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茶滋于水,水藉乎器。”茶具由飲食器皿衍化而來,蘊含著文人之氣。精致、合適的茶具能將茶的精髓演繹得淋漓盡致。一杯茶的好壞,重點在茶,其次在具。“茶圣”陸羽在一千多年前于《茶經》中列出二十四種茶具,并將擇具泡茶作為茶之“九難”之一,可見茶具和茶密不可分。本書介紹有關茶具的知識,從古代茶具說到現當代茶具,讓你對茶具有全面的認識,懂得該用什么茶具泡什么茶。在最后一個章節,詳細列出我國各少數民族所使用的茶具及特色茶,讓你的知識世界更加豐富多彩。
慢生活工坊編著 ·茶酒飲料 ·4.3萬字
本書由著名茶人陳龍主編,書中首先從為什么喝茶說起,再說沖茶喝茶,再去了解各種茶的品種,隨后才是茶的種植、加工、選購、存儲,以及茶具、水、茶儀、茶史等用具與歷史文化方面的內容。總之,本書是想讓不懂茶的年輕人開始了解茶,并喜歡上茶、愛上茶,一本書就能找到自己想知道的品茶秘籍。
陳龍主編 ·飲食文化 ·6.8萬字
《食味小鮮》一書呈現了眾多關于鮮味美食的知識和烹飪做法,從鮮味食材、調味品介紹,到廚房烹飪中調味增鮮、上灶技巧,結合大量圖片和步驟演示向你推薦有滋有味的涼拌菜、小炒、蒸煮湯品的烹飪方法,獲得極佳口感、滋味的廚房妙招,以及飲食生活中所應特別注意的事項。此外還特別加入了中國人煲湯的傳統制法、訣竅,讓讀者了解更多的烹飪知識。
甘智榮 ·菜譜 ·7.1萬字
以食表意、以物傳情,食物在我們的生活中位置日益提升,今天我們吃的已經不是為了滿足飽腹感,我們吃的是精美,吃的是細膩,吃的是快樂,吃的是溫馨,吃的是家的味道。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任務的繁忙,已經使加班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家常便飯,也使我們無法正常體會到在家做飯的樂趣,廚房也離我們漸行漸遠,但廚房應該是個充滿人間煙火、充滿著幸福感和調節生活趣味的地方。當我們看著垂涎欲滴的小菜,聞著清香淡雅的美味,沉浸在唇齒留香的幸福里,一天的緊張、壓力和疲憊都將煙消云散。愿《8分鐘享受美味佳肴》這本精美的菜譜書可以成為您廚房里的好助手,工作之余的好朋友。
張奔騰 ·菜譜 ·4.8萬字
中華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中唯一延續至今的,中國人喜好美食也是世界聞名的。如此大的國家,如此豐饒的物產,如此眾多的人口,怎么會講不清楚食物的好吃?那些傳承千年的天賜良物,像寶通寺菜薹,像溫州的甌柑,不僅是一種味道,還是一種文化,一縷人情。中化農業熊貓指南通過百萬公里的行程、數千項數據的收集以及數以萬計的實驗室檢測,讓風味可以講清楚,好吃可以被定義。尋味、品味,熊貓指南一直在路上,用一張張榜單、一項項測評為消費者找到真正優質的農產品,用來自全國田間地頭的果實詮釋風味的特點,與一個個辛勤耕種的匠心農人共同講述好吃的故事。
毛峰 馬祎 ·飲食文化 ·7.2萬字
如何制造出好茶?怎樣增強品茗能力?看懂了茶,我們才知道應該怎么對鮮葉進行加工才算是一款好茶;看懂了茶,我們才知道要不要進這一款茶來賣;看懂了茶,我們才知道要不要以這個價格買這款茶;看懂了茶,我們才知道要不要泡這款茶來喝;即使不知道手中的是什么品種什么名稱的茶,只是憑著眼前所看到的茶況,我們也能運用看茶泡茶的知識,設法把茶湯泡到當下的“最好”。
蔡榮章 ·飲食文化 ·6.8萬字
《瘋狂的石頭》《心花路放》導演寧浩、《茶味的初相》作者李曙韻、素食星球創始人張思、眉州東坡CEO梁棣、食尚小米、朱信宗等共同推崇的潮流素食美味!中式米其林食譜,品貌雙全、有滋有味的蔬食生活,離開財富符號,更貼近自然的奢華!
李韜 ·菜譜 ·6.6萬字
中國作為茶的故鄉,大江南北,各有名茶。自古以來,上至宮廷,下至民間,茶無處不在。人們以茶會友、以茶待客、以茶禮佛、以茶敬祖甚至以茶明志,茶早已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乃至精神領域。“聞香識好茶”系列叢書,分《識茶尋味》《泡茶有道》《茶器珍賞》《花茶與健康》四本分冊,以茶葉的辨別、泡茶的方式、茶器的選擇和花茶與健康四個主題,向愛好茶文化的讀者展示博大精深而趣味無窮的茶的世界。茶的世界,紛繁而廣闊,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和花茶,種類繁多。中國作為茶的故鄉,大江南北,各有名茶。喝茶從識茶開始,本書圖文結合,帶你認識茶的品種、產地、辨別方法以及展示它獨有的色、香、味、形,科學而詳實。
慢生活工坊 ·茶酒飲料 ·3.9萬字
知名設計師鄧達智以一個土生土長的圍村人,從兒時務農的親身體驗,透過不同節氣時令,娓娓道出元朗鄉村的節慶風俗、親情食事。書中食物都是傳統的民間美味,有些還瀕臨失傳。由鄧氏族人親身演繹,追根尋源,講述其背后的故事、承傳以及制作。
鄧達智 鄧桂香 ·地方美食 ·6.4萬字
《蜀味百變》一書精選包括素菜、畜肉、禽蛋、水產海鮮等四大類共77道超下飯的家常川菜,道道經典,葷素并舉。所選用的菜品均為家常菜式,每道菜從選材、預處理到制作步驟、做法演示,均配有詳細的介紹,方便讀者一目了然地學習川菜制作方法。本書還講解了川菜的相關知識,從起源、選材、調味料、味型到小典故,將川菜文化融會貫通,讓你在擁有介紹菜肴制作方法工具書的同時,也擁有一套可供品讀的美食文化書。
甘智榮 ·地方美食 ·6.1萬字
走進任意一家川菜館,翻開菜單,差不多有百分之九十的菜式是雷同的,招牌菜部分千篇一律地寫著水煮魚和饞嘴蛙。但是辣椒菜,在過去的四川飲食文化中,只占相當小的一部分。川菜老菜譜上,大約有三分之二的菜式一點辣椒也不下,這些菜用料之精良,工藝之繁復,不遜其他任何菜系,是真正的川菜靈魂。本書從老菜譜中精選較具代表性的川菜,請正宗的川菜傳人一一再現。從涼菜、熱菜到點心,共四十余道菜式,用文字記錄下來源、做法,正本清源。
老波頭 ·飲食文化 ·6.4萬字
《至愛百味》一書將為你揭開廚房里美味的秘密,從廚具、選料、調味、計量、刀工、用火、烹飪技巧,到每一道菜品的備料、烹飪步驟演示、實用小貼士、養生常識等,告訴你如何將身邊最平凡的食材烹調出香、辣、濃、醇的絕美味道。
甘智榮 ·菜譜 ·6.2萬字
本書分為主食、湯類、點心、家常菜、特別制作5個分類,每一道菜都是作者的原創或者改良,用手繪的方式介紹做菜過程,配合成品照片,將復雜的過程簡單化,增加下廚的樂趣!食譜書一直是受年輕御宅族或上班族歡迎的一類書,但市面上大多的食譜,只是照片文字的形式,過程刻板,讓人讀來無趣。而繪本一類書,雖顏色鮮明,讀來有趣,卻很容易讓讀者讀過一遍就釋卷,不會讓其產生購買或收藏的欲望。而將手繪和食譜聯系起來,克服了傳統手繪書的“畫之無物,有物無用”的特點,也讓原本教條的菜譜變得輕松有趣且淺顯易懂,更受年輕讀者的歡迎。
無月 ·飲食文化 ·1.7萬字
講究營養和健康是現今的飲食潮流,享受簡單便捷的美味佳肴是我們的一種減壓方式。人人都希望擁有健康的身體,而影響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為重要的,也是與我們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就是飲食了。面對五光十色的各種食材和菜肴,吃什么,怎樣吃?怎樣搭配合理,怎樣才能健康飲食?則是我們每天面臨的選題,據此我們為讀者精心編寫了《超簡單》叢書,《超簡單川菜》就是其中的一本。
高玉才主編 ·地方美食 ·4.2萬字
《第一廚娘家常川菜》收錄了新浪美食博客總人氣榜冠軍博主孫曉鵬的128道家常川菜,書中內容從材料細分為蔬菜類及豆制品、家禽類、家畜類、水產類等幾個方面,菜品做法的每一步都配有圖片,詳細分享烹飪經驗。
孫曉鵬 ·菜譜 ·4.1萬字
本書隸屬于“味道的傳承”系列。周曉燕是我國淮揚菜烹飪大師。本書詳細地介紹了周曉燕在馬德里美食峰會的精彩演示,他在淮揚菜烹飪、呈現等方面的突破性成果。另外還系統展示了荷葉叫花雞、文思豆腐羹等15種淮揚菜的歷史典故、文化內涵以及較為詳細的烹飪過程和心得。
董克平主編 ·飲食文化 ·3.9萬字
《川香九重》一書精心選取78道美味川菜,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給我們描繪了一個“吃貨“眼中的川菜世界,有內涵,有故事,有情感。書中針對普通家庭的特點,從原料到配料,從準備工序到具體操作,都配有詳實的文字說明和配圖,便于你直觀地掌握各種美味川菜的做法。此外,書中除了告訴你做川菜的秘訣,還提供了豐富的食物相生相克知識和養生吃法,讓你吃得更加健康。
甘智榮 ·地方美食 ·5.8萬字
《第一廚娘家常主食》收錄了新浪美食博客總人氣榜冠軍博主孫曉鵬(博客名:YOYO食色空間)的127道家常主食,讓新手主婦入廚也能零失敗做出超級美味,成為廚房巧手。書中共分為面條、面點、米飯、粥四個部分,每道主食都詳細分解了多個步驟,每個步驟配有精美圖示,讓讀者朋友即看即學,即學即會。此外,書中還貼心地給您更多的原料和調料的選擇,讓您更快的提高廚藝,讓美食的臺前幕后都輕松無負擔。除了看得見的內容之外,《第一廚娘家常主食》還特別加入了精華博文二維碼,只需掃一掃,便能瀏覽YOYO食色空間的精彩相關內容,并輕松分享朋友圈,與好友分享家常美食。
孫曉鵬 ·菜譜 ·3.9萬字
中華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傳承從來沒有停止,傳統技藝代代相傳,生生不息。沒有老一代的薪火相傳,就沒有今天菜品多樣、口味獨特、味道經典的師門廚學。淮揚菜在飲食行業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開國第一宴中有諸多菜品屬于淮揚菜。本書由國寶級烹飪大師、泰斗級淮揚菜大師李玉芬組織編寫,內容涉及淮揚菜的歷史及發展,重點講述了京朝淮揚菜的歷史淵源、師門文化、脈系傳承及代表菜肴,為師門的承前啟后做出了貢獻。
李玉芬主編 ·飲食文化 ·6.9萬字
甘肅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自古就是中西文化交流與融合之地,所以甘肅的美食也成呈現出中原與西域相結合的特色,這點與八大菜系迥然不同。本書以各種美食如漿水面、麻食、攪團、釀皮子等為緯,有聲有色地繪制出一幅美食地圖。在各種小吃的背面,隱含的是甘肅的風俗與人情。
葉梓 ·地方美食 ·6.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