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這是一本關于海洋歷史、地理、文化等多重意義的人文科普書。作者從海岸線、海洋科學、海洋生物、海上航行、海洋藝術五個方面精煉切入,不僅介紹與之相關的海洋知識、歷史故事及細節,還展示人類與海洋的互動關系,以科學、文學、藝術、電影等領域的代表案例或作品如詩歌、小說、畫作等,延展至人類對海洋的認識、利用和因此創造出來的文化,強調對海洋的保護與尊重以及海洋環境的未來前景,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探索和解釋海洋的世界。
(英)理查德·漢布林 ·生態環境 ·10.3萬字
人類社會經濟的跨越式的發展和對大自然資源的過分的攫取,在破壞了自然環境的同時,也威脅著人類自身的發展,在自然災害頻發的今天,人類也逐漸認識到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我們面臨著怎么的生存環境的問題?自然災害的頻發與人類疾病有著怎么的關系?自然災害的產生與人類活動具體有著怎樣的聯系?我們又該怎么去應對已經出現的環境問題?只有充分的了解了這些,才能提高我們環境保護的意識。
李宏主編 ·生態環境 ·6.7萬字
地球上的物質之間循環往復,維持著生態系統之間的平衡與穩定。然而,由于不合理的人類活動的參與,破壞了物質循環系統的平衡,導致了地球環境的惡化。溫度的升高,臭氧層的破壞,稀有動物的滅絕,海平面的上升,這些都給人類敲響了警鐘!地球作為人類目前唯一的生存地,愛護地球,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讓我們從生活中的小事出發,共同來保護我們的“母親”——地球。
李宏主編 ·生態環境 ·6.6萬字
地球表面的70%被海洋所覆蓋。故而海洋作為地球水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同大氣圈、巖石圈以及生物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成為控制地球表面的環境和生命特征的一個基本環節。對于海洋,雖然我們的肉眼可以看到它的廣闊,卻無法看到其深層的東西,而海洋的內部則包羅萬象,充滿著神秘的色彩。《科學與海洋》教我們利用科學來探索海洋,從科學的角度領略海洋的神秘風光。
李宏主編 ·生態環境 ·7.3萬字
低碳不僅僅是一種概念,低碳生活也不僅僅是一種時尚,它與生活息息相關,這是一件利在千秋萬代的大事。節水、節電、節氣,摒棄高碳模式,崇尚低碳生活……就是身邊這些不起眼的小事可以讓低碳生活變為現實,讓我們為低碳環境、綠色地球作出自己的貢獻!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白云藍天、霧靄流嵐、花香鳥語、蝶舞鶯飛……如此美麗的環境需要我們共同的呵護。不要讓小河的水總是惡臭,不要讓機動車的尾氣令人掩住口鼻,不要讓草叢里的塑料袋不計其數……讓我們牽起手,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使地球更美麗,更精彩。
宋學軍 ·生態環境 ·11.6萬字
彼得·渥雷本是德國知名森林學家和科普作家,長年致力于環境保護事業。這本《樹的呼吸》是他較新一部作品。作者根據自己在德國從事林業工作的經驗,介紹了樹木的一些不為人知的特點,并揭露了現代林業經濟的弊病和對森林生態造成的破壞,以及這些事實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全書分為“樹的智慧”“林業的無知”“未來森林”三章。第一章“樹的智慧”主要講述的便是樹木為了生存所發展出的能力與智慧。樹木面對自然環境不是束手無策的:它們將上萬年來積累的經驗存儲在種子里,傳遞給自己的下一代,還會通過樹根識別自己的親友,為彼此創造更好的生存環境,同時攜手調節區域氣候,以便整個族群的茁壯生長,哪怕是面對氣候變暖,森林也展示了一定的應對之道。第二章“林業的無知”主要以德國林業為對象,揭露了林業(人類)對森林(樹木)的自主性的忽視與低估,人們或出于無知,或處于自身利益,蠻橫地干擾樹木與自然環境之間的聯系,包括植樹造林這種看似有利于生態改善的舉動,也常因人類認知的局限而弄巧成拙。
(德)彼得·渥雷本 ·生態環境 ·11.3萬字
自前工業化時代以來,全球平均氣溫已經上升了1攝氏度。曾經“百年一遇”的火災、干旱、洪水和風暴,現在每年都在發生。2020年,澳大利亞迎來了其史上最熱的夜晚,加利福尼亞山火燃燒的面積是以往的兩倍,而在大西洋的颶風季節里,人們前古未有地需要使用拉丁和希臘字母表中的所有字母來命名一季中所有的風暴。在干涸的馬達加斯加,人們正在挨餓;在大堡礁周邊過熱的海域,亙古未有的大片珊瑚正面臨滅亡;北方的永久凍土層正在隆起。氣候危機已經不再只是停留在理論和猜測的領域,它已成為真實的存在。地球上現存著五大巨型森林:北美巨型森林、泰加林、亞馬孫雨林、剛果雨林、新幾內亞雨林。這些巨大的森林對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數千種文化和穩定的氣候至關重要。里德和洛夫喬伊為解決這些森林面臨的最大挑戰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從大規模擴大保護區,到支持土著森林管理員,再到規劃更智能的道路網絡。《地球之肺與人類未來》也為政策制定者指明了一條清晰的道路,并建議我們通過日常決定吃什么、建什么、買什么、去哪里以及如何到達這些地方,來幫助拯救大森林。
(美)約翰·里德等 ·生態環境 ·16.7萬字
本書系統介紹湖北省的湖泊概況、湖泊成因、湖泊沉積、典型湖泊發育演化、湖泊特征、湖泊水生物、湖泊資源、湖區文化和湖泊管理。本分冊為梁子湖。
湖北省湖泊志纂委員會 ·生態環境 ·1.3萬字
逃生,是和時間的賽跑,是一場心理的較量。掌握逃生知識,是對生命的一種珍惜和負責,刻不容緩!《災難來了會自救(不看會死的緊急避害逃生術)》由趙柱所著,本書涵蓋了自然災害:地震、海嘯、火山爆發等;突發狀況:搶劫、跟蹤等各種類型的災難及危機事件,用鮮活的例子向你講述避險之策以及逃生的寶貴經驗。教你全面、科學、理性地應對險情及其他人身傷害,危機狀態下第一時間采取自救的行動指南。
趙柱 ·生態環境 ·9.8萬字
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遠離“白色污染”,提高人們對“白色污染”危害的認識,提高全社會的環保意識,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在自身嚴格遵守環保法規的同時,積極制止身邊的不良行為。《遠離垃圾與白色污染》提倡我們少用塑料袋,多用布袋和籃子,減少生活垃圾,讓地球更加美麗!
宋學軍 崔峰濤 ·生態環境 ·12.1萬字
歷經四個多月的1975年青藏高原冰川考察終于勝利完滿地結束了,不僅安全第一,工作也可以說獲得了第一。包括冰川專業在內這一次考察所獲取的寶貴的第一手科學資料為后來青藏高原的隆起與環境變遷的研究大課題提供了許多不可或缺的科學依據。從1975年第一次進藏考察之后,我先后18次進入青藏高原考察,不僅乘飛機,而且更多的是乘汽車,不僅從川藏公路,而且先后沿滇藏公路、青藏公路、黑昌公路、新藏公路往返于內地和拉薩,不僅去過世界屋脊的珠穆朗瑪絨布冰川,還到達過長江之源的格拉丹雪山;南迦巴瓦峰留下了我的足印,西昆侖灑下了我的汗水,我甚至還到過截止目前我國最后一個未通公路的地方——墨脫縣。我可以自豪地告訴讀者,尤其是喜愛野外考察的青少年讀者朋友,高海拔地區的冰川考察,本身就是一篇說不完道不盡的散文,是一首引人入勝的長詩。這散文,這長詩很難用考察隊員的一支筆書寫得讓讀者心滿意足,最好的辦法就是讀者身臨其境去體會那散文、那長詩中的無窮奧妙,無窮韻味。
張文敬 ·生態環境 ·14.3萬字
著名生態環保人士蒙比奧的全新力作!本書主題涉及土壤生態學、微生物學、生態環保、農業發展、糧食安全等多個專業方向,重點探討如何在保護地球生態系統的情況下,生產更多糧食來喂養更多人。蒙比奧通過本書給人類和食物系統提供了一個新的希望。他在本書中展示了隨著對于土壤生態學研究的逐漸深入,我們對腳下的這片世界的認知不斷發生著變化;如何讓我們用更少的耕作,生產更多的糧食。他還與許多這個領域的開拓者們進行了交流:新型農藝種植者會改變我們對土壤肥力的理解;研發多年生谷物的研究者試圖將土地從犁和化學藥品中解放出來;也要感謝開創了培育蛋白質和脂肪新方法的科學家們。他們共同為我們展示了世界上微小的生命形式如何幫助我們與地球和平共處,恢復這顆星球上的生命系統,用生機取代死寂。
(英)喬治·蒙比奧 ·生態環境 ·19.6萬字
綠色是生命的本色。生命需要綠色,地球需要綠色,讓世界處處是綠色,已成了我們所向往的生活。地球是生命的搖籃,是我們人類的家園。我們的地球母親只有穿著藍白相間的衣服,才會美麗動人。可是,現在我們大家看到的卻是南極上空的空洞,逐漸變黃變黑的江河湖海,一天又一天的灰蒙蒙的天空,堆積如山的垃圾,日漸頻繁的沙塵暴……長此以往,我們的家還像家嗎?我們人類還能生存嗎?所有這些都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我們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正面臨著嚴重的威脅。為了我們的天更藍、水更清,我們每個人都要從我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大力宣傳環保,為保護生態環境作出努力。
宋學軍 崔峰濤主編 ·生態環境 ·13萬字
作為編輯,我和我的同事們努力想要呈現給讀者一種特別的圖書,能幫助讀者將知識和生活聯系在一起。我們精心策劃了這一套《指尖上的探索》系列小百科圖書。這套書,實現了傳統圖書前所未有的動手效果,實現了同類圖書難以效仿的閱讀體驗。在許多百科圖書將知識拆散、用更多的圖片呈現的今天,我們還是喜歡把一段一段完整的文字提供給讀者。文字帶給人們更多思考與想象的空間。閱讀對思維的促進作用是確定無疑的。閱讀能夠幫助一個人更好地認識和了解我們的世界。深度閱讀尤其有益于小讀者形成系統性的思維習慣。閱讀能力強的人,更容易洞察這個世界,相對而言也更容易取得成功。
《指尖上的探索》編委會 ·生態環境 ·6.6萬字
《綠色環保從我做起叢書》用趣味漫畫詮釋科普知識,傳達全新的科學學習理念,教會孩子用科學的方法探索知識,感知自然的奇趣、科學的奇妙,激發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養成科學的思維方法。《垃圾分類》是《綠色環保從我做起叢書》的分冊之一。本書通過生動有趣的漫畫和深入淺出的文字,向讀者介紹了垃圾分類對于綠色環保的重要意義、實用的生活垃圾分類法、科學利用可以變廢為寶、要養成對隨地廢棄垃圾說“No”的好習慣、國外垃圾分類的經驗分享等精彩內容。《垃圾分類》旨在普及環境知識,倡導環保理念,適合所有對環保感興趣的讀者尤其是青少年閱讀。
高英杰 唐在林 ·生態環境 ·2.4萬字
人類利用大自然所賜予的資源,從起初制造簡單的工具到成為地球的主角,從對大自然的膜拜到對大自然的征服,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近現代以來,隨著人類文明的跨越式進步,人類逐漸不滿足于大自然所賜予的資源,隨之而來的是人類無盡的索取和破壞。核戰爭已不再是威脅世界的第一危機,取而代之的是環境危機。發展新能源,將垃圾變廢為寶,人類希望通過科技的力量,促進人類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
李宏主編 ·生態環境 ·7.2萬字
翻開這本書,你將在神秘氣象這個舞臺上,看到多姿多彩的彩霞、耀眼燦爛的閃電、漫天飛舞的雪花、虛無縹緲的海市蜃樓,無數的氣象現象扮演的一個個生動而鮮明的角色,上演的一幕幕奇趣橫生的動畫片。
郎悅潔 ·生態環境 ·5.7萬字
我們每天都會丟掉很多垃圾,但它們進入垃圾桶后就消失在我們的視線里。垃圾沒有消失,它們去了哪里呢?《我的第一本垃圾分類書》詳細講解了垃圾的產生、垃圾分類和怎么處理垃圾,解答孩子關于垃圾的疑惑。而作為了一本環保啟蒙書,僅僅知道垃圾的這些是遠遠不夠的,比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轉變觀念。我們是如此處理垃圾的,那么大自然呢……這本書希望讓孩子重新認識垃圾,認識人與垃圾,與環境的關系,在孩子的心里種下環保的種子。
郭翔 ·生態環境 ·246字
《中國最美的地質公園》既是一部旅游地學佳作,又是一部獨具特色的科普讀物。作者吳勝明對中國最美的地質公園進行了科學的分類欣賞,以一個資深的地學專家和一位熱愛大自然的普通行者的雙重身份,以科學和人文的視角、至情至性的表達方式,更像一個智慧的導師,帶領讀者一邊走,一邊欣賞,在領略美麗的外在景觀的同時,感受到科學家親近自然、研究自然這一過程的內在美,富有感染力。
吳勝明 ·生態環境 ·11.8萬字
地球內部掩藏著怎樣的秘密?究竟是什么樣的力量引發了地震、火山爆發和海嘯?地磁場和地球內部活動是否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宇宙中還存在另一個地球嗎?地球形成于45.5億年之前,但我們細致入微地觀察地球內部僅始于短短幾十年前。人類鉆過的最深的井不過12千米,而地心卻位于我們腳下超過6300千米的地方。我們對地球的歷史有多少了解?對地球的內部性質又有多少了解?本書用10章內容展示地球科學家的工作,帶領我們踏上一場深入地心之旅,從地殼斷層游覽至熔融狀態的地核,去了解將我們與我們居住的這顆星球聯系在一起的奧秘。
(法)尼古拉斯·科爾蒂斯等 ·生態環境 ·4.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