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主要講述了從上古時代直到近代的中國歷史,在敘述的同時,重點講述社會的變遷、思想的貢獻和重要歷史人物的性格,文筆洗練,富有思想內涵和理論深度。其中第九講之前的內容選自張蔭麟先生的著作,第九講以后的內容選自呂思勉先生的著作。編輯過程中將呂著部分原文由章變節,幾節又合為一講,講之題目為編者自擬;張著部分只是將章改講,題目、內文未作變動。
張蔭麟 呂思勉 ·中國文化 ·25.4萬字
本書輯錄了鄭昶和陳師曾兩位大家的書畫研究成果,按時間順序編排,闡述了中國書畫史上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流派的一些代表性畫家、書法家的創作風格,以及中國書畫發展歷程中內在的淵源。
鄭昶 陳師曾 ·中國文化 ·25.5萬字
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不僅是一套關于時令、氣候、物候變化規律的知識體系,更是屬于中國人的時間哲學,其中蘊含著古人挖掘其中飽含的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哲思與詩意,賦予其生命美學的新闡釋。書中精選百余幅當代中國抽象繪畫家徐冬冬歷時八年創作的《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系列組畫,并收錄與王蒙、丁一匯、陳來、薛其坤等名家的對談,從藝術、文學、哲學、科學等不同角度,展現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所代表的中國智慧對當代世界的普遍價值與意義。四季的流轉,既是自然的,也是文化的。走進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便是在華美厚重的文化時空中進行一場內心的修行。對自然、天地、歲月、人生的思悟。作者追尋著四季更迭的腳步,對每一個節氣和物候進行解讀,不僅從知識層面予以解釋,更結合自身的人生經歷與生命體驗,
徐立京著 徐冬冬繪 ·中國文化 ·14.3萬字
2016年中國好書!知名文字學者許進雄寫給年輕人的文字啟蒙書,從漢字演變看中國文化。橫跨古今,信手拈來,說文解字,從現代日常生活常用字中,展開一場對中國古代文化和古人生活場景的全面探索與了解。本書匯集了作者以中國文字為探討對象的百余篇文章,是一部講解中國文字淵源和流變的通俗文化讀本。全書用簡潔的行文,通俗易懂地講解了二百余個常用漢字背后的文化與故事。通過對每個漢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等早期字形的分析,解讀它們的筆畫所表現的事物及其總和的含義,由此反映出古代中國人的生活經驗、思考方式和一些關于古代器物的基礎知識。本書旨在連接文字、文物與歷史,帶領讀者展開一場對中國古代文化和古人生活場景的全面探索與了解。
許進雄 ·中國文化 ·15.7萬字
本書是余秋雨先生面向普通公眾講授的中國文化通識課。中國文化一直是余秋雨先生研究、寫作的主線,數十年來他獨立完成了從空間、時間、人格、美學等維度梳理中國文化的工作。如果說成為幾代人傳統文化啟蒙讀本的《文化苦旅》是開端,那么《中國文化課》就是總結。在書中,余秋雨先生從多個維度探討中國文化的內涵,通過“以心帶史”的感性方式激活遠去的歷史,以中外對照的全球視野反思中國文化,真正做到在普及的基礎上突破了常識性和常規化。在書中,他講解50余位改變中國的文化人物,解讀20余部鑄就民族性格的原典著作;追索數千年文化史,確認中國文化的世界身份;放眼四大古文明,反思中國文化的利弊得失;開列記憶篇目,釋譯經典文本;將中國的歷史、文學、美學、哲學、宗教等跨越時空的精神財富共享給讀者。
余秋雨 ·中國文化 ·31.5萬字
享譽世界的福爾摩斯是如何被創造出來的?柯南·道爾在故事中投射了哪些他真實的人生經歷?本書結合柯南·道爾的生平,深入分析福爾摩斯故事的創作背景與故事演變,兼及該系列作品對偵探小說的巨大影響,衍生的影視作品、地標建筑等,輔以大量原著插圖、影視劇照等,探尋小說內外的福爾摩斯!
(英)馬丁·菲多 ·文化研究 ·16.2萬字
柴、米、油、鹽、醬、醋、茶,自古以來就被人們合稱為“開門七件事”。“開門七件事”是漢民族生活的基本內容和主要內容。本書以“開門七件事”題材的熟語(俗語、諺語、成語、慣用語、歇后語)、對聯、詩歌為考察對象,介紹了“開門七件事”的由來和多種民俗形態、民俗事象、功用價值,全面展示“七件事”熟語、對聯、詩歌中所表現的生活內容、生活感悟和思想情感。“開門七件事”熟語、對聯、詩歌是與所有人生活最貼近、感情最親近、行為最貼合的一種習俗,全書依據柴、米、油、鹽、醬、醋、茶七個方面,分立七章,列舉大量具有代表性的熟語、對聯和詩歌,深刻分析了“開門七件事”這一文化符號體系的文化含義,并揭示其深刻的生活哲理,反映了漢民族乃至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品格和世態人情。本書梳理和解析了上千條與“開門七件事”有關的熟語,并介紹了與“開門七件事”有關的對聯和詩歌,視角新穎,考據翔實,例證充分,語料豐富全面,語言生動活潑。書中配有與“開門七件事”主題相關的圖片,喚醒“開門七件事”的歷史記憶和現實的真切感受。
李樹新 ·民族文化 ·24.5萬字
《走進壽鄉——溧陽》系統介紹了溧陽作為“中國長壽之鄉”的長壽成因、風土人情、地域地貌、山川綠野、人文歷史、物產資源,彰顯了溧陽長壽文化和現代人與社會、人與環境、人的自身的和諧發展。
夏國浩主編 ·地域文化 ·10.9萬字
《道德經》,又稱《老子》,是先秦時期老子的作品。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道經》,下篇為《德經》,故后人合而稱之為《道德經》。全文約五千字,文字簡練,晦澀難懂。近代古文家葉玉麟先生為《道德經》作注,出版《白話譯解老子道德經》,通俗易懂、可讀性強,是釋讀國學經典的典范,當時受到歡迎,可惜后來湮沒無聞。本書對該書重新出版,對內容做了一些校正,以適合當下普通讀者的閱讀需要。
老子 ·中國文化 ·3.5萬字
本書選取最新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中需要學習的漢字,旨在通過介紹漢字的產生源頭、造字本義,以及其從甲骨文、到金文、篆文、隸書的字形演變軌跡,讓孩子對語文課上所學到的漢字的深厚文化內涵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充分體會中國漢字的無窮魅力,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培養孩子的傳統文化底蘊。書中還精選了近百幅精美的圖畫,對漢字予以補充說明,使文字更加直觀,可讀性更強。
冠文 ·中國文化 ·1.2萬字
中國古代體育更注重運動者本身的體驗,從某種意義上說更接近體育的實質。射箭、馬術、蹴鞠、投壺、圍棋、象棋、五禽戲、八段錦、少林拳、太極拳等體育項目不但具有較強的競技性,而且還有濃烈的娛樂色彩。
李世華 ·文化史 ·16.6萬字
中國軍事文化源遠流長,內容豐富,異彩紛呈,在世界軍事史上擁有杰出的成就。它們不僅是戰爭經驗的總結,也是智慧的結晶。
李世化 ·文化史 ·17.7萬字
功高蓋世的政治領袖,真知灼見的思想巨擘,有勇有謀的傳奇英雄,妙筆生花的文壇泰斗,匠心獨運的藝術大師,鑄造科技輝煌的科學精英,白手起家的商界奇才……閱讀這些杰出人物的傳奇故事,就可以理清中國數千年復雜的歷史脈絡,從而還原歷史,使已經遠去和消逝了的歷史情境在我們腦海里再現、演繹,使我們的思想自由游弋于歷史的海洋……
王維 ·文化史 ·17.5萬字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長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是華夏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勤勞、智慧的中國人創造出高度發達的科技文化,讓中國古代文明豐富多彩、燦爛輝煌。
丁俊奎 ·文化史 ·16.5萬字
本書以李夢魚(喬喬)小朋友假期去采風的經歷,發掘自然變化,每個節氣配有相關的天文、氣象、物候、農事、民俗文化等知識點,引導每個有孩子的家庭都走出城去,使孩子對氣候和動植物等產生興趣,在自然中了解民風習俗。
李斌 ·中國文化 ·0字
中華文化,文化中國,祖先留下的文化,能讓我們完成一種樸素的回歸。《中華文化公開課》套裝書系14冊,具體包括禮儀文化十、茶文化十二講、文化名人六講、民俗文化十講、體育文化十講、科技文化九講、軍事文化五講、酒文化十三講、考古文化六講、生肖文化十六講、文化遺產十講、文學史九講、飲食文化十三講、哲學史五講、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衣食住行,全方位解讀5000年文化精粹,囊括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是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使用指南,更是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小型百科書。讓讀者在知識性、趣味性、資料性、可讀性中掌握寶貴的文化遺產和精神文明。濃茶烈酒、多彩民俗、優雅禮儀、燦爛文學、先進科技、名人歷史……《中華文化公開課》帶你穿越時代,在一字一句中挖掘文化秘密,在一茶一酒中暢游文化長河。
李世化 尤文憲 羅棲 楊豐源 王維 丁俊奎 ·民俗文化 ·235萬字
本書以環境優美、民風淳樸的湘西大地為背景,以地域飲食文化為線,解讀獨特的湘西飲食文化里的典故、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等。本書共七部分,分別為野蔌山蔬次第嘗、山野肉珍饈外香、小梅風韻最妖嬈、吊腳樓內味猶爽、千嬌百媚濃家常、樂如疏食曲肱眠、溫馨漫溢沁心間等,將地域文化與特色食材相結合,呈現湘西的魅力生活畫卷。
彭梁心 ·地域文化 ·10.2萬字
本書是作者多年從事水文化遺產宣傳教育研究的成果總結,全書分“水文化文物鑒賞”和“水文化文物論略”兩部分。前部分選取有一定代表性的文物,從歷史地理、風土人情、生活方式、傳統習俗、思維觀念等方面,鑒賞其中所體現的水環境、水歷史、水哲學、水美學等多元文化內涵;后部分則分篇論述了古代鎮水神物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價值、水文化遺產價值判斷和水文化創意設計、古代排水文化、我國水利文獻的發展分期和不同階段特點,以及水下考古、海上絲綢之路文物、古代越族水文化精神等,側重于探析水文化文物和遺產的價值、流傳、保護和利用。
涂師平 ·文化研究 ·14.6萬字
本書以客觀的敘述、散文化的文字、真實的圖片,圖文并茂地介紹苗族的地理分布、自然環境、歷史來源、傳統經濟生活、語言、文化藝術、生活習俗以及民間宗教信仰等。
嚴風華 ·地域文化 ·5.4萬字
什么是摩西“十誡”?蒙娜麗莎的微笑背后隱藏著什么樣的秘密?“投身飼虎”是一個怎樣的故事……這些我們都應該知道點。
汪淼 ·各國文化 ·1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