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商丘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中華民族文明發源地之一。《文化商丘》是從文化視角系統整理商丘地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挖掘保護傳承商丘地區優秀歷史文化資源。該書從三皇五帝時的商丘、夏朝時期的商丘、商湯革命、商朝期間的亳都盛事、周朝宋國、宋國都城的著名事件、秦朝時的商丘、西漢時期的梁國、東漢時的睢陽城、三國到南北朝時的睢陽城、隋朝時的睢陽城、唐朝時的睢陽城等方面,系統論述了古都城的歷史,將豐富多彩、別具一格的古都城文化展現給世人。
劉玉杰主編 ·地域文化 ·11.9萬字
“品讀大連”系列叢書以“記一城一市之概貌,溯一城一市之源流,述一城一市之風物”為主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大連的人文歷史、社會生活、時代風貌,著力弘揚城市文化精神,充實城市文化內涵。《文化尋奇·大連民間藝術》為“品讀大連”系列叢書之一。大連民間藝術多彩而耀眼。本書內容豐富、翔實、生動,展現了大連民間藝術的碩果和大連民間藝人的風采,對保護、傳承、發展大連民間藝術具有重要意義。
劉益令 ·地域文化 ·12.4萬字
本書收錄了在西充這片土地上,古今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高尚事業、忠于職守、忠于友誼、竭忠盡孝、行善疏財、助人為樂、行俠仗義、除暴安良、保家衛國、效命疆場的忠臣義士,以及忠孝節烈的忠行善舉,忠言說論和貞操節義。
吉懷康主編 ·地域文化 ·15.2萬字
本套書系的特點是全景展現,縱橫捭闔,內容采取講故事的方式進行敘述,語言通俗,明白曉暢,圖文并茂,形象直觀,古風古韻,格調高雅,具有很強的可讀性、欣賞性、知識性和延伸性,能夠讓廣大讀者全面觸摸和感受中國文化的豐富內涵,增強中華兒女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并能很好繼承和弘揚中國文化,創造未來中國特色的先進民族文化。
袁鳳東編著 ·地域文化 ·6.8萬字
立足于向國內外朋友介紹包頭基本情況,以簡明的文字、生動的圖片、直觀的圖表,幫助讀者在短的時間內增進對包頭的了解,了解這座文明和諧城市、現代工業城市、科技創新城市、生態宜居城市,發掘這座城市的魅力。
包頭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地域文化 ·2.3萬字
《南京城事繪》主要內容包括南京市文化名片——先鋒書店,白話南京,南京風俗,南京景致,南京物產,南京情趣,風云人物。
馬達 ·地域文化 ·5.4萬字
本書是《鄉愁里的廣東》的系列尋訪和思考,在聚焦于村落和鄉村的基礎上,進一步延伸到更廣泛的領域,甚至可以說是更角落、更邊緣的一些地區,比如,南粵古驛道、非遺、美食、海岸線等,以及這些文旅元素背后鮮活的歷史人文故事。本書以嚴肅、專業、優雅的歷史人文地理讀本,發現和講述嶺南大地上,最安靜的風景,最沉默的文明。
方塘智庫文旅中國研究中心 ·地域文化 ·14.4萬字
本書綜述仙霞古道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仙霞古道位于浙江省與福建省之間,是浙閩交通咽喉之一。仙霞古道作為浙閩交通流線,早在南宋已被定為官驛道。仙霞古道沿線的江郎山、仙霞嶺、楓嶺和梨嶺等山嶺,或因險峻,或因秀美,或因其為省界象征,時時激發著詩人們創作的靈感;作為浙閩兩省之間的交通要道,仙霞古道是兵家爭奪的目標。不同時期的歷史文獻,如《浙江通志》、《衢州府志》、《江山縣志》乃至明清文人的筆記小說等等,對于仙霞古道上軍事事件的記錄和描述極多;仙霞古道,在充當浙閩商貿運輸線時,沿途的幾個集鎮也因此發展成為浙閩贛交界山區的經濟樞紐。仙霞古道沿途誕生了一批富有特色的碼頭、集鎮和村莊。本書通過探討仙霞古道自然、歷史、人文等,從浙閩兩地的歷史背景出發,有助于了解仙霞古道在交通、軍事、經濟貿易以及文化等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
羅德胤 ·地域文化 ·11.9萬字
本書通過梳理寧夏地方志中的全域旅游資源,分析了地方志資源與寧夏全域旅游的契合之處,對寧夏地方志資源的開發利用提出了建議。地方志傳承中華文明、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其與全域旅游開發相結合,能為發展有中國特色的全域旅游事業提供優秀文化支撐,能為書寫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旅游成果提供資料源泉,要進一步加大對地方志資源的開發利用,使地方志在全域旅游發展、旅游規劃、旅游產品開發和學術研究等方面發揮應有的重要作用。
霍麗娜 ·地域文化 ·15.1萬字
深圳,古稱“鵬城”,從夏、商、周年代,百越部族遠征海洋的一個駐腳點,至1980年被定為經濟特區,一直發展到今天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以及中國三大全國性金融中心之一,昔日的鵬城,當真“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如果你想感受超一線城市的魅力,可以來深圳感受這樣的氛圍,與“北上廣”并列快節奏讓你不自覺地想要加快步伐;如果你喜歡國際大都市的風采,可以深圳看高樓大廈與,到大芬油畫村感受藝術,到民宿村瀏覽錦繡中華;如果你喜歡美食,深圳既有傳承上千年的沙井蠔,更聚集了全球美食于一身……本書作者,用一張張走心的插畫,描繪了深圳過去與現代;用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記錄了“時代深圳”的城市文化;讓這一冊滿懷溫度的繪本作為旅行導讀,帶你深度了解深圳的城市情懷,在吃喝玩樂中體會這座城市的趣味,了解更多“深圳故事”。《深圳城事繪》,是青島小哥馬達打造了“手繪中國”這個項目又一力作,它是旅游手冊,也是城市簡史,它輕松快樂地展現著一座城市的曼妙,訴說著一座城的文化與歷史。
馬達 ·地域文化 ·5萬字
憑借細膩的手繪插畫,采用中英文雙語形式巧妙融合了哈爾濱別具一格的冰雪景觀、深厚的人文歷史以及現代城市特色,將哈爾濱這座城市的歷史底蘊、斑斕色彩與蓬勃活力予以生動詮釋。
木果編繪 ·地域文化 ·3.7萬字
為系統整理、展示“千年古邑文化武平”的獨特風情和深厚底蘊,推動歷史文化挖掘研究、宣傳闡釋和傳承弘揚,中共武平縣委宣傳部組織編撰這套系列文化叢書,命名為“梁野文庫”。《悠遠的古道:武平古代交通印記》即其中之一。書中梳理薈萃了武平境內古道、古橋、古亭、古渡、古埠等交通“五古”的基本情況,藉以折射武平古代交通概貌及其歷史演變,同時,作為“千年武平”的一個側影,供讀者管窺。
陳廈生 ·地域文化 ·12.7萬字
石庫門是近代上海的老房子,絞圈房是上海真正的本地老房子。可惜由于種種原因,上海絞圈房一直默默無聞,以致到了瀕危階段。本書探討了上海絞圈房的來歷,闡述了絞圈房的建筑和審美特征,分析了絞圈房中的中華傳統文化特色,介紹了絞圈房的歷史分布和亟待保護的現狀。這是一本全面系統介紹上海絞圈房的書籍,由從小出生于絞圈房的作家和高級建筑師執筆撰寫,前有兩位建筑界專家寫的序文,后附有10多位上海絞圈房主人和家屬的親歷文章,在知識性的基礎上,又更添真實性。全書近10萬字,近百張圖片。
朱亞夫 婁承浩 ·地域文化 ·7.8萬字
三年前的5月,“浙江文藝印記”征集評選結果公布,良渚古城遺址、杭州西湖、河姆渡遺址、西泠印社等首批共20項“文化印記”出爐。2020年6月,浙江新聞客戶端、浙江日報推出《浙江文化印記》欄目,將首批20個浙江文化印記串珠成線,每一期邀請一位與文化印記密切相關的專家與記者同行,走近印記的現場,感受印記的魅力,講述印記和它們背后的故事。《江南形勝:浙江文化印記尋蹤》是這一欄目的結集,全書以專家豐厚的學養、記者詩意的書寫,細數浙江文明的淵源和脈絡。
童穎駿主編 ·地域文化 ·8萬字
北京中軸線見證著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它背后所承載的意義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血脈精魂。位于中軸線上的遺產點位歷經千年仍處于生生不息的變化中,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也是推動中華文化當代發展的動力。本書從"歷史之源”、"文化之韻”、"民俗之樂”三個維度,介紹了北京中軸線北段自景山至鐘鼓樓段七個遺產點位的文化意蘊、藝術美韻和人文風韻。文字內容涉及每個遺產點位的發展歷史、名人軼事、風景美食、詩詞散文等,文化內涵多樣;圖片內容涉及每個遺產點位的歷史文獻、精美插畫、風光攝影,視覺效果豐富。
胡鈺主編 ·地域文化 ·3.5萬字
本書是國家出版基金項目“早期北京話珍本典籍校釋與研究”之“早期北京話珍本典籍集成”系列中的一冊,本書由《京華事略》《北京紀聞》合集而成一本。《京華事略》為日本北京話教材,作者為晚清旗人金醒吾。該書之原本系豎排繁體,無句讀,無注音。《北京紀聞》由岡本正文編譯摘錄了足以窺見北京風俗習慣、官衙商賈狀態的報道,經金卓安校訂審閱。校注者對其重新錄入整理,并加以校釋。這項工作不僅將為今后的早期北京話研究奠定堅實的材料基礎,而且將極大地推進漢語研究,因此具有很大的研究價值和出版意義。
金醒吾等 ·地域文化 ·17.1萬字
廣西是我國生物多樣性豐富的省區之一,擁有獨特的自然風貌和多樣的珍貴物種。《品牌廣西·國家自然保護區卷》全面地介紹了廣西的自然品牌,分為四輯:“自然保護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圖文并茂地介紹了這些自然保護區和保護區內珍貴的動植物物種,展現廣西獨特的自然山水之美。
本書編寫組 ·地域文化 ·8.4萬字
“人文北京”的提出,是在北京奧運會之后對首都城市品格和城市發展戰略的一種定位,其意義在于將人文主義精神貫徹到北京城市建設和發展之中,其核心是堅持“以人為本、以民為本”,通過大力發展民生事業,促進社會建設和文化建設,提升城市的品質和文明程度,把首都北京建設文明之都、文化之都,和諧穩定的首善之都。
干春松主編 ·地域文化 ·17.1萬字
“品讀大連”系列叢書以“記一城一市之概貌,溯一城一市之源流,述一城一市之風物”為主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大連的人文歷史、社會生活、時代風貌,著力弘揚城市文化精神,充實城市文化內涵。《文明尋脈·大連掌故》為“品讀大連”系列叢書之一,本書在歷代地方史志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地名探源、古跡尋史、歷史風云、事業發展、名人軼事、文化春秋等方面,以掌故的形式寫歷史,通過一件件事、一個個人,來反映大連地區數千年來的歷史風貌及發展變遷。其中對近代兩次外敵入侵及半個世紀殖民統治歷史的描寫,反映了大連人民所遭受的民族摧殘和英勇不屈的反抗精神。
韓悅行 ·地域文化 ·18.1萬字
陜北道情是陜北地方戲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種,其產生和發展與各地道情的經歷是一致的,均經過講經說唱、地攤坐唱、敘事、代言、一人多角的說唱形式,然后逐步向戲曲藝術靠攏,演化為化妝表演、分行當角色、唱念做打、文武場面皆備的舞臺表演藝術,并且形成了自己的傳統劇目。陜北道情主要集中在清澗、延川和子長三縣,影響力很大。
曹伯植 ·地域文化 ·13.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