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一帶一路”為國內各地區的外向型經濟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和更大的產業發展空間,西部沿邊省份也將加快發展外向型產業的步伐。本書以云南為案例,從適宜外向發展的產業評估和選擇、產業外向發展的戰略和途徑,以及產業基地建設等方面全方位探討了云南面向“一帶一路”如何推動產業外向發展。本書的研究成果對西部沿邊省份推動產業外向發展的產業選擇、發展思路、發展模式和產業政策有較好的借鑒意義。
楊先明 袁帆 ·中國文化 ·15萬字
歐陽修(1007-1073),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吉安永豐(今屬江西)人,自稱廬陵(今永豐縣沙溪人)。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作為一代文宗,博學多才,詩、詞、文創作和學術著述都成就卓著,為當時和后世所欽仰。他在文學創作上不但幾乎是全能的,而且幾乎是全優的,其詩、詞、古文、辭賦、四六等創作在宋代都領風氣之先,藝術水平均臻于一流。
(宋)歐陽修著 東籬子解譯 ·中國文化 ·14.4萬字
《洗髓經》是一部融合佛道儒三家養生理念的古老經典,據傳由達摩祖師所創。此書強調通過修煉精氣神,特別是精神的升華與意志的磨礪,以達到洗滌心靈、強健體魄、延年益壽的目的。書中不僅包含深奧的哲學思想,還詳細闡述了具體的修煉方法與養生技巧,被視為傳統養生文化的瑰寶。閱讀《洗髓經》,不僅能領悟養生之道,還能在精神層面得到啟迪與升華。
佚名 ·中國文化 ·9311字
《中華經典故事》叢書其中一本。為幫助廣大讀者了解古代文化典籍,精選了58個經典名句。本書力求還原名句產生和發生的真實情境,重新演繹名句的精彩和厚重。在生動、跌宕、細節豐滿的講述當中,帶領讀者領略名句的豐富,幫助讀者體會句子的精髓。可以說,本書是傳統文化的一個小小縮影。
黃蕊 ·中國文化 ·7.8萬字
本書介紹了中國古代50位科學家的故事,從天文地理到建筑數學到醫藥化學,囊括了多門自然學科。讀者既可以了解到中國古代有關科學和發明的多種知識,增強民族自豪感,同時能從故事中學到古代科學家的創新和刻苦精神,以自我勉勵。
方萍 ·中國文化 ·6.2萬字
神話故事是古代文學、哲學、歷史與美學的底色。本書取材整理自《周易》《楚辭》《山海經》《淮南子》等四十一部典籍,將零星散見于古籍文獻中的眾多神、人、精怪、異獸等傳說進行挖掘梳理,重新講述,涵蓋創世神話、大洪水神話、戰爭神話、發明創造神話和精怪傳說。全書按照部族分類、時間傳承的維度,以五部、四十五篇神話故事,一百一十八種靈獸、精怪,二百余幅純美彩繪,有序構建了一個浪漫瑰麗的中國神話世界,是一幅文學與美學的大型畫卷,是獻給青少年的一部豐富的華夏民族神怪志。
白羽著 吟酒 墨人山繪 ·中國文化 ·10.8萬字
吃好吃的,看好看的,是飲食男女的天性,是人之大欲,“食色”正是人間煙火,是日常生活。本書從古人的日常生活細節出發,細說飲食、服飾、行旅、草木、節令、百戲、歌謠等主題,天人關系、時空想象、宗教信仰、倫理道德、思維慣性、治國理念、養生觀念、時令民俗、審美風尚、娛樂休閑等盡在其中。在“物質和精神打成一片”的傳統里,邂逅最尋常的人性和最樸素的情感。小品文風,清新自然,讀之有趣,富有余韻,既“可信”,又“可愛”。
郗文倩 ·中國文化 ·19.9萬字
《重陽》是一部為國人量身打造的傳統節日知識讀本。重陽歷史悠久,節俗豐富,是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在本書中,作者分三大板塊詳細介紹了重陽的多種起源、歷時兩千多年的流變、古今中外的各種節俗與現狀,以不同時間、地區的風俗活動、歷史典故、詩詞歌賦、民間傳說穿插其中,輔以精心挑選的近50幅彩插古圖,挖掘傳統文化中蘊藏的至數之理,展示自然造化終極的壯觀,帶你在傳統節日里體悟中式生活的時間之美。
楊琳 ·中國文化 ·8.1萬字
本書由著名歷史學家雷海宗先生編寫。本次出版去掉了原書里雷海宗先生在不同時期編寫而成的比較瑣碎的文章,使之成為一部更為純粹的關于中國古代兵制的專著。全書共包括“中國的兵”“中國的家族”“中國的元首”“無兵的文化”“中國文化的兩周”五大部分,從獨特的角度較為系統地闡述了中國歷史文化的發展歷程。另外,本書保留了原書中的大量注釋作為腳注,有利于讀者快速答疑解惑,深入理解文章內容。為了拓展知識,本書還精選了5篇雷海宗先生的文章作為附錄,旨在使讀者對中國古代政治文化有著更為清晰的認識。
雷海宗 ·中國文化 ·10.2萬字
本書精選中國優秀自然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共50項,以申報遺產項目的批準時間為序,依據歷史記載和民間傳說改編成頗具趣味性與可讀性的故事。語言優美生動,情節流暢且富于感染力,可使讀者在增長知識的同時體會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意蘊。每則故事后附有用于拓展相關知識的“博聞館”,內容豐富詳實。
聶昕 ·中國文化 ·11.2萬字
愛美之心,古今皆同。古人用于照容、收納、修眉理發、調脂上妝、香身潤膚的各種妝具,既是朝夕相伴的日用之物,也是美輪美奐的藝術品。從妝匣、鏡子、粉盒、油盒、梳篦到眉筆、黛硯、鑷剪、指剔、香囊,琳瑯滿目的梳妝用具,是打開古人生活世界的一扇窗,讓我們得以窺見不同時代的造物觀念、審美風尚,領略古今傳續不絕的東方生活美學。
鄧莉麗 ·中國文化 ·15萬字
《孔子集語》是一部由古代水頭人編纂的典籍。輯者薛據,出身于宋代平陽有名的望族——南湖薛氏。他追慕圣人,恐其言語散佚,于是博覽群書,遍采古籍,乃成此編。后來此書還被收入《四庫全書》,廣為傳播,影響很大。對于后人來說,在學習《論語》之余,若能以此書補充,應該是很有益處的。本書譯注者陳正印先生,多年來潛心于詩詞創作和文史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在編選《水頭歷代詩文選》之后,這次又譯注《孔子集語》,為“水頭鎮歷史文化”叢書再次做出了貢獻,其不忘鄉情,令人感佩。
(宋)薛據輯 陳正印譯注 ·中國文化 ·7.7萬字
“人之壽天在元氣,國之長短在風俗。”風俗是社會之基石,事關國家民族之興衰。從風俗角度入手、通過移風易俗行動以求善治,是中國傳統社會富有特色的治國思想和理政之道,且影響至今。本書所收集的論文,分別從宏觀、中觀或微觀的層面,圍繞中國人的風俗觀、移風易俗觀及其流變,不同時代、不同地方、不同組織的移風易俗行動及其成效得失等展開討論,是對中國人風俗觀與移風易俗實踐的專門研究和系統梳理。
張勃 ·中國文化 ·17.9萬字
這是一套介紹中國民間剪紙的叢書,通過中國民間剪紙藝術透視中國的傳統文化。本冊主要介紹了中國蟲獸類經典剪紙并加以闡釋其美學價值和內在含義。
沈泓 舒惠芳 ·中國文化 ·3.3萬字
百萬里錦繡江山,五千載華夏文明,在歷史的角落里掩藏著多少塵封已久的真相然而,光陰如白駒過隙,倏忽間,千萬年彈指一揮。華閣腐朽,肉身湮沒,人類如何再去追尋那遠古的輝煌。考古是一種穿越時空的體驗,這種體驗充滿神秘感和關于過去、現在、未來的無限遐想,讓很多人著迷。本書從帝王墓葬、考古文物、考古謎案、考古遺址等六方面,解讀了中華博大精深的考古文化。
李世化 ·中國文化 ·17.3萬字
成語這一文化的“活化石”,歷經千年的錘煉與傳承,至今仍被廣泛運用在日常生活的口語以及行文中。本書各篇章以成語本身為“引子”,將成語作為打開傳統文化寶庫的鑰匙,追尋歷史蹤跡,借鑒歷史人物的功過成敗,辨明是非,并用今人的視角,以詼諧而有趣的筆調,談古論今,就事論事,剖析至理,感悟人生。力求從成語攜帶的文化密碼中,感受傳統文化的底蘊。書中既有翔實的歷史事實,又能對史料中提到的人與事,給出新的見解,做到不落舊巢。
車明正 ·中國文化 ·19.7萬字
《西游補》是《西游記》的續書,全書故事承接在唐僧師徒四人過火焰山之后,寫孫行者化齋,為鯖魚精所迷,撞入了自稱為小月王的妖怪幻造的“青青世界”。孫行者為了找尋秦始皇借驅山鐸子,也為了找尋師父唐僧的下落,往返奔走,上下探索,卻跌到了“萬鏡樓臺”。他通過樓臺上的鏡子進入“古人世界”,后來又進入“未來世界”。他忽化為虞美人,與楚霸王周旋,想探明秦始皇的住處;忽又當了閻羅王,坐堂把秦檜審判、行刑,并拜岳飛為第三個師父。……整個故事描寫極盡奇幻曲折之能事。
(明)董說 趙紅娟等校注 ·中國文化 ·13.6萬字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漫長歷史中,我們的祖先前仆后繼,奮力創造了璀璨的中華文明。作為他們的傳人,我們又對這五千年歷史中,流傳下來的趣聞傳說有多少了解呢?本書嚴格按照時間順序編寫,從文明起源之先秦,至落日余暉之明清,力求做到條理清晰,脈絡通順。讓讀者朋友能夠從趣聞傳說的角度,去真正感受到中國歷史的浩瀚無垠。
劉翠清 ·中國文化 ·17.8萬字
說到“學習教育”,你會聯想到什么?是再熟悉不過的校園,最親密不過的同學,還是可親可敬的老師?在書中,我們陪你穿越時空,走進古人的學堂,一起探訪古代的私立學校,拜會古人的家庭教師,了解那時的同學們如何給漢字注音。我們也會把你帶回現實生活,告訴你“大手筆”的用法,“斗大的字不識一個”的典故,老師何以稱“老”……學海無涯,我們以“樂”為舟!
牛冠恒撰 ·中國文化 ·7.8萬字
本套書精選“三百千弟”(《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和“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等12種我國古代啟蒙教育的經典,采用大字注音,并附有準確釋義,同時根據每節內容,配以精彩故事或文化常識、文學典故,閱讀性強,文、史、哲涉獵廣泛,專注塑造國學精神。在原文和故事中,配有原汁原味的古代珍稀插畫,或者相關的文物圖片,以反映傳統的生活情境,匯集豐富多彩的中華元素,打造與眾不同的國學盛宴。
蕭史 ·中國文化 ·3.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