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百年前的華西協合大學建筑是中國最早由西人建筑師設計的完整大學建筑。它的建筑設計者為英國建筑師榮杜易,其設計建筑開創了中西融合的“中國新建筑”的先河。華西壩老建筑是中國僅存的與美國常春藤大學賓州大學同源的貴格建筑群,也是“藝術與工藝運動”在中國的優秀的傳承。本書以公誼會和公誼會建筑溯源,講述了榮氏建筑成功的歷史淵源、建筑學中的藝術與工藝運動,著重介紹了華西協合大學內的建筑布局和特色建筑。
羅照田 ·歷史文化 ·8.5萬字
這是一本為建筑、規劃和設計專業人士,以及廣大藝術愛好者而著的有故事的古代西亞、埃及和希臘建筑史。本書將不僅為您詳盡介紹西方文明誕生初期的城市和建筑的特征及其發展脈絡,還會撥開籠罩其上的神話面紗,為您講述這些建筑背后的故事,打開通向孕育了西方文明的伊甸園和雅典學堂的探奇之門。本書配有590余幅精美的插圖輔助您的閱讀。
陳文捷 ·歷史文化 ·10.2萬字
一部關于美、建筑與人生的經典巨著,普魯斯特男神之作;講述哥特式建筑的杰作,享譽英美藝術界,影響后代建筑及建筑美學,為好幾代人評判藝術價值提供了標準。1849年,羅斯金寫下了《建筑的七盞明燈》。那是一個追求機械化的時代,工業量產、效率、速度,因著經濟大家沖向了一個羅斯金眼中崩壞的世界。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羅斯金對哥德式建筑的追求便成了影響當時極深的想法。書中從不同的面向分析哥德式建筑,提出建筑的七盞明燈,包括奉獻、真理、美麗、生活、記憶與順服。“獻祭之燈”與“真實之燈”談論建筑的生命力,來自建筑師、創作者、工匠建筑師、創作者、工匠的付出;“力量之燈”與“美感之燈”則自探討建筑的美,一種來自心靈、精神層次的美;在“生命之燈”中,羅斯金認為作品在生產勞動的過程中,會將創作者、作品和用戶關聯在一起;“記憶之燈”與“遵從之燈”重新定義我們該如何看待歷史。
(英)約翰·羅斯金 ·歷史文化 ·17萬字
圍龍屋是位于粵東北的一類鄉土建筑類型,也是重要文化遺產。本書從文化遺產的視角,以鄉土建筑為研究對象,將圍龍屋作為切入點進行調查研究。研究主要聚焦在圍龍屋的空間上,并將其分為私有空間和共有空間兩部分,共有空間是本書研究的重心。研究具體從三個角度展開:一是從哲學的角度對鄉土建筑進行分析,重點引入列伏斐爾的空間生產理論,統領本書的行文脈絡;二是從歷史學的角度探討傳統宗族制度對圍龍屋社會性的影響;三是從建筑人類學的角度展開對鄉土建筑的研究。
熊寰 ·歷史文化 ·18.4萬字
本書以歷史文化街區作為闡述對象,立足如今對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經驗不足而又亟待活化再開發的現實,對歷史文化街區進行了系統性的探討。全書共四章,總體可分為兩大部分,開章先是由大范圍到小范圍介紹了關于歷史文化街區的理論知識,包括保護思想的溯源、與之相關的歷史環境、一些基本概念、相關保護規劃及改造原則等,讓讀者對歷史文化街區的認識由淺入深;書中的很后一部分則是結合歷史文化街區改造的具體案例進行分析,主要是選取了在保護基礎上成功進行了商業引導、重新煥發活力的歷史文化街區,從基本歷史概況、改造設計方案、細部施工技術等方面來詳盡說明,還加插了各種設計方案圖紙、大量精美的改造效果圖片以及現場施工圖片,給予讀者更直觀的感受。
鳳凰空間·華南編輯部編 ·歷史文化 ·3.2萬字
本書通過簡明的建筑講解、有趣的歷史和故事、詼諧的語言風格,展現了中國古村落、古城古鎮的隱秘角落中輝煌的民間建筑風采。不過與其說這本書是介紹建筑,不如說是個小型的建筑展覽。村鎮的建筑大多數是民居,未經大師之手設計,也談不上什么流派,但卻反映出普通百姓的愛好和寄托,以及民間匠人精湛的技藝。小小一本書,帶你踏上尋根之旅,走近那些漸行漸遠的民居村落,走近那永不消逝的鄉愁記憶。
張克群 ·歷史文化 ·3.8萬字
《頤和園測繪筆記》是天津大學建筑學教授梁雪帶學生近距離觀察、測繪頤和園后,以筆記形式呈現的作品。書中有師生測繪生活的真實記錄,并通過專業目光,將頤和園的時空由眼前景物引申到清漪園時期的繁盛面貌。對于那些喜歡中國古典園林的人來說,了解頤和園的園林史和其中使用的造園方法僅僅是理解這座園林的基礎,而深入了解真實發生在園林里的故事,則可以看到從晚清到上個世紀60年代的一段近代史。
梁雪 ·歷史文化 ·12萬字
你知道嗎?奴隸制時代的建筑都特龐大;哥特建筑是歐洲中世紀的黑暗之光;佛寺建筑在日本和印度遍地開花;后中世紀,君權和文藝都復興了;英法大革命時期的建筑集各種仿古于一身;19世紀的鋼筋混凝土帶給建筑新面貌;20世紀以后現代建筑登上了歷史舞臺;再后來,后現代主義開始使建筑各走各的路……如此浩瀚的外國建筑千年之變,通過簡明的講解、有趣的歷史故事、詼諧的語言風格,將復雜的建筑形式轉化為清晰明了的發展脈絡。小小一本書,帶著你走遍世界的隱秘角落,走近建筑和歷史中的活色生香。
張克群 ·歷史文化 ·6.1萬字
中國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文化寶庫中獨樹一幟。但在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中,建筑及建筑研究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較大,導致中國現當代——尤其是20世紀末期到21世紀——建筑的發展呈現出較為混亂的局面。針對這種情況,對于中國古代建筑的普及和宣傳就顯得尤為迫切。本書以“史話”體裁,概括而形象地為廣大讀者介紹了我國古代建筑的發展流程、獨特的藝術風格和精湛的技術,為進一步了解和發揚我國古代建筑的優秀傳統奠定了基礎,并在繼承傳統與探索革新的過程中,起到不可多得的引導作用。
孫大章 ·歷史文化 ·7.9萬字
本套裝書由《得乎檐角梁柱間:尋訪晉南鄉野古建》《藏在木頭里的靈魂:中國建筑彩繪筆記》兩本書構成。
連達 佚名 ·歷史文化 ·14.5萬字
本書是由一名80后老洋房愛好者通過實地攝影與記錄,通過探究考證與查閱,用一位“老克勒”的二十四小時,走訪二十四棟老建筑,來講述建筑風格、設計者的理念理想,以及建筑背后的故事。老上海的歷史文化浩如煙海,上海老建筑的故事也豐富多彩。本書通過“老克勒”這樣一位虛構人物將老建筑的點點滴滴呈現給讀者,希望可以帶來不一樣的閱讀體驗。本書適合建筑愛好者、旅游愛好者、攝影愛好者,以及建筑、美術、歷史等專業的學生閱讀和使用。
邱力立編著 ·歷史文化 ·11.4萬字
本書一共介紹了20世紀以來的205個瑞士及周邊建筑案例。每個案例都在給出基本信息的同時,附上了額外的介紹。這些額外的介紹有些是技術細節,有些是文化背景,有些是設計感悟,有些是國情對比,有些是背后故事。這使得本書不僅可以作為一本瑞士建筑旅行指南,更是一本瑞士當代建筑案例合集。作為旅行手冊,讀者可以根據目錄之后的“主題線路推薦”制定特色線路。作為建筑介紹,讀者可以根據“閱讀話題推薦”更深入地了解各個案例的來龍去脈。作為作品合集,讀者可以根據正文后的“建筑師索引”了解該建筑師的重要作品。作為史料匯編,讀者可以根據正文后的“年代索引”了解特定時期的瑞士建筑全景。但無論如何,本書大目的是讓讀者獲得一個切入瑞士建筑的角度,無論通過旅行還是閱讀,終建立對瑞士建筑的個人化理解。
于洋 ·歷史文化 ·14.7萬字
中國建筑是延續了兩千余年的工程技術,本身已成一個系統,許多建筑物便是中國文化的具體表現,是中華民族藝術的大宗遺產。《中國建筑史》是由SHOU位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筑的學者梁思成先生編寫,同時也是SHOU部由中國人自己編寫的公正權威的中國建筑史。其按照中國歷史發展順序:上古、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遼金、元明清、清末及民國以后,涉及了中國歷史上幾乎所有的建筑類型,小到階基、勾欄、柱礎、斗栱、雕飾、門窗,大到陵墓、石窟、寺觀、宮殿、住宅、都市。在豐富的歷史文獻基礎上,列舉實物、分析特征,清晰地展現了各種建筑形制及其發展變化。我們今天讀中國建筑史,是為了防止犯之前削足適履、張冠李戴式的錯誤,是為了在未來選擇、創造自己的理想生活方式。
梁思成 ·歷史文化 ·14.2萬字
本書稿從中國建筑文化著眼,落腳于寧夏民居建筑藝術,既有宏觀視野,又有微觀上的發現。從寧夏地區的文化特色出發,對寧夏傳統民居建筑的藝術特色和類型進行歸納、總結,以期為寧夏民居建筑研究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
曾明 ·歷史文化 ·14萬字
本書從上古時期開篇,一一再現了人類建筑的非凡智慧。金字塔五千年永屹的奧秘是什么?古羅馬角斗場是古代建筑的巔峰嗎?科隆大教堂是歌特式建筑的璀璨華彩嗎?克里姆林宮見證了俄羅斯帝國的興衰嗎?悉尼歌劇院是海浪托起的不隕的風帆嗎?盧浮宮剔透的水晶折射的是人類聰慧的心靈嗎……本書懷著景仰與虔誠的情懷,如數家珍般將人類建筑史上最具代表性、最美麗、最輝煌的建筑神話給予了生動、專業、翔實、有趣的記述。
陳文斌主編 ·歷史文化 ·15.3萬字
本書立足中國現實的經濟環境,結合中國商業地產發展現實,對各品牌連鎖企業開發戰略、選址策略、測算工具等核心技術進行深度剖析,給商業地產開發商、品牌連鎖企業提供具有現實指導意義的切入點,為開發選址提供實質意義的指導。
鄭剛編著 ·歷史文化 ·0字
這是一本為建筑、規劃和設計專業人士,以及廣大藝術愛好者而著的有故事的羅馬建筑史。本書將不僅為您詳盡介紹羅馬各個時代的城市和建筑的特征及發展脈絡,還會抖開歷史的塵土,為您講述這些建筑背后的故事,再現羅馬從共和國走向帝國、從愷撒的世界變成基督的世界這樣一個波瀾壯闊又跌宕起伏的歷程。本書配有510余幅精美的插圖輔助您的閱讀。
陳文捷 ·歷史文化 ·9.5萬字
精選全國最具價值、最具特色的古鎮、古村、古民居,古代建筑群,以當地的建筑元素為主體,進行功能性、歷史性、溯源性的解讀,深入淺出的解讀,旨在讓大家通過對當地建筑的了解,更能深刻領略當地的風土人情、人文地貌,領略建筑背后所蘊含的故事。
劉丹華 周國寶 ·歷史文化 ·7萬字
《這不是中國建筑史》分為“飛檐翹脊”“漢字磚瓦”“故宮往事”“畫中樓閣”“漫談園林”五個部分,用通俗易讀的方式、詼諧巧妙的語言,深入淺出地介紹50個常見又難以用三言兩語解釋清楚的建筑入門知識,使讀者通過建筑與漢字、繪畫、詩歌、歷史等方面關系,了解中國歷史與藝術。
錢正雄 ·歷史文化 ·12.7萬字
本書用活潑的語言、漫畫的形式,結合歷史故事,使讀者從整體上可以快速了解整個歐洲建筑的發展歷史,包括西方建筑的老祖宗為什么在古希臘,羅馬角斗場是否是帝國的維穩工具,哥特式大教堂怎么就成了黑暗化身,等等。本書適合歐洲建筑愛好者、初學者閱讀,也適合喜歡建筑歷史文化的大眾讀者閱讀。
密小斯 ·歷史文化 ·4.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