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作者對中西文化交流研究方面論文的匯編。書中分析了中國文化如何從傳統走向現代以及中國文化如何走向世界的問題,從中國學術界出現的“文化熱”現象反思了文化多元發展的必然性,并通過對亨廷頓“文明沖突”論的批評擴展了這一反思,論述了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對話與交流必定會對雙方文化發展產生重要意義,也抒發了作者對現實文化中出現的一些問題的感受。
湯一介 ·理論 ·27.3萬字
南詔大理國是唐宋時期中國西南的地方民族政權,具有以佛教治世,以佛法教化人民的文化傳統,其社會、歷史、文化各個領域都受到佛教影響,被譽為“南天佛國”。至今我們仍然能夠從文獻記載,以及佛教物質文化遺產中,觸摸并感知到南詔大理佛教信仰的盛況。本書為多學科融合視野下的新成果,從東亞佛教交流史,特別是中國歷史發展的整體性出發,通過社會歷史情境、佛教與社會、佛教文化遺產三大板塊的呈現與探討,用豐富的史料與科學的敘事,再現南詔大理佛教文化。
李東紅 ·理論 ·26.8萬字
PBL項目制學習在全球教育界的發展勢頭強勁,我們該如何利用項目制學習,以更好地為教育賦能?如何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并讓學習成果更好地與真實世界鏈接?PBLWorks專家委員會成員、資深的PBL國際教師蘇西·博斯所著的《PBL項目制學習》,遵循了一個項目的弧線,引領我們開啟項目制學習實踐。《PBL項目制學習》系統全面地介紹了項目制學習的準備、項目制學習的規劃、項目制學習實踐、項目制學習復盤等4部分內容,并對項目制學習未來發展進行了7大預測。不僅如此,書中還有很多將科技手段融入項目中的教學設計和項目構思,并且展示了在不同背景的學校,如新科技學校網絡和美高科學校等,教師與學生在智能時代進行探究、溝通、協作,并與課堂外的真實世界建立聯系,共同開展項目的實例與經驗。
(美)蘇西·博斯 簡·克勞斯 ·理論 ·16.4萬字
流行文化或時尚已經充斥當代整個社會的各個領域,把本來已經強勁滾動的市場經濟進一步滲透到各個角落,又把市場經濟連接到文化創造和再生產的場域,使經濟、政治和科學技術都在流行文化的櫥窗中展現成全社會可以觀看和鑒賞的對象,成為文化裝飾的普遍社會現象,這一切,簡直就使流行文化本身變成為當代消費社會的魔術式運作的基本支柱,顯示出流行文化在當代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意義。本書是唯一從學術觀點和方法對流行文化進行系統分析的著作,它對流行文化的性質及其實際運作機制,既從理論上、又結合具體實例對流行文化進行全面探索,試圖超越平俗的觀點,嚴肅認真地總結流行文化的理論意義,揭示流行文化與現代化的關系,總結西方思想家對流行文化提出的重要和最新理論,也在實踐上指明流行文化與媒體、政治、語言運作、權力、身體、城市文化與藝術等因素之間的微妙關系,并根據當代社會的特征,揭示流行文化的心理學、美學及符號學基礎。這是一本對流行文化進行科學研究的重要參考書。
高宣揚 ·理論 ·35.9萬字
本書的內容與立意,是對文化現象的意識與邏輯的思考。作者認為,文化從精神層面講,與人的實踐生活及其身心機理密切相關,因而,作者主要探討文化與人的關系,內容涉及意識與無意識、文化意識與無意識、個體的無意識與集體無意識等。對歷史相關的論述,做出新的詮釋,全書的內容與闡釋方式具有前沿性,原創性。
胡瀟 ·理論 ·28萬字
“中國乃無獨立之科學,亦無獨立之哲學,一切知識貴能會通和合,乃始成其為學問”,但近代以來,受全盤西化之風影響,學者追求以分門分科之法治中國傳統學問,務求西化,再不求融通體會。錢穆認為這種專家之學與中國傳統通人通儒之學大相違異,“近人必以西方史學來治中國史,則恐終難理解矣。”先生憂心斯文墜地,先著《中國學術通義》,就經史子集四部求其會通和合,又著此書,就哲學、心理學、史學、考古學、教育學、政治學、社會學、文學等當時之新學術,討論中國傳統學術及中西方學術思想相異處,主張必回就中國以往之舊,主“通”不主“別”,方能理解中國傳統學術和文化。
錢穆 ·理論 ·16.2萬字
《撰稿人》是作者何英雋近年來各類文化項目策劃創意與撰稿的代表作集成,作者兼有學者與詩人之長,其撰文無論是高屋建瓴、大氣磅磷之唱和,還是恰然自得、酒暖茶清之晤語,抑或是雋永靈動的詩話、睿智精妙的創意,都透發出蓬勃的文化氣息和詩情畫意。
何英雋 ·理論 ·8.3萬字
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以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指引,本書以文化強國新戰略為研究視角,結合廣東實踐,對傳承嶺南文化、培育廣東精神具有重要價值。書中共分為六個章節,包括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建設文化強國、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意識形態工作、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堅定文化自信等,對于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展示和提升廣東文化形象具有理論和實踐意義。
中共廣東省委黨校 廣東行政學院 ·理論 ·16.6萬字
本書以中國古代交通文化作為研究主題,內容涉及傳說時代的交通活動遺存、秦漢交通建設的社會文化作用、歷史時期環境與交通的關系、北朝佛教信仰遺跡的交通地理意義、唐人的古道行旅吟唱、竹枝詞中的交通史信息等。也討論了古代的流民運動、路權形式、驛壁文學、竹馬游戲等與交通有關的歷史文化現象。對于“木鐙”和“鐵鞋”的考論,可以看作古代交通文化的微觀研究。
王子今 ·理論 ·27萬字
《當代中國文化身份建構:基于奧運傳播的視角》以奧運傳播作為開放和延續的社會現實場域,以文化身份的建構為研究主題,力圖呈現文化身份維系與更新的動態話語體系,從預置因素、主導模式與協商模式三個部分對文化身份建構的“主導――協商”模式進行結構分析,其中貫穿著社會建構的觀點與文化研究的思想。
楊珍 ·理論 ·9.3萬字
《現代西方教育哲學》是國內最早對現代西方教育哲學思想流派進行理論梳理的著作,產生了很大的學術影響。被很多高校當做碩士生和博士生的教材。《現代西方教育哲學》對進步主義、要素主義、永恒主義、存在主義、分析哲學、西方馬克思主義等流派的思想淵源、產生的時代背景、理論基礎,以及諸如教育目的、課程、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系等主要教育主張進行了系統闡述。
陸有銓 ·理論 ·31.9萬字
終南山所在的秦嶺山脈是中國歷史地理的顯著標示,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形成了一個多樣化的生態系統,同時也塑造了一種獨特的自然人文之美。在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過程中,需要實地研究中國的生態環境和生態觀念,尤其是中國的人與自然的關系,由此所產生的生態美學觀念對于建設生態文明至關重要。本書以終南山生態美學研究為基礎,探討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觀念基礎和現實路徑。
韓偉 ·理論 ·23.6萬字
《中國文化地理概述(第3版)》通過中外對比和區域對比,運用案例和圖表,簡明地介紹中國文化及其地域差異。全書分三篇。上篇概述中國文化的特征和形成背景。中篇探索語言、文學、藝術、戲曲、飲食、建筑、園林、人才等領域的地理特點。下篇與維吾爾族、藏族、朝鮮族專家協作闡述全國分區的文化狀況。素材取自地理、景觀、規劃、房地產專業研究生班的教案。可供上述專業選作教科書或參考讀物,也可供政府管理領域和海內外人士選作了解中國文化和中國國情的讀物。
胡兆量 ·理論 ·21.3萬字
法蘭克福學派的大眾文化理論是其“批判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20世紀最富有原創性的大眾文化理論,但是國內外許多學者對這一理論卻存在著種種懷疑、誤解和理解上的分歧。《整合與顛覆:大眾文化的辯證法——法蘭克福學派的大眾文化理論(增訂版)》通過對法蘭克福學派第一代理論家阿多諾、本雅明、洛文塔爾、馬爾庫塞的個案分析,并通過對生成法蘭克福學派大眾文化理論歷史語境的深入考察,認為法蘭克福學派的大眾文化理論存在著兩種模式和兩套話語:阿多諾的文化工業批判理論構想了一種“整合”模式,本雅明的大眾文化理論建立了一套“顛覆”模式。前者經洛文塔爾、馬爾庫塞的補充論證,甚至通過本雅明的反證(他對傳統藝術消亡時的懷戀)而成為法蘭克福學派大眾文化批判理論的主流;后者同樣經洛文塔爾、馬爾庫塞的書寫潤色而成為法蘭克福學派大眾文化理論的寶貴資源。與此相對應,法蘭克福學派大眾文化理論也就形成了否定性與肯定性兩套話語。兩套話語都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也都有其理論盲點,因此,二者揚棄其片面性進而溝通對話很有必要。中國的大眾文化方興未艾,大眾文化理論卻乏善可陳,《整合與顛覆:大眾文化的辯證法——法蘭克福學派的大眾文化理論(增訂版)》對于思考、分析和研究中國的大眾文化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本次增訂,作者修訂了原來引文的譯文,并在書末新增了幾萬字的文獻綜述,能為研究者研究法蘭克福學派的文藝學、美學思想提供幫助。
趙勇 ·理論 ·34.5萬字
本書試圖站在宏觀角度,著眼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對中華傳統文化從古至今的發展歷程進行回顧和梳理,力圖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鮮明特色,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
唐明燕 ·理論 ·16.7萬字
本書對曹雪芹的家族世系,曹雪芹祖父曹寅、叔祖曹荃、舅爺李煦、叔叔曹頫的交游、創作、生活地點、生活環境等問題進行了系統考察,對了解曹雪芹家族血緣、文化的傳承,《紅樓夢》的傳播與批評等相關問題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樊志斌 ·理論 ·15.3萬字
本書從價值觀的角度,對儒學的內在文化精神與主導原則作了系統而深入的理論思考。以天人之辯為儒家價值體系的邏輯起點,本書考察了儒家對力命、群己、義利、理欲等關系以及道德原則的絕對性與相對性關系的理解,由此進一步分析了作為儒家價值追求目標的人格理想。通過揭示儒家以善的追求為軸心的價值體系以及這一體系在歷史中的演化過程,本書同時展示了儒學的多重理論內涵及其在現代化過程中的雙重意義。
楊國榮 ·理論 ·30.3萬字
以斯諾命題為切入口,梳理西方兩種文化的發展脈絡,重點探討中國兩種文化的發展歷程以及其中的生態文化指向。此專著在分析斯諾命題的基礎上,發現了其“第三文化”的所指正與當下的生態文化意蘊相契合。此專著將中國兩種文化的歷史發展劃分為萌芽、開端、發展及總結等階段。而在發展的過程中,注意到中國兩種文化的兩條路線:王國維準西方的理論路線和梁啟超的中西文化比較路線。同時,該書將中國兩種文化問題延伸到當下的新發展與新實踐,探討了海子詩歌的農耕文化隱喻,并擇取兩篇當代小說研討兩種文化下的農村婦女價值選擇。
王文勇 ·理論 ·19萬字
雷蒙德?威廉斯是英國文化硏究理論的奠基者,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西方最重要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之一。他秉承了英國學者以文學話語介入社會批判的文化傳統,堅持文化唯物主義立場,批判精英主義文化觀念,重視對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文化研究。本書梳理雷蒙德?威嫩斯的文化社會會學理論,有助于讀者了解英國文化研究的歷史源流與理論發展。
樊柯 ·理論 ·15.1萬字
本書為傳統經典《孟子》的現代和解本,內容結構包含原文、語譯、和解三部分,原文甄選經典底本、再現古文風范,譯文參考通行譯本、白話流暢通達,和解遴選中外典籍、匯注思想源流,有助現代讀者重讀“我們的經典”,更好了解中華傳統文化。
余世存 李克 ·理論 ·19.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