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衢州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在燦若星辰的歷史文化長河中,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孔氏南宗家廟是杰出的代表之一,是最值得衢州引以為豪的“家珍”。歷經800多年的生息繁衍和遷徙融合,孔氏南宗對衢州及周邊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孔氏南宗家廟這一寶貴的歷史遺產修志,對弘揚很好歷史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衢州文化界的同仁集眾家之力,編纂了本書。
衢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地域文化 ·14.1萬字
地理標志產品,是指產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質量、聲譽或其他特性本質上取決于該產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經審核批準以地理名稱進行命名的產品。廣西地處亞熱帶,動植物物種繁多,經國家有關部門認定的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有一百多種。加大國家地理地標產品的品牌宣傳,提高國家地理地標產品知名度,對于增加農民收入有重大作用,因此單獨作為叢書的一本向讀者推介廣西獨一無二的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本書編寫組 ·地域文化 ·9.5萬字
陳凌廣編著的《古埠迷宮(衢州開化霞山古村落)》以霞山這一浙西古鎮為研究對象,從民居建筑的形式案例為研究脈絡,著眼于民居建筑的自然環境、人文內涵,裝飾要素、空間布局與工藝成就等審美要件,在立足于本體論解釋學大師、德國人伽達默爾提出的“視域融合”理論支撐下,對霞山古民居建筑文化元素加以分述,凸顯了其獨特的學術地位和文化與時代價值。全書以田野調查為依據,圍繞霞山“三雕”藝術成就,從居住建筑、商業建筑、公益建筑、宗廟建筑等四大類別的案例研究為載體,結合當地的社會組織結構與民風民俗、人文典故,以圖文并茂的方式,系統地加以闡述說明,凸顯其史料的真實性、學術性,有效提升和增強當前人們迫在眉睫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提升民族文化的軟實力。
陳凌廣 ·地域文化 ·7.5萬字
師公是廣西中部地區廣泛存的重要儀式專家,他們既受道教傳統影響,又具有師教儀式傳統特色。本書主要關注桂中地區的上林縣西燕四個師公班,在梳理上林地方歷史與師公宗教知識譜系的基礎上,分析師公的師承譜系與所處的宗教市場環境,師公儀式承繼與建構,以及儀式文本對于師公儀式承繼與建構所起的作用等,從而揭示了桂中壯族地區借助宗教文化融入中華大一統的歷史路徑。
覃延佳 ·地域文化 ·26.2萬字
廣西是少數民族聚居地,千年以來,少數民族和南遷的中原民族相互融合,文化相互碰撞,都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珍貴的歷史見證。《品牌廣西(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卷)》介紹了廣西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分為三輯:“古建筑及歷史紀念建筑物”“石刻及古墓葬、古遺址”“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圖文并茂地介紹了這些古建筑、古遺跡背后的故事,梳理了廣西千年的風云變幻。
本書編寫組 ·地域文化 ·8.7萬字
有天橋撂地的絕活兒,有走街串巷絕活兒,也有豪門貴族乃至皇室鼓搗出來的絕活兒,這些絕活兒無論是從本地生根發芽還是來自塞北江南,都沾染了北京城色彩,成為老北京最鮮亮的符號,是北京城靈魂的延續。
趙敏編著 ·地域文化 ·7.7萬字
本書選取了巴蜀地區88個古鎮,介紹了它們的歷史沿革、地理區劃、住民來源、名人軼事、建筑遺存、農商活動、民間藝術、傳統習俗、宗教信仰、風光景物、美食特產等多個方面。本書是一部簡明的四川鄉土文化讀物,是一部濃縮的四川古鄉鎮志,更是一本詳盡的四川鄉地游覽采風指南。
徐平 ·地域文化 ·31.4萬字
“品讀大連”系列叢書以“記一城一市之概貌,溯一城一市之源流,述一城一市之風物”為主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大連的人文歷史、社會生活、時代風貌,著力弘揚城市文化精神,充實城市文化內涵。《物華尋寶·大連文物》是“品讀大連”系列叢書之一,全面介紹了大連的文物歷史和館藏精品。在很多人眼中,大連是一座年輕的城市,朝氣蓬勃,蘊含了無限的生機和希望。然而,大連同樣有著迷人且獨特的歷史,本書所述文物故事猶如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卷,記錄著一座城市與眾不同的歷史。
王珍仁 蘇慧慧 ·地域文化 ·10.6萬字
《品牌廣西:中國特產之鄉卷》作者以自身對特產詩情畫意的感悟進入該書主題。由小鄉到大城鎮,均記錄當地驕傲的特產。《品牌廣西:中國特產之鄉卷》首先概括說地方特產的定義。再述及廣西地方特產的特點。然后是分別記敘各縣市的地理特征、歷史文化及氣候條件對特產產業發展的影響。再一一介紹縣內地方特產的特點,形成背景、發展狀況。
本書編寫組 ·地域文化 ·6.1萬字
榆林市紀委通過挖掘整理當地廉潔文化,編著《榆與蓮——榆林歷史廉政人物故事》一書,書中記載了一門忠烈楊家將、勤政擔當余子俊、忠勇愛國韓世忠、政績卓卓馬如龍、秉公取士白乃貞等26位廉政人物和革命人物故事,客觀生動地還原了榆林歷史上一個個清官廉吏、忠臣良將、革命志士忠勇愛國、赤膽忠心、廉潔奉公的事跡,展現了榆林人的精神和風骨,激勵廣大黨員干部存史鑒今、續寫清廉,在新時代傳承和發揚“像榆一樣正直,像蓮一樣清白”的干事創業精神。
中共榆林市紀委編著 ·地域文化 ·6.1萬字
在新農村建設、鄉村城鎮化過程之中,“社區營造”之理念也隨之回流中國。在文化保護的問題上,強調空間、呼吁居民享有知情權甚或參與權的社區(community)保護觀念大有后來居上之勢。正如人文區位學(HumanEcology)強調的那樣,空間、人口和文化是一個社區的三個基本要素。
岳永逸 ·地域文化 ·34.3萬字
1988年3月,合浦縣被國務院批準為沿海開放縣。合浦有著2100多年的悠久歷史,漢元鼎六年(前111年),漢武帝置合浦郡,轄現今合浦、浦北、北海、靈山、欽州、博白、廉江、容縣、北流全部以及邕寧、橫縣部分,是全國少有的自設立以來沒有更名的縣級以上行政區。合浦文化底蘊深厚,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時指出:“這里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歷史印跡記住鄉情,復興夢想催人奮進。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合浦重要講話精神,“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讓合浦人了解家鄉,讓外地人記住合浦,傳承弘揚合浦歷史文化,講好合浦故事,提升合浦知名度和美譽度,促進合浦對外開放,增進民族團結進步,助推合浦經濟社會發展,喜迎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六十周年,合浦縣委、縣政府決定,由縣委宣傳部牽頭,縣文聯、社科聯參與,組織編撰《古郡印跡》一書。
韓德金主編 ·地域文化 ·17.1萬字
《湘學研究(2013年第1輯·總第1輯)》由湖南省湘學研究院主力。結構嚴謹,內容新穎,主要包括近代湖湘文化與近代中國、湖南人與辛亥革命、重評曾國藩、重評曾國荃、屈原與湖湘士人的人格建構、曾國藩的修身思想析論、簡析譚嗣同的“復生意識”等內容。
湖南省湘學研究院主辦 ·地域文化 ·23.5萬字
本書立足于客家鄉村的普通農婦,通過文獻和口述建構她們的身份,從世俗與信仰兩方面來探討她們的日常生活與內心世界,從多維角度,如家庭、經濟、民俗、信仰、人生階段等來探討客家婦女的地位與文化生活,較為全面真實地展示了客家婦女的文化形象。全書的研究利用田野調查獲得碑記、族譜、經書、科儀本等第一手的民間文獻與口述訪談資料,提供的資料很有成色。且描述細微,分析周到,克服了許多研究不夠深入、曲解資料、割裂名稱與語境關聯等的局限。
鐘晉蘭 ·地域文化 ·21.2萬字
這本小書收集了70篇與北京有關的古詩文,這些古詩文的寫作時間從戰國至晚清,體裁包括傳記、散文、詩歌、碑記等。選編者將這些古詩文按風光景致、人物剪影、詩歌情懷、民生百態、歷史云煙分為五講,以這五個方面的內容為展廳,以古人留下的彌足珍貴的詩文為解說詞,為讀者構建起一座展現人杰地靈、風物獨特的老北京人文博物館,供人們徜徉、回想、展望于其間。
戈兆一 韓雅青 ·地域文化 ·8.6萬字
“品讀大連”系列叢書以“記一城一市之概貌,溯一城一市之源流,述一城一市之風物”為主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大連的人文歷史、社會生活、時代風貌,著力弘揚城市文化精神,充實城市文化內涵。《故園尋跡·大連古城》為“品讀大連”系列叢書之一,以人對于本源的追索情懷,尋找大連地區的眾多古城蹤跡,如牧羊城、營城子、卑沙石城、巍霸山城、龍潭山城、城山山城、金州古城、復州古城等,對其歷史、文化、人物、故事等進行了系統的梳理,是一本全面解讀大連人故園母土來龍去脈的精致文本。
王國棟 ·地域文化 ·17.5萬字
重慶,別稱“巴渝”“山城”“橋都”,是我國四大直轄市之一。重慶之美,包含了山勢的險峻,融合了江水的柔美,更多的是歷史變遷沉淀下來的文化底蘊。在重慶,向前看是一馬平川,向后看是萬丈懸崖;在重慶,你可能上一秒在地底穿梭,下一秒在空中馳騁;在重慶,你可能不愛吃辣,但你絕對無法拒絕“洞子火鍋”的誘惑……本書作者,用彩鉛把重慶的美景和故事一張張畫了出來,畫中有動人的時尚風采,也有溫暖的市井人文;又用一個個有趣的故事,把老重慶的味道講述出來,有史實典故,也有民間傳說。就讓這本書作為向導,帶你深度了解重慶的城市情懷。衣食住行有魅力,吃喝玩樂有趣味;也讓這本書,為你講述更多只有當地人才知道的“重慶故事”。《重慶城事繪》,是青島出版集團打造的“手繪中國”這個項目中的又一力作,它是旅游手冊,也是城市簡史,它輕松快樂地展現著一座城市的曼妙,訴說著一座城的文化與歷史。
馬達 ·地域文化 ·5.1萬字
藍靛廠位于長河西岸、頤和園西南,因清代藍靛廠外火器營的駐扎,而人口驟增、商業繁榮,形成了不同于他處的旗營文化,同時,火器營外的西頂碧霞元君祠是北京重要的民間信仰空間,在北京史、海淀史賞都占有重要地位。地靈人杰的藍靛廠還涌現出不少知名人物,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本書邀請相關專家和當地百姓,對藍靛廠的地理、歷史、人文、景觀、民俗等進行了比較系統的回顧和研究,有助于留住歷史、留下鄉愁。
中共北京市海淀區委宣傳部 政協北京市海淀區委員會 ·地域文化 ·19.4萬字
本書通過對標國際一流城市,從打造國際文化創意先鋒城市、塑造獨特的城市精神氣質、創新城市文化品牌體系等方面,系統梳理總結改革開放40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圳文化創新發展的成就經驗,立足于現代化、國際化和創新引領,提出未來深圳文化發展的思路對策,以期為推動新時代文化繁榮興盛提供深圳經驗和參考借鑒。
李小甘 ·地域文化 ·21.1萬字
現今,中國的旅游業已形成良好的發展基礎,這離不開我國經濟的穩定發展,更離不開當代國人對于傳統文化、地域文化、人文特色的重視和利用。未來,我國旅游行業的發展會更加精品化、品牌化、全面化,隨之而來的也將是更加專業有效的傳播策略。因此,本文以甘肅旅游中成熟、全面的旅游文化發展策略為例展開研究,希望能為我國未來的旅游文化發展提供助力,促進國內旅游行業長久而繁榮地持續發展。
衛華 袁波盛 方潔 ·地域文化 ·8.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