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邊緣區空間生產與土地利用沖突研究
本書以時間為經,以空間為緯,以城市空間政治經濟學理論為指導,以政府、企業、社區組織間的社會互動為線索,探討制度變遷與生產方式變革背景下的城市空間生產過程,以及城市空間生產過程中社會行動者基于土地利用的各種社會沖突及其整合機制。本書以廣州市海珠區為例,通過對建國前、建國后至改革開放前,以及轉型時期三個時段城市空間生產過程、生產機制、土地利用沖突的類型、沖突治理機制的研究,探索意識形態、制度規則、社會構成、經濟結構等要素對城市空間生產的影響,探索政府、企業、社區組織自身角色職能的嬗變以及相互關系轉變對城市空間的影響。同時,從社會-空間辯證統一的觀點出發,探索城市空間的擴張與重構等物質景觀變遷對社會結構以及社會成員關系的反作用。本書適合人文地理學、城市與區域規劃、土地資源管理等學科的科研工作者,相關專業的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城市規劃、城市開發及城市管理實務從業人員,以及對城市土地利用問題、城市研究和城市規劃等感興趣的其他社會各界人士等。
·28.9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