賊”、“爭占”等類案件,作者塑造了一個為民除害的清官形象。其中有些故事判斬了皇親國戚,如《黃葉菜》、《獅兒巷》;有的故事揭露了土豪劣紳的狠毒兇殘,如《栽贓》、《鬼推磨》;而《屈殺英才》、《久鰥》則對科舉制度進行了有力的抨擊。書中有的故事寫得曲折生動,人物形象也較鮮明。像其他公案小說一樣,《包公案》中也夾雜了一些因果報應、鬼神夢兆等宿命論和封建迷信的內容。另外,作品中極力宣揚的忠君思想顯然是對封建皇權的“愚忠”,這是不足取的。希望讀者朋友們在閱讀這本小說時加以甄別。
佚名 ·集部 ·37.2萬字
本書以王弼通行本為底本,大量吸收了前人研究成果,并根據作者個人多年研究提出了不少新的見解。篇首“老子哲學系統的形成和開展”對老子哲學作了全面的介紹,顯出作者的學術功力。“注釋、今譯與引述”構成本書的核心部分,以《老子》原有篇章為順序,每章先引原文,再加注釋,而后是今譯,最后是引述。注釋通俗易懂,今譯文字優美,注釋、引述學術容量大,因而,他既便于初學者,又可作為有志于老莊學說深入研究的指南。
陳鼓應注譯 ·子部 ·20.4萬字
《南齊書》現存五十九卷,其中帝紀八卷,志十一卷,列傳四十卷,所缺一卷為《自序》,記述南朝蕭齊王朝自齊高帝建元元年至齊和帝中興二年,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現存關于南齊最早的紀傳體斷代史。原名《齊書》,至宋代為區別于李百藥所著《北齊書》,改稱為《南齊書》,撰著者為蕭子顯。
尹小林校注 ·古籍整理 ·36.4萬字
《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古代農學名著。本書共十卷,詳細記述了古代農副業生產方面的技術和經驗,幾乎囊括了古代農家經營活動的全部內容,堪稱為一部中國古代農業技術的百科全書。
(北朝)賈思勰著 繆啟愉 繆桂龍譯注 ·子部 ·61萬字
《營造法式》由北宋將作監李誡奉旨編修,于北宋崇寧二年(1103)由皇帝詔令海行天下。全書正文前有兩個附件,一是成書的上奏文檔“劄子”,二是全書總體介紹“看詳”。正文部分共34卷,大體內容如下——總釋:包括卷第一《總釋上》與卷第二《總釋下》,是對宋以前歷代建筑術語的梳理與詮釋。各作制度:包括卷第三至卷第十五,涉及古代房屋營造藝術與結構的諸多層面。如壕寨制度在部分內容上,涉及了類似城市市政工程范疇的某些方面;石作制度給出了石雕與石刻藝術的分類、加工技術與做法;大木作制度給出了唐宋時期木結構房屋的等級制度,基本平、剖面形式,房屋建構邏輯,梁柱體系,枓栱體系,屋頂結構體系,各部分主要構成名件等,提出了材分制體系;小木作制度介紹了多種小木作構件,其中的模數制方法,對批量化生產制作很有啟發;雕作、旋作、鋸作、竹作、瓦作、泥作等匠作制度與做法,覆蓋了房屋內的各種木制名件機器雕刻;彩畫作制度使我們對宋式彩畫有了一個梗概性的認識;磚作制度與窯作制度記錄了房屋營造中造磚、用磚方法與規則。各作功限:包括卷第十六至卷第二十五,說明了如何計算各作營造中所需發生的匠作與勞作的功限及其計量方式。諸作料例、用釘料例、用膠料例,諸作等第:包括卷第二十六至卷第二十八。這些內容不但與前述各卷相呼應,而且包括了施工組織、工程預算、材料籌備與運輸、物料及其運送的功限估算等營造相關內容。圖樣:包括卷第二十九至卷第三十四。其中總例、壕寨制度與石作制度圖樣1卷,大木作圖樣2卷,小木作與雕木作制度圖樣1卷,彩畫作圖樣2卷,傳承了宋式營造直觀圖樣。本書亦收錄了陶本的圖樣附卷,供讀者參考。
王貴祥譯注 ·古籍整理 ·104萬字
《詩經》是我國詩歌總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才稱為《詩經》,并沿用至今。毛詩盛行于東漢以后,并流傳至今。本次出版,為方便現代讀者閱讀,我們在對原文進行精心校對的基礎上,又進行了詳盡的注釋和準確流暢的翻譯。
中華文化講堂注譯 ·國學普及讀物 ·29.8萬字
《拿破侖日記》是一本內容全部由拿破侖本人所寫或口述的書籍。全書按時間順序完整地記錄了從1769年拿破侖出生、經過成長、到達輝煌、直至最后的流放的絕筆。在與人的交往中,拿破侖可能很少說實話。這本日記就是這位世界巨人璀璨的一生最完整的記錄,同時也向每一個渴望走近他的人展示了他鮮為人知的內心世界。《拿破侖日記》為我們講述真實的拿破侖:“別人都說我別無所長。我并不為別人所喜歡。我單薄得如同一張紙。我之所以有多次得勝,只因為我的行動如同我的思想一樣迅速,立刻想到,立刻實施。諸位如果要干預我,阻撓我,諸位必須準備承受軍事方面的不良后果。指揮作戰,各人有各人的方法。。。。。人生大事,是一發千鈞的;有才能的人,擅于利用時機。凡是上蒼可以給他一個機會的,都不愿忽略。而較次一等的人,就不可能了,只要忽略一件事情,就足以敗壞一切。在打仗的時候,什么機會都要善用。因為運氣好像一個女人,如果你今天遇不上她,你就別指望明天能見到她。”一個人憑借自信和勇氣,憑借激情與幻想,憑借勤奮與意志所能得到的,拿破侖全得到了。拿破侖不僅是個軍事巨人,他更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他善于分析人性,他也擅長洞察諂媚者的欺騙;他熱衷于戰爭,他也渴望和平;他尊重知識,愛護人才,他也崇尚道德,感恩人生……對于拿破侖這樣的名人,很多人對他充滿了興趣,甚至狂熱崇拜。所有這些都只是從他的傳記或歷史讀物中獲取,而想真正走近拿破侖,觀察和了解他的喜怒哀樂,興衰成敗以及他的日常生活。唯有日記能夠最真實地記錄下這些瞬間與片斷,而拿破侖恰恰有寫日記的習慣,他為我們提供了他的一切。
(法)拿破侖 ·古籍善本 ·61字
《大明律》頒布于明洪武三十年(1397),共四百六十條,分為七篇、三十門,它上承唐律,下啟清律,是我國古代法典沿革史上一部革故鼎新的法典,它的內容和立法技術既融合了歷代律典的成就,又為適應當時社會的需要進行了調整,是研究明代國家、社會、經濟、文化、軍事、教育等各方面的重要文獻。收入“三全”的《大明律》,以明萬歷七年(1579)張鹵校刊《皇明制書》中所收《大明律》為工作底本,參校他本,在盡可能保持古代律典原貌的同時,盡量用現代語言完整表達法律的本意。
懷效鋒 王旭譯注 ·古籍整理 ·30.2萬字
清代民間通俗公案小說。其故事始于說書,后經人加工整理敷演而成為長篇小說。主要講述了康熙年間清官施仕倫在黃天霸等江湖俠士輔佐下鏟除貪官污吏、破案捕盜的故事。小說從施仕綸做揚州府江都縣令寫起,到升任通州倉上總督時止。所做之事,不外“審案”和“剿寇”。情節比明代公案小說更加曲折,斷案之外,又有私訪遇險之事。書中大小十余案,大都靠托夢顯靈、鬼神鑒察來解決,靈怪色彩很濃。小說的另一主要人物為俠客黃天霸。黃出身“綠林”,行刺施公被擒,自稱“改邪歸正”,改名施忠,充當官家的護院和走卒。他與昔日的“綠林”朋友反目成仇,定計斬決十二寇,逼殺結義兄嫂,邀功請賞。這一人物的塑造,意在使安暴濟民的“俠客”和致君澤民的“忠義”結合起來,把“俠客”變成忠于封建統治的奴才和幫兇,從而維護封建帝國利益。希望讀者朋友們在閱讀這本小說時加以甄別。
佚名 ·集部 ·115萬字
隨著20世紀國內七八十年代兩次文化熱的升溫,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系統整理與保存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呼聲日漸高漲,根據當代中國社會的現實需要,及國內文史學界專家學者們對圖書分類、內容增刪等方面所提出的具體而切實的建議,本編委會編輯出版了這套《四庫全書精華》,出于篇幅方面的考慮,對各部圖書進行有重點、有選擇地收入,主要收錄那些具有典型意義,可視為典范著作的古籍。經部立足于儒家的四書五經,小學、注疏部分不收。史部收集成就最高的前四史及《國語》、《戰國策》中的部分章卷,以此展示史部的精華。子部則廣泛收錄各家各派的代表性著作,以儒、釋、道、兵家為重點,力圖展現中華文明豐富多彩的內容。集部由楚辭開頭,繼以文藝理論,終以詩、詞、曲、劇為代表的文藝創作。我們的主旨是:在忠于《四庫全書》原本的基礎上,盡力壓縮“欽定”的內容,提高諸子及文學藝術的地位和分量,以滿足現實大眾的需要,希望我們所編選的這套《四庫全書精華》能成為中華文明的完整縮影。
思源編著 ·四庫全書 ·36.7萬字
現代人常常提到的蒙學讀物“三百千千”,就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其中,《千家詩》是明清兩朝流傳極廣、影響深遠的兒童普及讀物。所選的詩歌大多是唐宋時期的名家名篇,題材多樣,它從一開始就受到廣大讀者的青睞,而“千家詩”這個書名更是廣被采用。
張立敏編注 ·子部 ·9.8萬字
《伊川擊壤集》是北宋理學家邵雍的詩集。邵雍精于易學,“遇事能前知”,以致后世占卜術士謬托他為祖師。江湖上的大名,反而遮掩了他“粹然儒者”的本來面目。與周敦頤、張載、二程相比,大儒邵雍還擅長吟詩。他以詩抒情言志、闡述哲理。他生于北宋國力鼎盛、經濟繁榮之時,當時世風恐怕也是浮躁的,但他的詩展現給我們的是閑適、自在。他自命居所為“安樂窩”,誠然他是既安且樂的。邵雍一生作詩三千余首,收入《伊川擊壤集》中。我們這次從理學叢書本《邵雍集》中抽出相關部分,橫排改簡化字單行。
邵雍 ·古籍整理 ·9.9萬字
本書是研究魏晉玄學的重要參考書,為湯用彤先生在1938年至1947年十年中所寫的八篇論文和一篇講演記錄稿合成的文集。作者鉤沉描繪出魏晉思想的變遷、發展之跡,既凸顯了本期思想之特質及其內在的發展理路,又注重其與前期思想間的因革損益。自用彤先生始,學界統稱魏晉思想為魏晉玄學。
湯用彤 湯一介等導讀 ·古籍整理 ·15.7萬字
《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古代農學名著。本書共十卷,詳細記述了古代農副業生產方面的技術和經驗,幾乎囊括了古代農家經營活動的全部內容,堪稱為一部中國古代農業技術的百科全書。繆啟愉先生是國內研究《齊民要術》的權威學者,與其子繆桂龍一起對《齊民要術》作了全面校勘整理,并予以注釋和翻譯。本書堪稱目前國內最佳的《齊民要術》整理本和譯注本。這次修訂,為繆啟愉子繆桂龍根據原稿校對,增補注釋,修改錯字,提高了質量。
(北朝)賈思勰著 繆啟愉 繆桂龍譯注 ·國學普及讀物 ·60.6萬字
《格言聯璧》是清代金纓編纂的一部格言集成。共分為學問、存養、持躬、攝生、敦品、處事、接物、齊家、從政、惠言、悖兇十一類,內容廣博,語言精練,意蘊深厚,涵蓋了社會人生的各方面和傳統中國社會各個時代的思想精髓。《格言聯璧》的篇章編排也體現著一定的內在邏輯和順序。大體上遵循著宋代以來君子“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脈絡。每類的首要思想都是告誡人們要立德為先、修身為要,也就是說無論做什么事,先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而這種立德修身又不是靠空談得來的,是在現實生活中通過不斷約束改進自己來實現的。《格言聯璧》雖然成書于清朝中晚期,但因書中的許多格言側重生活實際,所以今天讀起來仍不失實用意義。“攝生類”中的格言都有著中醫理論依據,對當下人的身體保養仍大有裨益。“敦品類”“處事類”“接物類”等章在為人處世方面的指導和告誡,對現在人們的交往仍有著一定的指導意義。
馬天祥譯注 ·古籍整理 ·10.3萬字
《老老恒言》是一部匯集清以前各家養生思想,并結合作者自己的切身體會,總結編纂而成的老年養生專著,號稱老年人養生寶典。全書共五卷:前二卷敘起居動定之宜,如安寢、飲食、出門、防疾、慎藥、消遣、導引等;次二卷列居處備用之物,如衣、帽、床、枕、被、褥、臥房等;末附粥譜一卷,列粥百種,借為調養治疾之需。本書從日常飲食起居入手,不標新立異,不涉旁門左道,而以儒家“不語怪力亂神”的態度談老年養生方法,且大都經作者親身體驗,細致入微,切實可行。
黃作陣 祝世峰 田海萍 黃新月譯注 ·古籍整理 ·18.2萬字
《長短經》,又名《長短要術》《儒門經濟長短經》。作者趙蕤在《長短經》十幾萬的文字中,博考六經諸子,博征經史,廣采百家,從諸如《論語》《孟子》《周易》《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晉書》《老子》《莊子》《韓非子》《管子》《人物志》《傅子》《申鑒》《中論》《政論》《昌言》《世要論》《呂氏春秋》《淮南子》《孫子兵法》《六韜》《黃石公三略》等上百種書中采擷大量材料與歷史事例,采用“自為經傳”的著述模式,以經注并行的方式靈活組合各種材料,將材料進行相當細致的拆分,將前人的不同觀點拆分匯聚,讓它們互為補充,甚至互相辯駁,并按照自己的思想體系重新加以組合,兩部分文字圓融的交匯一起。經過趙蕤的削刪、抄撮、編排,自先秦至唐代的各種典籍,在“經綸通變”編寫宗旨的指引下,匯聚諸子百家學說,撮敘歷代更迭史實而斷以己意,論述王霸、機權、正變長短之術,內容龐雜,涉及知人、論士、政體、君德、臣行、圖霸、兵謀等內容,使《長短經》中的某些篇章,往往能比原書更為充分地闡發某一道理。“趙蕤用前人的文句編織了一個屬于他自己的思想體系。雖然這些思想的局部都已存在于前人的著作中,但任何局部都不能大于《長短經》這個整體”。
劉子立譯注 ·古籍整理 ·99.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