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埃及人制作木乃伊時為何丟棄大腦?大腦能像腸子一樣“消化”知識嗎?顱骨收藏熱潮,昭示了理性還是愚昧?有哪些偽科學觀點一直在影響我們對大腦的認識?從古埃及對大腦的di一次書面記載,到當代如火如荼的“神經科學”,人類一直被這些謎題吸引——智慧怎樣誕生?知識存于何處?意識的本質是什么?可以說,腦科學的歷史,也是人類自我發現、自我認識的歷史。歐洲頂尖學府比薩大學科學史教授,結合哲學、醫學、解剖學、倫理學等多門學科知識,以全新的角度講述人類和大腦的故事。
(意)克勞迪奧·波利亞諾 ·人類故事 ·10.8萬字
多少個世紀以來,詩人和哲學家們都在贊頌著大自然對人們的益處:貝多芬從巖石和樹木中獲得靈感;華茲華斯在踏過石楠地時吟出詩句;特斯拉在公園里想到電機……弗洛倫絲·威廉姆斯對這些故事中大自然所蘊含的能量充滿好奇,開始探索其對人腦的積極效應背后的科學。從日本、韓國、英國,到芬蘭、美國,再到新加坡,她的全球性實地觀察記錄展示出我們與大自然的聯系的重要性遠遠超出人們的認知:只是短暫接觸自然就能幫助大腦從注意力渙散中恢復敏銳認知,長期潛入大自然中更是對多種精神創傷有良好的療愈效果。即便我們常居城市,也可以通過大自然培養創造性并改善情緒,與自然相處的時光并不應該成為奢侈品。隨著現代生活急切地向室內轉變,這些觀念及它們提供的答案,比以往更為重要。
(美)弗洛倫絲·威廉姆斯 ·人類故事 ·16.3萬字
本書介紹了“火鉗”、“火熨斗”、“荷包”、“石磨”、“轆轤”、“蓑衣”等一百種正逐漸趨向消失的生活用具。
魯稚 ·人類故事 ·5.5萬字
本書介紹了“彈棉花”、“貨郎”、“擺渡人”、“麥客”、“拉洋片”、“江湖郎中”等一百種正逐漸趨向消失的職業。
蔣藍 ·人類故事 ·5.5萬字
一部關于未來的自然歷史。著名生物學家鄧恩向我們展示了當人類試圖操縱支配進化、人類文明和最終世界的普遍規律、生命的未來時會發生什么。在過去半個世紀,人類積累了前所未有的自然知識,并且用它來追求對大自然的控制。人類試圖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重塑自然,甚至不惜摧毀它。在《未來自然史》中,生態學家羅布·鄧恩認為盡管我們盡了最大的努力來控制自然,但生命有其自己的運行規則,任何人類篡改都無法重寫它們。鄧恩闡述了生態學、進化論和生物地理學的幾大基本定律,以及任何人類活動都無法廢除的生命法則。生命不會被人類最完美的計劃所束縛,相反,鄧恩向我們展示了為什么人類自己的未來都懸而未決。
(美)羅布·鄧恩 ·人類故事 ·15萬字
悄悄的,有些事物正離我們而去,正如另一些事物悄悄的走來。生活總是無情的淘洗著舊日的色彩,卻給人們留下幾許懷戀,幾許感慨。
古巖 ·人類故事 ·4.7萬字
《科學家或許是錯的·人類與人體》是一本面向小學生中高年級的科普書。講述人類與人體的奧秘,我們的身體每天都在為我們無私奉獻著,我們的身體是一部“復雜而精密的儀器”,可是我們對它的了解并不多。人類的起源從何談起、人體都有哪些秘密……本書從各方面對人類歷史淵源、生活中我們常見卻可能未曾思考過的小知識點入手,引導小讀者對我們自身的探究,從摸得著、看得到的科學研究對象入手,鼓勵孩子們勇敢地去探索,去提出問題。
徐牧心 李敏 ·人類故事 ·4.3萬字
首先要明確一點,這不是一本預防衰老的醫學手冊,也不會告訴你如何長壽。中年危機已經讓人焦頭爛額,老齡化的種種弊端初現,一本主旨是“我們應該期待變老”的書似乎有些不合時宜。然而在人們排斥變老,邊緣化老年群體的同時,真的了解過老年人嗎?雖然近年來人們想方設法從社會學、經濟學、心理學等不同角度、不同層面研究“老年人”,但我們似乎忽略了“變老”本身是一個生理過程,想要真正了解并理解老年人,或許該從生物學入手。人類是唯一擁有兩個生命階段的物種,本書將變老描述為生命的第二階段,并從進化論的角度證明了,人類沒有滅絕要歸功于老年群體。變老并不可怕,它是所有生命的固有屬性。疾病可能會讓老年生活變得艱難,但老年人其實比我們想象得快樂。本書希望呈現一個真實的老年群體,也向人們證明老年人的價值,讓老年人可以有不同的自我形象,也讓年輕人不再恐懼變老,忍受衰老,可以更坦然地面對變老。
(比)馬克·內利森 ·人類故事 ·16.1萬字
重現神奇物種征服世界之旅!是什么讓英國人放棄咖啡,從此只喝茶?茭白筍不是天生就長那樣,而是受到真菌感染?讓豆子變成美味醬油、讓米變成清酒,創造出王者之酒、藍紋奶酪、臭豆腐的,都是真菌;產黃青霉的發現協助同盟國打贏二戰;在顯微鏡下長得像圣誕樹的綠色木霉,是自然界的樹木醫生;里氏霉菌讓你的牛仔褲出現石磨水洗效果,黑麥角菌能讓人走一趟天堂或地獄;愛爾蘭大饑荒、獵巫行動、造就了羅馬暴君尼羅的罪魁禍首,也都是真菌;當然,不能不提眾多美味的菇品,從洋菇、金針菇、香菇、松茸,還有被視為神丹妙藥的冬蟲夏草和靈芝等……也許你從未注意,你的生活已被真菌包圍,這些不起眼的微生物,掌握著生死存亡的關鍵,甚至改變了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最小的真菌你看不到,最大的真菌比45座鳥巢還要大!真菌細胞生物學研究者顧曉哲博士,以淺顯易懂的文字,講述真菌在人類社會所扮演的角色。每個品種都有詳細的介紹,讓你了解它的前世今生,輕松活潑的文字加上定制的簡明漂亮的插畫,讓每一株真菌都格外生動的呈現在你的眼前。讀完本書,就像搭乘一臺充滿畫面的時光機,以真菌的角度看盡人類文明史。
顧曉哲著 林哲緯繪 ·人類故事 ·7.4萬字
《了不起的工程師》是一首對跨越歷史長河的偉大工程成就的贊歌。它不僅記錄了工程作品,也講述了作品背后優秀的人類工程師的故事,他們是我們之中最有創造力的一群人。書中包含200多幅精美圖片,既有機器、建筑和橋梁,也有能工巧匠制造的精巧裝置。為了創造出這些人類文明的瑰寶,工程師克服了無數困難。如果曾經有一瞬間你好奇過“誰發明了這個東西呢”,那么這本書將為你提供答案。
(英)保羅·威爾等 ·人類故事 ·10萬字
本書的主角是數學,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學科!放羊與記數有什么關系?跑步高手追不上慢騰騰的烏龜?足不出戶也能計算地球與月球或太陽的距離?各種數學符號都是怎樣發明出來的?人們是如何認識各種數學規律的?博弈論有什么奇妙之處?本書通過講述數學發展史上數學家的趣聞逸事,介紹了諸多數學基礎知識和定理的發現過程,描繪了人類探尋數學奧秘、借助數學認識世界的歷史。閱讀本書,在科學的旅程中探索,你不僅可以了解有趣的科學知識,還能從一個個小故事中獲取很多學習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本書適合廣大的青少年,以及對數學感興趣的其他讀者閱讀學習。
夏國祥編著 ·人類故事 ·5.9萬字
愛因斯坦與玻爾的世紀交鋒,下一場科技產業革命的原爆點。自誕生以來,量子物理一直讓大眾甚至物理學家都困惑不已,“薛定諤的貓”這一思想實驗曾被用來檢驗量子理論隱含的不確定性??烧茄Χㄖ@的這只貓,如夢魘一般讓物理學家不得安寧。于是,愛因斯坦、玻爾、薛定諤、海森堡、貝爾、玻姆、費曼、埃弗里特等聞名遐邇的物理學家一次又一次論證、實驗和碰撞,拼攢出不斷完善的量子物理學。《誰找到了薛定諤的貓?》是關于這些物理學家思想論戰的扣人心弦的故事,更是他們敢于探索未知、追尋真理的故事。貝克爾用生動的語言,講述了這些物理學家的思想和人生如何像量子般“糾纏”在一起,勾勒出量子物理學波瀾壯闊的百年探索史。
(美)亞當·貝克爾 ·人類故事 ·18萬字
被淘汰的器官,即過去曾經高度活躍,但后來逐漸退化,僅留下一點痕跡或轉變為其他用途的器官。本書就是圍繞著人體中的21個被“淘汰”的器官展開講述。這些器官經過時間的長河,帶著退化的印記遺留下來,是完全無用的多余存在,還是保持著潛在能力、仍有發育的可能?它們存在的意義是什么?看似不起眼的小器官,實則關系重大?這不僅是一本揭示奧秘的科普書,也是一本濃縮了億萬年歷程的人體進化簡史。
(日)坂井建雄 ·人類故事 ·5.9萬字
這是關于我們自己身體的故事,從受孕的那一刻開始,講述了一個細胞如何轉變成一個有生命的、會呼吸的、會思考的人。本書還將胚胎發育方面的知識與我們人類的起源自然有趣地融合在一起。骨骼、基因、性和進化等與生命有關的故事都濃縮在這本書中。
(英)愛麗絲·羅伯茨 ·人類故事 ·18.7萬字
人類對于“美”的理解隨著歷史的進程不斷演變,對于身材豐腴或纖細的審美偏好也經歷著天翻地覆的變化。本書梳理了人類對于身材胖瘦的審美變化,挖掘其背后的原因,并詳解了兩千年來人類對脂肪的不同理解,細數人類與脂肪“作斗爭”的各種舉措和隨之產生的“減肥”產品乃至產業。“兩千年”是一個概述,本文涉及的內容從公元前460年至今。本書主要的時間線為:古代至1799年,開始認識和評價脂肪;1800年至1899年,開始借助科學分析脂肪,并追尋減肥方法和工具;1900年至今,各種各樣的減肥企業、產品的出現和隨之產生的后果的分析。在兩千多年的糾葛與纏斗中,人類與脂肪間究竟經歷了什么?人們獲取了哪些勝利,又是如何一次次功敗垂成?我們一勞永逸戰勝肥胖的曙光在哪里?所有的問題,都埋藏在不同時代的各色土壤中,埋藏在一個個鮮活動人的故事里。本書將會對追求“美”和健康的都市人群產生一定的吸引力。
珊娜 ·人類故事 ·9.9萬字
未來有兩層含義:還未到來;終究會來。未來是不確定的,不確定,容易讓人疑慮、擔憂。這樣的想法你我都有,甚至,現在也沒變。不過,未來學家說,從前,先哲預知了現在;現在,我們也可以嘗試解碼未來。科學地預見未知的未來世界是可行的嗎?我們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精確預見未來事件嗎?究竟什么才是人類的未來?……
(南非)邁克爾·李 ·人類故事 ·8.2萬字
本書圍繞古今中外100位科學人物及其所創科學圖景進行融合性肖像創作,分為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科學實驗、科學發現、科技發明、科學探索、科學文化、科學哲學、科學幻想10個圖景篇章,解析這些人物突出的代表性探索成果的經緯脈絡。肖像畫表現了科學人物的精、氣、神,而探索成果的融入使一些平??雌饋硐喈斏願W的科學內容變得容易理解,整體上讓科學內容通俗化、可視化與藝術化。本書基于科學肖像這一主體展開,輔之以科學圖景的創繪,體現了科學+人文的思想理念,采用巧妙的藝術與科學結合的敘畫論述,力圖創造一種“用藝術理解科學”的范式。本書可為讀者提供科學與藝術交融的閱讀體驗。
劉夕慶編著繪 ·人類故事 ·18.3萬字
每一種傳染性疾病的背后都有一個故事——從疾病的自然史及其在個體中的病程,到疾病的描述、發現和治療的故事。從肺結核對英國歷史的影響到人類DNA的構成,從古代世界最致命的瘟疫到21世紀的流行病,從黑死病的肆虐到抗體的發現,等等。本書就探討了歷史上那些著名且具有嚴重危害的傳染病的故事。除了討論它們的癥狀、原因、預防和治療,還討論了它們對病人的改變,以及它們對世界歷史和人類進化的影響。在人類與傳染病的故事里,永遠繞不開的,是那些與它們作斗爭并做出非凡貢獻的科學家和醫護工作者。比如發明了第一種疫苗的愛德華·詹納,第一個科學研究疾病的人約翰·斯諾,創立了細菌感染理論的路易斯·巴斯德,提燈女神南丁格爾等,當然還有那些在人類與疾病之間進行永無止境的斗爭的平凡之人。此外,作者還在書中展示了疾病如何塑造了物種的進化,并提示我們:如果不采取適當的措施,傳染病可能會威脅到人類在這個星球上的生存。
(美)理查德·岡德曼 ·人類故事 ·7.1萬字
作為編輯,我和我的同事們努力想要呈現給讀者一種特別的圖書,能幫助讀者將知識和生活聯系在一起。我們精心策劃了這一套《指尖上的探索》系列小百科圖書。這套書,實現了傳統圖書前所未有的動手效果,實現了同類圖書難以效仿的閱讀體驗。在許多百科圖書將知識拆散、用更多的圖片呈現的今天,我們還是喜歡把一段一段完整的文字提供給讀者。文字帶給人們更多思考與想象的空間。閱讀對思維的促進作用是確定無疑的。閱讀能夠幫助一個人更好地認識和了解我們的世界。深度閱讀尤其有益于小讀者形成系統性的思維習慣。閱讀能力強的人,更容易洞察這個世界,相對而言也更容易取得成功。
《指尖上的探索》編委會 ·人類故事 ·7.7萬字
5000年來,人類歷史上最荒謬、奇葩、有趣的騙局故事!從公元前兩千八百年馬雅歷法開始,一路騙到2016年特朗普當總統??茖W、金融、藝術、政治、探險、醫療……只要有人的領域,必有人詐騙與被騙。有圖有真相!虛構的理想地圖、捏造的文件手稿、模糊不清的尼斯湖水怪與大腳怪背影照片……每則騙局皆有珍稀罕見配圖,即使親眼目睹也可能被騙!請隨時保持質疑。
(美)伊恩·塔特索爾等 ·人類故事 ·12.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