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是由土生土長的東蘭文化人及部分著名作家、文化學者共同撰寫的一本反映東蘭歷史文化、風土人情、養生旅游的文化讀物。全書圖文并茂、文筆輕松流暢,可讀性強。是一本激勵老區兒女牢記歷史、開創未來、傳遞正能量的鄉土教材。
張頻 ·地域文化 ·29.6萬字
沖虛古觀位于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境內的羅浮山下。公元327年,晉朝道教理論家葛洪在此修筑道觀,宋時定名為沖虛觀,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1985年,在黨和政府關懷下,沖虛古觀重修后恢復原貌,重振昔日輝煌,在改革開放政策的指引下,弘揚道教精神,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本書由沖虛觀現任住持賴保榮組織編寫,以沖虛古觀的歷史為主線,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協助政府加強精神文明建設。
賴保榮主編 ·地域文化 ·6.4萬字
廣西是少數民族聚居地,千年以來,少數民族和南遷的中原民族相互融合,文化相互碰撞,都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珍貴的歷史見證。《品牌廣西(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卷)》介紹了廣西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分為三輯:“古建筑及歷史紀念建筑物”“石刻及古墓葬、古遺址”“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圖文并茂地介紹了這些古建筑、古遺跡背后的故事,梳理了廣西千年的風云變幻。
本書編寫組 ·地域文化 ·8.7萬字
石庫門是近代上海的老房子,絞圈房是上海真正的本地老房子。可惜由于種種原因,上海絞圈房一直默默無聞,以致到了瀕危階段。本書探討了上海絞圈房的來歷,闡述了絞圈房的建筑和審美特征,分析了絞圈房中的中華傳統文化特色,介紹了絞圈房的歷史分布和亟待保護的現狀。這是一本全面系統介紹上海絞圈房的書籍,由從小出生于絞圈房的作家和高級建筑師執筆撰寫,前有兩位建筑界專家寫的序文,后附有10多位上海絞圈房主人和家屬的親歷文章,在知識性的基礎上,又更添真實性。全書近10萬字,近百張圖片。
朱亞夫 婁承浩 ·地域文化 ·7.8萬字
重慶文理學院黃賢忠教授編纂的《巴渝唐詩之路的文化緣起與地域流布》一書致力于匯集20世紀以來巴渝唐詩之路研究領域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力求通過這些具有典范性的論文,初步建立巴渝唐詩之路研究的基本框架,確立主要的研究對象,以便為后續的研究提供一個較清晰的研究路向和資料支撐。全書分為五個部分,共收錄了尚永亮、肖瑞峰、李芳民、藍勇等知名學者的14篇論文,書末附有相關論文論著要目。
黃賢忠 ·地域文化 ·24.1萬字
樓英是元末明初蕭山樓塔人,是中國醫學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其耗時30年,作成《醫學綱目》40卷。樓英醫德高尚,“惠天下”是樓英行醫濟世的核心精神。除了行醫,樓英還與當時善音律的文人墨客、富家賢士演奏各種古典曲目,誕生了經久不衰的“細十番”雅樂。樓塔作為樓英的家鄉,已經成為了國家級“非遺”金名片。全書共五章,200多張照片及釋文,全面論述樓英文化學派的發展史跡,向世人展示“浙派中醫”名店名廠名牌的絢爛歷程。該專著的出版,將產生極好的社會效應、經濟效益和學術反響。
江凌圳 丁立維主編 ·地域文化 ·13.4萬字
《老北京有意思》這套圖書共有五本,分別是《非常人家》《胡同八百年》《京味食記》《絕活隱于市》《老字號前傳》,每一本都收錄了近四十個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是北京這座城市里最地道、最有價值、最代表性的。《非常人家》主要講述與北京的老宅子有關的故事。北京的每一座留存到現在的宅子,都裝滿了傳奇故事。把這些宅子里的故事挖掘出來,以饗讀者,是本書的目的。《胡同八百年》則講述老北京胡同的故事。老北京的胡同,是這座城市最重要的載體,記載著老北京最地道的風土人情。《京味食記》則是講述了老北京飲食習慣的故事。老北京的傳統美食,汲取了全國各地各種菜系的特點,兼容并蓄,是最能體現北京文化里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此外,老北京的美食,也集中體現了老北京的民俗、時節。《絕活隱于市》講述老北京街頭巷尾五行八作的故事。在這里,一代又一代的民間手工藝人們把手藝演繹成了“絕活兒”。《老字號前傳》講述老北京老字號的故事。這些傳承了幾百年的老字號,不僅是一種商貿景觀,更重要的是一種歷史傳統文化現象,代表了老北京深沉的經商智慧,以及海納百川的胸懷。
班宏躍 趙敏編著 ·地域文化 ·43萬字
本書是目前第一部全面、系統研究重慶地區移民問題的具有開拓意義的學術專著。重慶處于我國南北部和中西部的交界區,“西控巴渝收萬壑,東連荊楚壓群山”,是串接長江吳越文化、荊楚文化和巴蜀文化的人文走廊、信息渠道和物流通衢,亦為我國古代居民遷徙、混居的主要地區。重慶的歷史就是一部典型的人口向內向外遷徙的歷史。本書采取歷史學、社會學、政治學、民族學、經濟學等理論方法,以大量翔實史實為基礎,從重慶地區舊石器時代開始,歷經夏商周三代,直到明清時期和近當代的人口移動進行了分析和論述。其中包括了重慶城市建設和移民的關系;秦漢在對于西南夷的開發中重慶的移民浪潮;明清兩次“湖廣填四川”的考辨;近代開埠后西方文化進入時的重慶移民;抗日戰爭時期重慶作為戰時首都所形成的移民高潮;新中國建立時期西南服務團的遷徙、扎根;中國“大三線”建設中軍工、科技向重慶地區的遷徙;“文化大革命”中知識青年大規模的向邊疆、農村的轉移;改革開放中的民工潮;三峽工程的百萬大移民等等。正是歷史上的這種頻繁的大規模人口遷徙,才促進了重慶城市的發展。本書將學術性與可讀性相結合,有助于我們對近當代重慶城市的認識,對區域移民歷史的了解,尤其對我們現在面臨的城市人口、經濟、文化及民族問題,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李禹階主編 ·地域文化 ·65.1萬字
本書列入浙江省2019年度后期資助。距今2500年前的浙姑蔑的歷史江金衢盆地有一個與吳、越等諸侯國平行的神秘古國——姑蔑國,曾與越國聯手打敗吳國,迫使夫差自刎,堪稱中國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姑蔑國雖已湮沒在歷史長河中,但其古老的名字、悠長的歲月、燦爛的文化卻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姑蔑文化是和上山文化、河姆渡文化、吳越文化相媲美的傳統文化體系。本書綜合利用傳世文獻、出土文獻和考古資料,并充分吸收相關的最新研究成果,對浙江姑蔑的若干疑難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
林勝華 ·地域文化 ·29.4萬字
《海淀史地考論》一書內容圍繞青龍橋、西山碉樓、香山、門頭溝、藍靛廠、圓明園等北京市海淀地區歷史悠久的地名為出發點,收錄了多篇史地研究的學術文章,詳細且有深度地研究了海淀多地的古代名人、歷史掌故等內容,是一本研究海淀地理歷史文化的學術研究資料。
樊志斌 ·地域文化 ·13.3萬字
本書以“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貴州省石阡縣樓上村周氏家族500多年的發展歷史為脈絡,以大量田野調查素材為依據,高屋建瓴,書寫樓上環境之美、人情之美、文化之美,及周氏家族的精神追求與奮斗歷程,勾勒出周氏家族亦耕亦讀、向善求美的家族文化,彰顯樓上古村作為明清時期西南漢族移民典型遺存的重要歷史、文化價值。
周政文 ·地域文化 ·26.5萬字
有天橋撂地的絕活兒,有走街串巷絕活兒,也有豪門貴族乃至皇室鼓搗出來的絕活兒,這些絕活兒無論是從本地生根發芽還是來自塞北江南,都沾染了北京城色彩,成為老北京最鮮亮的符號,是北京城靈魂的延續。
趙敏編著 ·地域文化 ·7.7萬字
浙東草編歷史悠久。目前可見的中國早的草編遺物,距今已有8000年之久,是在寧波河姆渡文化井頭山遺址中發掘的編織容器;浙東重鎮寧波草席在唐代開元年間已銷往國外,是海上絲綢之路貿易品之一。浙東的草帽編織也有200多年的歷史。浙東草編地位獨特。浙東草編的主要產地之一寧波,其草編產品是中國的風物特產,是著名的工藝品。浙東草編既是浙江特色文化資源,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余姚草編工藝”、“鄞州黃古林草編工藝”、“溫嶺草編”、“桐嶼草席編織技藝”、“嶺根草編工藝”已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為保護這份遺產,寧波建設了兩座草編主題的博物館——慈溪市草編工藝品博物館、鄞州黃古林草編博物館。臺州則有嶺根草編博物館、高龍帽苑等主題博物館。浙東草編是浙江人民的文化記憶,也是浙東女性的不解情結。草編文化是工匠精神的極好詮釋,其體現出的精益求精的技藝、堅韌不拔的毅力是傳遞給當代青年好的精神文化財富。為了挖掘浙東草編文化內涵,同時以草編文化為載體,弘揚傳播浙江區域文化,有必要對這一“草根”文化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和系統總結。
余贈振等 ·地域文化 ·10.2萬字
我們說,性格是城市的靈魂,是城市的眼睛。一座城市的文化品位,往往通過這座城市的文化和這座城市人的性格得到充分體現,正如男女老少各自有不同的性格一樣,城市也有各有各自的性格。大城市有大城市的鋪張和喧鬧,小城市有小城市的精巧和安靜。人們每到一個城市,總會對這個城市有一個或深刻或概括又或者是朦朧的感性印記。人是城市的載體和靈魂,城市的性格滲透在人們的衣食住行、言談舉止之中。本書通過對各個城市的歷史概況、男人、女人、名人、商人、城市文化、風俗、性格特征等諸多方面的描述,帶領讀者走進42座最具代表性的性格城市暢游一番,宛如身臨其境般地領略大江南北的風土人性,品讀中國城市人性格。
劉丹編著 ·地域文化 ·20.2萬字
本書是一部極具哈爾濱情味的史詩性作品。十九世紀末葉,隨著中東鐵路的建設,哈爾濱作為一座國際大都市崛起于東北亞的心臟地帶。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俄國爆發國內戰爭,哥薩克士兵謝苗退居哈爾濱。他解救了正處于饑餓瀕死困境中的俄羅斯貴族之女薇拉,與之結為夫婦,在哈爾濱菅草嶺開辦牧場,飼養奶牛。他(她)們作為第一代哈爾濱俄僑,開創了哈爾濱乳業的先河。二人生活雖貧苦,但自由豪爽、優雅高貴的氣質不改,為保存俄羅斯國寶受盡艱辛。六十年代初,二人再次漂泊,遠赴澳大利亞,不幸感染登革出血熱,雙雙身亡。
李文方 ·地域文化 ·15.2萬字
本書為“杭城活地圖”錢益知先生遺作,初名為“杭州地名史話”,是考察歷史悠久的杭州城各處地名前生今世的珍貴作品。從杭州地名探源、城垣街巷及河道橋梁地名、南宋皇城及城內諸山、西湖及各景點地名、西湖湖區景點地名、西湖北山景點地名、西湖西山景點地名、西湖南山景點地名等八大方面較為詳盡地考述了各處地名的來歷,間以地名的考證、掌故、名人軼事、文人題刻等,并配以插圖,集歷史、文化知識和閱讀趣味性為一體。
錢益知 ·地域文化 ·14.4萬字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叢書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組織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編寫的一套旨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的大型知識讀本。《中國文化知識讀本:山東大鼓》為叢書之一,系統全面介紹了山東大鼓相關知識。《中國文化知識讀本:山東大鼓》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
金開誠主編 ·地域文化 ·3.3萬字
《二郎故里話今昔》是在原《海西史話》的校本教材的基礎上,接受了開過課的任課教師與學生、學校校本教材專家評估組的老師的建議進行修訂,對原來的編寫體例進行調整,增加了灌南特色文化的鹽文化、二郎文化、地方神曲、淮揚小吃、根雕藝術,具體用一條主線、三條分軸線構成了課程的基本框架,即一條主線:二郎文化滋潤了灌南大地上輝煌燦爛的文明,傳承二郎文化精神,培養我們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樸素情感;三條分軸線:歷史政治篇、發展經濟篇、習俗文化篇;全書分為八個章節,每個章節重新由專人負責,具體分工如下:嵇道鑫負責專題一、汪偉建負責專題二、袁鑫負責專題三,嵇道鑫負責專題四、尹來成負責專題五、孫海濤負責專題六、袁鑫負責專題七,嵇道鑫負責專題八,另外嵇道鑫、汪偉建、袁鑫三位老師為審稿做了大量的工作。本組在編寫中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參照了山東高密實驗中學的校本教材《夷安史話》的部分體例和相似的內容,另外特別要感謝卜星光老人,校本教材大量引用他編寫的《灌南文化史鑒》的史料。毋庸諱言,由于時間倉促、資料不足等客觀因素,加之我們能力有限,本教材難免會存在錯誤或不當之處,敬請各位領導和老師批評、指正!
嵇道鑫 袁鑫編著 ·地域文化 ·10.9萬字
本書為寧波文化研究工程叢書之一。本書通過對寧波評話代表性傳承人張少策及其他相關的人物,包括曲藝從業人員、曲藝專家等的訪談,反映民國至今的寧波評話的發展歷史;以《寧波曲藝志》中提到的寧波評話為線索,對奉化、余姚、慈溪等評話活動比較頻繁的地區尚健在的藝人群進行口述訪談,梳理這些地區從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評話發展狀況;對寧波評話觀眾群、書場管理人員進行口述訪談,描述寧波評話演出市場盛衰情況,反映了各個歷史階段寧波市民文化生活的變遷軌跡。
竺蓉等 ·地域文化 ·18.8萬字
商丘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中華民族文明發源地之一。《文化商丘》是從文化視角系統整理商丘地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挖掘保護傳承商丘地區優秀歷史文化資源。該書從三皇五帝時的商丘、夏朝時期的商丘、商湯革命、商朝期間的亳都盛事、周朝宋國、宋國都城的著名事件、秦朝時的商丘、西漢時期的梁國、東漢時的睢陽城、三國到南北朝時的睢陽城、隋朝時的睢陽城、唐朝時的睢陽城等方面,系統論述了古都城的歷史,將豐富多彩、別具一格的古都城文化展現給世人。
劉玉杰主編 ·地域文化 ·11.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